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辽王朱启真乃神将也!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北线一带的战争自东向西,漠南八百里几乎打成了一锅粥。
但凡是有能够支撑的地方,北元的军队,都对着长城一线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不过他们也并非是攻城,而是大批量的骑兵,在长城外围快速移动,一旦找到防卫空虚的地方,便会猛烈进攻一番。
等到别的明军感到之前,又会如同潮水一般的退去,双方留下满地的尸体。
而依托着长城进行防御的明军,损失自然要更小一点。
这样的进攻不,仅让北元拿不到任何的好处,一座城池占不下来。
物资和俘虏的百姓,也是一个都没有的,只是单纯的浪费北元士兵的性命。
但在战争年代,最不值钱的,或许就是这些普通士兵的性命了吧。
而北元之所以这么做,用意也是非常的明显,那就是为高丽那边拖延时间。
李成桂虽然已经把控了高丽的政权,但在高丽的国内,毕竟还有大批的保王党。
还有各种各样收到勤王命令的王公贵族,这些王公贵族们,又岂会甘心听命于一个外来李成贵呢?
李成桂虽然手上有八万精兵,但那些王公贵族们凑到一起,军力也未必就比李成桂的要差。
最主要的是,他们认为,高丽的百姓民心是向着他们的。
但实际上,民心这种东西,向来都是谁给饭吃就支持谁。
就如同那些普通的士兵们,为什么将军一旦有了兵权,就能够掌控士兵进行造反呢?
难道是那些士兵不知道造反要诛九族吗?
自然不是的,而是因为将军是直接给他们饭吃的人,正所谓官不如管,就是这个道理了。
而李成桂也知道自己的政权,并非是万无一失的。
虽然手里裹挟了高丽国王,也可以通过王的名义来下达各种各样的命令,就如同三国时期的曹操一般,携天子以令诸侯。
但高丽版的刘备和孙权,可是都不会少的。
再加上有明军驻扎在铁岭城,而李成桂居然放任铁岭城被明军占领。
他的威信在高丽国内,自然也不会像先前那样的高高在上了。
这高丽国内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乱世已经到达。
而凭借着元朝和明朝争霸,喘息了近半个世纪的高丽,也终于结束了他的红利期。
朱启自然是希望高丽国内能够越烂越好,他可从来没有指望过高丽的军队能够帮助明朝军队。
只要高丽国内乱成一锅粥,那么就不用担心背刺自己了。
而自己也能够放心,慢慢蚕食铁岭的领土,恢复铁岭的领土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不过,在此之前,还要专心致志的面对辽河那边的防御压力,毕竟北元最主要的进攻方向就是辽东辽河了。
纳哈出显然也是收到了王保保的死命令,不要命一样疯狂的进攻着辽河沿线的防御。
甚至不惜跨河攻击,不过,在张玉,蓝玉以及马云等一众将领,前后几次的巩固防线线之后。
这辽河的防线已经是固若金汤,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突破的。
纳哈出的每一次进攻都在辽河防线的下面留下大批量的尸体。
在辽河那边也是万万不能松懈的,朱启现在也没功夫摸鱼了。
每天就是看着个靓的战报,然后听取下方副将们的意见,做出裁断。
你还别说,古人所说的熟能生巧,还真有那么一点道理。
朱启现在看到那些战报之后,在自己的心里面,也大概都能够有一个概况,和自己的主意了。
虽然这些主意有的是馊主意,有的是好主意。
但朱启唯一的优点,就是善于听取下面人的意见。
他把自己的想法憋在心里,然后听取各方意见之后,最后拿出决定这个时候。
虽然没有各种各样的名将来指导自己,不过,在辽河防线的基础上,自己做的这些决定,倒也大多是正确的决定了。
于是朱启就在辽东,和纳哈出进行了一番撕扯和挣扎,战况可以说是非常的焦灼,辽东绞肉机,也不过如此。
而朱启觉得自己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但在其他的将领和应天府的那些大臣们眼中,却感觉有些奇怪。
要知道咱们辽王殿下的名声,那可是天下有名的年轻名将啊。
这纳哈出以前也是辽王殿下的手下败将,怎么现在跟纳哈出还打了一个五五开的呢?
要知道,在北线那边,李文忠都已经突破长城,直接去漠南搜索北元军队的主力部队了。
虽然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获,但这气势已经打出来了。
而傅友德和徐达那边就更不用说了,同样都已经可以做到主动出击,并没有哪个将领是归宿在防线上防御的。
应天府的那些文官们,虽然看不懂这些东西,但是多少听那些武将们的解释,也能够明白一些了。
有些文官就怀疑,这辽王殿下么不是浪得虚名,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和纳哈出这等人五五开呢。
一时之间,竟然就有一种声音出现,那就是辽王殿下之前打仗,全都是靠着别的将领。
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主意,也不像大家所传言的那样,真的是文曲星下凡,无所不能。
这样的声音虽然是少数,但在文成之中还是占据了一定的份量。
不过,这些杂七杂八的声音,很快就在一次朝会上全部都消失了。
这次朝会上说的也不是别的事情,就是朱元璋,将各地送来的军情报告,全都在朝会上拿出来和大家讨论了一下。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统计各方的损失等等这些东西。
结果这些报告一张贴出来之后,那些人全都傻眼了。
原因不是其他的,就是因为看上去好像打得最糟糕的辽王殿下获得的战果,竟然是最高的!
这无论是北线还是西线也好,虽然明军的将领都获得了主动权,纷纷主动出击,寻找元军的主力进行决战。
但元军早就已经不是当年费拉不堪的元军了。
他们现在已经多少恢复了,以前行动如风的骑兵的传统。
想要找到他们决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而如果深入大漠去找他们的王婷,又容易中埋伏,毕竟王保保还活着。
明军的将领们若不是万不得已,还是不愿意深入大漠的。
而造成的结果就是,明军的斩首数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他们只是在大漠或者高原上面四处闲逛,驱赶着元军,仅此而已。
而相比较之下,一直在辽河进行防守的辽王朱启获得的战果,却是空前的硕果。
仅仅开战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辽王初起的辽河防线,虽然没有一个明军踏出过防线。
但在防御的过程中已经斩首了近一万人,俘虏了数千人之多。
要知道,这北元职业军人总共才有多少啊?
这才两个月的时间,就斩首一万人俘虏数千人,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两万的有生力量都折损在了辽河的防线上。
也足以见到这北元对于辽河防线是如何疯狂。
辽河防线上的明军也不是少数,有十万人之多,而正是有这么多人数的保证,才能够让朱启稳住防线的。
而朱启觉得自己和纳哈出打的是五五开,那些猜测的官员们也是这样想的,这当然是实际的情况。
但巧合的是,就是这样打的五五开的情况下,明军损失最少的人数,却能够斩首最多的敌人。
换句简单的话来说,这元朝的军队又是跨河攻击,又是主动攻击堡垒,这战损可不是一般的大,但你不打又没办法。
你如果不主动进攻的话,高丽那边可就真的成了李成桂的天下了,正是因为元朝不断的进攻,消息传到高丽那边,高丽的王侯贵族们才能够纷纷举兵反抗李成桂。
而北元那边抱着的念头,也就是等着高丽缓过劲来,反过头来帮助北元了。
不过这个计谋现在看上去,还没有等到高丽缓过劲来,北元的军队倒是要撞得头破血流了。
于是乎,就出现了眼下的情况,什么都没干,只是专心防守的辽王殿下,却打出了最大的战果。
而那些主动进攻的将军们却一无所获,不过他们在战略上获得了主动权。
不过现在也不是明朝主动进攻的时候,主动权到也无所谓,只要能守住防线,让高丽越烂越好,这就是明朝的目的。
很显然,辽王殿下的战略方针已经达成了这样的目的了。
那些文臣武将们一分析,也都纷纷惊了起来。
原本以为辽王殿下是能力不足,却没想到辽王殿下是早已经深思熟虑,竟然早早想到了这一层。
所以才固守防线,让北元以为打不过自己,然后派遣大兵过来攻击防线,这就好像,包围一座城池的时候只围三面,不围四面一样的道理啊,
而朱元璋也是一句话都没说,光是公布了这些数据,就已经让那些文臣们羞愧的抬不起头。
那些武将们恍然大悟,纷纷感慨辽王殿下用兵如神。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也是越来越明显了起来,不用说的,在朝堂之上,也是将那些天天想着找辽王殿下麻烦的文臣们一顿痛批,随后就夸赞自己这个老三真是天生的神将。
不说了,肯定要重重有赏的。
而辽王朱启这边则是一脸懵逼的表情,当他拿到朱元璋的赏赐的圣旨的时候,已经是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而这个时候,北元已经撞得头破血流,进攻的幅度也都小了很多。
说实话,朱启万万没想到,自己打得如此吃力,竟然还能够获得朱元璋的赏赐。
还夸赞自己用兵如神什么的,朱启人都傻了,我啥也没干啊,就在这边差点没给纳哈出突破防线呢。
不过这一次也看出来了,马云的能力毕竟还是有限、
虽然是防守大师能够守得固若金汤,但是如果让马云出战的话,就稍微差那么点意思了。
看来要主动出击,还是得看张玉的呀,可惜没有遇到另外一个神将朱能。
如果朱能能够找到拿到自己麾下的话,那么主动出去的底气,可就是相当的充足了。
而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朱启这边正想着朱能的事情呢。
随着一封信件送了过来,信件是朱棣写的,内容也没有其他的,就说在自己燕王府的亲卫军中,找到了一个叫朱能的人。
生辰,籍贯都和朱启,先前让朱棣找的差不多。
这朱能在历史上就是起身于平民百姓,从一开始就是在燕王府中做下人,开始慢慢做起来的,果然,就和历史上的一样,朱能这个名将就在燕王府里面。
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了,张玉才刚刚投奔自己没有多久,这又找到了朱能那种心情,就不用多提了,朱启就好像抽卡一下子抽到了两张ssr的金卡一样。
而朱棣也没有忘记三哥的叮嘱,找到朱能之后,立马就安排人将朱能,送去三哥那边了。
可怜的朱能啥都不知道,就被朱棣直接往辽东这边送过来。
而朱能这家伙并不像张玉那样有谋略,朱能主要的功能就是勇悍无匹。
如果形容的话,就如同三国演义里面的张飞一样。
在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之中,朱能就是多次依靠个人的武勇冲锋陷阵,以少打多打出了一个个的传奇战绩。
自己的军中已经有张玉这样的智将,现在缺的正是一个能够冲锋陷阵的猛将。
徐增寿虽然也很能打,但和猛将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的。
更何况,徐增寿是自己的老哥们,是徐达的儿子,朱启也不可能轻易的让他去当先锋大将,冲锋陷阵的。
李琪更不用说了,而李景隆的话,朱启那是根本不敢让他上战场呀。
让他在后面分析一下数据,带带兵就已经是极限了。
这下子有了朱能的加入,朱启可就放心多了,等到高丽那边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把张玉也调回来,把马云送去铁岭城那边防守。
这样原先投靠在朱棣麾下的张玉,朱能都在自己的麾下了。
这两个人凑在一起,战场上真的如同一个徐达一般的强悍了。
不说了,到时候自己也能够像傅友德,徐达那些名将一样,带领明军主动出击。
而不像现在龟缩在辽河防御被动挨打,真是想想就感觉到脸红羞愧呀,希望应天府那边不要把自己喷得太厉害才好!
已经被天下人幻想成为神将的朱启,如此想到。
北线一带的战争自东向西,漠南八百里几乎打成了一锅粥。
但凡是有能够支撑的地方,北元的军队,都对着长城一线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不过他们也并非是攻城,而是大批量的骑兵,在长城外围快速移动,一旦找到防卫空虚的地方,便会猛烈进攻一番。
等到别的明军感到之前,又会如同潮水一般的退去,双方留下满地的尸体。
而依托着长城进行防御的明军,损失自然要更小一点。
这样的进攻不,仅让北元拿不到任何的好处,一座城池占不下来。
物资和俘虏的百姓,也是一个都没有的,只是单纯的浪费北元士兵的性命。
但在战争年代,最不值钱的,或许就是这些普通士兵的性命了吧。
而北元之所以这么做,用意也是非常的明显,那就是为高丽那边拖延时间。
李成桂虽然已经把控了高丽的政权,但在高丽的国内,毕竟还有大批的保王党。
还有各种各样收到勤王命令的王公贵族,这些王公贵族们,又岂会甘心听命于一个外来李成贵呢?
李成桂虽然手上有八万精兵,但那些王公贵族们凑到一起,军力也未必就比李成桂的要差。
最主要的是,他们认为,高丽的百姓民心是向着他们的。
但实际上,民心这种东西,向来都是谁给饭吃就支持谁。
就如同那些普通的士兵们,为什么将军一旦有了兵权,就能够掌控士兵进行造反呢?
难道是那些士兵不知道造反要诛九族吗?
自然不是的,而是因为将军是直接给他们饭吃的人,正所谓官不如管,就是这个道理了。
而李成桂也知道自己的政权,并非是万无一失的。
虽然手里裹挟了高丽国王,也可以通过王的名义来下达各种各样的命令,就如同三国时期的曹操一般,携天子以令诸侯。
但高丽版的刘备和孙权,可是都不会少的。
再加上有明军驻扎在铁岭城,而李成桂居然放任铁岭城被明军占领。
他的威信在高丽国内,自然也不会像先前那样的高高在上了。
这高丽国内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乱世已经到达。
而凭借着元朝和明朝争霸,喘息了近半个世纪的高丽,也终于结束了他的红利期。
朱启自然是希望高丽国内能够越烂越好,他可从来没有指望过高丽的军队能够帮助明朝军队。
只要高丽国内乱成一锅粥,那么就不用担心背刺自己了。
而自己也能够放心,慢慢蚕食铁岭的领土,恢复铁岭的领土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不过,在此之前,还要专心致志的面对辽河那边的防御压力,毕竟北元最主要的进攻方向就是辽东辽河了。
纳哈出显然也是收到了王保保的死命令,不要命一样疯狂的进攻着辽河沿线的防御。
甚至不惜跨河攻击,不过,在张玉,蓝玉以及马云等一众将领,前后几次的巩固防线线之后。
这辽河的防线已经是固若金汤,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突破的。
纳哈出的每一次进攻都在辽河防线的下面留下大批量的尸体。
在辽河那边也是万万不能松懈的,朱启现在也没功夫摸鱼了。
每天就是看着个靓的战报,然后听取下方副将们的意见,做出裁断。
你还别说,古人所说的熟能生巧,还真有那么一点道理。
朱启现在看到那些战报之后,在自己的心里面,也大概都能够有一个概况,和自己的主意了。
虽然这些主意有的是馊主意,有的是好主意。
但朱启唯一的优点,就是善于听取下面人的意见。
他把自己的想法憋在心里,然后听取各方意见之后,最后拿出决定这个时候。
虽然没有各种各样的名将来指导自己,不过,在辽河防线的基础上,自己做的这些决定,倒也大多是正确的决定了。
于是朱启就在辽东,和纳哈出进行了一番撕扯和挣扎,战况可以说是非常的焦灼,辽东绞肉机,也不过如此。
而朱启觉得自己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但在其他的将领和应天府的那些大臣们眼中,却感觉有些奇怪。
要知道咱们辽王殿下的名声,那可是天下有名的年轻名将啊。
这纳哈出以前也是辽王殿下的手下败将,怎么现在跟纳哈出还打了一个五五开的呢?
要知道,在北线那边,李文忠都已经突破长城,直接去漠南搜索北元军队的主力部队了。
虽然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获,但这气势已经打出来了。
而傅友德和徐达那边就更不用说了,同样都已经可以做到主动出击,并没有哪个将领是归宿在防线上防御的。
应天府的那些文官们,虽然看不懂这些东西,但是多少听那些武将们的解释,也能够明白一些了。
有些文官就怀疑,这辽王殿下么不是浪得虚名,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和纳哈出这等人五五开呢。
一时之间,竟然就有一种声音出现,那就是辽王殿下之前打仗,全都是靠着别的将领。
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主意,也不像大家所传言的那样,真的是文曲星下凡,无所不能。
这样的声音虽然是少数,但在文成之中还是占据了一定的份量。
不过,这些杂七杂八的声音,很快就在一次朝会上全部都消失了。
这次朝会上说的也不是别的事情,就是朱元璋,将各地送来的军情报告,全都在朝会上拿出来和大家讨论了一下。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统计各方的损失等等这些东西。
结果这些报告一张贴出来之后,那些人全都傻眼了。
原因不是其他的,就是因为看上去好像打得最糟糕的辽王殿下获得的战果,竟然是最高的!
这无论是北线还是西线也好,虽然明军的将领都获得了主动权,纷纷主动出击,寻找元军的主力进行决战。
但元军早就已经不是当年费拉不堪的元军了。
他们现在已经多少恢复了,以前行动如风的骑兵的传统。
想要找到他们决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而如果深入大漠去找他们的王婷,又容易中埋伏,毕竟王保保还活着。
明军的将领们若不是万不得已,还是不愿意深入大漠的。
而造成的结果就是,明军的斩首数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他们只是在大漠或者高原上面四处闲逛,驱赶着元军,仅此而已。
而相比较之下,一直在辽河进行防守的辽王朱启获得的战果,却是空前的硕果。
仅仅开战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辽王初起的辽河防线,虽然没有一个明军踏出过防线。
但在防御的过程中已经斩首了近一万人,俘虏了数千人之多。
要知道,这北元职业军人总共才有多少啊?
这才两个月的时间,就斩首一万人俘虏数千人,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两万的有生力量都折损在了辽河的防线上。
也足以见到这北元对于辽河防线是如何疯狂。
辽河防线上的明军也不是少数,有十万人之多,而正是有这么多人数的保证,才能够让朱启稳住防线的。
而朱启觉得自己和纳哈出打的是五五开,那些猜测的官员们也是这样想的,这当然是实际的情况。
但巧合的是,就是这样打的五五开的情况下,明军损失最少的人数,却能够斩首最多的敌人。
换句简单的话来说,这元朝的军队又是跨河攻击,又是主动攻击堡垒,这战损可不是一般的大,但你不打又没办法。
你如果不主动进攻的话,高丽那边可就真的成了李成桂的天下了,正是因为元朝不断的进攻,消息传到高丽那边,高丽的王侯贵族们才能够纷纷举兵反抗李成桂。
而北元那边抱着的念头,也就是等着高丽缓过劲来,反过头来帮助北元了。
不过这个计谋现在看上去,还没有等到高丽缓过劲来,北元的军队倒是要撞得头破血流了。
于是乎,就出现了眼下的情况,什么都没干,只是专心防守的辽王殿下,却打出了最大的战果。
而那些主动进攻的将军们却一无所获,不过他们在战略上获得了主动权。
不过现在也不是明朝主动进攻的时候,主动权到也无所谓,只要能守住防线,让高丽越烂越好,这就是明朝的目的。
很显然,辽王殿下的战略方针已经达成了这样的目的了。
那些文臣武将们一分析,也都纷纷惊了起来。
原本以为辽王殿下是能力不足,却没想到辽王殿下是早已经深思熟虑,竟然早早想到了这一层。
所以才固守防线,让北元以为打不过自己,然后派遣大兵过来攻击防线,这就好像,包围一座城池的时候只围三面,不围四面一样的道理啊,
而朱元璋也是一句话都没说,光是公布了这些数据,就已经让那些文臣们羞愧的抬不起头。
那些武将们恍然大悟,纷纷感慨辽王殿下用兵如神。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也是越来越明显了起来,不用说的,在朝堂之上,也是将那些天天想着找辽王殿下麻烦的文臣们一顿痛批,随后就夸赞自己这个老三真是天生的神将。
不说了,肯定要重重有赏的。
而辽王朱启这边则是一脸懵逼的表情,当他拿到朱元璋的赏赐的圣旨的时候,已经是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而这个时候,北元已经撞得头破血流,进攻的幅度也都小了很多。
说实话,朱启万万没想到,自己打得如此吃力,竟然还能够获得朱元璋的赏赐。
还夸赞自己用兵如神什么的,朱启人都傻了,我啥也没干啊,就在这边差点没给纳哈出突破防线呢。
不过这一次也看出来了,马云的能力毕竟还是有限、
虽然是防守大师能够守得固若金汤,但是如果让马云出战的话,就稍微差那么点意思了。
看来要主动出击,还是得看张玉的呀,可惜没有遇到另外一个神将朱能。
如果朱能能够找到拿到自己麾下的话,那么主动出去的底气,可就是相当的充足了。
而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朱启这边正想着朱能的事情呢。
随着一封信件送了过来,信件是朱棣写的,内容也没有其他的,就说在自己燕王府的亲卫军中,找到了一个叫朱能的人。
生辰,籍贯都和朱启,先前让朱棣找的差不多。
这朱能在历史上就是起身于平民百姓,从一开始就是在燕王府中做下人,开始慢慢做起来的,果然,就和历史上的一样,朱能这个名将就在燕王府里面。
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了,张玉才刚刚投奔自己没有多久,这又找到了朱能那种心情,就不用多提了,朱启就好像抽卡一下子抽到了两张ssr的金卡一样。
而朱棣也没有忘记三哥的叮嘱,找到朱能之后,立马就安排人将朱能,送去三哥那边了。
可怜的朱能啥都不知道,就被朱棣直接往辽东这边送过来。
而朱能这家伙并不像张玉那样有谋略,朱能主要的功能就是勇悍无匹。
如果形容的话,就如同三国演义里面的张飞一样。
在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之中,朱能就是多次依靠个人的武勇冲锋陷阵,以少打多打出了一个个的传奇战绩。
自己的军中已经有张玉这样的智将,现在缺的正是一个能够冲锋陷阵的猛将。
徐增寿虽然也很能打,但和猛将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的。
更何况,徐增寿是自己的老哥们,是徐达的儿子,朱启也不可能轻易的让他去当先锋大将,冲锋陷阵的。
李琪更不用说了,而李景隆的话,朱启那是根本不敢让他上战场呀。
让他在后面分析一下数据,带带兵就已经是极限了。
这下子有了朱能的加入,朱启可就放心多了,等到高丽那边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把张玉也调回来,把马云送去铁岭城那边防守。
这样原先投靠在朱棣麾下的张玉,朱能都在自己的麾下了。
这两个人凑在一起,战场上真的如同一个徐达一般的强悍了。
不说了,到时候自己也能够像傅友德,徐达那些名将一样,带领明军主动出击。
而不像现在龟缩在辽河防御被动挨打,真是想想就感觉到脸红羞愧呀,希望应天府那边不要把自己喷得太厉害才好!
已经被天下人幻想成为神将的朱启,如此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