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两月(求收藏)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时光仿佛奔驰的车轮,在眨眼之间,已经又到了大年夜。
在过去的这些天里,刘宣在忙忙碌碌中还没有感觉到什么,就已经到了除夕夜。
大年夜又叫除夕,从现有的记载来看,在春秋战国之时,中国人已经开始庆祝春节。
这些日子以来,因为进入了寒冬腊月,气候也越来越寒冷,出行也更加不方便,刘宣也减少了士卒训练的时间。
刘宣攻破县城之后,搜刮府库弄出不少棉花布帛。
在刘宣的组织下,营中男女老弱一起缝制棉衣,终于赶制成了上千件棉衣。有了这上千件棉衣,刘宣麾下的士卒终于有了冬衣穿,至于后勤营的老弱,还不可能做到人手一件棉衣,只能窝在营地之内,尽可能的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
从刘宣攻破县城到现在,已经过去六七十天。
这些天来,也许因为天气寒冷,也许因为有心无力。官军并没有任何动静,任凭刘宣占据延长县城。
等刘宣站稳了脚跟,马上开始清查县城中的大户人家,每家每户都登记在册。这些官僚士绅,几乎都富得流油,让刘宣大大的发了一笔横财。
这些乡绅富户,一共有百余户。刘宣寻访百姓,将这些富户乡绅分成三类,第一类名良善,第二类叫中平,第三类为恶霸。对于这三种士绅,刘宣也分别对待,使用不同的政策,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遗漏。
良善之家,就是经常出资出力修桥铺路,搭建粥棚赈济灾民,手中也没有逼出人命,更没有出力抗拒刘宣大军。
按照这个标准,这百户乡绅中,良善之家不过两户。对于这两户人家,刘宣只让他们按照人头捐献粮食,每一人交纳粮食五斗,并不限于粮食的种类。如果粮食不够,还可以用银两,布帛,牲畜等各种物资交换。
对良善之家,刘宣也比较尊重,并不会逼迫太甚,如果实在拿不出东西,刘宣也会酌情减免。
中平之家,就是手中没有人命,在百姓中民愤不大,虽然不常做好事,但是也不祸害百姓,这样的乡绅,全县也只有十一户。
对于中平之家,刘宣也不会取人性命。只为他们留下足够生活的口粮物资,剩下的粮食布帛等紧俏物资,都要被刘宣充公入库。
恶霸乡绅,顾名思义,就是乡间的豪绅恶霸。他们经常勾结官府,欺凌良善百姓。还有对刘宣极为反感,大力抵抗刘宣的乡绅。
像这样的恶霸乡绅,足有九十二户,占全县乡绅的百分之八十九。对于这些恶霸乡绅,刘宣自然不会客气,当然要开公审大会,将这些恶霸乡绅全部砍头,还要游街示众。
凡是当家作主的,手中有人命的,欺凌妇孺的,凶狠暴戾的,全部被刘宣砍头示众。哪怕刘宣不牵连家族,但是还砍下了二百三十八颗头颅。
这段日子里,每隔几日,刘宣都要砍几颗人头。因为这个原因,刘宣的外号也变成了刘砍头。
自从穿越以来,因为刘宣光着头发,仿佛入庙的和尚一般。刘宣的外号也是刘和尚,假和尚,莽和尚,刘秃头,秃贼刘之类。这一次刘宣大砍人头,马上有了一个深入人心的外号刘砍头。
对于恶霸乡绅,刘宣不仅将他们的银两,粮食,布匹,牲畜等有用物质全部充公。还将他们的房契,地契,田契全部销毁,高利贷借据当众烧毁,仅仅让他们保留妇孺老弱的金银首饰。
就连他们居住的房屋,也被刘宣全部充公占用,不仅当做兵营,还让追随自己的老弱居住。
通过查抄这些土豪乡绅,刘宣的府库几乎堆积如山。仅仅各种粮食,刘宣就抄出两万石,白银上万两,刀枪火铳千余件,各种布匹上千匹,骡马,耕牛,毛驴等大牲畜四百多头。
手中有了余粮,刘宣马上贴出招兵告示,大招人手。
像陕北这种年月,为了一口吃的,当兵从贼的饥民数不胜数。更可况刘宣不仅给口饭吃,还能收留附带的老弱妇孺。
这种优惠的条件,在这种流贼遍地,盗匪横行的时节几乎是凤毛麟角,万中无一。很快。刘宣的兵营就人满为患。
刘宣之所以收留士兵的亲族老弱,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麾下士卒。一个没有家口拖累的光棍汉,不仅非常容易成为逃兵,而且常常违反军纪,很难管理。
刘宣贴出招兵告示后,县城中活不下去的百姓,成群结队的前来投军。就连延长县外的流民团伙也听到消息,也蜂拥而至的赶来入伙。
对于投军入伙的饥民百姓,刘宣不分老弱来者不拒,还不到两个月时间,刘宣麾下已经聚集了上万人马。
这上万饥民,共有青壮士兵四千余人,剩下的老弱妇孺能在这种严寒残酷的冬天生存了下来,身子骨也都十分强健。
人数的大幅度增加,让刘宣军中的编制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他在军队中增加了营一级编制。
每一营下辖四个步兵哨,营部辖营官一人,亲兵十人,副营官一人,亲兵两人。加上军法官五人,通信兵十人,鼓号手十人,旗手十人,军医两人,兽医一人,伙夫三人,共九百一十五人。
这一次刘宣一共编组了四个步营,第一营实力最强,以前哨李旭升,亲兵哨杨四宝为骨干编成。李旭升为营官,杨四宝为副营官兼任前哨哨长,赵鲁,张五斗,杨守义为其他三个哨长。这个营,也是刘宣麾下最精锐的骨干。
第二营以张虎成,陈铁牛两个哨合编而成。以张虎成为营官,这次攻城立下大功的白旺为副营官兼任前哨哨长,陈铁牛,白富贵,刘武为麾下的哨长。
第三营以李旭中右哨编练而成,因为骨干的不足,并没有设立副营官,李旭中为营官兼任前哨哨长。
剩下的三个哨长,有投靠过来的流民首领王登高,也有刘宣挑选的战斗骨干张九仁,史太岁。
第四营就是后备营,等于后勤部队,装备的武器也比较差,人数也较少,只有五百余人。大部分的骡马车辆,也被分配到后备营中,后备营以李昭云为营官,叶谬之,李旭通,孙登等人为哨长。
除了步卒之外,刘宣还勉强编成了一个规模不大的骑兵营。这个营只有二百多人,编为两个哨,以石勇为营官,邹风,马武充当哨长。
因为火炮数量较少,只有虎蹲炮十门,大佛郎机四门,炮兵编制还是一个哨,也没有分配给各个步兵营。
另外刘宣的中军,还有亲兵一哨,这些亲兵,几乎全是挑选勇武敢战的勇士。共有甲兵五十余人,鼓手十人,护旗手二十人,伙夫十一人,马夫两人,书记官二十人,军法官二十人,总军法官一人,由刘宣自己充任。
随着编制的逐渐充实,刘宣麾下的士兵已经超过四千人,铁甲也超过三百领。
刘宣攻入延长县城之后,俘获了不少工匠,有了这些工匠,刘宣已经能够打造铠甲。
刘宣在府库中缴获了一部分铁丝,全被制成了锁子甲,加上这些天的加紧赶工,刘宣一共制造了一百多件锁子甲。
这些锁子甲只能称得上勉强合格,虽然比朝廷兵部克扣材料制造的纸甲,皮甲强一些,但是比起建州女真的精心制造的铁甲,质量还是差上不少。
因为新兵的大量涌入,带来了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不仅是战斗力的下滑,还有就是纪律问题的松散。
这两个月来,刘宣已经处理了上百起军纪问题,死于军法之下的士卒也超过了二十人。靠着这种不惜一切的决心,刘宣才终于严肃了军纪,赢得了民心。
在小冰河时期,气候极端寒冷,在寒冬腊月之时,刘宣也不能长时间训练士卒。尽管这些士兵已经训练了两个月,但是效果却很差,只比乌合之众稍微强一些。
刘宣入城之后,杀官员,处置豪强士绅,理所当然的得不到读书人拥戴。对于这一点,刘宣自然心中明白,毕竟他从后世中来,知道阶级矛盾的厉害。
况且明末的官绅士子已经腐烂到骨髓里,依靠他们,也一定不能成就大业,南明朝的覆亡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没有读书人投靠,刘宣也不以为意,他既不需要这些读书人为他出谋划策,也不需要这些这些人为他治理地方,
他现在只需要一些教书先生,教导一些年少的孩子读书认字。
刘宣攻破县城之后,选拔八岁以上,十六以下的孤儿少年成立少年营。教导他们读书认字,领兵打仗的本领,这些少年营孤儿,如今已经有三五十人。
为了教导这些识字,刘宣裹挟了县城中十几户童生秀才。这些明代的童生秀才,大部分都是读书读傻了的腐儒傻瓜。尽管满肚子经书学问,但是既不懂天文地理,也不懂历史人文,更不懂兵法战策。
没有奈何,刘宣也只好抽空充当半吊子老师,讲述中国大致的山河地理,还有一些自己带兵打仗的心得见解。
这些少年,学习的课程也只有武艺,军阵,兵书,算术,识字,历史六门。
其中武艺,军阵两门课程,全部由刘宣军中的骨干充当教头。算术由中军书记官担任老师,兵法则交给刘宣麾下的领兵大将讲解,而裹挟的秀才童生,只能教导这些少年读书认字,讲解一些历史典故。
这几十个少年,耗费了刘宣大量的心血,是刘宣军中真正的未来,也是这支军队绝对的骨干。
刘宣之所以成立少年营,也是因为农民军的传统。
历史上李自成,张献忠两支军队,都有类似少年营这种编制。李自成培养了李双喜,李过培养了李来亨,张献忠更是培养出了李定国这种天下名将。
刘宣不指望自己能培养出两蹶名王,阵斩孔有德,尼堪的李定国。只求培养出几个李来亨,李双喜等英勇善战的合格将领,刘宣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码字快两月,收藏刚刚二百,毫无疑问算是扑街了。所幸有大家多日的支持,作者才能坚持下去,感谢打赏,投票,评论的书友,你们的支持,是作者坚持下去最大的动力。
时光仿佛奔驰的车轮,在眨眼之间,已经又到了大年夜。
在过去的这些天里,刘宣在忙忙碌碌中还没有感觉到什么,就已经到了除夕夜。
大年夜又叫除夕,从现有的记载来看,在春秋战国之时,中国人已经开始庆祝春节。
这些日子以来,因为进入了寒冬腊月,气候也越来越寒冷,出行也更加不方便,刘宣也减少了士卒训练的时间。
刘宣攻破县城之后,搜刮府库弄出不少棉花布帛。
在刘宣的组织下,营中男女老弱一起缝制棉衣,终于赶制成了上千件棉衣。有了这上千件棉衣,刘宣麾下的士卒终于有了冬衣穿,至于后勤营的老弱,还不可能做到人手一件棉衣,只能窝在营地之内,尽可能的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
从刘宣攻破县城到现在,已经过去六七十天。
这些天来,也许因为天气寒冷,也许因为有心无力。官军并没有任何动静,任凭刘宣占据延长县城。
等刘宣站稳了脚跟,马上开始清查县城中的大户人家,每家每户都登记在册。这些官僚士绅,几乎都富得流油,让刘宣大大的发了一笔横财。
这些乡绅富户,一共有百余户。刘宣寻访百姓,将这些富户乡绅分成三类,第一类名良善,第二类叫中平,第三类为恶霸。对于这三种士绅,刘宣也分别对待,使用不同的政策,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遗漏。
良善之家,就是经常出资出力修桥铺路,搭建粥棚赈济灾民,手中也没有逼出人命,更没有出力抗拒刘宣大军。
按照这个标准,这百户乡绅中,良善之家不过两户。对于这两户人家,刘宣只让他们按照人头捐献粮食,每一人交纳粮食五斗,并不限于粮食的种类。如果粮食不够,还可以用银两,布帛,牲畜等各种物资交换。
对良善之家,刘宣也比较尊重,并不会逼迫太甚,如果实在拿不出东西,刘宣也会酌情减免。
中平之家,就是手中没有人命,在百姓中民愤不大,虽然不常做好事,但是也不祸害百姓,这样的乡绅,全县也只有十一户。
对于中平之家,刘宣也不会取人性命。只为他们留下足够生活的口粮物资,剩下的粮食布帛等紧俏物资,都要被刘宣充公入库。
恶霸乡绅,顾名思义,就是乡间的豪绅恶霸。他们经常勾结官府,欺凌良善百姓。还有对刘宣极为反感,大力抵抗刘宣的乡绅。
像这样的恶霸乡绅,足有九十二户,占全县乡绅的百分之八十九。对于这些恶霸乡绅,刘宣自然不会客气,当然要开公审大会,将这些恶霸乡绅全部砍头,还要游街示众。
凡是当家作主的,手中有人命的,欺凌妇孺的,凶狠暴戾的,全部被刘宣砍头示众。哪怕刘宣不牵连家族,但是还砍下了二百三十八颗头颅。
这段日子里,每隔几日,刘宣都要砍几颗人头。因为这个原因,刘宣的外号也变成了刘砍头。
自从穿越以来,因为刘宣光着头发,仿佛入庙的和尚一般。刘宣的外号也是刘和尚,假和尚,莽和尚,刘秃头,秃贼刘之类。这一次刘宣大砍人头,马上有了一个深入人心的外号刘砍头。
对于恶霸乡绅,刘宣不仅将他们的银两,粮食,布匹,牲畜等有用物质全部充公。还将他们的房契,地契,田契全部销毁,高利贷借据当众烧毁,仅仅让他们保留妇孺老弱的金银首饰。
就连他们居住的房屋,也被刘宣全部充公占用,不仅当做兵营,还让追随自己的老弱居住。
通过查抄这些土豪乡绅,刘宣的府库几乎堆积如山。仅仅各种粮食,刘宣就抄出两万石,白银上万两,刀枪火铳千余件,各种布匹上千匹,骡马,耕牛,毛驴等大牲畜四百多头。
手中有了余粮,刘宣马上贴出招兵告示,大招人手。
像陕北这种年月,为了一口吃的,当兵从贼的饥民数不胜数。更可况刘宣不仅给口饭吃,还能收留附带的老弱妇孺。
这种优惠的条件,在这种流贼遍地,盗匪横行的时节几乎是凤毛麟角,万中无一。很快。刘宣的兵营就人满为患。
刘宣之所以收留士兵的亲族老弱,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麾下士卒。一个没有家口拖累的光棍汉,不仅非常容易成为逃兵,而且常常违反军纪,很难管理。
刘宣贴出招兵告示后,县城中活不下去的百姓,成群结队的前来投军。就连延长县外的流民团伙也听到消息,也蜂拥而至的赶来入伙。
对于投军入伙的饥民百姓,刘宣不分老弱来者不拒,还不到两个月时间,刘宣麾下已经聚集了上万人马。
这上万饥民,共有青壮士兵四千余人,剩下的老弱妇孺能在这种严寒残酷的冬天生存了下来,身子骨也都十分强健。
人数的大幅度增加,让刘宣军中的编制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他在军队中增加了营一级编制。
每一营下辖四个步兵哨,营部辖营官一人,亲兵十人,副营官一人,亲兵两人。加上军法官五人,通信兵十人,鼓号手十人,旗手十人,军医两人,兽医一人,伙夫三人,共九百一十五人。
这一次刘宣一共编组了四个步营,第一营实力最强,以前哨李旭升,亲兵哨杨四宝为骨干编成。李旭升为营官,杨四宝为副营官兼任前哨哨长,赵鲁,张五斗,杨守义为其他三个哨长。这个营,也是刘宣麾下最精锐的骨干。
第二营以张虎成,陈铁牛两个哨合编而成。以张虎成为营官,这次攻城立下大功的白旺为副营官兼任前哨哨长,陈铁牛,白富贵,刘武为麾下的哨长。
第三营以李旭中右哨编练而成,因为骨干的不足,并没有设立副营官,李旭中为营官兼任前哨哨长。
剩下的三个哨长,有投靠过来的流民首领王登高,也有刘宣挑选的战斗骨干张九仁,史太岁。
第四营就是后备营,等于后勤部队,装备的武器也比较差,人数也较少,只有五百余人。大部分的骡马车辆,也被分配到后备营中,后备营以李昭云为营官,叶谬之,李旭通,孙登等人为哨长。
除了步卒之外,刘宣还勉强编成了一个规模不大的骑兵营。这个营只有二百多人,编为两个哨,以石勇为营官,邹风,马武充当哨长。
因为火炮数量较少,只有虎蹲炮十门,大佛郎机四门,炮兵编制还是一个哨,也没有分配给各个步兵营。
另外刘宣的中军,还有亲兵一哨,这些亲兵,几乎全是挑选勇武敢战的勇士。共有甲兵五十余人,鼓手十人,护旗手二十人,伙夫十一人,马夫两人,书记官二十人,军法官二十人,总军法官一人,由刘宣自己充任。
随着编制的逐渐充实,刘宣麾下的士兵已经超过四千人,铁甲也超过三百领。
刘宣攻入延长县城之后,俘获了不少工匠,有了这些工匠,刘宣已经能够打造铠甲。
刘宣在府库中缴获了一部分铁丝,全被制成了锁子甲,加上这些天的加紧赶工,刘宣一共制造了一百多件锁子甲。
这些锁子甲只能称得上勉强合格,虽然比朝廷兵部克扣材料制造的纸甲,皮甲强一些,但是比起建州女真的精心制造的铁甲,质量还是差上不少。
因为新兵的大量涌入,带来了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不仅是战斗力的下滑,还有就是纪律问题的松散。
这两个月来,刘宣已经处理了上百起军纪问题,死于军法之下的士卒也超过了二十人。靠着这种不惜一切的决心,刘宣才终于严肃了军纪,赢得了民心。
在小冰河时期,气候极端寒冷,在寒冬腊月之时,刘宣也不能长时间训练士卒。尽管这些士兵已经训练了两个月,但是效果却很差,只比乌合之众稍微强一些。
刘宣入城之后,杀官员,处置豪强士绅,理所当然的得不到读书人拥戴。对于这一点,刘宣自然心中明白,毕竟他从后世中来,知道阶级矛盾的厉害。
况且明末的官绅士子已经腐烂到骨髓里,依靠他们,也一定不能成就大业,南明朝的覆亡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没有读书人投靠,刘宣也不以为意,他既不需要这些读书人为他出谋划策,也不需要这些这些人为他治理地方,
他现在只需要一些教书先生,教导一些年少的孩子读书认字。
刘宣攻破县城之后,选拔八岁以上,十六以下的孤儿少年成立少年营。教导他们读书认字,领兵打仗的本领,这些少年营孤儿,如今已经有三五十人。
为了教导这些识字,刘宣裹挟了县城中十几户童生秀才。这些明代的童生秀才,大部分都是读书读傻了的腐儒傻瓜。尽管满肚子经书学问,但是既不懂天文地理,也不懂历史人文,更不懂兵法战策。
没有奈何,刘宣也只好抽空充当半吊子老师,讲述中国大致的山河地理,还有一些自己带兵打仗的心得见解。
这些少年,学习的课程也只有武艺,军阵,兵书,算术,识字,历史六门。
其中武艺,军阵两门课程,全部由刘宣军中的骨干充当教头。算术由中军书记官担任老师,兵法则交给刘宣麾下的领兵大将讲解,而裹挟的秀才童生,只能教导这些少年读书认字,讲解一些历史典故。
这几十个少年,耗费了刘宣大量的心血,是刘宣军中真正的未来,也是这支军队绝对的骨干。
刘宣之所以成立少年营,也是因为农民军的传统。
历史上李自成,张献忠两支军队,都有类似少年营这种编制。李自成培养了李双喜,李过培养了李来亨,张献忠更是培养出了李定国这种天下名将。
刘宣不指望自己能培养出两蹶名王,阵斩孔有德,尼堪的李定国。只求培养出几个李来亨,李双喜等英勇善战的合格将领,刘宣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码字快两月,收藏刚刚二百,毫无疑问算是扑街了。所幸有大家多日的支持,作者才能坚持下去,感谢打赏,投票,评论的书友,你们的支持,是作者坚持下去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