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大战序曲 封狼居胥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从上次在汉口见到宋哲武。何应钦就已经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能力出众,绝对不比黄埔出来的人差,在许多方面甚至还要更强。比如说,宋哲武的战略眼光绝对是比那些黄埔学生要强很多,虽然他所说的日本问题还有待事实来验证,但黄埔学生里可没有想得这么多的人。至于部队训练那就更是出类拔萃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把一群农民训练成合格的士兵,而且还是一群能征善战的士兵,那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如果说这个年轻人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他好像没有什么城府,很容易相信人,这从他竟然把胡宗铎的参谋长放在身边重用,而且还是主管作战的副参谋长,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虽然他何应钦也不是深谋远虑的人,可他这些年吃的亏太多了,他可不能再让这个出色的甚至他这个四十多岁、黄埔系二号人物都有些妒忌的年轻人有什么闪失。
何应钦略一思索,对蒋介石说:“委员长,文戈这一年多来,不仅在冀南收拾了韩复榘和石友三的部队,还率兵长驱直入湖北。逼得桂系在湖北的部队纷纷弃械归降。随后,又奉委员长的命令阻击孙良诚部于郑州,接应韩复榘东归,文戈可是对中央的命令从没有含糊过。这次如果文戈肯出兵东北,定能为党国再立新功。有这样一支劲旅在河北,北方安定指日可待,我建议委员长同意张学良的请求。”
蒋介石自然听得出这是何应钦在提醒他,宋哲武这一年来可是为他蒋中正卖了不少命,而且每次对他的命令都是坚决执行,从没有讲任何条件。还有就是告诉他,这北方的事情还要有很多地方借重宋哲武的第四路军呢。
杨永泰看林蔚张嘴也要说话,知道林蔚也要给宋哲武讲情,他也相信宋哲武不会和张学良勾连到一起,如果宋哲武真要有异心,他可用不着现在去联络远在东北的张学良,阎锡山就在近在咫尺的山西。如果此时为宋哲武讲情,何应钦和林蔚一定会感激他,现在陈氏兄弟的CC系正在找他的政学系麻烦,如果有这两个人帮他一把,那可是莫大的助力。
想到这里,杨永泰忙抢着说:“委员长,这一定是张学良病急乱投医,他不愿意中央军进东北,可又怕东北军打不过苏联人,没有办法才想到了第四路军。”
见杨永泰也为宋哲武说话,林蔚把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他知道有何应钦和杨永泰两人为宋哲武说话已经足够了。他如果再说那就是过犹不及,甚至还很有可能惹来蒋介石的反感。
蒋介石的脸色渐渐的回复过来,初一听到张学良的电报,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张学良和宋子文私下有来往。这些地方势力同中央的关系疏远,相反他们之间的来往却很密切,现在张学良和阎锡山的来往就很多,张学良的亲信葛光庭就已经去阎锡山那里几次了。虽然现在还没有情报显示双方有联合起来一起反对他蒋中正的迹象,可也不能不防,要知道现在阎锡山已经把冯玉祥扣在了山西,虽然阎锡山对冯玉祥心怀歹意,可毕竟两人有随时真正联合起来对付他蒋中正的可能。
本来蒋介石已经对态度不明的张学良很是头痛,这个时候如果在参杂进来这个宋哲武那还了得,他们四人现在就是中国最大的四支地方势力,他们的军队加在一起可就是120多万。蒋介石心里不知暗自盘算过多少次,这么多的军队他是对付不了的。所以他一面在努力稳住已经隐隐有地方势力之首之势的阎锡山,一面又大力扩军备战。可是扩军是需要时间的,就是从国外购进的武器装备也要等上几个月才能到。
对于何应钦和杨永泰的话,甚至还包括欲言又止的林蔚,蒋介石是很清楚他们的意思的,那就是要他不要猜忌宋哲武。
其实蒋介石自己也认为宋哲武跟这些地方实力派有很大不同。这些地方实力派没有一个不是对他蒋中正的命令推三阻四,或者阳奉阴违、百般拖延。唯独这个宋文戈可是痛快得很,绝无半句二话。虽然第四路军和自己的弟子们带领的中央军还有差别,可是指挥起来差别不大,几乎就跟指挥一直跟着自己的朱培德的部队一样,应该说就是半个中央军,只不过宋哲武表现得更隐蔽一些;再者,蒋介石相信,“天下攘攘,皆为利来。”这句古语。在他看来,世界上不会有什么人会做对自己没有任何利益的事情。同张学良,甚至同阎锡山联合,宋哲武不会有什么好处,就是把他蒋中正赶下台,张学良和阎锡山的手下都有很多亲信部下,宋哲武能看的上眼的位置就那么为数不多的几个,那些位置还不够他们的亲信们分的呢,能到他宋哲武的手中的还能有什么?他相信一个能把国内国际大局看的很清晰的人,是不会这么短视的。
蒋介石点点头,平静地说:“我从没有怀疑过文戈对中央的忠诚,文戈是党国精英,以他的智慧,他怎么会做与党国不利的事情呢?”
“不过,仅就这件事情本身来讲,张汉卿一定是和文戈有过联系的。”蒋介石很确定地说。
宋子文虽然年纪只有三十五岁,可他很小就生活在美国,在美国接受的正规教育,受西方精英思想影响很深,所以他对张学良和宋哲武这两个年轻精英很有好感。他喜欢张学良的豪爽和宋哲武的多才多艺,当然也包括宋哲武偶尔表现出来的出众智慧。
虽然他反应的没有何应钦、杨永泰、林蔚等人快。可是何应钦和林蔚一说话,他就明白了。宋哲武很清楚自己这个妹夫的为人,蒋介石最忌讳的就是有人拉帮结伙的对付他,如果仅仅是个人行为,他有时倒是表现得很宽容,如果让蒋介石认为张学良和宋哲武串通一气,那对他们两人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宋子文笑着说:“汉卿不愿意让中央军去东北,可他又怕打不过苏联人,一定是听说文戈的第四路军能打仗,这才请委员长下令调文戈的部队出关。他们两人不一定有什么联系。”
蒋介石冷笑一声说:“子文,你在金融财政方面非常出色,国民政府里能出你之右者现在还没有人。不过,你在政治权谋上可是差得太远了,这一点,文戈可是比你强多了。你刚才的话只说对了一半,那就是张汉卿听说第四路军骁勇善战这才提出让他出兵。可是,我敢肯定地说,他们私下里一定联系过了,甚至文戈已经同意出兵了。”
见何应钦要说话,蒋介石摇摇手说:“张汉卿所以来电要我下令,一定是文戈有话,我不同意,他是不会去东北的。如果我猜得没错,文戈的电报很快就会到了。”
仿佛特意要印证蒋介石的判断一样,刚出去不久的晏道刚又手拿电报进来报告:“第四路军总指挥宋哲武来电。”
在众人敬佩的目光中,蒋介石极力掩饰着得意的心情,用不带任何表情地声音说:“念吧。”
晏道刚犹豫了一下,还是念道:“委员长均鉴:日前,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所属葛光庭来涞源,转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亲笔信一封,谓及‘中东路事件’及东北边防之状况,恳请职部出兵相助。哲武以为,东北之事乃国家之大事。国人皆需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共御强敌与国门之外。哲武身为党国军人,亦有守土抗敌之职责,哲武愿率十万劲旅东去御敌。然哲武之部属非哲武一人之军队,乃国家之军队,大军行止须尊委员长之军令,何去何从,恳请委员长示下。哲武必谨遵委员长之军令。职部哲武敬上。”
“委员长料事如神,对文戈的判断尤其准确,没有委员长的命令,文戈是绝对不会擅自做任何事情的。”
何应钦少有的恭维让蒋介石心里很高兴,正要开口说话,见晏道刚又拿出第二封电报,有些诧异地问:“还有谁的电报?”
晏道刚一边把电报递给蒋介石,一边说:“第四路军宋哲武同时发来两封电报。”
“两封电报?”不仅蒋介石诧异,其他人也是一样,如果是一前一后的两封还可以理解,可同时发来两封就让人有些费解了,这样的电文完全可以合为一封来发。
蒋介石没接晏道刚递来的电报,而是说:“念吧,看看文戈还有什么事情。”
蒋介石因为张学良同意让宋哲武的第四路军去东北,这让蒋介石心里一直悬着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虽然他并不认为宋哲武可以打败苏联人,可他相信有宋哲武在东北,就是败了也不会很难看,对于第四路军的战斗力,他还是很认同的,毕竟桂系和西北军都吃过他的大亏。
晏道刚,拿着电报的手并没有缩回去,而是低声说:“委员长,这封电报指明要您亲阅。”
“哦”,要他亲阅的电报就是不想让别人知道,蒋介石看看屏声静气的众人,迟疑了一下,向前探了探身子,结果电报。
这封电报一定还是跟出兵东北有关,可是为什么一起发来两封?众人都在观察着蒋介石的表情。都努力想在他的脸上琢磨出电报的大致内容。
电文很长,有四页,蒋介石刚看了几行,脸色就猛然沉了下来,飞快地看完数页电文后,有马上从头又看第二遍,只是第二遍看的极慢,从蒋介石皱起的眉头可以看出,蒋介石在紧张地思索着,仿佛每一句电文都隐含着许多深意一般 。
看完第二遍后,蒋介石阴沉着脸,并没有把电报递给晏道刚,仿佛拿着一枚炸弹一样,缓慢而小心地亲手把电报放到桌上的文件夹里,想了想又把文件夹放到抽屉里。这才用深邃的目光扫了晏道刚一眼,晏道刚转身退了出去,他自然明白蒋介石目光中传达的意思,许多事情是永远也不能说的,否则就不是未知的问题,而是脑袋的问题了。
蒋介石站起身,背着双手在地上缓缓地来回走动,蒋介石一向喜怒不形于色,对于他们这些人还好,对黄埔系学生基板上都是板着脸,看到笑意都难得。从他不同寻常阴沉的脸色上,大家都感觉得到,蒋介石现在的心情很焦虑,甚至还有些愤怒。不知道这个宋文戈什么事情惹到了委员长,都替这个年轻人捏了一把汗。
林蔚看了何应钦一眼,正好何应钦也看向他,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焦虑,何应钦无奈地微微摇了摇头,蒋介石真要发起怒来,那可是他也劝不了的。
蒋介石这时已经走到窗前,背对着众人一动不动地看着窗外。
蒋介石这样站了足足有十多分钟,这才慢慢地转过身来,中紧张地看着蒋介石都希望能从他的表情上看出些什么,可是转过身来的蒋介石表情出奇的平静,好似什么事情都没有一样,淡淡地对林蔚说:“蔚文,给文戈去电。”
林蔚飞快地打开文件夹,取出纸笔准备记录。
“文戈吾弟:两电均已收悉。吾弟虽处江湖之远,然心怀庙堂之事,忧国忧民之情不可言表,有古忠臣良将之遗风!吾心甚慰!弟应发扬我**军人之气概,不避艰险,不畏谗言,以封狼居胥之气魄,以竟全功。待弟凯旋之日,中正必不吝冠军之侯矣。中华民国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
听了蒋介石给宋哲武的电文,林蔚、何应钦、宋子文都不进暗中松了一口气,虽然他们还不知道宋哲武第二封电报的内容,甚至也不知道蒋介石为什么生那么大的气,不过从蒋介石口述的电文里,可以感觉到蒋介石已经不生气了,甚至可能还在心里很高兴。蒋介石虽然在电报里一字未提是否同意宋哲武出兵,可是他们知道蒋介石的意思是同意的。
这封电报里,蒋介石引用了宋代诗人范仲淹在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和汉代的一个典故。
《岳阳楼记》中的原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则心怀百姓,不在朝廷上做官则心忧国事。不管在高位还是平民百姓都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
《汉书.霍去病传》记载,元狩四年,霍去病率大军5万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被武帝封为冠军侯。
不过,他们都认为蒋介石用《岳阳楼记》中的名言来夸赞宋哲武有些过了。特别是关于汉代名将霍去病的典故用的更是不妥,不要说宋哲武此去东北不一定能打败苏联人,就是大败苏军,也仅仅是守土之功,那里能跟霍去病相提并论,人家那可是开疆拓土。不过,不管怎么看,大家都很高兴,由于宋哲武的介入,东北的事情基本上可以有一个好的结局了。
与众人高兴得神态不同,杨永泰眼里不为人察觉的闪过一丝忧色。
蒋介石又对何应钦说:“敬之,把刚刚购进的高射机枪都给文戈,另外汽油、柴油也要给他尽量多些。这些东西要尽快运到涞源。”
蒋介石的话让何应钦有些愕然,犹豫了一下提醒蒋介石:“高射机枪那可是按德国顾问的要求给教导师购进的?还有柴油,文戈那里的汽车用不上,发电用不了很多?”
蒋介石的目光看向窗外,幽幽地说:“苏联人有很多飞机,在草原上无遮无挡,没有高射机枪是不行的。关于柴油么,你可能不知道,文戈高了一百多架飞机,也许他会用得到。”
众人出了息庐不久,一直没有发言的戴笠又被蒋介石派侍卫叫了回来。戴笠知道蒋介石这是有事要交代,在晏道刚的引领下回到蒋介石的办公室。见蒋介石正在桌上铺好的宣纸上挥毫疾书。戴笠看到蒋介石写的正是“封狼居胥,冠军之侯。”八个大字。
蒋介石放下笔,意犹未尽地看看写好的那八个字。抬起头来,看着戴笠平静地说:“雨农,叫你回来是有件事叫你办。”
“学生谨听校长吩咐。”戴笠恭谨地回答。
蒋介石一字一顿地说:“你要想尽办法,尽快查处张学良和文戈的关系。”
自从上次在汉口见到宋哲武。何应钦就已经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能力出众,绝对不比黄埔出来的人差,在许多方面甚至还要更强。比如说,宋哲武的战略眼光绝对是比那些黄埔学生要强很多,虽然他所说的日本问题还有待事实来验证,但黄埔学生里可没有想得这么多的人。至于部队训练那就更是出类拔萃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把一群农民训练成合格的士兵,而且还是一群能征善战的士兵,那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如果说这个年轻人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他好像没有什么城府,很容易相信人,这从他竟然把胡宗铎的参谋长放在身边重用,而且还是主管作战的副参谋长,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虽然他何应钦也不是深谋远虑的人,可他这些年吃的亏太多了,他可不能再让这个出色的甚至他这个四十多岁、黄埔系二号人物都有些妒忌的年轻人有什么闪失。
何应钦略一思索,对蒋介石说:“委员长,文戈这一年多来,不仅在冀南收拾了韩复榘和石友三的部队,还率兵长驱直入湖北。逼得桂系在湖北的部队纷纷弃械归降。随后,又奉委员长的命令阻击孙良诚部于郑州,接应韩复榘东归,文戈可是对中央的命令从没有含糊过。这次如果文戈肯出兵东北,定能为党国再立新功。有这样一支劲旅在河北,北方安定指日可待,我建议委员长同意张学良的请求。”
蒋介石自然听得出这是何应钦在提醒他,宋哲武这一年来可是为他蒋中正卖了不少命,而且每次对他的命令都是坚决执行,从没有讲任何条件。还有就是告诉他,这北方的事情还要有很多地方借重宋哲武的第四路军呢。
杨永泰看林蔚张嘴也要说话,知道林蔚也要给宋哲武讲情,他也相信宋哲武不会和张学良勾连到一起,如果宋哲武真要有异心,他可用不着现在去联络远在东北的张学良,阎锡山就在近在咫尺的山西。如果此时为宋哲武讲情,何应钦和林蔚一定会感激他,现在陈氏兄弟的CC系正在找他的政学系麻烦,如果有这两个人帮他一把,那可是莫大的助力。
想到这里,杨永泰忙抢着说:“委员长,这一定是张学良病急乱投医,他不愿意中央军进东北,可又怕东北军打不过苏联人,没有办法才想到了第四路军。”
见杨永泰也为宋哲武说话,林蔚把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他知道有何应钦和杨永泰两人为宋哲武说话已经足够了。他如果再说那就是过犹不及,甚至还很有可能惹来蒋介石的反感。
蒋介石的脸色渐渐的回复过来,初一听到张学良的电报,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张学良和宋子文私下有来往。这些地方势力同中央的关系疏远,相反他们之间的来往却很密切,现在张学良和阎锡山的来往就很多,张学良的亲信葛光庭就已经去阎锡山那里几次了。虽然现在还没有情报显示双方有联合起来一起反对他蒋中正的迹象,可也不能不防,要知道现在阎锡山已经把冯玉祥扣在了山西,虽然阎锡山对冯玉祥心怀歹意,可毕竟两人有随时真正联合起来对付他蒋中正的可能。
本来蒋介石已经对态度不明的张学良很是头痛,这个时候如果在参杂进来这个宋哲武那还了得,他们四人现在就是中国最大的四支地方势力,他们的军队加在一起可就是120多万。蒋介石心里不知暗自盘算过多少次,这么多的军队他是对付不了的。所以他一面在努力稳住已经隐隐有地方势力之首之势的阎锡山,一面又大力扩军备战。可是扩军是需要时间的,就是从国外购进的武器装备也要等上几个月才能到。
对于何应钦和杨永泰的话,甚至还包括欲言又止的林蔚,蒋介石是很清楚他们的意思的,那就是要他不要猜忌宋哲武。
其实蒋介石自己也认为宋哲武跟这些地方实力派有很大不同。这些地方实力派没有一个不是对他蒋中正的命令推三阻四,或者阳奉阴违、百般拖延。唯独这个宋文戈可是痛快得很,绝无半句二话。虽然第四路军和自己的弟子们带领的中央军还有差别,可是指挥起来差别不大,几乎就跟指挥一直跟着自己的朱培德的部队一样,应该说就是半个中央军,只不过宋哲武表现得更隐蔽一些;再者,蒋介石相信,“天下攘攘,皆为利来。”这句古语。在他看来,世界上不会有什么人会做对自己没有任何利益的事情。同张学良,甚至同阎锡山联合,宋哲武不会有什么好处,就是把他蒋中正赶下台,张学良和阎锡山的手下都有很多亲信部下,宋哲武能看的上眼的位置就那么为数不多的几个,那些位置还不够他们的亲信们分的呢,能到他宋哲武的手中的还能有什么?他相信一个能把国内国际大局看的很清晰的人,是不会这么短视的。
蒋介石点点头,平静地说:“我从没有怀疑过文戈对中央的忠诚,文戈是党国精英,以他的智慧,他怎么会做与党国不利的事情呢?”
“不过,仅就这件事情本身来讲,张汉卿一定是和文戈有过联系的。”蒋介石很确定地说。
宋子文虽然年纪只有三十五岁,可他很小就生活在美国,在美国接受的正规教育,受西方精英思想影响很深,所以他对张学良和宋哲武这两个年轻精英很有好感。他喜欢张学良的豪爽和宋哲武的多才多艺,当然也包括宋哲武偶尔表现出来的出众智慧。
虽然他反应的没有何应钦、杨永泰、林蔚等人快。可是何应钦和林蔚一说话,他就明白了。宋哲武很清楚自己这个妹夫的为人,蒋介石最忌讳的就是有人拉帮结伙的对付他,如果仅仅是个人行为,他有时倒是表现得很宽容,如果让蒋介石认为张学良和宋哲武串通一气,那对他们两人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宋子文笑着说:“汉卿不愿意让中央军去东北,可他又怕打不过苏联人,一定是听说文戈的第四路军能打仗,这才请委员长下令调文戈的部队出关。他们两人不一定有什么联系。”
蒋介石冷笑一声说:“子文,你在金融财政方面非常出色,国民政府里能出你之右者现在还没有人。不过,你在政治权谋上可是差得太远了,这一点,文戈可是比你强多了。你刚才的话只说对了一半,那就是张汉卿听说第四路军骁勇善战这才提出让他出兵。可是,我敢肯定地说,他们私下里一定联系过了,甚至文戈已经同意出兵了。”
见何应钦要说话,蒋介石摇摇手说:“张汉卿所以来电要我下令,一定是文戈有话,我不同意,他是不会去东北的。如果我猜得没错,文戈的电报很快就会到了。”
仿佛特意要印证蒋介石的判断一样,刚出去不久的晏道刚又手拿电报进来报告:“第四路军总指挥宋哲武来电。”
在众人敬佩的目光中,蒋介石极力掩饰着得意的心情,用不带任何表情地声音说:“念吧。”
晏道刚犹豫了一下,还是念道:“委员长均鉴:日前,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所属葛光庭来涞源,转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亲笔信一封,谓及‘中东路事件’及东北边防之状况,恳请职部出兵相助。哲武以为,东北之事乃国家之大事。国人皆需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共御强敌与国门之外。哲武身为党国军人,亦有守土抗敌之职责,哲武愿率十万劲旅东去御敌。然哲武之部属非哲武一人之军队,乃国家之军队,大军行止须尊委员长之军令,何去何从,恳请委员长示下。哲武必谨遵委员长之军令。职部哲武敬上。”
“委员长料事如神,对文戈的判断尤其准确,没有委员长的命令,文戈是绝对不会擅自做任何事情的。”
何应钦少有的恭维让蒋介石心里很高兴,正要开口说话,见晏道刚又拿出第二封电报,有些诧异地问:“还有谁的电报?”
晏道刚一边把电报递给蒋介石,一边说:“第四路军宋哲武同时发来两封电报。”
“两封电报?”不仅蒋介石诧异,其他人也是一样,如果是一前一后的两封还可以理解,可同时发来两封就让人有些费解了,这样的电文完全可以合为一封来发。
蒋介石没接晏道刚递来的电报,而是说:“念吧,看看文戈还有什么事情。”
蒋介石因为张学良同意让宋哲武的第四路军去东北,这让蒋介石心里一直悬着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虽然他并不认为宋哲武可以打败苏联人,可他相信有宋哲武在东北,就是败了也不会很难看,对于第四路军的战斗力,他还是很认同的,毕竟桂系和西北军都吃过他的大亏。
晏道刚,拿着电报的手并没有缩回去,而是低声说:“委员长,这封电报指明要您亲阅。”
“哦”,要他亲阅的电报就是不想让别人知道,蒋介石看看屏声静气的众人,迟疑了一下,向前探了探身子,结果电报。
这封电报一定还是跟出兵东北有关,可是为什么一起发来两封?众人都在观察着蒋介石的表情。都努力想在他的脸上琢磨出电报的大致内容。
电文很长,有四页,蒋介石刚看了几行,脸色就猛然沉了下来,飞快地看完数页电文后,有马上从头又看第二遍,只是第二遍看的极慢,从蒋介石皱起的眉头可以看出,蒋介石在紧张地思索着,仿佛每一句电文都隐含着许多深意一般 。
看完第二遍后,蒋介石阴沉着脸,并没有把电报递给晏道刚,仿佛拿着一枚炸弹一样,缓慢而小心地亲手把电报放到桌上的文件夹里,想了想又把文件夹放到抽屉里。这才用深邃的目光扫了晏道刚一眼,晏道刚转身退了出去,他自然明白蒋介石目光中传达的意思,许多事情是永远也不能说的,否则就不是未知的问题,而是脑袋的问题了。
蒋介石站起身,背着双手在地上缓缓地来回走动,蒋介石一向喜怒不形于色,对于他们这些人还好,对黄埔系学生基板上都是板着脸,看到笑意都难得。从他不同寻常阴沉的脸色上,大家都感觉得到,蒋介石现在的心情很焦虑,甚至还有些愤怒。不知道这个宋文戈什么事情惹到了委员长,都替这个年轻人捏了一把汗。
林蔚看了何应钦一眼,正好何应钦也看向他,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焦虑,何应钦无奈地微微摇了摇头,蒋介石真要发起怒来,那可是他也劝不了的。
蒋介石这时已经走到窗前,背对着众人一动不动地看着窗外。
蒋介石这样站了足足有十多分钟,这才慢慢地转过身来,中紧张地看着蒋介石都希望能从他的表情上看出些什么,可是转过身来的蒋介石表情出奇的平静,好似什么事情都没有一样,淡淡地对林蔚说:“蔚文,给文戈去电。”
林蔚飞快地打开文件夹,取出纸笔准备记录。
“文戈吾弟:两电均已收悉。吾弟虽处江湖之远,然心怀庙堂之事,忧国忧民之情不可言表,有古忠臣良将之遗风!吾心甚慰!弟应发扬我**军人之气概,不避艰险,不畏谗言,以封狼居胥之气魄,以竟全功。待弟凯旋之日,中正必不吝冠军之侯矣。中华民国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
听了蒋介石给宋哲武的电文,林蔚、何应钦、宋子文都不进暗中松了一口气,虽然他们还不知道宋哲武第二封电报的内容,甚至也不知道蒋介石为什么生那么大的气,不过从蒋介石口述的电文里,可以感觉到蒋介石已经不生气了,甚至可能还在心里很高兴。蒋介石虽然在电报里一字未提是否同意宋哲武出兵,可是他们知道蒋介石的意思是同意的。
这封电报里,蒋介石引用了宋代诗人范仲淹在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和汉代的一个典故。
《岳阳楼记》中的原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则心怀百姓,不在朝廷上做官则心忧国事。不管在高位还是平民百姓都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
《汉书.霍去病传》记载,元狩四年,霍去病率大军5万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被武帝封为冠军侯。
不过,他们都认为蒋介石用《岳阳楼记》中的名言来夸赞宋哲武有些过了。特别是关于汉代名将霍去病的典故用的更是不妥,不要说宋哲武此去东北不一定能打败苏联人,就是大败苏军,也仅仅是守土之功,那里能跟霍去病相提并论,人家那可是开疆拓土。不过,不管怎么看,大家都很高兴,由于宋哲武的介入,东北的事情基本上可以有一个好的结局了。
与众人高兴得神态不同,杨永泰眼里不为人察觉的闪过一丝忧色。
蒋介石又对何应钦说:“敬之,把刚刚购进的高射机枪都给文戈,另外汽油、柴油也要给他尽量多些。这些东西要尽快运到涞源。”
蒋介石的话让何应钦有些愕然,犹豫了一下提醒蒋介石:“高射机枪那可是按德国顾问的要求给教导师购进的?还有柴油,文戈那里的汽车用不上,发电用不了很多?”
蒋介石的目光看向窗外,幽幽地说:“苏联人有很多飞机,在草原上无遮无挡,没有高射机枪是不行的。关于柴油么,你可能不知道,文戈高了一百多架飞机,也许他会用得到。”
众人出了息庐不久,一直没有发言的戴笠又被蒋介石派侍卫叫了回来。戴笠知道蒋介石这是有事要交代,在晏道刚的引领下回到蒋介石的办公室。见蒋介石正在桌上铺好的宣纸上挥毫疾书。戴笠看到蒋介石写的正是“封狼居胥,冠军之侯。”八个大字。
蒋介石放下笔,意犹未尽地看看写好的那八个字。抬起头来,看着戴笠平静地说:“雨农,叫你回来是有件事叫你办。”
“学生谨听校长吩咐。”戴笠恭谨地回答。
蒋介石一字一顿地说:“你要想尽办法,尽快查处张学良和文戈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