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秦烈巡抚两川路(3)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胡松年与陈康伯在西川数年,二人因为某些政见问题,平日里也是颇有嫌隙。
不过有一点,胡松年和陈康伯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竭力为民办事,在任之上,兢兢业业,廉洁奉公,绝无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置办私产等行为。
胡松年大概五十岁上下,相比起来陈康伯就年轻的多,因为今年陈康伯不过三十岁。
胡松年的为政趋于老成,就是一切按部就班,讲究水到渠成。
陈康伯讲究实干,就是把一件事情,从小做大,讲究时效。
这也是二人经常政见不合的原因,但本质上二人都没有错,都希望把一件事情做好。
不过胡松年真没有想到,陈康伯竟然会在秦烈面前,替自己说好话。
这让他意外的之余,更多是感动,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多年的同僚,心胸如此开阔,这是他之前万万没有想到的。
“茂老公,这是我从江南给您老带来的茶叶,尝尝是不是还是那个味。”邀请胡松年入座后,秦烈举起茶杯,微笑的示意道。
“这是吴中春茶?”胡松年端起茶碗,看着眼前碧绿的茶汤,闻着扑鼻的茶香,不由眼前一亮。
“茂老公说的不错,正是产自吴中西洞庭山一带的吓煞人香茶,不过本王给它取了名字,叫碧螺春,不知茂老公以为如何?”
秦烈刚才从陈康伯口中,已经得知胡松年的爱好秉性,这会也算是投其所好。
胡松年字茂老,秦烈尊称其茂老公,这绝对是一种尊称,充分表达出了秦烈的尊敬之情。
胡松年在西川五年,其两子三女,皆在成都府成家立业,与当地的士族豪门联姻,已经成为一股不小的势力。
得到他的全力支持,西川路的事情就会好办的多,反之则要多出不少变故。
陈康伯昨夜连夜出发,天一亮便赶到蜀州求见秦烈,就是把西川十九州的情况,以及山川地势,人物户籍名册,献给秦烈。
而陈康伯这一次连夜献西川图录一事,在后世被盛赞为与三国时期,张松献西川图录与刘备之事,有着同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碧螺春,碧螺春,这名字取得好啊,这吴中之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香气袭人,滋味鲜爽,实乃人间名茶也。”胡松年之所以爱江南茶叶,缘由他算得上是半个江南人。
因为他曾在平江府担任过知府,祖籍又是海州人,所以对于家乡事务,他自然情有独钟。
“茶虽好,不过本王却认为,茂老公在姑苏写的的《石州词》更好。”
说起来秦烈征讨方腊的时候,在平江府姑苏城内,还真看过胡松年留下的那首石州词。
“哈哈,郡王谬赞、谬赞了。”胡松年这会是真的敞开了心扉,他是真没有想到,秦烈对自己这般熟悉,所言所行,句句都说到自己心坎里了。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与秦烈一番长谈下来,一把年纪的胡松年,就有了这个感觉。
秦烈与胡松年、陈康伯这一天,从白天一直聊到深夜,最后更是秉烛夜谈,直至黎明拂晓,秦烈见胡松年有些熬不住了,这才起身笑道:“今天咱们就先到这里,先睡上一觉,再继续?”
“老咯,下官再郡王您和陈长卿(康伯)这个年纪的时候,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胡松年打了个哈欠,发出了一声感叹。
“茂老公说笑了,您现在可不能服老,郡王可是说了,下一步四川行省的改革推动,还需要您老的牵头挂帅,我们可都还要听您调遣呢。”
陈伯康这会也是一脸的笑意,今天对于他来说,收获无疑是满满的。
首先他的一些想法和建议,都得到秦烈的大力赞赏,并得到承诺。
其次通过与秦烈的长谈,他与胡松年也达成了和解,尤其是在大理国的问题上,他的意见得到秦烈高度重视。
大理国虽然是个弹丸小国,但这几年与大宋摩擦不断,显然也是看到大宋孱弱,也要分上一杯羹。
不过西川路与大理国接壤之地,都是不毛之地,倒也产生战事。
但是东川路,又叫川峡路,因为与大理国边境接壤,这两年来大小战事打了数十次。
周边十几个县城的百姓,遭到战火波及。
然而川峡路安抚使胡益,却软弱可欺,步步忍让,致使国土沦丧,但他却始终隐瞒不报。
川峡路安抚使胡益的做派,看在陈康伯眼里,那是急在心头,他先后向南边赵构朝廷上奏,但都没有得到回信。
今年入春之后,他又给汴京朝廷上过奏疏,眼看大半年过去,始终是石沉大海,然而今天与秦烈会面,却不想秦烈竟然主动提到大理国的问题。
而更让陈康伯欣喜的是,秦烈表示这次他率军入西川,就是抱着解决大理国问题来的。
两日之后,秦烈率领大军进入益州成都府,受到成都百姓,以及文武官吏的夹道欢迎。
进驻成都府当天,秦烈从转运使陈康伯手中,接过西川两年赋税账簿。
抛去当地官府、官员俸禄,得钱财七百万贯,存粮食二百万石。
“长卿,粮食留下一百万石,剩下的一百万石平调给当地百姓,换算着钱财押送回京师,你看如何?”对于西川路两年半,积攒下的这笔赋税,秦烈还是很满意的。
“郡王,成都府的粮价,这两年相对平稳,一下子平调一百万石粮食,价格最多在五百文一石,而据我所知,长安的粮食,已经卖到一贯钱一石了?”
陈康伯得知秦烈要把一百万石粮食,直接在当地卖了,不由善意的提醒了一句。
“你说的不错,然此去长安,不下千里,一百万粮食运出去,路上人力损耗就要三成,还要来回折腾,算下来顶多也就达到六百文一石的价格。”
秦烈岂会不知道算这个账,可奈何这西川山路难行,粮食又不利于托运,千里运输,只会得不偿失。
“另外,这笔粮食就当是我接济当地粮商的,你去告诉他们,官府给他们发放路引,让他们把粮食运出去贩卖。”
借商人之手,流通货物,其实也是促进经济的一种手段,官府同样可以减轻负担和风险。
“郡王英明。”作为转运使的陈康伯,一点就透,对于秦烈的决策,他也是由衷的敬服。
随后,秦烈便安排帐下军都指挥使吴璘,军都都虞候孟邦杰,率一千兵马,以及成都府招募的差役,把这笔赋税押解回了汴京。
【作者题外话】:《石州词》胡松年著。
“月上疏帘,风射小窗,孤馆岑寂。一杯强洗愁怀,万里堪嗟行客。乱山无数,晚秋云物苍然,何如轻抹淮山碧。喜气拂征衣,作眉间黄色。”
“役役。马头尘暗斜阳,陇首路回飞翼。梦里姑苏城外,钱塘江北。故人应念我,负吹帽佳时、同把金英摘。归路且加鞭,看梅花消息。”
胡松年与陈康伯在西川数年,二人因为某些政见问题,平日里也是颇有嫌隙。
不过有一点,胡松年和陈康伯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竭力为民办事,在任之上,兢兢业业,廉洁奉公,绝无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置办私产等行为。
胡松年大概五十岁上下,相比起来陈康伯就年轻的多,因为今年陈康伯不过三十岁。
胡松年的为政趋于老成,就是一切按部就班,讲究水到渠成。
陈康伯讲究实干,就是把一件事情,从小做大,讲究时效。
这也是二人经常政见不合的原因,但本质上二人都没有错,都希望把一件事情做好。
不过胡松年真没有想到,陈康伯竟然会在秦烈面前,替自己说好话。
这让他意外的之余,更多是感动,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多年的同僚,心胸如此开阔,这是他之前万万没有想到的。
“茂老公,这是我从江南给您老带来的茶叶,尝尝是不是还是那个味。”邀请胡松年入座后,秦烈举起茶杯,微笑的示意道。
“这是吴中春茶?”胡松年端起茶碗,看着眼前碧绿的茶汤,闻着扑鼻的茶香,不由眼前一亮。
“茂老公说的不错,正是产自吴中西洞庭山一带的吓煞人香茶,不过本王给它取了名字,叫碧螺春,不知茂老公以为如何?”
秦烈刚才从陈康伯口中,已经得知胡松年的爱好秉性,这会也算是投其所好。
胡松年字茂老,秦烈尊称其茂老公,这绝对是一种尊称,充分表达出了秦烈的尊敬之情。
胡松年在西川五年,其两子三女,皆在成都府成家立业,与当地的士族豪门联姻,已经成为一股不小的势力。
得到他的全力支持,西川路的事情就会好办的多,反之则要多出不少变故。
陈康伯昨夜连夜出发,天一亮便赶到蜀州求见秦烈,就是把西川十九州的情况,以及山川地势,人物户籍名册,献给秦烈。
而陈康伯这一次连夜献西川图录一事,在后世被盛赞为与三国时期,张松献西川图录与刘备之事,有着同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碧螺春,碧螺春,这名字取得好啊,这吴中之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香气袭人,滋味鲜爽,实乃人间名茶也。”胡松年之所以爱江南茶叶,缘由他算得上是半个江南人。
因为他曾在平江府担任过知府,祖籍又是海州人,所以对于家乡事务,他自然情有独钟。
“茶虽好,不过本王却认为,茂老公在姑苏写的的《石州词》更好。”
说起来秦烈征讨方腊的时候,在平江府姑苏城内,还真看过胡松年留下的那首石州词。
“哈哈,郡王谬赞、谬赞了。”胡松年这会是真的敞开了心扉,他是真没有想到,秦烈对自己这般熟悉,所言所行,句句都说到自己心坎里了。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与秦烈一番长谈下来,一把年纪的胡松年,就有了这个感觉。
秦烈与胡松年、陈康伯这一天,从白天一直聊到深夜,最后更是秉烛夜谈,直至黎明拂晓,秦烈见胡松年有些熬不住了,这才起身笑道:“今天咱们就先到这里,先睡上一觉,再继续?”
“老咯,下官再郡王您和陈长卿(康伯)这个年纪的时候,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胡松年打了个哈欠,发出了一声感叹。
“茂老公说笑了,您现在可不能服老,郡王可是说了,下一步四川行省的改革推动,还需要您老的牵头挂帅,我们可都还要听您调遣呢。”
陈伯康这会也是一脸的笑意,今天对于他来说,收获无疑是满满的。
首先他的一些想法和建议,都得到秦烈的大力赞赏,并得到承诺。
其次通过与秦烈的长谈,他与胡松年也达成了和解,尤其是在大理国的问题上,他的意见得到秦烈高度重视。
大理国虽然是个弹丸小国,但这几年与大宋摩擦不断,显然也是看到大宋孱弱,也要分上一杯羹。
不过西川路与大理国接壤之地,都是不毛之地,倒也产生战事。
但是东川路,又叫川峡路,因为与大理国边境接壤,这两年来大小战事打了数十次。
周边十几个县城的百姓,遭到战火波及。
然而川峡路安抚使胡益,却软弱可欺,步步忍让,致使国土沦丧,但他却始终隐瞒不报。
川峡路安抚使胡益的做派,看在陈康伯眼里,那是急在心头,他先后向南边赵构朝廷上奏,但都没有得到回信。
今年入春之后,他又给汴京朝廷上过奏疏,眼看大半年过去,始终是石沉大海,然而今天与秦烈会面,却不想秦烈竟然主动提到大理国的问题。
而更让陈康伯欣喜的是,秦烈表示这次他率军入西川,就是抱着解决大理国问题来的。
两日之后,秦烈率领大军进入益州成都府,受到成都百姓,以及文武官吏的夹道欢迎。
进驻成都府当天,秦烈从转运使陈康伯手中,接过西川两年赋税账簿。
抛去当地官府、官员俸禄,得钱财七百万贯,存粮食二百万石。
“长卿,粮食留下一百万石,剩下的一百万石平调给当地百姓,换算着钱财押送回京师,你看如何?”对于西川路两年半,积攒下的这笔赋税,秦烈还是很满意的。
“郡王,成都府的粮价,这两年相对平稳,一下子平调一百万石粮食,价格最多在五百文一石,而据我所知,长安的粮食,已经卖到一贯钱一石了?”
陈康伯得知秦烈要把一百万石粮食,直接在当地卖了,不由善意的提醒了一句。
“你说的不错,然此去长安,不下千里,一百万粮食运出去,路上人力损耗就要三成,还要来回折腾,算下来顶多也就达到六百文一石的价格。”
秦烈岂会不知道算这个账,可奈何这西川山路难行,粮食又不利于托运,千里运输,只会得不偿失。
“另外,这笔粮食就当是我接济当地粮商的,你去告诉他们,官府给他们发放路引,让他们把粮食运出去贩卖。”
借商人之手,流通货物,其实也是促进经济的一种手段,官府同样可以减轻负担和风险。
“郡王英明。”作为转运使的陈康伯,一点就透,对于秦烈的决策,他也是由衷的敬服。
随后,秦烈便安排帐下军都指挥使吴璘,军都都虞候孟邦杰,率一千兵马,以及成都府招募的差役,把这笔赋税押解回了汴京。
【作者题外话】:《石州词》胡松年著。
“月上疏帘,风射小窗,孤馆岑寂。一杯强洗愁怀,万里堪嗟行客。乱山无数,晚秋云物苍然,何如轻抹淮山碧。喜气拂征衣,作眉间黄色。”
“役役。马头尘暗斜阳,陇首路回飞翼。梦里姑苏城外,钱塘江北。故人应念我,负吹帽佳时、同把金英摘。归路且加鞭,看梅花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