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第259章 建设西北大学堂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胡聘之随后又建议道:“经略河西走廊,仅仅我等着几个人是不行的,如今朝廷清算维新官员,许多人被罢黜回家,我希望曹大帅能够将他们带到河西走廊来,与我一同建设河西走廊。”既然决定做曹跃的下属,在曹跃的庇护之下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胡聘之也开始替曹跃筹划起来,河西走廊五府之地,想要施展拳脚当然要许多人的协助,而这批人最好是一心一意和他推行变法的人。
曹跃点头道:“然也,此事我交给邓先生来做,由他去寻找受到迫害的维新人才。不过康有为和翁同龢就不要请了,这两个人名气太大,是个灾星,请来了我们西北永无宁日了,哈哈哈。”
众人也忍俊不禁,康有为是慈禧的死敌了,而翁同龢名满天下,真要是找到他们,怕是慈禧能举全国兵力攻打西北。
曹跃道:“现在我特聘胡聘之大人担任西北安抚使司高级民生参事兼安民处处长,胡光起担任安民处副处长,任邓先生担任西北安抚使司安民处宣传科科长,边先生担任人事科科长。胡大人依旧总领西北河西走廊地区发展,负责民事、政事、财政以及教育。康成!”
“属下在。”康成道。
“你担任安全科科长,带领五百士兵,随时随刻保护胡大人以及胡大人的部下安全,并带兵入驻河西走廊。”
“是。”康成道。康成的军事水平也不怎么样,他就是一个二吊子军官,但是康成资历老,且对曹跃忠心耿耿,曹跃一直以来不知道怎么安排他。如今将康成安排到河西走廊总管安全,将来好让他担任警备方面,培养他成为戍卫部门的负责人。与其他人相比,康成的长处就是安全,短处就是不知兵事为人单纯没什么心机。绝不能让忠诚的人寒心,不管这个人能力如何,只要巧用这人,那么他就是人才。
胡聘之先是让胡光起回到西安城,将那些山西来的年轻人留住,后又写了二十几封信交给邓洲,让邓洲分别拜访一些回家的官员。而此时,恰逢维新派官员张荫恒被下狱,慈禧批示张荫恒流放新疆,胡聘之立即向曹跃进言:“樵野先生(张荫恒号樵野先生)乃本朝为数不多留洋懂得洋务的务实官员,并在总理衙门负责铁路局,若是能得樵野先生帮助,河西走廊必定飞跃发展。”
这张荫恒是流放新疆,和胡聘之被罢官不同,需要去新疆记录在册,所以留他在河西走廊却不容易。
幕僚王宇得知曹跃的顾虑,笑道:“何必如此麻烦,那饶应祺和张荫恒彼此熟识,曾经合作与俄国谈判,应该是不会为难张大人。等张大人路过河西走廊,我们花一些钱让他留下来,便说他生病难以行走,只能在河西走廊养好病再去新疆。至于什么时候养好病,那就看朝廷的意思了。”
曹跃哈哈大笑道:“好,好,如此办法最好。”他将这个办法告诉胡聘之之后,胡聘之哈哈大笑说此举当真不错,只是那张大人不知能否配合了。准备一番之后,胡聘之带着学生和五百士兵踏上了前往河西走廊的旅程,成为曹跃的治下文臣。曹跃手下有军官,有赚钱的商人,只缺少治理的文官。他需要能够帮助他守天下的文官不是那种学八股文只会忠于皇帝而阿谀奉承利令智昏的官员,而是真正懂得帮他把地盘治理好的实干家。
从这方面来说,胡聘之、胡光起、张荫恒甚至邓洲等人才是符合曹跃心中官员的人,曹跃承担着风险,如果慈禧深究的话,他会被逐渐的打击蚕食,但曹跃有把握的是,他可以利用慈禧狂妄地与八国宣战的机会,让自己做大。让慈禧对自己无可奈何,就像东南互保,慈禧无法对各个总督干涉一样。
陶模并不是曹跃心中认为的好官员,陶模此人会做官,懂得官场规律,有时候痛下决心毫不犹豫,但是陶模不会治理。陶模手下的甘陕两省迄今为止没有什么改进,这两年内,陶模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帮助曹跃大军出击的时候解决了后勤问题。陶模当然对他很好,曹跃对他也非常感激,但如果有可能,曹跃绝对会让陶模做一个财神爷——供起来吃喝而已。
随着张荫恒也被流放,慈禧开始在全国清算维新党,曹跃和陶模也接到了清算维新党的诏书,而随着光绪被囚禁于瀛台,维新党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亏得曹跃暗中收留维新党官员,秘密接走,同时随着大量被罢黜的维新党官员进入河西走廊,反倒让河西走廊所在地甘肃西部成为文学圣地。
甚至四川学者廖平跑到甘肃肃州开办了报纸《河西杂论》,专门在上面讨论学问和一些治理天下的道理,康成向曹跃询问,如果这《河西杂论》传出去,被京师的人知道了怎么办?曹跃也有些担心起这些学者们搞出什么事儿影响自己的大忌,于是对胡聘之说着《河西杂论》暂时不能办了,起码在光绪二十七年前不能办——至于什么时候能办,光绪二十七年之后再说。
胡聘之问其原因,曹跃笑而不答,只说先生只需要遵守就是,我这么做有不得已的苦衷。胡聘之能够有施展才华的地方已经觉得很好了,自然不会再为难曹跃,便不再为难曹跃。他找到廖平,对他说这等文章好是好,但万一被京师知道了咱们在这里暗中实施维新变法之政绩,恐怕会连累大家。
廖平当然不会不知道轻重,只是感觉郁郁罢了,连半个报纸都不行,这慈禧老太后太过霸道。
廖平回到家中不久,有一访客前来,居然是曹跃的幕僚杨度来了。杨度带来了一笔资金和曹跃的意思,报纸虽然不能办了,但河西文化不能停顿下来,除了兴办小学之外,河西还要有经学和西学的学院,效仿京师大学堂,学习新知识、新文化、学习西方、学习工业、学习机械等等。
曹跃为这所立于西北的学校取名为西北大学堂,并叮嘱廖平说:“你的任务就是帮我建立一所全世界第一流的大学,远远甩开京师大学堂(后清华大学),但一切从零开始,廖先生若是愿意我支持你,若是不愿意我不强人所难。西北大学堂建立之后,校园正中央树立您的雕像,让后世人永远记住你是第一任校正。”
廖平激动不已,虽然曹跃拿出来的钱不多,但他的理想却打动了自己,中华大学堂,在肃州建立的中华大学堂!自己是首任校正!老人家随即投入百分之两百的热情开始找老朋友,老同学,尤其是知晓西洋知识的人,连张荫恒也客串教授。
河西走廊的一切虽然瞒着京师,但瞒不住甘陕总督陶模,曹跃立即来到甘陕总督府向陶模如实汇报。陶模见曹跃还算老实,交代的一切比自己了解得多得多,也深入得多,欣慰曹跃对自己的忠诚。只是陶模隐约担心起来,曹跃所做的一切已经明确地释放了一个信号,他不甘与人下。
陶模问道:“百川,若是太后追究,你讲如何应对?”
曹跃笑道:“无他,西北望天下。”
陶模大吃一惊,此言等同于谋反了。
曹跃随后解释道:“我等帮助朝廷拱卫西北,进稳定中原,退维护新疆蒙古西藏,可谓国之要塞,中华之咽喉。朝廷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就不能随意调动西北。大人,君不见南方官员三年五年一换,西北七年十年才一换?西北复杂,轻易不能换人动弹,朝廷不会自断手脚。我等忠于朝廷,朝廷肆意猜忌我等,岂非寒了心?”
陶模道:“这几天我发现市面上开始流通起来一种西北银行发行的红钞,你可知此事?”
曹跃道:“此乃血军发行的军票,军费不足,只能用红钞发放军票,但红钞只限于购买盐碱茶,却没有干扰其他。”
陶模苦笑道:“何止购买盐碱茶,如今便是我府上家丁也用红钞购买米面油肉,甚至柴禾木炭,更有人用红钞直接购买马匹畜牧,你这个红钞已经把我大清元宝(铜钱)给赶走了。”
曹跃忽然想到了什么,微微一笑,道:“属下知道了。”
陶模道:“我不管你怎样糊弄军队,可是万万不要用红钞扰民,一旦发生挤兑红钞的事,你一定要处理干净。”
“属下明白。”曹跃道。
陶模忽然又想到了一件事,道:“太后向各地咨询,是否册立皇太子,你觉得呢?”
曹跃笑道:“大人,皇上今年才二十九岁,年富力强,又没有荒淫无度生不出孩子,何必册立皇太子。”
陶模淡淡地说道:“这你就不懂了吧,册立皇太子是为了废帝啊。”
“啊?废帝?”曹跃挠着头问,“册立皇太子和废帝有什么关系?”
陶模道:“册立了皇太子之后,太后便有了准备,那一天万一不小心皇上驾崩了……皇太子不就是皇帝了吗?”
驾崩!?
胡聘之随后又建议道:“经略河西走廊,仅仅我等着几个人是不行的,如今朝廷清算维新官员,许多人被罢黜回家,我希望曹大帅能够将他们带到河西走廊来,与我一同建设河西走廊。”既然决定做曹跃的下属,在曹跃的庇护之下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胡聘之也开始替曹跃筹划起来,河西走廊五府之地,想要施展拳脚当然要许多人的协助,而这批人最好是一心一意和他推行变法的人。
曹跃点头道:“然也,此事我交给邓先生来做,由他去寻找受到迫害的维新人才。不过康有为和翁同龢就不要请了,这两个人名气太大,是个灾星,请来了我们西北永无宁日了,哈哈哈。”
众人也忍俊不禁,康有为是慈禧的死敌了,而翁同龢名满天下,真要是找到他们,怕是慈禧能举全国兵力攻打西北。
曹跃道:“现在我特聘胡聘之大人担任西北安抚使司高级民生参事兼安民处处长,胡光起担任安民处副处长,任邓先生担任西北安抚使司安民处宣传科科长,边先生担任人事科科长。胡大人依旧总领西北河西走廊地区发展,负责民事、政事、财政以及教育。康成!”
“属下在。”康成道。
“你担任安全科科长,带领五百士兵,随时随刻保护胡大人以及胡大人的部下安全,并带兵入驻河西走廊。”
“是。”康成道。康成的军事水平也不怎么样,他就是一个二吊子军官,但是康成资历老,且对曹跃忠心耿耿,曹跃一直以来不知道怎么安排他。如今将康成安排到河西走廊总管安全,将来好让他担任警备方面,培养他成为戍卫部门的负责人。与其他人相比,康成的长处就是安全,短处就是不知兵事为人单纯没什么心机。绝不能让忠诚的人寒心,不管这个人能力如何,只要巧用这人,那么他就是人才。
胡聘之先是让胡光起回到西安城,将那些山西来的年轻人留住,后又写了二十几封信交给邓洲,让邓洲分别拜访一些回家的官员。而此时,恰逢维新派官员张荫恒被下狱,慈禧批示张荫恒流放新疆,胡聘之立即向曹跃进言:“樵野先生(张荫恒号樵野先生)乃本朝为数不多留洋懂得洋务的务实官员,并在总理衙门负责铁路局,若是能得樵野先生帮助,河西走廊必定飞跃发展。”
这张荫恒是流放新疆,和胡聘之被罢官不同,需要去新疆记录在册,所以留他在河西走廊却不容易。
幕僚王宇得知曹跃的顾虑,笑道:“何必如此麻烦,那饶应祺和张荫恒彼此熟识,曾经合作与俄国谈判,应该是不会为难张大人。等张大人路过河西走廊,我们花一些钱让他留下来,便说他生病难以行走,只能在河西走廊养好病再去新疆。至于什么时候养好病,那就看朝廷的意思了。”
曹跃哈哈大笑道:“好,好,如此办法最好。”他将这个办法告诉胡聘之之后,胡聘之哈哈大笑说此举当真不错,只是那张大人不知能否配合了。准备一番之后,胡聘之带着学生和五百士兵踏上了前往河西走廊的旅程,成为曹跃的治下文臣。曹跃手下有军官,有赚钱的商人,只缺少治理的文官。他需要能够帮助他守天下的文官不是那种学八股文只会忠于皇帝而阿谀奉承利令智昏的官员,而是真正懂得帮他把地盘治理好的实干家。
从这方面来说,胡聘之、胡光起、张荫恒甚至邓洲等人才是符合曹跃心中官员的人,曹跃承担着风险,如果慈禧深究的话,他会被逐渐的打击蚕食,但曹跃有把握的是,他可以利用慈禧狂妄地与八国宣战的机会,让自己做大。让慈禧对自己无可奈何,就像东南互保,慈禧无法对各个总督干涉一样。
陶模并不是曹跃心中认为的好官员,陶模此人会做官,懂得官场规律,有时候痛下决心毫不犹豫,但是陶模不会治理。陶模手下的甘陕两省迄今为止没有什么改进,这两年内,陶模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帮助曹跃大军出击的时候解决了后勤问题。陶模当然对他很好,曹跃对他也非常感激,但如果有可能,曹跃绝对会让陶模做一个财神爷——供起来吃喝而已。
随着张荫恒也被流放,慈禧开始在全国清算维新党,曹跃和陶模也接到了清算维新党的诏书,而随着光绪被囚禁于瀛台,维新党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亏得曹跃暗中收留维新党官员,秘密接走,同时随着大量被罢黜的维新党官员进入河西走廊,反倒让河西走廊所在地甘肃西部成为文学圣地。
甚至四川学者廖平跑到甘肃肃州开办了报纸《河西杂论》,专门在上面讨论学问和一些治理天下的道理,康成向曹跃询问,如果这《河西杂论》传出去,被京师的人知道了怎么办?曹跃也有些担心起这些学者们搞出什么事儿影响自己的大忌,于是对胡聘之说着《河西杂论》暂时不能办了,起码在光绪二十七年前不能办——至于什么时候能办,光绪二十七年之后再说。
胡聘之问其原因,曹跃笑而不答,只说先生只需要遵守就是,我这么做有不得已的苦衷。胡聘之能够有施展才华的地方已经觉得很好了,自然不会再为难曹跃,便不再为难曹跃。他找到廖平,对他说这等文章好是好,但万一被京师知道了咱们在这里暗中实施维新变法之政绩,恐怕会连累大家。
廖平当然不会不知道轻重,只是感觉郁郁罢了,连半个报纸都不行,这慈禧老太后太过霸道。
廖平回到家中不久,有一访客前来,居然是曹跃的幕僚杨度来了。杨度带来了一笔资金和曹跃的意思,报纸虽然不能办了,但河西文化不能停顿下来,除了兴办小学之外,河西还要有经学和西学的学院,效仿京师大学堂,学习新知识、新文化、学习西方、学习工业、学习机械等等。
曹跃为这所立于西北的学校取名为西北大学堂,并叮嘱廖平说:“你的任务就是帮我建立一所全世界第一流的大学,远远甩开京师大学堂(后清华大学),但一切从零开始,廖先生若是愿意我支持你,若是不愿意我不强人所难。西北大学堂建立之后,校园正中央树立您的雕像,让后世人永远记住你是第一任校正。”
廖平激动不已,虽然曹跃拿出来的钱不多,但他的理想却打动了自己,中华大学堂,在肃州建立的中华大学堂!自己是首任校正!老人家随即投入百分之两百的热情开始找老朋友,老同学,尤其是知晓西洋知识的人,连张荫恒也客串教授。
河西走廊的一切虽然瞒着京师,但瞒不住甘陕总督陶模,曹跃立即来到甘陕总督府向陶模如实汇报。陶模见曹跃还算老实,交代的一切比自己了解得多得多,也深入得多,欣慰曹跃对自己的忠诚。只是陶模隐约担心起来,曹跃所做的一切已经明确地释放了一个信号,他不甘与人下。
陶模问道:“百川,若是太后追究,你讲如何应对?”
曹跃笑道:“无他,西北望天下。”
陶模大吃一惊,此言等同于谋反了。
曹跃随后解释道:“我等帮助朝廷拱卫西北,进稳定中原,退维护新疆蒙古西藏,可谓国之要塞,中华之咽喉。朝廷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就不能随意调动西北。大人,君不见南方官员三年五年一换,西北七年十年才一换?西北复杂,轻易不能换人动弹,朝廷不会自断手脚。我等忠于朝廷,朝廷肆意猜忌我等,岂非寒了心?”
陶模道:“这几天我发现市面上开始流通起来一种西北银行发行的红钞,你可知此事?”
曹跃道:“此乃血军发行的军票,军费不足,只能用红钞发放军票,但红钞只限于购买盐碱茶,却没有干扰其他。”
陶模苦笑道:“何止购买盐碱茶,如今便是我府上家丁也用红钞购买米面油肉,甚至柴禾木炭,更有人用红钞直接购买马匹畜牧,你这个红钞已经把我大清元宝(铜钱)给赶走了。”
曹跃忽然想到了什么,微微一笑,道:“属下知道了。”
陶模道:“我不管你怎样糊弄军队,可是万万不要用红钞扰民,一旦发生挤兑红钞的事,你一定要处理干净。”
“属下明白。”曹跃道。
陶模忽然又想到了一件事,道:“太后向各地咨询,是否册立皇太子,你觉得呢?”
曹跃笑道:“大人,皇上今年才二十九岁,年富力强,又没有荒淫无度生不出孩子,何必册立皇太子。”
陶模淡淡地说道:“这你就不懂了吧,册立皇太子是为了废帝啊。”
“啊?废帝?”曹跃挠着头问,“册立皇太子和废帝有什么关系?”
陶模道:“册立了皇太子之后,太后便有了准备,那一天万一不小心皇上驾崩了……皇太子不就是皇帝了吗?”
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