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中文网 >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 第一百九十九章 辽王殿下是个好王爷

第一百九十九章 辽王殿下是个好王爷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殿下的新式学堂,并不在辽阳城中。

    而是在辽阳城外,靠近王府的地方,选了一片空地,建造起来的建筑群。

    王老五跟着同村的人到了这里,实地考察了一番。

    虽说是实地考察,但也不过是在外面绕了一圈。

    不得不说,辽王建造的这个新式学堂,光是从外墙来看的话,还是非常的新颖的。

    那能不吸引吗?

    这都是水泥墙啊,不过,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们,自然不可能认识这些水泥墙的。

    他们见得更多的还是木墙和土墙,就连石头墙,也只是辽阳城的城墙见过罢了,这水泥和石头可是明显不一样的。

    除了外墙非常的新颖气派之外,大门也做得非常的有诗情画意的感觉。

    门口一个盆栽,还有各种各样的假山湖泊等等。

    都是缩小版的,就好像是一个小型的山水,放在了学校的门口一样。

    在中国古代,当然也有园林设计。

    明清时候的园林设计,更是时代的巅峰。

    不过,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一辈子也不可能接触到所谓的园林设计的。

    而那些有钱人有权的人,更不可能像朱启这样直接把园林的东西搬到学校门口来展示。

    这倒也不是朱启故意去显摆炫耀,而是根据他自己在后世的经验,学校门口总得搞点装饰之类的。

    不管是大门也好,还是这种园林设计也好,都得有点特色,才能够在以后打得出去名声啊!

    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普普通通的一个大门,谁敢说自己是名校呢?

    王老五他们倒也不懂这些,就觉得这个学校非常的厉害。

    就到学校里面问了一下有关于学费的事情,没想到还真的一年只要一两银子。

    而后就是勤工俭学的事情,在门口有专门的询问处,询问处的人也非常的热情。

    并没有因为王老五他们平民百姓的装扮,就对他们冷嘲热讽什么的。

    而是拿出了文件,对他们详细的指导了起来。

    这些文件上的字,王老五他们是不认识的,不过说的话还是听得懂的。

    简单的算了算,这一年下来,如果勤工俭学的话,不仅学费能交得上,甚至还能够赚一点呢。

    不过王老五心里面还是有一点疑惑的,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官家,那这娃子进了学校里,会不会天天让他干活?没时间读书?”

    王老五这么一问,旁边跟着来的农民们也是一脸慌张的表情。

    拉着王老五,这怎么能对官家问这种事情呢?

    帮辽王殿下干活,就算没时间读书,那可是应该的事情。

    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王老五也想起了自己好像说错话了。

    搞不好这学校,就是辽王殿下向外面招工的地方。

    只是说的好听而已,也说不定呢,自己这样一问,那不就是拆穿了吗?

    不过比起那些平民百姓的慌张来说,这里的工作人员倒是非常的和蔼,笑着解释道:

    “我可没有官身,以前也是国子监的学生而已,只是现在和辽王殿下身后做事,你们也不用对我太客气。”

    众人一听,好家伙,虽然没有官身,但以前竟然是国子监的学生。

    这国子监出来的,以后可不都是要当大官的吗?

    那些百姓们一下子更慌了,而面前的这个工作人员继续耐心的解释了起来。

    这新式学堂自然不可能让学生一直勤工俭学,那不就是成了童工工厂了吗?

    其实需要干活的时间,也就是饭点的时候,还有饭点之后干个小半个钟头,洗洗碗之类的事情。

    其余的时间都是正常上课,休息的时间了。

    满打满算一天,大概也就只有三个小时在干活而已。

    一听到一天只需要干三个小时,一年竟然能够把学费都给补上。

    不仅如此,还能够余下一点生活费,那王老五在内的百姓们一下子都懵逼了。

    他们一年累死累活都不一定能挣得比一个学生多多少呢。

    这确定不是辽王殿下在做慈善吗?

    ————————

    辽王殿下做慈善,爱民如子的消息,终究还是传了出去。

    那些老百姓,回了自己村子之后,第一时间就把学堂的事情,跟别的村子的人分享了一下。

    虽然之前都有很多的宣传队,到各处去宣传新式学堂的事情了。

    但毕竟只是听别人说,而这一次是真正的有人到新式学堂去看了。

    大家一听到这新式学堂的学费收取,还有勤工俭学的方案,之后也是一脸懵逼的表情。

    这不仅赚不到钱,反而会亏钱吧。

    这些老百姓自然不会仔仔细细的算一笔账的,其实辽王殿下压根就没亏钱,甚至可能还会赚一点。

    当然赚的也不是很多,主要就是维持一下学院的运行罢了。

    一时之间,对于辽望殿下的称颂之声,那真是不绝于耳啊。

    而那些老百姓们,对于把孩子去新学堂,也是非常感兴趣了。

    不少人都陆陆续续去学堂,询问一番。

    而这件事情,辽王殿下一开始是不知道的。

    不过很快就有人把这件事情反映给了辽王朱启了,而朱启初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当然是高兴了。

    至少那些老百姓们对新式学堂感兴趣,只要他们愿意送孩子过来上学,自己肯定是愿意教的,人才永远都不嫌多。

    不过对于自己又多了一个慷慨的名号,朱启也是一脸懵逼的表情,说实话,自己可真的没有在做慈善。

    但说出去肯定也没人相信了,朱启也就干脆不多说什么了。

    而学校的招生工作也在稳定的进行着,原本计划是招生300名的,不过现在光是来参加考试的就已经有上千名孩子了。

    其中大部分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至于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似乎还在观望着。

    毕竟外面传言着新式学堂,是专门招收辽王府下人的地方。

    他们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虽然也很想送去辽王府,为辽王殿下服务,毕竟也算是攀龙附凤了。

    但辽王毕竟只是王爷,以后也没有机会当皇帝,就算是送到辽王府上,顶多也就是个下人,可没有官身啊!

    在明朝的时候,当官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这读书人如果不当官,那读这个书还有什么用呢?

    不过以前当官是为了天下,为了儒家的大同理想。

    而现在当官纯粹就是为了个人私利了,所谓是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的事情啊,起码朱启知道的那么多的贪污事件的官员,一年贪污的何止十万雪花银。

    对于这样一心想着当官,然后为自己谋求利益的。

    朱启反倒不是很想让他们来自己的学堂学习了,先不说他们学不学得进去,就算是学进去了,以后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正直的品格。

    那做人最关键的肯定就是正直的品格啊!

    朱启知道老百姓们如此的热情,心里自然是很高兴的。

    但同时也非常的烦恼,那就是自己的学校,好像小了,只有300的名额。

    根本就不够这些热情的老百姓啊,也没得办法,毕竟现在资源有限,而且时间又这么紧张。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300名额的学校,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如果再盲目的扩张,那建筑质量就没办法保证了,万一哪一天围墙倒塌了,砸到学生,那可就不得了的事情了。

    建筑安全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

    不过,扩建学校的事情已经纳入到日程之中了,而考虑到后续的经费问题,朱启当然不可能自己一个人承担的,毕竟都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怎么的也得找老爹朱元璋要一点啊!

    不过想一想,老爹那边要钱,估计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情。

    还是找大哥要钱来的简单一点,朱启这样一想,赶忙就写信去送给朱标去了。

    而另外一边,朱启已经开始着手安排学校扩建的工作和设计了。

    不过如果继续雇佣这些农民的话,很显然会耽误他们工作的事情。

    好在最近劳动力方面并不短缺,因为战乱的缘故,从朝鲜那边跑了不少的边境百姓。

    辽阳这边,他们没有田地,没法工作,本身就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而把他们召集起来,充当劳动力。

    一方面可以让他们自食其力养活自己,二方面也可以解决自己劳动力的问题。

    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了,朱启也是立马就安排了下去。

    于是乎,在别的人看起来,辽王殿下并不去多管战况或者朝堂上的事情。

    反倒是成天到晚在民间跑来跑去,又是帮那些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减免学费,又是照顾那些受到战乱之苦的边境百姓们。

    你说这种盖房子的事情,辽王殿下,明明就可以征召民夫,根本都不用花钱,就可以去盖了。

    却还要花钱请那些老百姓们来干活,这不就是给老百姓们一条活路吗?

    一时之间,百姓们都觉得辽王殿下这么做,就是为了民生疾苦啊。

    而那些官员们更是不用说了,在辽东的官员,一下子都传开了辽王殿下爱民如子的消息。

    有不少人甚至写信去应天府为辽王殿下请功。

    而应天府的官场更不用说了,一听到辽王殿下的消息,大家都是很好奇。

    不知道辽东那边又出了什么事情,莫非是辽王殿下又弄出了什么奇谋,让北元和高丽又倒霉了吗?

    大家原本是这样想的,不过一看到具体的消息之后,一个个的都泪目了起来。

    朱元璋大半夜的自己一边偷偷的抹眼泪,一边将信件看了一遍又一遍,第二天早晨。

    立马就把辽王殿下的事迹,给在整个大臣们面前宣扬了一番。

    然后让那些大臣们一定要学习辽王朱启。

    更不用说那些反对藩王戍边的大臣了,这时候一个个的都低着头了。

    而朱元璋更是说到你们说我的儿子不适合去戍边,现在都看看我的儿子是多么爱民如子的呀。

    当然,有关于藩王戍边的事情,一直以来朝道上都有争论,自然不可能因为朱启做了一桩大好事情就给搁置下来。

    但这也确确实实是朱启的一个政治资本,那就是在民间积累了声望和民心等等。

    老百姓们可最喜欢听的就是这种体恤民情的事情了,那还不得使劲给你宣传宣传呀。

    更何况,对象还是英雄少年辽王朱启呢。

    在民间,光是以朱启为男主角的范本,小说就已经不下十本了,那都是最畅销的小说呀。

    朱启这边自然是一脸懵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在太子朱标那边,朱标麾下的那些文臣武将们,一个个的都感觉到了压力,还有威胁。

    虽然太子殿下一直都非常的信任自己的弟弟们,对于辽王也同样如此。

    即便是身为太子党的蓝玉不止一次对朱标说过,一定要小心朱启的势力继续扩大,但朱标也只是随意的摆摆手,让蓝玉不要多想。

    但那些文臣武将么实在是不能不多想啊,你看看辽王殿下现在的名望。

    还有所做的那些传奇事情,已经多么恐怖了呀。

    就连太子朱标都没有这么多的战功,而民心方面,现在辽王殿下,可以说,和太子朱标那是对等的了,如果再过几年,这还得了。

    这万一要是陛下生了别的心思,让辽王殿下当太子可怎么办呀?

    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但毕竟还是有的。

    一时之间,不少人心中都产生了一种太子爷的地位,要被动摇的感觉。

    要知道,这在洪武年间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被辽王殿下硬生生的做到了。

    也难怪蓝玉大将军都觉得辽王殿下是一个不得了的威胁。

    而最近又听到辽王殿下,似乎写信跟太子爷请求经费,要建立什么学校,谁知道这个是学校还是武器库之类的呀?

    不少人都开始了阴谋论。

    要不是辽王殿下在辽东照顾百姓,传了一波好名声的话,这些太子党们现在说不得要挨个的上书弹劾辽王殿下了。

    虽然他们一个个的都进入了阴谋党的模式之中,但对于朱标来说,自己的弟弟还是无偿的信任的。

    对于手下的那些无端的猜测,也只是将它们压制下去,然后大笔一挥,把三弟要求的经费全都批了。

    但凡是我三弟的要求,那肯定都答应啊!

    朱标,心里是这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