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南巡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啊?”朝臣中直接就有人惊讶的叫了出来,随后才发现自己御前是仪,连忙跪下请罪。
其余的大臣也都是满脸兴奋之色。
陈廷敬抚胸长出了口气,望着天空喃喃道:“死的好啊,准格尔覆灭,我大清再无边患,国库终于能留住银子了……”
杜臻一挥拳头:“费扬古不愧我大清悍将!”
施琅脸上既是兴奋,又是落寞,低声道:“可惜台湾收复之后,海上便再无魑魅魍魉了。”
李光地、熊赐履、马齐等人则感谢上苍。
费扬古的奏疏还有好长一段的死伤情况,将士奖惩情况,以及大战之后又占领了哪些地盘等等。
不过这些已不重要了,胤祚不再继续念,而是合上了折子,拱手道:“儿臣恭喜皇阿玛平定准格尔,一举扫除边患!”
大臣们此时也都反应过来,连连出列,向康熙表示恭贺。
李光地出列道:“皇上,如今准格尔平底在即,应提早做好军民管辖,臣提议设伊犁将军辖区,总管准格尔事物。”
“可有人选?”康熙问道。
朝臣中冷不丁有人出列道:“皇上,臣提议由六阿哥担此重任。”
在众皇子中,胤祚是唯一任过副都统的人,且有齐齐哈尔治理功绩在前,处理准格尔军政,应当也得心应手。
再者,胤祚在齐齐哈尔为官许久,势力颇大,且距京城极近,是康熙也是众皇子的潜在威胁,将他调到偏远的准格尔去,也符合康熙和皇子们的利益。
故不少大臣纷纷出列表示支持。
看到这一幕,李光地把支持费扬古出任伊犁将军的想法,咽到了肚子里。
此时,胤祚心中明悟,原来将他调他回京,就是为了能让他安安稳稳的去准格尔。
这一点说不上是谁的图谋,而是整个大清统治阶级集体的意愿。
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吸取了之前各个朝代灭亡的教训,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地方畸强,也不会让皇子掌控地方太久。
举目望去,整个朝堂上,支持胤祚出任伊利将军的,占了绝大多数。
齐齐哈尔能快速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靠着柳墙开禁所带来的巨大人口红利,而准格尔地广人稀,胤祚就算有通天彻地之能,手里没人,也无法令准格尔快速强盛。
而没有移民,仅靠本地那点居民繁衍,没有几十年的功夫,准格尔人口难以提升。
准格尔离京城有几千里,就算八百里加急都要走上十余日,普通车马赶路,没三两个月的光景绝难到达。
万一京城有什么变故,胤祚从收到消息,到赶回京城,恐怕个把月都过去了,能赶上新皇帝的登基典礼就不错了。
因此皇子们也极希望将胤祚赶到准格尔去,从大阿哥往下,一个个推荐胤祚任伊犁将军。
大臣皇子推荐了半晌,康熙问道:“胤祚,出任伊犁将军一事,你觉得如何?”
胤祚拱手:“儿臣愚钝,唯恐托付不肖。”
郭三本冷笑着道:“六阿哥过谦了,殿下才能,老臣与诸位大臣可是有目共睹,六阿哥能将关外齐齐哈尔治理成如今的样子,自然也能将准格尔治理的当,若说当今朝廷有谁适合做伊犁将军,老臣第一个便要举荐殿下啊!”
一番话,字字珠心。
胤祚让郭三本名声毁尽,于言官来说,已算是结了死仇,于公于私,都要与胤祚死磕到底了。
若是在七年前,让胤祚来选,他自然是愿意去做伊犁将军,官职和地盘更大不说,矿产、农业都丝毫不差,而且真的称得上是一天高皇帝远,去了天山脚下就如土皇帝一般。
但现在胤祚已经将齐齐哈尔建设的尽善尽美,有了火器厂、清华书院、鹤岗煤矿等地,又有周家麟、张廷玉、梅文鼎、戴梓、胡克等人辅佐,还有胤祚一手建立的新军……
可以说,现在的齐齐哈尔完全是胤祚的心血凝成,骤然失去又如何舍得。
好在,康熙自己也在犹豫。
让胤祚继续担任齐齐哈尔副都统,搞不好要重蹈前朝燕王朱棣作乱的覆辙。
但若是让胤祚去做伊犁将军,毕竟路途太远,胤祚不仅是康熙器重的皇子,更是他的儿子,从亲情角度来讲,也不愿胤祚为官太远。
犹豫许久,康熙道:“伊犁将军职位重要,人选需慎之又慎,此事暂且压下,待朕南巡回来后再议吧。”
对百官、皇子、胤祚还是康熙自己来说,让胤祚暂时留在康熙身边都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胤祚舒了口气,百官见康熙已有了决断,也没有异议。
突然,胤祚一个机灵,刚刚南巡二字可是听的清清楚楚,康熙历史上曾前前后后六下江南,由康熙二十三年平定了三番及台湾之时起,中间因剿灭葛尔丹耽搁了数年,到康熙四十六年终。
民间也早有康熙即将南巡的流言,而扬州杨亭之也多次告诉他江南盐商的异动,看来民间所言果然不虚。
康熙南巡主要以视察河道,参孔庙,拜岱庙,祭明陵,谒禹陵等活动为主,并未游山玩水。
且在康熙二十三年及康熙二十八年已经有过两次,已成了定制。在康熙提出此事之前,也与重臣们商议过了。
故而朝堂上并没有什么惊讶或是反对的声音。
“宣旨吧。”康熙道。
内侍太监口称遵旨,从袖中取出一卷黄绸,走至御阶之下,口中拖着长音道:“众臣工接旨。”
“臣等领旨。”皇子大臣口中齐呼,乾清门前跪倒一片。
内侍太监将黄绸徐徐展开,上用江南苏绣细绣龙纹,于圣旨背面四角共四条行龙,中间绣有“圣旨”二字,周围锦云环绕。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继克承大统,为久远之国计,敬天法祖,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今朕扫荡六合,四海升平,实赖天地祖宗之灵佑,不敢以朕之薄德居之。葛尔丹伏诛,准格尔即定,李朝亦平,观诸南北,唯黄淮水务不宁,下河地方时遭淹没,虽不惜数百万库银,屡遣大臣督修,迄无成效,朕治河不肖,久处深宫,未能亲临,深愧祖宗社稷,当检视河道,于二月初十,御驾南巡,然小民膏脂,未敢妄费,一应供给,不施采缋,由京备办,勿扰民间。钦此。”
太监读完圣旨,众皇子大臣齐呼接旨,太阳升至半空,紫禁城沐浴在阳光之中。
“啊?”朝臣中直接就有人惊讶的叫了出来,随后才发现自己御前是仪,连忙跪下请罪。
其余的大臣也都是满脸兴奋之色。
陈廷敬抚胸长出了口气,望着天空喃喃道:“死的好啊,准格尔覆灭,我大清再无边患,国库终于能留住银子了……”
杜臻一挥拳头:“费扬古不愧我大清悍将!”
施琅脸上既是兴奋,又是落寞,低声道:“可惜台湾收复之后,海上便再无魑魅魍魉了。”
李光地、熊赐履、马齐等人则感谢上苍。
费扬古的奏疏还有好长一段的死伤情况,将士奖惩情况,以及大战之后又占领了哪些地盘等等。
不过这些已不重要了,胤祚不再继续念,而是合上了折子,拱手道:“儿臣恭喜皇阿玛平定准格尔,一举扫除边患!”
大臣们此时也都反应过来,连连出列,向康熙表示恭贺。
李光地出列道:“皇上,如今准格尔平底在即,应提早做好军民管辖,臣提议设伊犁将军辖区,总管准格尔事物。”
“可有人选?”康熙问道。
朝臣中冷不丁有人出列道:“皇上,臣提议由六阿哥担此重任。”
在众皇子中,胤祚是唯一任过副都统的人,且有齐齐哈尔治理功绩在前,处理准格尔军政,应当也得心应手。
再者,胤祚在齐齐哈尔为官许久,势力颇大,且距京城极近,是康熙也是众皇子的潜在威胁,将他调到偏远的准格尔去,也符合康熙和皇子们的利益。
故不少大臣纷纷出列表示支持。
看到这一幕,李光地把支持费扬古出任伊犁将军的想法,咽到了肚子里。
此时,胤祚心中明悟,原来将他调他回京,就是为了能让他安安稳稳的去准格尔。
这一点说不上是谁的图谋,而是整个大清统治阶级集体的意愿。
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吸取了之前各个朝代灭亡的教训,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地方畸强,也不会让皇子掌控地方太久。
举目望去,整个朝堂上,支持胤祚出任伊利将军的,占了绝大多数。
齐齐哈尔能快速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靠着柳墙开禁所带来的巨大人口红利,而准格尔地广人稀,胤祚就算有通天彻地之能,手里没人,也无法令准格尔快速强盛。
而没有移民,仅靠本地那点居民繁衍,没有几十年的功夫,准格尔人口难以提升。
准格尔离京城有几千里,就算八百里加急都要走上十余日,普通车马赶路,没三两个月的光景绝难到达。
万一京城有什么变故,胤祚从收到消息,到赶回京城,恐怕个把月都过去了,能赶上新皇帝的登基典礼就不错了。
因此皇子们也极希望将胤祚赶到准格尔去,从大阿哥往下,一个个推荐胤祚任伊犁将军。
大臣皇子推荐了半晌,康熙问道:“胤祚,出任伊犁将军一事,你觉得如何?”
胤祚拱手:“儿臣愚钝,唯恐托付不肖。”
郭三本冷笑着道:“六阿哥过谦了,殿下才能,老臣与诸位大臣可是有目共睹,六阿哥能将关外齐齐哈尔治理成如今的样子,自然也能将准格尔治理的当,若说当今朝廷有谁适合做伊犁将军,老臣第一个便要举荐殿下啊!”
一番话,字字珠心。
胤祚让郭三本名声毁尽,于言官来说,已算是结了死仇,于公于私,都要与胤祚死磕到底了。
若是在七年前,让胤祚来选,他自然是愿意去做伊犁将军,官职和地盘更大不说,矿产、农业都丝毫不差,而且真的称得上是一天高皇帝远,去了天山脚下就如土皇帝一般。
但现在胤祚已经将齐齐哈尔建设的尽善尽美,有了火器厂、清华书院、鹤岗煤矿等地,又有周家麟、张廷玉、梅文鼎、戴梓、胡克等人辅佐,还有胤祚一手建立的新军……
可以说,现在的齐齐哈尔完全是胤祚的心血凝成,骤然失去又如何舍得。
好在,康熙自己也在犹豫。
让胤祚继续担任齐齐哈尔副都统,搞不好要重蹈前朝燕王朱棣作乱的覆辙。
但若是让胤祚去做伊犁将军,毕竟路途太远,胤祚不仅是康熙器重的皇子,更是他的儿子,从亲情角度来讲,也不愿胤祚为官太远。
犹豫许久,康熙道:“伊犁将军职位重要,人选需慎之又慎,此事暂且压下,待朕南巡回来后再议吧。”
对百官、皇子、胤祚还是康熙自己来说,让胤祚暂时留在康熙身边都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胤祚舒了口气,百官见康熙已有了决断,也没有异议。
突然,胤祚一个机灵,刚刚南巡二字可是听的清清楚楚,康熙历史上曾前前后后六下江南,由康熙二十三年平定了三番及台湾之时起,中间因剿灭葛尔丹耽搁了数年,到康熙四十六年终。
民间也早有康熙即将南巡的流言,而扬州杨亭之也多次告诉他江南盐商的异动,看来民间所言果然不虚。
康熙南巡主要以视察河道,参孔庙,拜岱庙,祭明陵,谒禹陵等活动为主,并未游山玩水。
且在康熙二十三年及康熙二十八年已经有过两次,已成了定制。在康熙提出此事之前,也与重臣们商议过了。
故而朝堂上并没有什么惊讶或是反对的声音。
“宣旨吧。”康熙道。
内侍太监口称遵旨,从袖中取出一卷黄绸,走至御阶之下,口中拖着长音道:“众臣工接旨。”
“臣等领旨。”皇子大臣口中齐呼,乾清门前跪倒一片。
内侍太监将黄绸徐徐展开,上用江南苏绣细绣龙纹,于圣旨背面四角共四条行龙,中间绣有“圣旨”二字,周围锦云环绕。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继克承大统,为久远之国计,敬天法祖,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今朕扫荡六合,四海升平,实赖天地祖宗之灵佑,不敢以朕之薄德居之。葛尔丹伏诛,准格尔即定,李朝亦平,观诸南北,唯黄淮水务不宁,下河地方时遭淹没,虽不惜数百万库银,屡遣大臣督修,迄无成效,朕治河不肖,久处深宫,未能亲临,深愧祖宗社稷,当检视河道,于二月初十,御驾南巡,然小民膏脂,未敢妄费,一应供给,不施采缋,由京备办,勿扰民间。钦此。”
太监读完圣旨,众皇子大臣齐呼接旨,太阳升至半空,紫禁城沐浴在阳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