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通知书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顾况和韦应物转脸看向王成伟,却看到对方脸上没有任何反应。
两人心中不由的叹服,王兄泰山崩而色不改,果然是真儒生的风骨!
只是他们不知道,王成伟提前知道自己中状元的消息之后,已经发泄狂欢过了,此时不过是进入了贤者时间罢了。
张榜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送这个时代的录取通知书了。
对于尚书省这个清水衙门来说,开皇榜是少数几个有油水的活儿了。
尚书省的小吏们,按照各自的资历,分到不同的“录取通知书”。
普通小吏只能拿到明算明法科的通知书,这些士子一般都是穷鬼,给的赏钱也不多。
明经科的就不一样了,大部分中第士子打赏都阔绰,这一次打赏就能抵得上这些小吏一年的薪俸了。
而最值钱的就是进士科的“通知书”了,这些进士科的中第士子们,基本上都不是穷鬼,打赏极为阔绰,如果遇到了世家子弟,一次打赏的钱能够抵得上几年的俸禄,只有尚书省年资极深的老吏,才有资格去送这样的通知书。
大唐的录取通知书是“泥金帖子”,这帖子是用胭脂红的纸上,用混合了金粉的上等泥墨所写的。
帖子上记录了科举考试的名词,考生的籍贯姓名和相貌特点,加盖了尚书省的大印。
进士科的录取通知书,同样也分高低贵贱,自然越是名次高的,越是值钱。
在放榜的当天,所有的考生都会齐聚在国子监前的广场上。
这些经验丰富的小吏们,只需要拿着通知书,敲着锣喊出考生的名字,自然就有人会指引他们去找录取通知书的主人。
只听到下方广场上已经铜锣声一片,穿着皂色衣服的尚书省吏员们,欢天喜地的寻找自己手中录取通知书的主人。
只不过这种欢乐毕竟还是少数人的,本次科举考试已经算是录取人数多的了,可是真正含金量高的进士科和明经科,也不过才录取了九十人。
这和庞大的考生数量比,录取比例还是太低了。
不过大唐的考生已经要比后世明清考生幸福多了,比起后世读书人堪称卷王地狱模式的科举考试,大唐的录取比例已经是历代最高的了。
就在这个时候,铜锣声已经响到了明月楼下,只看到这些吏员们敲锣上楼,先是给明法明算明字三科录取的考生送上了通知书。
兴高采烈的接下了通知书,这三科虽然含金量不大,但是也能补缺到一些小职位,甚至运作得当,还可以拿到一些位卑权重的县尉之类的职位。
对于那些本来就不擅长考试,或者没有能力运作声势的玩家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结果了。
同样是当官,在陇右当官只是领工资,但是在朝廷就不一样了。
所有参加科举的玩家,都接到了李炎发布的任务。
在大唐当官可以同时领到陇右当官同级别的经验值和薪水,也就是说一份工作两份的薪水。
双倍经验啊!
在大唐风云这个没有氪金礼包的游戏中,双倍经验是多么宝贵!
更何况陇右的官职品级都不高,就算是明法科出身,如果能得到一个上县的县尉,那也是不少老玩家在陇右当官的终点了。
经验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发展。
广阔的中原地区,可是全新的地图。
比起玩家密度高的陇右,如果能在中原开拓好新地图,那就可以成为游戏中的大佬。
如今陇右那些主政一方的大佬,不都是靠着游戏初期开拓新地图积攒的优势吗?
等到三科的通知书送完之后,明月楼里的锣声更大了。
这是明经科的通知书,被录取的六名玩家激动的接过通知书,紧接着拿出一袋子五颜六色的“宝石”,随手打赏给了这些小吏。
这可把韦应物和顾况给惊呆了,陇右的士子都这么有钱吗?
只是韦应物和顾况不知道,这些宝石也都是一些不值钱的玩意儿。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还是陇右那几个化学系的玩家。
这帮家伙在成功批量制造玻璃球之后,又将魔爪放到了人工水晶的领域。
这人工水晶的制造并不复杂,只需要高温热炉就可以了,这些玩家的工坊就如同印钞机一样,迅速制造出各种颜色的水晶。
盐铁局的江伦是知道这些宝石的坏处的,江伦立刻向建宁王上书,严禁在陇右使用这些宝石交易。
一边盐铁局禁止这些人工水晶在市面上出售,盐铁局又订购了一大批人工水晶,用来和西域、回鹘和中原的商人交易。
只不过这场宝石价值的波动还没传导到长安,玩家们的水晶依然是价格高昂的宝石。
这些打赏给小吏们的,都是水晶的碎片,可是这些小吏拿到了这些人工水晶之后,依然激动的收下,向中举的玩家说着官运亨通的吉祥话。
这时候,送进士通知书的吏员登上了明月楼。
“进士及第,第二十七名!陇右孙公子可在楼上?”
“孙某在此!”
蹬蹬,一名老吏爬上楼,高高向一名玩家举起了通知书,接着满脸喜气的说道:
“恭喜孙公子进士及第,祝孙公子鹏程万里扶摇上!”
“好!赏!”
这名胖胖的玩家立刻赏赐了一袋子的宝石。
紧接着又是过来报喜的,韦应物和顾况暗暗心惊。
此时上楼报喜,中了进士科的陇右士子已经有了三人。
要知道进士总共也就三十人啊!
往届的进士科,已经很多年没有陇右士子考中了。
像是陇右这点边地的州道,都是几年才能有一人中举的。
这还不包括本科状元王成伟!
“进士及第,第三名!京畿韦公子可在楼上?”
一名中了明经科的玩家立刻喊道:“韦公子就在楼上!”
只看到了这个老吏蹬蹬跑上楼,对着韦应物跪拜说道:“恭喜韦公子进士高第!”
这一次进士科非比寻常,皇帝要在回銮长安后一一面见这些新科进士们,并且当场授予官职。
而皇帝肯定是最先面见状元,然后按照进士的顺序依次面见。
那能考中更高的名次,理论上就能获得更好的官职。
这些老吏都是人精,自然知道这次科举考试的含金量。
一般来说,新科进士们都有以下几个选择。
最好的去处是御史台,从七品的殿中侍御史或者八品的监察御史,这都是新科进士可以授予的官职。
御史是言官,也是最清贵的职位,有着纠察百官,风闻言事的权力。
也就是说御史可以没有证据,就根据市井的风评来弹劾官员。
除此之外,御史还经常会委派一些临时的差事,也就是话本里常见的“钦差”。
比如整饬盐税,巡视边关,调查某些地方上的大案,只要能够办好差事,御史回京就能坐火箭一样飞速的升迁。
其次就是从七品的下县县令,这也是主政一方的百里侯,也是最容易出政绩的。
再次一点的可以做县丞,也就是县令的副手,或者六部的一些低层文官。
这韦应物是进士科第三名,日后飞黄腾达就在眼前,这些老吏自然对他非常尊重。
韦应物也是懂的规矩的,他所在的京畿韦氏逍遥公房虽然是旁支,但是也是有家底的,他立刻拿出一包金银,赏赐给了这个报喜的老吏。
老吏再次磕头,说了一些官运亨通的吉祥话。
紧接着又是一名老吏敲着铜锣上了楼。
“进士及第,第二名!苏州顾公子可在楼上?”
这名老吏和之前那个一样,跪在地上呈上了通知书,顾况摸了摸口袋,掏出一个干瘪的钱袋。
顾况比不了韦应物,他是寒门出身,拜师在李泌门下。
李泌也是个清廉的人,自然也没钱资助他。
这个老吏脸色有些难看,就在这个时候王成伟走过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钱包,塞进这个老吏的手里。
这个老吏打开一看,里面满满的宝石珠宝,一下子眼睛都挪不开了。
他连忙说着贺喜的话,顾况却说道:“王兄!不可!”
王成伟拉着顾况说道:“今日是我们及第的好日子,若是出手小气免不了被这些人议论,就当是我借给你的,日后再还好了。”
顾况想了想,也只能认下来,毕竟进士及第打赏是老规矩,也代表了同科的脸面。
王成伟是状元,维持本科的颜面也是正常的。
这时候最后一个老吏登楼说道:
“进士及第,状元公!陇右王公子可在楼上?”
“王某在此!”
这个老吏迅速登上楼,将通知书高高举过头顶。
这下子众人都看向了王成伟。
王成伟又掏出一袋子宝石,赏给这个报喜的老吏。
明月楼的掌柜的也连忙跑来报喜,整个明月楼热闹非凡!
顾况和韦应物对视一眼,这一次陇右十七子中,四人高中进士,六人考中了明经科,四人中了明法明算明字科。
十七人中了十四人,这是何等恐怖的成功率!
陇右的文教,竟然能达到这等地步?
两人都想到了那位深不可测的建宁王。
(本章完)
顾况和韦应物转脸看向王成伟,却看到对方脸上没有任何反应。
两人心中不由的叹服,王兄泰山崩而色不改,果然是真儒生的风骨!
只是他们不知道,王成伟提前知道自己中状元的消息之后,已经发泄狂欢过了,此时不过是进入了贤者时间罢了。
张榜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送这个时代的录取通知书了。
对于尚书省这个清水衙门来说,开皇榜是少数几个有油水的活儿了。
尚书省的小吏们,按照各自的资历,分到不同的“录取通知书”。
普通小吏只能拿到明算明法科的通知书,这些士子一般都是穷鬼,给的赏钱也不多。
明经科的就不一样了,大部分中第士子打赏都阔绰,这一次打赏就能抵得上这些小吏一年的薪俸了。
而最值钱的就是进士科的“通知书”了,这些进士科的中第士子们,基本上都不是穷鬼,打赏极为阔绰,如果遇到了世家子弟,一次打赏的钱能够抵得上几年的俸禄,只有尚书省年资极深的老吏,才有资格去送这样的通知书。
大唐的录取通知书是“泥金帖子”,这帖子是用胭脂红的纸上,用混合了金粉的上等泥墨所写的。
帖子上记录了科举考试的名词,考生的籍贯姓名和相貌特点,加盖了尚书省的大印。
进士科的录取通知书,同样也分高低贵贱,自然越是名次高的,越是值钱。
在放榜的当天,所有的考生都会齐聚在国子监前的广场上。
这些经验丰富的小吏们,只需要拿着通知书,敲着锣喊出考生的名字,自然就有人会指引他们去找录取通知书的主人。
只听到下方广场上已经铜锣声一片,穿着皂色衣服的尚书省吏员们,欢天喜地的寻找自己手中录取通知书的主人。
只不过这种欢乐毕竟还是少数人的,本次科举考试已经算是录取人数多的了,可是真正含金量高的进士科和明经科,也不过才录取了九十人。
这和庞大的考生数量比,录取比例还是太低了。
不过大唐的考生已经要比后世明清考生幸福多了,比起后世读书人堪称卷王地狱模式的科举考试,大唐的录取比例已经是历代最高的了。
就在这个时候,铜锣声已经响到了明月楼下,只看到这些吏员们敲锣上楼,先是给明法明算明字三科录取的考生送上了通知书。
兴高采烈的接下了通知书,这三科虽然含金量不大,但是也能补缺到一些小职位,甚至运作得当,还可以拿到一些位卑权重的县尉之类的职位。
对于那些本来就不擅长考试,或者没有能力运作声势的玩家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结果了。
同样是当官,在陇右当官只是领工资,但是在朝廷就不一样了。
所有参加科举的玩家,都接到了李炎发布的任务。
在大唐当官可以同时领到陇右当官同级别的经验值和薪水,也就是说一份工作两份的薪水。
双倍经验啊!
在大唐风云这个没有氪金礼包的游戏中,双倍经验是多么宝贵!
更何况陇右的官职品级都不高,就算是明法科出身,如果能得到一个上县的县尉,那也是不少老玩家在陇右当官的终点了。
经验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发展。
广阔的中原地区,可是全新的地图。
比起玩家密度高的陇右,如果能在中原开拓好新地图,那就可以成为游戏中的大佬。
如今陇右那些主政一方的大佬,不都是靠着游戏初期开拓新地图积攒的优势吗?
等到三科的通知书送完之后,明月楼里的锣声更大了。
这是明经科的通知书,被录取的六名玩家激动的接过通知书,紧接着拿出一袋子五颜六色的“宝石”,随手打赏给了这些小吏。
这可把韦应物和顾况给惊呆了,陇右的士子都这么有钱吗?
只是韦应物和顾况不知道,这些宝石也都是一些不值钱的玩意儿。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还是陇右那几个化学系的玩家。
这帮家伙在成功批量制造玻璃球之后,又将魔爪放到了人工水晶的领域。
这人工水晶的制造并不复杂,只需要高温热炉就可以了,这些玩家的工坊就如同印钞机一样,迅速制造出各种颜色的水晶。
盐铁局的江伦是知道这些宝石的坏处的,江伦立刻向建宁王上书,严禁在陇右使用这些宝石交易。
一边盐铁局禁止这些人工水晶在市面上出售,盐铁局又订购了一大批人工水晶,用来和西域、回鹘和中原的商人交易。
只不过这场宝石价值的波动还没传导到长安,玩家们的水晶依然是价格高昂的宝石。
这些打赏给小吏们的,都是水晶的碎片,可是这些小吏拿到了这些人工水晶之后,依然激动的收下,向中举的玩家说着官运亨通的吉祥话。
这时候,送进士通知书的吏员登上了明月楼。
“进士及第,第二十七名!陇右孙公子可在楼上?”
“孙某在此!”
蹬蹬,一名老吏爬上楼,高高向一名玩家举起了通知书,接着满脸喜气的说道:
“恭喜孙公子进士及第,祝孙公子鹏程万里扶摇上!”
“好!赏!”
这名胖胖的玩家立刻赏赐了一袋子的宝石。
紧接着又是过来报喜的,韦应物和顾况暗暗心惊。
此时上楼报喜,中了进士科的陇右士子已经有了三人。
要知道进士总共也就三十人啊!
往届的进士科,已经很多年没有陇右士子考中了。
像是陇右这点边地的州道,都是几年才能有一人中举的。
这还不包括本科状元王成伟!
“进士及第,第三名!京畿韦公子可在楼上?”
一名中了明经科的玩家立刻喊道:“韦公子就在楼上!”
只看到了这个老吏蹬蹬跑上楼,对着韦应物跪拜说道:“恭喜韦公子进士高第!”
这一次进士科非比寻常,皇帝要在回銮长安后一一面见这些新科进士们,并且当场授予官职。
而皇帝肯定是最先面见状元,然后按照进士的顺序依次面见。
那能考中更高的名次,理论上就能获得更好的官职。
这些老吏都是人精,自然知道这次科举考试的含金量。
一般来说,新科进士们都有以下几个选择。
最好的去处是御史台,从七品的殿中侍御史或者八品的监察御史,这都是新科进士可以授予的官职。
御史是言官,也是最清贵的职位,有着纠察百官,风闻言事的权力。
也就是说御史可以没有证据,就根据市井的风评来弹劾官员。
除此之外,御史还经常会委派一些临时的差事,也就是话本里常见的“钦差”。
比如整饬盐税,巡视边关,调查某些地方上的大案,只要能够办好差事,御史回京就能坐火箭一样飞速的升迁。
其次就是从七品的下县县令,这也是主政一方的百里侯,也是最容易出政绩的。
再次一点的可以做县丞,也就是县令的副手,或者六部的一些低层文官。
这韦应物是进士科第三名,日后飞黄腾达就在眼前,这些老吏自然对他非常尊重。
韦应物也是懂的规矩的,他所在的京畿韦氏逍遥公房虽然是旁支,但是也是有家底的,他立刻拿出一包金银,赏赐给了这个报喜的老吏。
老吏再次磕头,说了一些官运亨通的吉祥话。
紧接着又是一名老吏敲着铜锣上了楼。
“进士及第,第二名!苏州顾公子可在楼上?”
这名老吏和之前那个一样,跪在地上呈上了通知书,顾况摸了摸口袋,掏出一个干瘪的钱袋。
顾况比不了韦应物,他是寒门出身,拜师在李泌门下。
李泌也是个清廉的人,自然也没钱资助他。
这个老吏脸色有些难看,就在这个时候王成伟走过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钱包,塞进这个老吏的手里。
这个老吏打开一看,里面满满的宝石珠宝,一下子眼睛都挪不开了。
他连忙说着贺喜的话,顾况却说道:“王兄!不可!”
王成伟拉着顾况说道:“今日是我们及第的好日子,若是出手小气免不了被这些人议论,就当是我借给你的,日后再还好了。”
顾况想了想,也只能认下来,毕竟进士及第打赏是老规矩,也代表了同科的脸面。
王成伟是状元,维持本科的颜面也是正常的。
这时候最后一个老吏登楼说道:
“进士及第,状元公!陇右王公子可在楼上?”
“王某在此!”
这个老吏迅速登上楼,将通知书高高举过头顶。
这下子众人都看向了王成伟。
王成伟又掏出一袋子宝石,赏给这个报喜的老吏。
明月楼的掌柜的也连忙跑来报喜,整个明月楼热闹非凡!
顾况和韦应物对视一眼,这一次陇右十七子中,四人高中进士,六人考中了明经科,四人中了明法明算明字科。
十七人中了十四人,这是何等恐怖的成功率!
陇右的文教,竟然能达到这等地步?
两人都想到了那位深不可测的建宁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