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南方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南京还在混乱中,各色人物奔走游说,钱谦益等人主张拥立潞王,而也有不少大臣按照正统程序,要求福王即位。可是身为南京最高长官的兵部尚书史可法,此时却是犹豫不决。
立福王没错,完全符合正常程序。可是当年争国本,以及后来的“庭击”、“红丸”、“移宫”三案,他的老师左光斗可都是得力干将。要是福王真的即位了,他肯定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当年他们审理逆案的时候,也是牵连甚广,福王翻案,自然也不会客气。
不过他们还有时间。自从京城陷落以来,南京的消息就相当闭塞,关于北京的消息都是从河南传来的。可是河南又是李岩的地盘,崇祯皇帝生前还命令讨伐河南的李岩,所以他们也不敢完全相信。
没有准确的消息,自然也就会有无数的流言,有人说太子逃出来了,就在南下的路上。还有的说皇帝没有死,和太子以及二王在海船上坐着呢,要不了多久就能来南京。
但是这些都是民间的流言,那些高官们,则是对河南的消息深信不疑。因为李岩没有必要编造这样的谣言,不论皇帝是不是还活着,李岩对于河南的掌控都是不会发生动摇的。不过官场上的高层却是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尽量达到对他们最有利的结果。
史可法两相为难,只好去江北见马士英。马士英是凤阳总督,高杰等人都是暂时投效在马士英的麾下,所以马士英对于新皇继统也是有很大发言权的。
两人商量过后,采取了两不得罪的办法,福王和潞王都不立了,打算去广西迎桂王过来即位。钱谦益等东林一脉自然不会反对,他们反对的,只是福王而已。这个事虽然定下来了,可是还不能宣布。北京那里令百姓信服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他们这里就另立新君,实在是说不过去。
不过他们忽略了的是,他们能从河南得到北京的消息,高杰,黄得功等人也一样可以。对于非军事机密,河南是完全不封锁的,任何人都能得到消息。而河南的文人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件大事,还把公布出来的消息收集成册,每日增修,作为将来修史的材料。
对于河南的文人来说,现在就显得比较尴尬。李岩也没有明确说不接纳他们,不过要求必须通实务。去各科做官,必须要熟悉各科事务以及流程,而且是从基层做起,也就是做吏员做的活计。
可是小吏是不入流的,长久以来都是遭到读书人鄙视,现在让他们去做吏员,好多读书人放不下这个脸面。于是他们就开始钻心研究学问,编纂历史。反正在河南生活,要比在其他地方安心一些。首先是不用担心饿肚子,河南的农业生产恢复的很好。再一个是不用担心流贼土寇,李岩部队的战斗力,足够保证河南的安全。
所以黄得功等人很容易得到北京的消息。尤其是高杰,手里有福王,更是奇货可居。最关键是,南京守备太监卢九德,当初在北京的时候伺候过老福王。有这层关系在,自然不能让潞王得了头筹。
本来福王就是第一继承人,又有卢九德从中联络,于是黄得功,刘良佐,高杰三人都支持福王即位。潞王在淮安,在刘泽清的控制之下,还有卜从善的支持,可是毕竟他们两人的兵马合起来,也不到高杰等人的一半,于是也只好同意让福王登基。
马士英虽然是凤阳总督,可是他没有一个自己的兵马。他看到各镇将领们都要让福王当皇帝,于是也立刻推翻了与史可法的约定,决定支持福王登基。文臣,太监,武将,三方势力合理支持,福王的即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只等北京的确切消息传来,就能付诸实现了。
而钱谦益和史可法等人还全然不知道,正在高兴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东林党人则是正在商量着以后的官员任职安排,以便他们东林君子能够占据要职,让江南半壁完全按照他们的意志来运行。
在湘赣一带的张献忠,也同样在攻城掠地。
本来最初是想去四川的,可是他突然发现李自成的主力去了陕西,而左良玉则是又占据了武昌。而后李自成又占山西,攻北京,似乎要在北方发展。
这样一来,他和李自成就没有接触了。北边有李岩挡着,南边有左良玉阻隔。而且李自成控制了陕西,从汉中南下就是四川,他若是去了,岂不是又要和李自成正面对决了吗?
所以他改变计划,继续向南、向东攻城掠地。现在他名下的控制区域,已经南抵赣州,韶关,东到鄱阳,西达桂林。他控制的区域,也不小了。虽然还不如李自成,可是却胜在地方富庶,物产丰饶。
同时他也终于在稳定的地盘上制造了一批火炮。不过他手下的匠人们不会只会造明朝的大将军炮。好在他给的工料足,薪俸也不低,而且处罚也严厉,工匠们不敢不尽心。这次一共铸造五十门大炮,等最后检验验收的时候,只剩下十四门能用的。
就这,工匠们还兴奋的向张献忠报功呢。因为在给朝廷铸炮的时候,他们的成功率可从来没有多过两成。
张献忠无奈,只好给工匠们一些酒饭,还有没人发二两银子,让他们再接再厉,继续铸炮。虽然火炮没有李岩的打的远,不过质量上倒是让人放心不少,总算是敢足量的装药了。
不过张献忠现在遇到了和李自成一样的问题。占领的地盘儿太大了,部队不够用。收编了一些明朝的官军,不过数量有限,不起什么大用。而其他的都是听说他要过来打了,才自发组织起来造反的农民。
这些人连乡兵都如,派个人过来和他的人联系一声,就算是他的部曲了。而这些人的家乡,则也算是他的控制区域了。而后他派出官员就了事,反正想要做官的读书人多的是。不过到底能不能形成有效的控制,那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官军在江西和两广建立了防线之后,张献忠就基本停止了扩张,而是准备训练一下部队,巩固一下地盘。就这方面来看,他倒是比已经占了北京城的李自成还要强一些。
南京还在混乱中,各色人物奔走游说,钱谦益等人主张拥立潞王,而也有不少大臣按照正统程序,要求福王即位。可是身为南京最高长官的兵部尚书史可法,此时却是犹豫不决。
立福王没错,完全符合正常程序。可是当年争国本,以及后来的“庭击”、“红丸”、“移宫”三案,他的老师左光斗可都是得力干将。要是福王真的即位了,他肯定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当年他们审理逆案的时候,也是牵连甚广,福王翻案,自然也不会客气。
不过他们还有时间。自从京城陷落以来,南京的消息就相当闭塞,关于北京的消息都是从河南传来的。可是河南又是李岩的地盘,崇祯皇帝生前还命令讨伐河南的李岩,所以他们也不敢完全相信。
没有准确的消息,自然也就会有无数的流言,有人说太子逃出来了,就在南下的路上。还有的说皇帝没有死,和太子以及二王在海船上坐着呢,要不了多久就能来南京。
但是这些都是民间的流言,那些高官们,则是对河南的消息深信不疑。因为李岩没有必要编造这样的谣言,不论皇帝是不是还活着,李岩对于河南的掌控都是不会发生动摇的。不过官场上的高层却是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尽量达到对他们最有利的结果。
史可法两相为难,只好去江北见马士英。马士英是凤阳总督,高杰等人都是暂时投效在马士英的麾下,所以马士英对于新皇继统也是有很大发言权的。
两人商量过后,采取了两不得罪的办法,福王和潞王都不立了,打算去广西迎桂王过来即位。钱谦益等东林一脉自然不会反对,他们反对的,只是福王而已。这个事虽然定下来了,可是还不能宣布。北京那里令百姓信服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他们这里就另立新君,实在是说不过去。
不过他们忽略了的是,他们能从河南得到北京的消息,高杰,黄得功等人也一样可以。对于非军事机密,河南是完全不封锁的,任何人都能得到消息。而河南的文人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件大事,还把公布出来的消息收集成册,每日增修,作为将来修史的材料。
对于河南的文人来说,现在就显得比较尴尬。李岩也没有明确说不接纳他们,不过要求必须通实务。去各科做官,必须要熟悉各科事务以及流程,而且是从基层做起,也就是做吏员做的活计。
可是小吏是不入流的,长久以来都是遭到读书人鄙视,现在让他们去做吏员,好多读书人放不下这个脸面。于是他们就开始钻心研究学问,编纂历史。反正在河南生活,要比在其他地方安心一些。首先是不用担心饿肚子,河南的农业生产恢复的很好。再一个是不用担心流贼土寇,李岩部队的战斗力,足够保证河南的安全。
所以黄得功等人很容易得到北京的消息。尤其是高杰,手里有福王,更是奇货可居。最关键是,南京守备太监卢九德,当初在北京的时候伺候过老福王。有这层关系在,自然不能让潞王得了头筹。
本来福王就是第一继承人,又有卢九德从中联络,于是黄得功,刘良佐,高杰三人都支持福王即位。潞王在淮安,在刘泽清的控制之下,还有卜从善的支持,可是毕竟他们两人的兵马合起来,也不到高杰等人的一半,于是也只好同意让福王登基。
马士英虽然是凤阳总督,可是他没有一个自己的兵马。他看到各镇将领们都要让福王当皇帝,于是也立刻推翻了与史可法的约定,决定支持福王登基。文臣,太监,武将,三方势力合理支持,福王的即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只等北京的确切消息传来,就能付诸实现了。
而钱谦益和史可法等人还全然不知道,正在高兴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东林党人则是正在商量着以后的官员任职安排,以便他们东林君子能够占据要职,让江南半壁完全按照他们的意志来运行。
在湘赣一带的张献忠,也同样在攻城掠地。
本来最初是想去四川的,可是他突然发现李自成的主力去了陕西,而左良玉则是又占据了武昌。而后李自成又占山西,攻北京,似乎要在北方发展。
这样一来,他和李自成就没有接触了。北边有李岩挡着,南边有左良玉阻隔。而且李自成控制了陕西,从汉中南下就是四川,他若是去了,岂不是又要和李自成正面对决了吗?
所以他改变计划,继续向南、向东攻城掠地。现在他名下的控制区域,已经南抵赣州,韶关,东到鄱阳,西达桂林。他控制的区域,也不小了。虽然还不如李自成,可是却胜在地方富庶,物产丰饶。
同时他也终于在稳定的地盘上制造了一批火炮。不过他手下的匠人们不会只会造明朝的大将军炮。好在他给的工料足,薪俸也不低,而且处罚也严厉,工匠们不敢不尽心。这次一共铸造五十门大炮,等最后检验验收的时候,只剩下十四门能用的。
就这,工匠们还兴奋的向张献忠报功呢。因为在给朝廷铸炮的时候,他们的成功率可从来没有多过两成。
张献忠无奈,只好给工匠们一些酒饭,还有没人发二两银子,让他们再接再厉,继续铸炮。虽然火炮没有李岩的打的远,不过质量上倒是让人放心不少,总算是敢足量的装药了。
不过张献忠现在遇到了和李自成一样的问题。占领的地盘儿太大了,部队不够用。收编了一些明朝的官军,不过数量有限,不起什么大用。而其他的都是听说他要过来打了,才自发组织起来造反的农民。
这些人连乡兵都如,派个人过来和他的人联系一声,就算是他的部曲了。而这些人的家乡,则也算是他的控制区域了。而后他派出官员就了事,反正想要做官的读书人多的是。不过到底能不能形成有效的控制,那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官军在江西和两广建立了防线之后,张献忠就基本停止了扩张,而是准备训练一下部队,巩固一下地盘。就这方面来看,他倒是比已经占了北京城的李自成还要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