第249章 刘禅的发小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禅的面上,浮现出一丝的笑容,霍弋带兵来勤王,这大概是这么多天以来刘禅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自从青城山遇刺之后,刘禅说一直缺乏安全感,身边的禁卫越少,刘禅就越感到心慌,只有大量的军队护佑在皇宫京城的周围,刘禅才会睡得塌实。
蜀国的城池越丢越多,蜀国的军队越打越少,这都让刘禅心惊胆战,霍弋带兵来勤王,甭管他带多少人来,最起码给刘禅能增加一点保障,让他心安一点。
说实话,刘禅也不想投降,虽然他这个皇帝当的不咋地,但那也是皇帝,九五之尊,普天之下,就是他一人说了算,刘禅清楚,这种权势,这种威风,投降之后,一切就都没有了,当了几十年的皇帝,如果让他真的下岗了,刘禅还真心有些不舍。
但一想到南中的穷极蛮荒,刘禅又不禁一身恶寒,在成都享尽荣华富贵,到了南中那种偏僻地方,肯定是要吃苦的,刘禅是既怕死,又怕苦,一愁莫展,左右为难。
霍弋的到来至少给刘禅带来一丝的希望,所以他的心情陡然变好了不少。霍弋乃梓潼太守霍峻之子,霍峻守霞荫有功,过世之后刘备非常地痛惜,将年幼的霍弋养在府中。刘备称帝之后,立刘禅为太子,任霍弋为太子舍人。
霍弋等于是刘禅幼时的玩伴,刘禅继位之后,封霍弋为谒者,伴随刘禅左右掌管传达等事。后来转迁相府记室、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可以说霍弋是刘禅最心腹的近侍,与刘禅的关系也是非比寻常。
延熙年间,霍弋担任庲降副都督阎宇的参军、转任护军。后又迁为永昌太守。在任其间,平定蛮夷之乱,因功累迁翊军将军、安南将军,后为建宁太守,统领南中七郡。
“宣。”刘禅吩咐道。
身边的近侍太监高声喊道:“宣安南将军建宁太宁霍弋晋见。”
“宣安南将军建宁太守霍弋晋见——”
不多时。一位身戎装全身贯束的将军匆匆上殿,虽年过半百,须发花白,但依然步履矫健,精神矍烁,但见他风尘仆仆。一身戎装都未来得及换,径直行至殿前,倒头便拜,目光盈然。“臣霍弋叩见陛下,臣勤王来迟。还乞陛下恕罪。”
“绍先回来了,好、好、好!”刘禅连道了三个好字,目光中有嘉许之色。
刘胤在侧道:“霍将军来的正好,方才朝臣所议,南中乃穷极荒蛮之地,疫瘴横行,蚊虫肆虐,土地贫瘠。人难存活,霍将军方自南中归来,理应有发言权。还请霍将军为陛下及众臣详述一下南中风土人情,以解众人疑惑。”
“阁下是?”霍弋远走南中十余载,虽然说朝臣大多是熟面孔,但眼前之人却是极为陌生,不禁问道。
张绍在旁边介绍道:“此乃霸陵侯、执金吾、安西大将军刘胤是也。”
霍弋悚然一震,倒不是刘胤的安西大将军品秩在他之上。而是刘胤的赫然功绩,阴平败邓艾。郪县战陆抗,声名鹊起。霍弋也早有耳闻,今日一见,刘胤竟然是如此的年轻,很是惊讶。“原来是刘将军,久仰大名,失敬失敬,将军阴平败邓艾,堪为奇功壮举,得如此良将,真汉室之幸也。”
刘胤谦逊地道:“盛名之下,其实难负,霍将军过谬赞了。”
居功不傲,谦和尔雅,霍弋不禁是暗暗点头,道:“方才将军所言,是何人称南中为蛮荒之地?”
刘胤看了谯周等人一眼,道:“朝中诸臣皆有所议。”
霍弋呵呵一笑道:“真愚昧之言也,南中若是如此不堪,霍某早已成为一堆枯骨了,如何还能站在这儿与诸位说话?”
霍弋也是极聪明之人,张绍派人到武阳也只是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情况,至于朝中的具体情况,张绍也不清楚,自然无法通知霍弋。不过霍弋在殿上稍微地揣度一下,便已十分地了然,他原本就是荆襄派系的人,又与元从系的张绍交好,自然和谯周为首的益州本土派相对立,刘胤只是简单的一问,他已明白现在朝堂的局势,定然是谯周等人竭力阻止南迁。
霍弋面向刘禅奏道:“陛下,昔日诸葛丞相征南之时,南中确实为不毛之地,蛮荒之所,不过四十年来,南中早已是旧貌换新颜,现在向南中迁移的大汉百姓已有二三十万人众,垦荒屯田,安居乐业,民多殷实,仅建宁一郡之粮仓,便积米数万斛。南中之地,虽号为崇山峻岭,但在河谷湖泽之处,也有不少的平原,当地人称作坝子,地势平缓,土地肥沃,可开垦为良田耕作。南中土地不缺,唯缺人口,陛下若迁都南中,则蜀中百姓争先附焉,何患不能安居?”
刘禅对自己的这位发小还是相当地信任,当初派霍弋到南中,就是为了掌控南中大局,南中的稳定对于蜀汉而言意义重大,现在看来,刘禅派霍弋去南中,倒也有深谋远虑的一面,等于是让霍弋去南中探路,为迁都南中做出准备。
看着刘禅有些动摇的神色,谯周有些急了,本来自己已经占据了主动,劝说刘禅投降已经有了眉目,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刘胤,争锋相对,现在与刘禅关系密切的霍弋又从南中跑了回来,眼看着形势即将惨遭逆转,让谯周很不甘心,再次抗声道:“陛下,迁都南中虽可,但亦因早做准备,但当今大敌已近,祸败将至,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成都距南中两千里之遥,其路迢迢,艰险无比,携民而走的话,粮食如何保证,民无粮则民心乱,军无粮则军心散,饥寒交迫,危机难测,望陛下慎之。”
刘胤当即道:“陛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千里迁都,自然难免要付出一些代价,却总也好过亡国灭邦吧。蜀郡军民合计五六十万口,日行二三十里,迁至南中也不过两月光景,陛下可以用府库之中的存粮周济百姓,必可渡过这个难关。”
谯周冷笑道:“几十万军民日行二三十里,魏兵可是拥有劲骑,只需几日便可追上,刘安西如何来抵敌追兵?诸位可莫要忘了先帝当阳之败呀!”(未完待续)<!--over-->
刘禅的面上,浮现出一丝的笑容,霍弋带兵来勤王,这大概是这么多天以来刘禅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自从青城山遇刺之后,刘禅说一直缺乏安全感,身边的禁卫越少,刘禅就越感到心慌,只有大量的军队护佑在皇宫京城的周围,刘禅才会睡得塌实。
蜀国的城池越丢越多,蜀国的军队越打越少,这都让刘禅心惊胆战,霍弋带兵来勤王,甭管他带多少人来,最起码给刘禅能增加一点保障,让他心安一点。
说实话,刘禅也不想投降,虽然他这个皇帝当的不咋地,但那也是皇帝,九五之尊,普天之下,就是他一人说了算,刘禅清楚,这种权势,这种威风,投降之后,一切就都没有了,当了几十年的皇帝,如果让他真的下岗了,刘禅还真心有些不舍。
但一想到南中的穷极蛮荒,刘禅又不禁一身恶寒,在成都享尽荣华富贵,到了南中那种偏僻地方,肯定是要吃苦的,刘禅是既怕死,又怕苦,一愁莫展,左右为难。
霍弋的到来至少给刘禅带来一丝的希望,所以他的心情陡然变好了不少。霍弋乃梓潼太守霍峻之子,霍峻守霞荫有功,过世之后刘备非常地痛惜,将年幼的霍弋养在府中。刘备称帝之后,立刘禅为太子,任霍弋为太子舍人。
霍弋等于是刘禅幼时的玩伴,刘禅继位之后,封霍弋为谒者,伴随刘禅左右掌管传达等事。后来转迁相府记室、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可以说霍弋是刘禅最心腹的近侍,与刘禅的关系也是非比寻常。
延熙年间,霍弋担任庲降副都督阎宇的参军、转任护军。后又迁为永昌太守。在任其间,平定蛮夷之乱,因功累迁翊军将军、安南将军,后为建宁太守,统领南中七郡。
“宣。”刘禅吩咐道。
身边的近侍太监高声喊道:“宣安南将军建宁太宁霍弋晋见。”
“宣安南将军建宁太守霍弋晋见——”
不多时。一位身戎装全身贯束的将军匆匆上殿,虽年过半百,须发花白,但依然步履矫健,精神矍烁,但见他风尘仆仆。一身戎装都未来得及换,径直行至殿前,倒头便拜,目光盈然。“臣霍弋叩见陛下,臣勤王来迟。还乞陛下恕罪。”
“绍先回来了,好、好、好!”刘禅连道了三个好字,目光中有嘉许之色。
刘胤在侧道:“霍将军来的正好,方才朝臣所议,南中乃穷极荒蛮之地,疫瘴横行,蚊虫肆虐,土地贫瘠。人难存活,霍将军方自南中归来,理应有发言权。还请霍将军为陛下及众臣详述一下南中风土人情,以解众人疑惑。”
“阁下是?”霍弋远走南中十余载,虽然说朝臣大多是熟面孔,但眼前之人却是极为陌生,不禁问道。
张绍在旁边介绍道:“此乃霸陵侯、执金吾、安西大将军刘胤是也。”
霍弋悚然一震,倒不是刘胤的安西大将军品秩在他之上。而是刘胤的赫然功绩,阴平败邓艾。郪县战陆抗,声名鹊起。霍弋也早有耳闻,今日一见,刘胤竟然是如此的年轻,很是惊讶。“原来是刘将军,久仰大名,失敬失敬,将军阴平败邓艾,堪为奇功壮举,得如此良将,真汉室之幸也。”
刘胤谦逊地道:“盛名之下,其实难负,霍将军过谬赞了。”
居功不傲,谦和尔雅,霍弋不禁是暗暗点头,道:“方才将军所言,是何人称南中为蛮荒之地?”
刘胤看了谯周等人一眼,道:“朝中诸臣皆有所议。”
霍弋呵呵一笑道:“真愚昧之言也,南中若是如此不堪,霍某早已成为一堆枯骨了,如何还能站在这儿与诸位说话?”
霍弋也是极聪明之人,张绍派人到武阳也只是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情况,至于朝中的具体情况,张绍也不清楚,自然无法通知霍弋。不过霍弋在殿上稍微地揣度一下,便已十分地了然,他原本就是荆襄派系的人,又与元从系的张绍交好,自然和谯周为首的益州本土派相对立,刘胤只是简单的一问,他已明白现在朝堂的局势,定然是谯周等人竭力阻止南迁。
霍弋面向刘禅奏道:“陛下,昔日诸葛丞相征南之时,南中确实为不毛之地,蛮荒之所,不过四十年来,南中早已是旧貌换新颜,现在向南中迁移的大汉百姓已有二三十万人众,垦荒屯田,安居乐业,民多殷实,仅建宁一郡之粮仓,便积米数万斛。南中之地,虽号为崇山峻岭,但在河谷湖泽之处,也有不少的平原,当地人称作坝子,地势平缓,土地肥沃,可开垦为良田耕作。南中土地不缺,唯缺人口,陛下若迁都南中,则蜀中百姓争先附焉,何患不能安居?”
刘禅对自己的这位发小还是相当地信任,当初派霍弋到南中,就是为了掌控南中大局,南中的稳定对于蜀汉而言意义重大,现在看来,刘禅派霍弋去南中,倒也有深谋远虑的一面,等于是让霍弋去南中探路,为迁都南中做出准备。
看着刘禅有些动摇的神色,谯周有些急了,本来自己已经占据了主动,劝说刘禅投降已经有了眉目,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刘胤,争锋相对,现在与刘禅关系密切的霍弋又从南中跑了回来,眼看着形势即将惨遭逆转,让谯周很不甘心,再次抗声道:“陛下,迁都南中虽可,但亦因早做准备,但当今大敌已近,祸败将至,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成都距南中两千里之遥,其路迢迢,艰险无比,携民而走的话,粮食如何保证,民无粮则民心乱,军无粮则军心散,饥寒交迫,危机难测,望陛下慎之。”
刘胤当即道:“陛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千里迁都,自然难免要付出一些代价,却总也好过亡国灭邦吧。蜀郡军民合计五六十万口,日行二三十里,迁至南中也不过两月光景,陛下可以用府库之中的存粮周济百姓,必可渡过这个难关。”
谯周冷笑道:“几十万军民日行二三十里,魏兵可是拥有劲骑,只需几日便可追上,刘安西如何来抵敌追兵?诸位可莫要忘了先帝当阳之败呀!”(未完待续)<!--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