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春天里的希望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站岗放哨的士兵可以领到多两成的伙食,阿坚外出侦察,自然得享受哨兵的待遇,不过多带出去的干粮他可没舍得吃,当然阿坚也不会饿着,他经常可以乔装成匈奴人,前往要塞侦察敌情,同时也能混吃混喝,他的日子可比傅著滋润的多。
傅著瞪了他一眼,道:“谁说我不要了,不要我吃什么?”伸手便去抢阿坚手中的面饼。
“别急!”阿坚伸手一拦,把面饼掰碎了,放到了肉汤之中,呵呵一笑道:“关中美食,羊肉泡馍,这虽然差点,不过也绝对是美味,怎么样,尝尝?”
傅著一皱眉头,道:“你知道我不吃这个的!”
傅著默然无语,半响之后,他端起了大碗,连汤带肉,一口气吞了下去。
……
春天到来了。
上党的山青了,水绿了。
去年的那场大火,非但没有泯灭上党的植被,反而愈发的绿意盎然了,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整座整座的山头,都被绿色植物给覆盖了。
各种鲜嫩的草吸引来了无数的黄羊、马鹿、野兔、野猪等各类的食草动物,而食草动物的出现也引来的狼、虎、豹等食肉动物,空寂了一个冬天的山区又可以看到野兽的出没了。刚刚解封的溪流之中,也可以看到大量的鱼群。
总之,春天的到来就意味着生机和转机,蜀军终于不用再宰马为食了,满山遍野的野菜和猎物,河里的鱼虾,都可以为蜀军和山区的百姓提供新的食物来源,虽然未必那么的充足,但比起那个饥寒交迫的冬天,活下来的人都是比较幸福的。
春天更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刘胤拿出了攒了一个冬天,在没有任何一粒口粮的情况下都舍不得动用的种子,军民一齐动手,播种到田里。
既然想要扎根于上党,那就必须自己动手,那才能真正地丰衣足食,吸取了去年匈奴人围剿破坏的教训,刘胤在土地的耕作上面,有了很大的选择。
首先,庄稼不能种在根据地的外围,敌人一旦攻来,人可以撤走,但这些庄稼却遭了殃,所以所有谷麦都必须种在根据的内部,并且有险要关隘可以提供保护,不致于遭到敌人的破坏。
其二,上党山区地广人稀,尽管以山地居多,但可以耕种的土地却也不少,不过大部分都是靠天吃饭的贫瘠土地,如果这一年风调雨顺的话,倒是可以有个好收成,但如果这一年赶上自然灾害,那这些粮食就得减产甚至是颗粒无收。
比起人祸来,天灾更是需要考虑的范围,所以上党虽然地方不少,但真正让刘胤挑选出来进行耕种的,却少之又少。
比起后世来,汉晋时代的农民种地完全是广种薄收,不但浪费种子,而且还浪费农动力,与后世动辄亩产千斤相比,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亩产百斤都是稀罕事,一亩地收个几斛,是常有的事,这样效率低下的农业生产,也难怪难以养活过多的人口。
虽然前世刘胤也没有种过地,但许多常识性的东西他还是懂的,制约农作物产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种子的优劣,比如肥料的搭配,但更为重要的耕种方式。这个时代的农民采用的是比较粗放的种植模式,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老天爷赏脸的话,今年就有饱饭吃,老天爷不赏脸的话,今年就只有饿肚皮了。
山区的土地大部分是梯田,但其间溪流纵横,却是绕田而过,眼巴巴地看着水流淌而过却利用不上,刘胤组织军民兴修水利,垒坝截水,打造翻车,充分地利用河水,将万顷梯田旱地改造成了水浇地,彻底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格局。
同时,刘胤亲自下田,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施肥,如何精耕细作,尽管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亩产千斤的“神话”也不可能在一个时代就实现,但刘胤希望通过他的努力,确实地帮助农民提高收成,争取获得一个大丰收。只要能在现有的基础将粮食的产量提高一倍,那解决粮荒的问题便是小菜一碟。
当然刘渊也没有歇着,在春季来临的时候,匈奴人又发动了一次春季围剿的新攻势,就是为了破坏根据地的春耕春种。
去年围剿时推行的三光战术,想必对蜀军造成了极为沉重地打击,不过最后关头的功败垂成,还是让蜀军熬过了这一个冬天。听到蜀军安然无恙的消息,刘渊也是着实的不甘心,所以他在春季到来之时,又发动了一轮新的进攻。
不过和去年秋天的那一次围剿相比,这次的春季攻势规模则要小的多,派出的兵力也只有两三万人,这点兵力来搞铁壁合围的话显然是不足的,所以刘渊也没有指望他们可以对蜀军进行赶尽杀绝,只要能继续地推行三光战术,破坏掉蜀军的春耕春种,他们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刘胤可不想让匈奴人的图谋得逞,继续地采用内线坚固要隘,外线迂回作战的方法,屡屡出重拳,四战四捷,共歼敌匈奴军六千余人,匈奴人狼狈后撤,春季进剿计划遭到惨败。
不过刘渊倒是不急不徐,他除了加强各关隘要塞的守备之外,就是积极地准备着秋季大扫荡,刘渊决定今年秋天的围剿,要比去年有更大的收获。(未完待续。)
站岗放哨的士兵可以领到多两成的伙食,阿坚外出侦察,自然得享受哨兵的待遇,不过多带出去的干粮他可没舍得吃,当然阿坚也不会饿着,他经常可以乔装成匈奴人,前往要塞侦察敌情,同时也能混吃混喝,他的日子可比傅著滋润的多。
傅著瞪了他一眼,道:“谁说我不要了,不要我吃什么?”伸手便去抢阿坚手中的面饼。
“别急!”阿坚伸手一拦,把面饼掰碎了,放到了肉汤之中,呵呵一笑道:“关中美食,羊肉泡馍,这虽然差点,不过也绝对是美味,怎么样,尝尝?”
傅著一皱眉头,道:“你知道我不吃这个的!”
傅著默然无语,半响之后,他端起了大碗,连汤带肉,一口气吞了下去。
……
春天到来了。
上党的山青了,水绿了。
去年的那场大火,非但没有泯灭上党的植被,反而愈发的绿意盎然了,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整座整座的山头,都被绿色植物给覆盖了。
各种鲜嫩的草吸引来了无数的黄羊、马鹿、野兔、野猪等各类的食草动物,而食草动物的出现也引来的狼、虎、豹等食肉动物,空寂了一个冬天的山区又可以看到野兽的出没了。刚刚解封的溪流之中,也可以看到大量的鱼群。
总之,春天的到来就意味着生机和转机,蜀军终于不用再宰马为食了,满山遍野的野菜和猎物,河里的鱼虾,都可以为蜀军和山区的百姓提供新的食物来源,虽然未必那么的充足,但比起那个饥寒交迫的冬天,活下来的人都是比较幸福的。
春天更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刘胤拿出了攒了一个冬天,在没有任何一粒口粮的情况下都舍不得动用的种子,军民一齐动手,播种到田里。
既然想要扎根于上党,那就必须自己动手,那才能真正地丰衣足食,吸取了去年匈奴人围剿破坏的教训,刘胤在土地的耕作上面,有了很大的选择。
首先,庄稼不能种在根据地的外围,敌人一旦攻来,人可以撤走,但这些庄稼却遭了殃,所以所有谷麦都必须种在根据的内部,并且有险要关隘可以提供保护,不致于遭到敌人的破坏。
其二,上党山区地广人稀,尽管以山地居多,但可以耕种的土地却也不少,不过大部分都是靠天吃饭的贫瘠土地,如果这一年风调雨顺的话,倒是可以有个好收成,但如果这一年赶上自然灾害,那这些粮食就得减产甚至是颗粒无收。
比起人祸来,天灾更是需要考虑的范围,所以上党虽然地方不少,但真正让刘胤挑选出来进行耕种的,却少之又少。
比起后世来,汉晋时代的农民种地完全是广种薄收,不但浪费种子,而且还浪费农动力,与后世动辄亩产千斤相比,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亩产百斤都是稀罕事,一亩地收个几斛,是常有的事,这样效率低下的农业生产,也难怪难以养活过多的人口。
虽然前世刘胤也没有种过地,但许多常识性的东西他还是懂的,制约农作物产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种子的优劣,比如肥料的搭配,但更为重要的耕种方式。这个时代的农民采用的是比较粗放的种植模式,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老天爷赏脸的话,今年就有饱饭吃,老天爷不赏脸的话,今年就只有饿肚皮了。
山区的土地大部分是梯田,但其间溪流纵横,却是绕田而过,眼巴巴地看着水流淌而过却利用不上,刘胤组织军民兴修水利,垒坝截水,打造翻车,充分地利用河水,将万顷梯田旱地改造成了水浇地,彻底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格局。
同时,刘胤亲自下田,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施肥,如何精耕细作,尽管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亩产千斤的“神话”也不可能在一个时代就实现,但刘胤希望通过他的努力,确实地帮助农民提高收成,争取获得一个大丰收。只要能在现有的基础将粮食的产量提高一倍,那解决粮荒的问题便是小菜一碟。
当然刘渊也没有歇着,在春季来临的时候,匈奴人又发动了一次春季围剿的新攻势,就是为了破坏根据地的春耕春种。
去年围剿时推行的三光战术,想必对蜀军造成了极为沉重地打击,不过最后关头的功败垂成,还是让蜀军熬过了这一个冬天。听到蜀军安然无恙的消息,刘渊也是着实的不甘心,所以他在春季到来之时,又发动了一轮新的进攻。
不过和去年秋天的那一次围剿相比,这次的春季攻势规模则要小的多,派出的兵力也只有两三万人,这点兵力来搞铁壁合围的话显然是不足的,所以刘渊也没有指望他们可以对蜀军进行赶尽杀绝,只要能继续地推行三光战术,破坏掉蜀军的春耕春种,他们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刘胤可不想让匈奴人的图谋得逞,继续地采用内线坚固要隘,外线迂回作战的方法,屡屡出重拳,四战四捷,共歼敌匈奴军六千余人,匈奴人狼狈后撤,春季进剿计划遭到惨败。
不过刘渊倒是不急不徐,他除了加强各关隘要塞的守备之外,就是积极地准备着秋季大扫荡,刘渊决定今年秋天的围剿,要比去年有更大的收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