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中文网 > 章怀太子传 > 第二百四十九章 文人也想撬武行?

第二百四十九章 文人也想撬武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明宫-宣政殿

    李旦引来的这位年轻人,名叫-杨炯,华州华阴人,常山郡公杨初的曾孙。显庆四年,应弟子举及弟,被举神童。显庆五年,杨炯时年十一,?待制弘文馆,待制十五年。

    所谓“待制”,即制举,又称大科,贞观十一年,太宗下旨制举分科取士,?目的在于选拔各种特殊人才。

    制科非常选,必待皇帝下诏才举行。具体科目和举罢时间均不固定,屡有变动。应试人的资格,?初无限制,现任官员和一般士人均可应考,并准自荐。

    后限制逐渐增多,自荐改为要公卿推荐;布衣要经过地方官审查;御试前又加“阁试”。

    相比普通的科举考试,这种“待制”之法,更容易入仕,也更容易升迁。毕竟,人家先跟“老板”混了个脸熟,先入为主嘛,用人之道就是如此。

    而杨炯呢,过去错过了不少机会,所以便想通过“大比”一步登天。可不知道是他的文章不好,还是别人的太好了,理所当然的落榜了。

    每日在酒楼买醉,?觉得自己生不逢时。喝醉就在酒楼的墙上题字,还别说诗文也是不错,在长安的士子圈中,?也算是小有名气。

    正巧被偷偷出宫的李旦瞧见了,被他的诗文所感染,所以便有昨日的抱打不平。

    当然,杨炯的大名,李贤还是知道的,弘文馆有名的神通,在那个“时间线”与王勃等称为初唐四杰。

    可李贤不太注重诗文一道,他用吏、选将的标准,光是会写辞藻华丽的诗词文章是不行的。要么上马治军,要么下马治民,仅此而已。

    所以,他命杨炯当殿书写治国策论,写的好坏,就决定了他的官位。是去相王府领份闲差过活,还是出入庙堂一展报复,全看他手中的笔了。

    .......,一曰有官,谓沈溺下僚,不能自奋;二曰无官,谓素在草茅,不能自达;三曰世家,谓将帅子孙,不能自效;四曰豪杰,谓江湖领袖,山林标准。

    五曰罪戾,谓曾犯三尺,求脱罪籍;六曰黥配,谓材气过人,轻犯刑法;七曰将校,谓素有谋略,久淹行伍;八曰胥靡,谓隐于吏籍,不得展布。......

    除了这些,杨炯认为,大唐以弓马得天下,更应该以弓马安天下。历朝历代的王朝兴替,无不以衰落而亡,唯汉以强而亡。

    即便是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代,依然可以打得乌桓、南蛮、山越这些窥测中原之族丢盔卸甲。由此可见,拥有一支永远强大的军队,有多么重要。

    高祖、太宗以弓马夺取天下,民心是大势所趋不假,可更赖兵革之力。自永徽以来,朝廷虽然也常常对外作战,但战损却不断攀升,这就是战力衰弱的表现。

    太子贤,出身行伍,亲赴戎机多年,自知其中的利弊。如今奉旨监国,虽夙夜忧叹,但却军力下降之事,仅下令开了学堂,并没有过多举策,此以为治国之疏也。

    呵呵......,在杨炯紧张的目光下,李贤微微一笑。随即把本章扔在案子上,淡淡道:“书生谈兵法,不是什么新鲜事。”

    “杨炯,文人上战场,不是谁都能跟岑尚书一样的,这苦也不是一般人能吃的。”

    “相比于夸夸其谈,孤更注重实际。在相王麾下挂个名吧,这两年他就要开府了,需要有人在身边操持。”

    若个书生万户侯!这话呢,从嘴里说出来很容易。可要说到做,那便难了。大唐尚武,舞文弄墨的文人也是会两下的。

    可这三脚猫的功夫,要是放在阵上,就是找死!杨炯的想法不错,也算是独树一帜。但毕竟稚嫩了一些,想靠着这点东西,就学岑长倩,未免有些不自量力了。

    为了他的小命着想,还是在官场混几年看看、学学,专心干文人的事算了。士农工商兵,各司其职,各干各的,也许更好。

    当然,这其中大部分是看在李旦的面子上。老八是他的幼弟,张嘴了,李贤必须得让他闭上。

    “太子殿下,臣以为军中整改,是百年大计,是唐军保持强盛战力的保障。”

    “某不才,愿意到军中,略尽绵薄之力!”

    呦呵,还挺犟的!不赖,骨头还挺硬的。到手的官都不要,非要到军营去。

    “杨炯,你好像很不服气?”,风轻云淡的说了一句,李贤还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回殿下,臣不是不服,只是想从事自己的志向。欲效玄策公,为我大唐扬威异域。”

    呵呵,行!恩自上出,既然都开恩了,李贤也不在乎再开一次恩!让这家伙看看,自己是不是没主要到军队战力下滑,将领良莠不齐的问题。

    随即,将程伯献叫了进来,命他准备好车架,摆驾太极宫北苑。

    “走吧,一块去看看!”,话毕,拿起内宦呈上来的定唐刀挂在腰上,大步流星的走了出去。

    车架中,李贤还递给杨炯一盘果脯,耐心告诉他,军事学院的建成,已经人员成材,却非一日之功。

    想要培养出合格的将才,在军中的普及,没个十年八年,根本就是痴心妄想。一口吃个胖子,一步到位,那结果就跟隋炀帝一样,扯着裆了。

    稳妥的办法只要一个,边用边改,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总比申不害把韩国的骨血耗尽要强的多。

    李贤还年轻,还能干个几十年。他有的是时间,从一点一滴作起,急是急不得的。这与治水一样,一点点修,一点点加固,利在千秋么!

    唉,听了李贤的话,杨炯不得不承认坊间的传言不尽详实。他们眼中的太子,就是一个闻战则喜的战将,急功近利是他应有的脾性。

    可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比他还小的年轻人,竟然如此的有耐心。他能感觉到太子对战斗的渴望,可能把自己的欲望克制到这种程度,已经让人无法用理解了。

    “看看北苑,那里是孤为军队改革做的样板,大唐的军队就这些,一个一个来,总能改完的,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