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父与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远千里而来,只为见到老爹孙坚,想救他一命。但真正要见孙坚时,孙策却有些心虚。
孙策从小就在孙坚身边长大,又是长子,孙坚对他期望甚高,亲手教他习武,有时候出征还带着他,对他太熟悉了。周瑜都能感觉到他的异常,孙坚怎么可能感觉不到。一露出破绽,该怎么解释?
他做了很多准备,不过等他坐在孙坚面前时,他发现这些准备都没什么意义。
“你变了。”孙坚盯着他,毫不掩饰眼中的失望。“这段时间在舒城,你都遇到了一些什么人?”
孙策很惊讶。孙坚究竟看出了什么,口气这么冲?难道孙策不是他亲生的?孙策抬起头,看着眼前的孙坚,有种即将窒息的感觉。孙坚三十七岁,正当壮年,身材矫健,眼神如刀,坚定而凌厉,看着孙策时既有一丝不悦,还有一些……失望。
孙策有些诧异,随即又释然了。
从十八岁入仕开始算起,孙坚在仕途上已经打拼了二十年,随刺史臧旻征山贼,随太尉张温讨西凉,随中郎将朱儁平黄巾,从一个没有任何家世背景的普通百姓一路杀到长沙太守,封乌程侯,又成为讨董大战唯一取得胜绩的将领。
相比之下,身世更好的曹操还没有提得上嘴的战绩,此刻应该忙着和黑山黄巾交战,打怪升级,挣一个东郡太守。身世差不多的刘备就更怂了,长征之路遥遥无期,目前还看不出一点希望,将来……更没希望。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孙坚的战绩在三国英雄中首屈一指,有足够骄傲的资本。将孙坚的战绩回忆了一番,孙策有些理解孙坚的潜台词了。
老子这么英雄,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软蛋?
虽然不服气,但是和不怒自威的江东猛虎一比,孙策承认,自己的相貌虽然没什么破绽,气势的确有点弱,很难让孙坚有满意的感觉。可这他么能怪我么,我又不真是你儿子,我是连杀人都没亲眼见过的二十一世纪良民,和你这杀人不眨眼的军汉能一样吗?
“庐江周瑜,他随我一起来了,就在帐外等候。还有我们吴郡的前辈,庐江太守陆康。”
“放肆!”孙坚哼了一声,斥道:“陆季宁是本郡前辈,你怎么能直呼其名。”
孙策心中微动。他注意到孙坚提到陆康时眼神有些不同。他略一思索,忽然明白了。孙坚再能打,面对世家和读书人时他心里其实还是自卑的。他杀王睿更多的是要夺兵,而不是为了出气,否则他早就应该把王睿干掉了,根本不用等到现在。身为长沙太守,和荆州刺史打交道的次数不要太多。
“外面与你同来的年轻人是周瑜?”孙坚放缓了语气,有些不确定。“庐江舒城周氏?”
不仅是孙坚,坐在一旁的孙辅眼神也充满了怀疑。
“父亲出征时,我们已经在周家住了一段时间。”孙策点点头,又特地强调道:“是他主动邀请的,我盛情难却。”
“且!”孙坚忍不住笑了一声,脸色也缓和了不少。“这么说倒也情有可原。君子如玉,庐江周氏也是出过三公的世家,陆季宁更是我吴郡名士,和他们交往,沾染些雍容气度也是不错的。”
孙策无语。你这变脸也太快了,白手起家的英雄好汉,一听到世家腿就软,节操呢?
“速速请周君入帐。”孙坚对孙辅说道,想了想,又站起身来。“我当亲自相迎。”
孙策来不及多想,连忙伸手摁住了孙坚。孙坚愣了一下,眼睛一瞪。“你这是何意?”
孙策吓了一跳,连忙把手缩了回来。“阿翁有所不知,周瑜与我一见如故,虽然没有结拜,却和兄弟一般亲近,你也算是他的长辈,怎么能亲自去迎他。我让他进帐来见你就是了。”
“你和他……如兄弟一般?”孙坚惊讶不已,转头看看孙辅。孙辅也很意外,显然不太相信孙策。孙策也不解释,起身走到帐门口,对在外面等候的周瑜招了招手。“公瑾,快进来,我阿翁要见见你这位温润如玉的世家子弟。”
周瑜闻言微微一笑,快步走了过来,随孙策入帐,走到孙坚面前,一揖到底。孙坚连忙长身而起,避席,欠身还礼,孙辅更是直接站了起来,侍立一旁。
“庐江周瑜,见过将军。”他看了一眼孙策,又道:“令郎少年英雄,见识卓著,我与令郎一见倾心,受益良多,相处甚欢。若将军不弃,视我如子弟,容我与令郎盘桓,时时请益,瑜不胜荣幸。”
孙坚惊喜交加,连连点头。“能与周君共游,乃是犬子的福份。”
孙辅目瞪口呆,羡慕地看着孙策,悄悄地挑起了大拇指。
周瑜连称不敢,礼节周到。换作以前,他就算与孙策相交莫逆,也不可能以子弟礼见孙坚。这一路走来,他和孙策时时坐而论道,时常被孙策的见解惊艳,已经把孙策当成了最好的朋友,这才很自然地以子弟礼拜见孙坚。
孙坚很有面子,请周瑜坐下说话,问起了孙策在庐江的情况。周瑜便说起了孙策与陆康辩论的事,不过他说得很委婉,听起来更像孙策与陆康坐而论道,陆康对孙策青眼有加,一点烟火气也没有。孙坚大喜,连连夸赞孙策,又感谢周瑜,说孙策能有今天的成绩,周瑜功不可没。
孙策如释重负,又有些悲凉。这就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家世是决定前途的最主要因素。孙坚再能打,如果不是黄巾起义这种意外情况,他这一辈子都做不到太守,更不可能封侯。在征讨黄巾之前,他已经在盐渎、盱眙、下邳三县做了十二年的县丞,根本看不到一点升迁的希望。而周瑜这样的世家子弟一旦入仕,最起码是个县令。
这就是家世背景带来的差距,很现实,也很残酷。当然孙坚还算是运气好的,刘备更苦逼,随公孙瓒征讨黄巾,拼死拼活挣了个安喜尉,最后还被朝廷以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开除了,气得他只能拿督邮出气。
这年头,寒门子弟要想出人头地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入了仕途,依然走得很艰难。若非如此,孙坚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将南阳送给袁术,任袁术驱驰,为袁术卖命。
可惜,他打仗是一把好手,看人却不准。袁术这货……绝对不是一个明主,这是一个标标准准的猪队友。孙坚投靠他,什么实际利益也没捞着,只得了一个污名。
猛虎老爹,我不仅要救你,还要把你从袁术这个坑里捞上来。
-
-
不远千里而来,只为见到老爹孙坚,想救他一命。但真正要见孙坚时,孙策却有些心虚。
孙策从小就在孙坚身边长大,又是长子,孙坚对他期望甚高,亲手教他习武,有时候出征还带着他,对他太熟悉了。周瑜都能感觉到他的异常,孙坚怎么可能感觉不到。一露出破绽,该怎么解释?
他做了很多准备,不过等他坐在孙坚面前时,他发现这些准备都没什么意义。
“你变了。”孙坚盯着他,毫不掩饰眼中的失望。“这段时间在舒城,你都遇到了一些什么人?”
孙策很惊讶。孙坚究竟看出了什么,口气这么冲?难道孙策不是他亲生的?孙策抬起头,看着眼前的孙坚,有种即将窒息的感觉。孙坚三十七岁,正当壮年,身材矫健,眼神如刀,坚定而凌厉,看着孙策时既有一丝不悦,还有一些……失望。
孙策有些诧异,随即又释然了。
从十八岁入仕开始算起,孙坚在仕途上已经打拼了二十年,随刺史臧旻征山贼,随太尉张温讨西凉,随中郎将朱儁平黄巾,从一个没有任何家世背景的普通百姓一路杀到长沙太守,封乌程侯,又成为讨董大战唯一取得胜绩的将领。
相比之下,身世更好的曹操还没有提得上嘴的战绩,此刻应该忙着和黑山黄巾交战,打怪升级,挣一个东郡太守。身世差不多的刘备就更怂了,长征之路遥遥无期,目前还看不出一点希望,将来……更没希望。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孙坚的战绩在三国英雄中首屈一指,有足够骄傲的资本。将孙坚的战绩回忆了一番,孙策有些理解孙坚的潜台词了。
老子这么英雄,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软蛋?
虽然不服气,但是和不怒自威的江东猛虎一比,孙策承认,自己的相貌虽然没什么破绽,气势的确有点弱,很难让孙坚有满意的感觉。可这他么能怪我么,我又不真是你儿子,我是连杀人都没亲眼见过的二十一世纪良民,和你这杀人不眨眼的军汉能一样吗?
“庐江周瑜,他随我一起来了,就在帐外等候。还有我们吴郡的前辈,庐江太守陆康。”
“放肆!”孙坚哼了一声,斥道:“陆季宁是本郡前辈,你怎么能直呼其名。”
孙策心中微动。他注意到孙坚提到陆康时眼神有些不同。他略一思索,忽然明白了。孙坚再能打,面对世家和读书人时他心里其实还是自卑的。他杀王睿更多的是要夺兵,而不是为了出气,否则他早就应该把王睿干掉了,根本不用等到现在。身为长沙太守,和荆州刺史打交道的次数不要太多。
“外面与你同来的年轻人是周瑜?”孙坚放缓了语气,有些不确定。“庐江舒城周氏?”
不仅是孙坚,坐在一旁的孙辅眼神也充满了怀疑。
“父亲出征时,我们已经在周家住了一段时间。”孙策点点头,又特地强调道:“是他主动邀请的,我盛情难却。”
“且!”孙坚忍不住笑了一声,脸色也缓和了不少。“这么说倒也情有可原。君子如玉,庐江周氏也是出过三公的世家,陆季宁更是我吴郡名士,和他们交往,沾染些雍容气度也是不错的。”
孙策无语。你这变脸也太快了,白手起家的英雄好汉,一听到世家腿就软,节操呢?
“速速请周君入帐。”孙坚对孙辅说道,想了想,又站起身来。“我当亲自相迎。”
孙策来不及多想,连忙伸手摁住了孙坚。孙坚愣了一下,眼睛一瞪。“你这是何意?”
孙策吓了一跳,连忙把手缩了回来。“阿翁有所不知,周瑜与我一见如故,虽然没有结拜,却和兄弟一般亲近,你也算是他的长辈,怎么能亲自去迎他。我让他进帐来见你就是了。”
“你和他……如兄弟一般?”孙坚惊讶不已,转头看看孙辅。孙辅也很意外,显然不太相信孙策。孙策也不解释,起身走到帐门口,对在外面等候的周瑜招了招手。“公瑾,快进来,我阿翁要见见你这位温润如玉的世家子弟。”
周瑜闻言微微一笑,快步走了过来,随孙策入帐,走到孙坚面前,一揖到底。孙坚连忙长身而起,避席,欠身还礼,孙辅更是直接站了起来,侍立一旁。
“庐江周瑜,见过将军。”他看了一眼孙策,又道:“令郎少年英雄,见识卓著,我与令郎一见倾心,受益良多,相处甚欢。若将军不弃,视我如子弟,容我与令郎盘桓,时时请益,瑜不胜荣幸。”
孙坚惊喜交加,连连点头。“能与周君共游,乃是犬子的福份。”
孙辅目瞪口呆,羡慕地看着孙策,悄悄地挑起了大拇指。
周瑜连称不敢,礼节周到。换作以前,他就算与孙策相交莫逆,也不可能以子弟礼见孙坚。这一路走来,他和孙策时时坐而论道,时常被孙策的见解惊艳,已经把孙策当成了最好的朋友,这才很自然地以子弟礼拜见孙坚。
孙坚很有面子,请周瑜坐下说话,问起了孙策在庐江的情况。周瑜便说起了孙策与陆康辩论的事,不过他说得很委婉,听起来更像孙策与陆康坐而论道,陆康对孙策青眼有加,一点烟火气也没有。孙坚大喜,连连夸赞孙策,又感谢周瑜,说孙策能有今天的成绩,周瑜功不可没。
孙策如释重负,又有些悲凉。这就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家世是决定前途的最主要因素。孙坚再能打,如果不是黄巾起义这种意外情况,他这一辈子都做不到太守,更不可能封侯。在征讨黄巾之前,他已经在盐渎、盱眙、下邳三县做了十二年的县丞,根本看不到一点升迁的希望。而周瑜这样的世家子弟一旦入仕,最起码是个县令。
这就是家世背景带来的差距,很现实,也很残酷。当然孙坚还算是运气好的,刘备更苦逼,随公孙瓒征讨黄巾,拼死拼活挣了个安喜尉,最后还被朝廷以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开除了,气得他只能拿督邮出气。
这年头,寒门子弟要想出人头地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入了仕途,依然走得很艰难。若非如此,孙坚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将南阳送给袁术,任袁术驱驰,为袁术卖命。
可惜,他打仗是一把好手,看人却不准。袁术这货……绝对不是一个明主,这是一个标标准准的猪队友。孙坚投靠他,什么实际利益也没捞着,只得了一个污名。
猛虎老爹,我不仅要救你,还要把你从袁术这个坑里捞上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