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显示屏,星中星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果然,第二段的内容,还是对召唤之花世界以及所在星域的环境进行探测的——
“对硅化物晶层中流动的黑色物质进行了化学成分检测后,我发现,它其中的化学成分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更关键的是,每种不同成分内的微结构,以及成分之间的数量比例,似乎都遵循着某种统一的规律——如成分微结构内化学键与基链的形状、位置、方向,不同成分之间的元素数量与分布比例等等,都可以呈现出规律性,不像是天然混合的产物。
接着,我再联想到在这硅化物晶层内部,有着无数微小的气孔密布,但形状与排列却同样非常规则有序,也不似天然形成,这不由得不让我认为,这星球表面的这层硅化物晶体,以及其中的黑色物质,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东西。
人为制造的东西,制造者是有目的和需求的,其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必定有着某种用途,以满足制造者的需求。这硅化物晶体层及其中的黑色物质,如果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产品,那么,我倒是要好好的探究一下,制造者究竟要用它干什么!
所以,在检测了其化学成分后,我又对它施加了恒定与变化的温度、气压、电压、声波、电磁波、引力波等,通过施加这些不同的环境因素,来测试这些黑色物质的物理特性。
我发现,在温差、气压差、电压差、声波的施加与变化下,这些黑色物质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改变,各种频段的电磁波,如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伽玛射线等等,也没能对这些黑色物质造成什么影响。只有一定强度的引力波,才让这些黑色物质产生出了明显的反应。
这似乎就是一种对引力波敏感的高复合材料。在一定强度的引力波影响下,它们会随着波的频率与振幅作同步振动,在硅化物晶层的细密空格中上下乱跳,直到引力波弱去,它们才会停下,并且会停在引力波弱去前最后一个振幅同步的幅度位置上。
如果把引力波的频率与振幅进行人为的控制,像无线电波携带无线信号、电频携带电信号一般,利用引力波的频率振幅变化也携带上信号,再把信号输出到这些对引力波敏感的黑色物质上,让这些装载黑色物质的硅化物晶层变成一个显示屏,将信号中的内容显示出来!这,是否就是制造者制造这硅化物晶层的用途呢?
如果是这样,那这可真是一个有趣的显示屏——一个体积上几乎与地球相差无几的、黑白的、球形的显示屏,不是恰好可以将地球的地表面貌都一比一的展现出来么?虽然只是以黑白与平面的形式,但这就像是一颗绘着泼墨画的水晶球,另有一番艺术的味道不是?
正好,我携带的信灵石中,就储存有全套的地球地貌扫描信息。我试着将这些信息先转码成平面图形信息,然后提取出来,通过四季轮盘的转换,解调成一定强度的引力波信号,最后施加在了这星球表面的整个硅化物晶层上。
果然,这硅化物晶层就像是液晶屏受电频信号施加一样,晶格中无数的黑色物质随着信号的波动同步振动,并且都按照信号的幅度停留在相应的位置上——停留在晶格顶部的黑色物质,由于紧贴着晶格顶部的表面,自身的黑色显露得十分明显,因此该晶格看上去浓黑无比;而停留靠近晶格底部的,由于与晶格顶部表面隔了一定的空间,离晶格顶部的表面更远,因此该晶格看上去便要灰淡一些——无数信号控制形成出的黑色浓度层次不同的晶格,按照各自的信号,在晶层中组出了辽阔的黑白画面,覆盖了整个星球表面!
这个远离地球的星球,就以这样的方式,将地球地表的整体样貌复现了出来,我用四季轮盘扫描览视这整个过程,也不由微有些感慨——在另一片茫茫星域中复刻地球,大概也算是向远方传播地球文明的行为吧!
当然,我做这件事,是把一切可能暴露太阳系坐标位置的信息都删除掉的,不会给任何其他可能存在的文明指路,不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能够根据我留下的信息去寻找地球、攻击地球!
……
完成此步后,我将探究的目光放到了另一个重要问题上——既然这硅化物晶层是引敏材质的显示屏,那么,当初制造它的人,是打算用它接收哪里的引力波信号呢?又是为什么有这种需求呢?
一般来说,普通的天体,即便是大型恒星所产生的引力波,强度都不算强,特别是经过远距离传播后,其强度更是微弱,根本不能影响到引敏物质,是做不了这显示屏信号源的。只有密度达到或接近黑洞那种程度的天体,才能产生出高强度的引力波,不过,这种高强度也要在一定的星际距离内才可维持住,如果距离太远,比如与接收端隔了数千光年以上,那传送到接收端时,强度也会变得微乎其微了!我之所以能在没有高强度天然引力波源的情况下,获取到一定强度的引力波,将地球地貌‘扫描’到这颗星球上,只因为我本身是身处在这颗星球上,与它之间没有星际距离相隔,只要通过动用四季轮盘内的巨量零点真空能,临时制造微型的致密压缩点,就可以产生出强度勉强可用的引力波,若不是因为这样,只需要一个同星系内相邻星球的距离,就可将这种强度的引力波削弱到不可用,要知道,这种临时制造的微型的致密压缩点,与黑洞那种巨型致密天体不知差了多少个天文数量级,其产生的引力波强度,也就只相当于黑洞引力波传播了数百光年后的强度!
所以,这显示屏要想接收到引力波信号,只能是接收致密天体所发出的,并且最可能是本星域一千光年以内的天体!
然而,我用四季轮盘进行远距扫描,却并没有在这一星际距离内发现有黑洞的存在。
这不由更让我觉得有趣了,我知道,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因为想问题的时候,没办法将所有的信息与因素都考虑到所致,导致有些可能性被自己遗漏掉。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更为细致的去探查梳理。
果然,在更为细致的扫描下,我又发现,这颗星球所绕转的恒星,密度分布在结构与一般的恒星不一样——恒星的物质结构,是一层层的核聚变所产生的元素,向着核心沉淀的一个过程,最外层是最轻的氢,沉淀在最核心再不能聚变的是铁!可是即便是铁的密度,也与此恒星的核心密度相差了太大的数量级!
这种密度,是只有中子星才能达到的程度,可从这颗恒星的体积来看,它只比太阳系的太阳略微大了一点,这种大小,即便它到了聚变的末期,燃料耗尽最后塌缩了,也成不了仅比黑洞密度低的中子星,更何况现在还是在燃料充足的情况下?所以,在它自身无法形成出这种致密物的情况下,想要出现这种现象,就只有一种可能了——那就是,有一颗真正的中子星与这颗恒星互相撞击了,然后,体积极小但密度极大的中子星,在撞击中闯入了这颗恒星的核心,与这颗恒星融为了一体——也就是说,这应该是两颗星,或者称星中星!
这两颗星在撞击融合的过程中,会产生出远超平时强度的引力*动,这种强度,完全可以成为信号影响到硅化物晶层中的黑色引敏物,从而让这硅化物晶层成为显示屏,得以展示出两星撞击融合过程中引力波的变化情况——难道,这包裹整个星球外层的硅化物晶层,就是那个时候制造的?目的就是为了观察研究这种情况?
可是,从我观察到的另一个现象来看,好像还并不仅仅是如此!”
……
嗞嗞!
这段信息到了这里就结束了,吴云斌读取的入神,还来不及对信息做细致的梳理与消化,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读取起了第三段。这一段,也是百花苍云所留的最后一段信息。
果然,第二段的内容,还是对召唤之花世界以及所在星域的环境进行探测的——
“对硅化物晶层中流动的黑色物质进行了化学成分检测后,我发现,它其中的化学成分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更关键的是,每种不同成分内的微结构,以及成分之间的数量比例,似乎都遵循着某种统一的规律——如成分微结构内化学键与基链的形状、位置、方向,不同成分之间的元素数量与分布比例等等,都可以呈现出规律性,不像是天然混合的产物。
接着,我再联想到在这硅化物晶层内部,有着无数微小的气孔密布,但形状与排列却同样非常规则有序,也不似天然形成,这不由得不让我认为,这星球表面的这层硅化物晶体,以及其中的黑色物质,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东西。
人为制造的东西,制造者是有目的和需求的,其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必定有着某种用途,以满足制造者的需求。这硅化物晶体层及其中的黑色物质,如果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产品,那么,我倒是要好好的探究一下,制造者究竟要用它干什么!
所以,在检测了其化学成分后,我又对它施加了恒定与变化的温度、气压、电压、声波、电磁波、引力波等,通过施加这些不同的环境因素,来测试这些黑色物质的物理特性。
我发现,在温差、气压差、电压差、声波的施加与变化下,这些黑色物质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改变,各种频段的电磁波,如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伽玛射线等等,也没能对这些黑色物质造成什么影响。只有一定强度的引力波,才让这些黑色物质产生出了明显的反应。
这似乎就是一种对引力波敏感的高复合材料。在一定强度的引力波影响下,它们会随着波的频率与振幅作同步振动,在硅化物晶层的细密空格中上下乱跳,直到引力波弱去,它们才会停下,并且会停在引力波弱去前最后一个振幅同步的幅度位置上。
如果把引力波的频率与振幅进行人为的控制,像无线电波携带无线信号、电频携带电信号一般,利用引力波的频率振幅变化也携带上信号,再把信号输出到这些对引力波敏感的黑色物质上,让这些装载黑色物质的硅化物晶层变成一个显示屏,将信号中的内容显示出来!这,是否就是制造者制造这硅化物晶层的用途呢?
如果是这样,那这可真是一个有趣的显示屏——一个体积上几乎与地球相差无几的、黑白的、球形的显示屏,不是恰好可以将地球的地表面貌都一比一的展现出来么?虽然只是以黑白与平面的形式,但这就像是一颗绘着泼墨画的水晶球,另有一番艺术的味道不是?
正好,我携带的信灵石中,就储存有全套的地球地貌扫描信息。我试着将这些信息先转码成平面图形信息,然后提取出来,通过四季轮盘的转换,解调成一定强度的引力波信号,最后施加在了这星球表面的整个硅化物晶层上。
果然,这硅化物晶层就像是液晶屏受电频信号施加一样,晶格中无数的黑色物质随着信号的波动同步振动,并且都按照信号的幅度停留在相应的位置上——停留在晶格顶部的黑色物质,由于紧贴着晶格顶部的表面,自身的黑色显露得十分明显,因此该晶格看上去浓黑无比;而停留靠近晶格底部的,由于与晶格顶部表面隔了一定的空间,离晶格顶部的表面更远,因此该晶格看上去便要灰淡一些——无数信号控制形成出的黑色浓度层次不同的晶格,按照各自的信号,在晶层中组出了辽阔的黑白画面,覆盖了整个星球表面!
这个远离地球的星球,就以这样的方式,将地球地表的整体样貌复现了出来,我用四季轮盘扫描览视这整个过程,也不由微有些感慨——在另一片茫茫星域中复刻地球,大概也算是向远方传播地球文明的行为吧!
当然,我做这件事,是把一切可能暴露太阳系坐标位置的信息都删除掉的,不会给任何其他可能存在的文明指路,不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能够根据我留下的信息去寻找地球、攻击地球!
……
完成此步后,我将探究的目光放到了另一个重要问题上——既然这硅化物晶层是引敏材质的显示屏,那么,当初制造它的人,是打算用它接收哪里的引力波信号呢?又是为什么有这种需求呢?
一般来说,普通的天体,即便是大型恒星所产生的引力波,强度都不算强,特别是经过远距离传播后,其强度更是微弱,根本不能影响到引敏物质,是做不了这显示屏信号源的。只有密度达到或接近黑洞那种程度的天体,才能产生出高强度的引力波,不过,这种高强度也要在一定的星际距离内才可维持住,如果距离太远,比如与接收端隔了数千光年以上,那传送到接收端时,强度也会变得微乎其微了!我之所以能在没有高强度天然引力波源的情况下,获取到一定强度的引力波,将地球地貌‘扫描’到这颗星球上,只因为我本身是身处在这颗星球上,与它之间没有星际距离相隔,只要通过动用四季轮盘内的巨量零点真空能,临时制造微型的致密压缩点,就可以产生出强度勉强可用的引力波,若不是因为这样,只需要一个同星系内相邻星球的距离,就可将这种强度的引力波削弱到不可用,要知道,这种临时制造的微型的致密压缩点,与黑洞那种巨型致密天体不知差了多少个天文数量级,其产生的引力波强度,也就只相当于黑洞引力波传播了数百光年后的强度!
所以,这显示屏要想接收到引力波信号,只能是接收致密天体所发出的,并且最可能是本星域一千光年以内的天体!
然而,我用四季轮盘进行远距扫描,却并没有在这一星际距离内发现有黑洞的存在。
这不由更让我觉得有趣了,我知道,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因为想问题的时候,没办法将所有的信息与因素都考虑到所致,导致有些可能性被自己遗漏掉。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更为细致的去探查梳理。
果然,在更为细致的扫描下,我又发现,这颗星球所绕转的恒星,密度分布在结构与一般的恒星不一样——恒星的物质结构,是一层层的核聚变所产生的元素,向着核心沉淀的一个过程,最外层是最轻的氢,沉淀在最核心再不能聚变的是铁!可是即便是铁的密度,也与此恒星的核心密度相差了太大的数量级!
这种密度,是只有中子星才能达到的程度,可从这颗恒星的体积来看,它只比太阳系的太阳略微大了一点,这种大小,即便它到了聚变的末期,燃料耗尽最后塌缩了,也成不了仅比黑洞密度低的中子星,更何况现在还是在燃料充足的情况下?所以,在它自身无法形成出这种致密物的情况下,想要出现这种现象,就只有一种可能了——那就是,有一颗真正的中子星与这颗恒星互相撞击了,然后,体积极小但密度极大的中子星,在撞击中闯入了这颗恒星的核心,与这颗恒星融为了一体——也就是说,这应该是两颗星,或者称星中星!
这两颗星在撞击融合的过程中,会产生出远超平时强度的引力*动,这种强度,完全可以成为信号影响到硅化物晶层中的黑色引敏物,从而让这硅化物晶层成为显示屏,得以展示出两星撞击融合过程中引力波的变化情况——难道,这包裹整个星球外层的硅化物晶层,就是那个时候制造的?目的就是为了观察研究这种情况?
可是,从我观察到的另一个现象来看,好像还并不仅仅是如此!”
……
嗞嗞!
这段信息到了这里就结束了,吴云斌读取的入神,还来不及对信息做细致的梳理与消化,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读取起了第三段。这一段,也是百花苍云所留的最后一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