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卫肃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PS:第三章已更,票呢?
————————————
夏历武成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骁骑将军耿超统领禁军一万精骑开往朔方,太子赵恒奉旨代天子送行。耿超催动全军一路急行,先头部队于三月初二日抵达朔方。
为了抵御突厥入侵,大夏数十年来在朔方投入了庞大的人力物力,修筑成了一座规模宏大布局齐整的兵城,粗犷中自有一番别样的雄伟,二十余万人口中在此常驻的守军就占了七成。城中商铺酒肆勾栏院虽远远不及长安精致奢华,但应有尽有一样不缺,兵士们那几个饷银倒也不愁没处花销。城内驻军军纪严明,“扰民者与突厥胡虏同罪”的军令无人不知,军民相谐秩序井然。
大夏在朔方至嘉峪关的漫长边境线上驻有四十万重兵,都由讨虏大将军卫肃统率节制。卫肃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等于是一部草根人物的鲜活奋斗史。他出身于关中贫苦农家,少年时迫于生计投身军伍,历经三十余年浴血拼杀而《 至官拜威权最重的讨俘大将军,是举世公认的大夏第一名将。据说身居高位的卫肃从不忘本,为人谦和作风勤俭,广受边塞军民爱戴。
耿超奉调回京不到一年便重归卫肃部下,由于朔方兵马调动频繁,人们早已习以为常,并未引起多大的轰动。杨致与绝大多数突袭军团的兵士一样,还是第一次来到北地边塞,对朔方的一切都感到新鲜与好奇。
军团入城驻扎后,卫肃连续三天都召见了耿超,想来是商议拟定作战计划。四十万大军中谋士众多战将数百,像杨致这样的五品参军自然不够级别参与,唯有安下心来耐心等待。卫肃早已精选出会说突厥语又熟悉塞外地形的一百朔方骑兵,两日后便编入突袭军团担任向导和通译。
耿超派出了十余批小股斥候深入草原大漠,在城外苦熬一冬的突厥骑兵对朔方的袭扰也日渐频繁。一场夏帝与拖都可汗共同需要的战争,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但杨致隐隐感觉到卫肃与耿超似乎还在等待着什么,难道是在等天气?
整整十天过去了,仍然毫无动静。自突袭军团进驻朔方后,耿超只下了一道军令:整装待命。兵士们一个个都像关在笼中的小老虎一样将牙齿和爪子磨得锋快,都快憋出病来了。
这天耿超回营后主动找到杨致:“杨参军,大将军命你即刻晋见。”
此时日已黄昏,卫肃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越级召见?难道还想请杨致吃晚饭不成?杨致对这位威名赫赫的大将军心仪已久,也无心详究耿超酸溜溜的表情,马上动身前往大将军中军行辕门外求见。
令杨致大感意外地是。卫肃居然是在私人住所地厢房内接见他。而且真地是吃他吃晚饭。
卫肃既是杨致现在地顶头上司。也是结拜兄弟卫飞扬地父亲。于公于私都应大礼参拜:“骁骑将军耿超帐下参军杨致。叩见大将军!”
卫肃大约四十五六岁年纪。肤色黝黑面容清瘦。身上地靛蓝布袍已然洗得发白。与传说中豹头环眼威风凛凛地盖世名将经典形象相距甚远。若是往常在外路遇。十有八九会被人看做一个寻常乡农。
“贤侄不必多礼。”卫肃扶起杨致随和地道:“连日军务繁忙不得脱身。直至今日才有闲暇召贤侄一会。近两个月犬子在家书中提到最多地便是贤侄。飞扬说你们名为兄弟实为师徒。有劳费心了。——坐吧。我们边吃边聊。”
房中桌上已摆好酒菜。不过两荤一素一汤而已。杨致在这个世界见过地大人物好像都没什么架子。也不怎么讲究排场。皇帝和越王如此。卫肃也是如此。
杨致恭敬地道:“小人对大将军景仰已久。今日能得赐见已是万分荣幸。飞扬勤奋好学且率性至诚。实乃大将军教子有方。如此谬赞令小人汗颜无地。”
卫肃亲手将二人面前的酒杯斟满:“大丈夫处世理当待人以诚,有时却也要韬晦含光。飞扬不善此道,将来恐怕少不了要吃苦头。贤侄,我敬你一杯,希望日后能对小儿多加指引教导。”
知子莫若父,卫肃说得极为诚恳。杨致也不是什么拘泥于礼法陋规的人,仰头一口干了:“兄弟相交贵在交心,小人自当尽力。”
卫肃点头道:“贤侄到耿超帐下任职可与他相安无事,这份心境实属难能可贵。今日我还怕你难做,便让耿超传话召你前来,看来是过于小心了。皇上看人向来眼光奇准,你这个参军担子不轻啊!”
一个统率数十万大军的大将军竟如此心细,杨致不禁有点感动。只见卫肃起身在书案上取过一纸文书:“这是半个月前附同圣旨以八百里加急送来的,皇上给我的旨意只有两个字:读懂。”
卫肃感叹道:“这十六字可谓道尽突厥屡屡得手难逢一败的精髓,我品味良久,眼前是豁然开朗啊!皇上召耿超回京练兵,正是为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皇上圣明!长江后浪推前浪,良马自有伯乐识,贤侄必不会久居人下。”
杨致隐隐觉得这纸文书有点眼熟,……可不就是自己那篇十六个字的光辉策论?他做梦也没想到会让皇帝与卫肃这么重视,顿时闹了个大红脸,一时不知怎么回话才合适。
卫肃见他脸红耳赤,晕晕乎乎似乎面带愧色,淡淡笑道:“来,我为你这策论再敬你一杯。”
二人干了之后杨致又回敬一杯,卫肃就唤来近卫把酒收了:“本来军中严禁饮酒,我今日已是破例了。待大破突厥之日,再请贤侄痛饮。”自嘲的一笑道:“不过边塞气候严寒,加之兵士们难免偶发乡愁,若想真正禁酒却也不易。所以只好战时严禁,平日兵士们只要不醉酒闹事,也不好穷加追究。”
卫肃绝对是杨致前世今生所见过的最为随和可亲的高级将领,底层兵士大多是寻常百姓人家子弟,难怪能在他们心目中享有如同巍峨山峰般的崇高威望。
卫肃只吃了一碗饭便放下了筷子:“我有胃寒之症,贤侄不必拘礼,切莫浪费。”
三月中旬的北地边塞仍是春寒料峭,若不吃饱漫漫长夜确实难熬。杨致也不客气,足足干下去四大碗饭。卫肃神色复杂的问道:“贤侄,你任参军后可向耿超献有什么计策?”
“没有。耿将军自抵达朔方后,还不曾升帐议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卫肃眼神深邃的望向远处,缓缓点头道:“出征只在这几日,否则便要误了农时了。你且退下吧!”
这句不着边际的话让杨致告退后挠起了脑袋:出征为什么会跟农时扯到一起?
PS:第三章已更,票呢?
————————————
夏历武成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骁骑将军耿超统领禁军一万精骑开往朔方,太子赵恒奉旨代天子送行。耿超催动全军一路急行,先头部队于三月初二日抵达朔方。
为了抵御突厥入侵,大夏数十年来在朔方投入了庞大的人力物力,修筑成了一座规模宏大布局齐整的兵城,粗犷中自有一番别样的雄伟,二十余万人口中在此常驻的守军就占了七成。城中商铺酒肆勾栏院虽远远不及长安精致奢华,但应有尽有一样不缺,兵士们那几个饷银倒也不愁没处花销。城内驻军军纪严明,“扰民者与突厥胡虏同罪”的军令无人不知,军民相谐秩序井然。
大夏在朔方至嘉峪关的漫长边境线上驻有四十万重兵,都由讨虏大将军卫肃统率节制。卫肃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等于是一部草根人物的鲜活奋斗史。他出身于关中贫苦农家,少年时迫于生计投身军伍,历经三十余年浴血拼杀而《 至官拜威权最重的讨俘大将军,是举世公认的大夏第一名将。据说身居高位的卫肃从不忘本,为人谦和作风勤俭,广受边塞军民爱戴。
耿超奉调回京不到一年便重归卫肃部下,由于朔方兵马调动频繁,人们早已习以为常,并未引起多大的轰动。杨致与绝大多数突袭军团的兵士一样,还是第一次来到北地边塞,对朔方的一切都感到新鲜与好奇。
军团入城驻扎后,卫肃连续三天都召见了耿超,想来是商议拟定作战计划。四十万大军中谋士众多战将数百,像杨致这样的五品参军自然不够级别参与,唯有安下心来耐心等待。卫肃早已精选出会说突厥语又熟悉塞外地形的一百朔方骑兵,两日后便编入突袭军团担任向导和通译。
耿超派出了十余批小股斥候深入草原大漠,在城外苦熬一冬的突厥骑兵对朔方的袭扰也日渐频繁。一场夏帝与拖都可汗共同需要的战争,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但杨致隐隐感觉到卫肃与耿超似乎还在等待着什么,难道是在等天气?
整整十天过去了,仍然毫无动静。自突袭军团进驻朔方后,耿超只下了一道军令:整装待命。兵士们一个个都像关在笼中的小老虎一样将牙齿和爪子磨得锋快,都快憋出病来了。
这天耿超回营后主动找到杨致:“杨参军,大将军命你即刻晋见。”
此时日已黄昏,卫肃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越级召见?难道还想请杨致吃晚饭不成?杨致对这位威名赫赫的大将军心仪已久,也无心详究耿超酸溜溜的表情,马上动身前往大将军中军行辕门外求见。
令杨致大感意外地是。卫肃居然是在私人住所地厢房内接见他。而且真地是吃他吃晚饭。
卫肃既是杨致现在地顶头上司。也是结拜兄弟卫飞扬地父亲。于公于私都应大礼参拜:“骁骑将军耿超帐下参军杨致。叩见大将军!”
卫肃大约四十五六岁年纪。肤色黝黑面容清瘦。身上地靛蓝布袍已然洗得发白。与传说中豹头环眼威风凛凛地盖世名将经典形象相距甚远。若是往常在外路遇。十有八九会被人看做一个寻常乡农。
“贤侄不必多礼。”卫肃扶起杨致随和地道:“连日军务繁忙不得脱身。直至今日才有闲暇召贤侄一会。近两个月犬子在家书中提到最多地便是贤侄。飞扬说你们名为兄弟实为师徒。有劳费心了。——坐吧。我们边吃边聊。”
房中桌上已摆好酒菜。不过两荤一素一汤而已。杨致在这个世界见过地大人物好像都没什么架子。也不怎么讲究排场。皇帝和越王如此。卫肃也是如此。
杨致恭敬地道:“小人对大将军景仰已久。今日能得赐见已是万分荣幸。飞扬勤奋好学且率性至诚。实乃大将军教子有方。如此谬赞令小人汗颜无地。”
卫肃亲手将二人面前的酒杯斟满:“大丈夫处世理当待人以诚,有时却也要韬晦含光。飞扬不善此道,将来恐怕少不了要吃苦头。贤侄,我敬你一杯,希望日后能对小儿多加指引教导。”
知子莫若父,卫肃说得极为诚恳。杨致也不是什么拘泥于礼法陋规的人,仰头一口干了:“兄弟相交贵在交心,小人自当尽力。”
卫肃点头道:“贤侄到耿超帐下任职可与他相安无事,这份心境实属难能可贵。今日我还怕你难做,便让耿超传话召你前来,看来是过于小心了。皇上看人向来眼光奇准,你这个参军担子不轻啊!”
一个统率数十万大军的大将军竟如此心细,杨致不禁有点感动。只见卫肃起身在书案上取过一纸文书:“这是半个月前附同圣旨以八百里加急送来的,皇上给我的旨意只有两个字:读懂。”
卫肃感叹道:“这十六字可谓道尽突厥屡屡得手难逢一败的精髓,我品味良久,眼前是豁然开朗啊!皇上召耿超回京练兵,正是为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皇上圣明!长江后浪推前浪,良马自有伯乐识,贤侄必不会久居人下。”
杨致隐隐觉得这纸文书有点眼熟,……可不就是自己那篇十六个字的光辉策论?他做梦也没想到会让皇帝与卫肃这么重视,顿时闹了个大红脸,一时不知怎么回话才合适。
卫肃见他脸红耳赤,晕晕乎乎似乎面带愧色,淡淡笑道:“来,我为你这策论再敬你一杯。”
二人干了之后杨致又回敬一杯,卫肃就唤来近卫把酒收了:“本来军中严禁饮酒,我今日已是破例了。待大破突厥之日,再请贤侄痛饮。”自嘲的一笑道:“不过边塞气候严寒,加之兵士们难免偶发乡愁,若想真正禁酒却也不易。所以只好战时严禁,平日兵士们只要不醉酒闹事,也不好穷加追究。”
卫肃绝对是杨致前世今生所见过的最为随和可亲的高级将领,底层兵士大多是寻常百姓人家子弟,难怪能在他们心目中享有如同巍峨山峰般的崇高威望。
卫肃只吃了一碗饭便放下了筷子:“我有胃寒之症,贤侄不必拘礼,切莫浪费。”
三月中旬的北地边塞仍是春寒料峭,若不吃饱漫漫长夜确实难熬。杨致也不客气,足足干下去四大碗饭。卫肃神色复杂的问道:“贤侄,你任参军后可向耿超献有什么计策?”
“没有。耿将军自抵达朔方后,还不曾升帐议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卫肃眼神深邃的望向远处,缓缓点头道:“出征只在这几日,否则便要误了农时了。你且退下吧!”
这句不着边际的话让杨致告退后挠起了脑袋:出征为什么会跟农时扯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