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 党争5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而变法派的大臣们,蔡确手下的官员早已得到消息,所以,他们的意见比较统一。章敦和蔡京手下的官员之间的意见就多少有些分歧。在这里,他们又不好直白问这二人的意见,所以,只好等着他们二人发表意见之后,在考虑是不是参与其中。
一个时辰之后,大殿上的文官们都看完了奏折和信,如今东西又传递到了狄咏的手中。这也是宋神宗给予他的一个优待,毕竟无端端被突然软禁了起来,任何人都会在心中扎一根刺。
“既然都看完了,都说说自己的意见吧!”不过,宋神宗当然不会听取武官们的意见,他率先打破了沉默。
“陛下,万万不可啊!”这一回郑侠并没有傻得去当这个急先锋,国子监博士李宜之急忙跳出来进言道。
这个李宜之就是乌台诗案中,三个最初弹劾苏轼的官员之一,另外两个是何正臣和李定。
因为和蔡道的冲突,让宋神宗看出了何正臣这个人的本性和他名字完全没有联系,但是顾忌到他和宋仁宗的关系。后来,蔡道离京的时候,宋神宗也曾经暗示过何正臣,让他识趣地自己上书致仕。可是,何正臣贪恋权势,不肯就范,所以,宋神宗将之左迁到了南方。
而李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位又是一个王安石看错了的、人品低劣的小人,被贬到了岭南。
宋神宗看了一眼这个保守派的急先锋,一下子没有认出来,还是石得一机灵,暗中提醒道:“官家,这是国子博士李宜之,也是乌台诗案中率先弹劾苏轼的三人之一。”
“哦!”国子监博士,有不少人担任这个职位,宋神宗一下子没有认出来,实属正常,可是,居然把这个带歪楼的家伙漏过去了,实属不应该啊!
“听清楚了,朕问的是你们的意见!反对的人,要说出为什么要反对,以及你对于解决‘谷贱伤农’问题的办法;赞成的人,也要提出自己对这个计划的建议。”宋神宗这话说得就有一些不讲理了,可谁让他是皇帝呢?
其实,宋神宗手中还有一页蔡道所写的信并未传递下去,这页纸中所写的东西太过于惊人,他也拿不定主意,所以,才没有将全部的信给传下去。
在信中,
首先,提到了欧阳修的朋党论,这是这位大文豪当初写给宋仁宗的,‘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伪朋’。可就是这篇文章给当时的变法派首领范仲淹带来了覆灭性的影响。
在皇帝看来,谁是君子之党,谁是小人之党,你们自己说了不算,这得由皇帝自己来界定。而且公然在皇帝面前结党,那不是找死吗?
范仲淹晚年一直颠沛流离,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任职很久的,有后世的人说是保守派害怕他做出成绩,在被调任会京,可在蔡道看来,这完全是宋仁宗对于范仲淹这个所谓的‘君子党’首领的一种惩罚。看看还有哪个大臣以后敢于公然结党。
接着,就提到了大名鼎鼎的洛阳耆英会,十三位大臣,年龄最小的就是司马光,而富弼和文彦博是其中的翘楚人物。蔡道并没有说这个洛阳耆英会就是结党,可是,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就是这些人勾连在一起,大力发对变法。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是出身北方,和那些文臣世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后,蔡道在心中特意指出,自己所指定的计划,一定会遭到保守派,也就是洛阳耆英会中唯一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司马光,以及大多数出身北方文官的阻挠,因为这些人的家族或者姻亲本身就是大地主、大粮商。这个计划如果实施起来的话,虽然会缓解粮食丰收给百姓带来的苦楚,但是却无异于是虎口夺食。
这个虎,自然指的就是这些反对计划实施的保守派大臣们。
这张纸上的内容,才是蔡确真正下定决心向宋神宗递上奏折的,准备大力实施这一计划的根本原因。保守派一直都再说王安石领导变法的时候,公然结党营私,可是,他们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比变法派的人更加团结,甚至勾连内宫、武臣世家、皇族一起反对变法。
蔡道突然把这不是秘密的秘密赤果果的呈给了宋神宗。
宋神宗仔细思量,越想越是心惊肉跳,所以,他这才让那些站出来反对的人突出自己反对的理由。他就是向看一看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到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站出来反对,还是为了受苦的百姓才反对的。
宋神宗的三个问题一提出来,立刻把大殿中的大臣们都给震住了。
保守派大臣们当然全部都反对蔡道的这个计划,可是,其中的原因实在是无法说出口,难道真得对皇帝说,真要实施这计划的话,他们这些人家里的粮食又该卖给谁啊?大殿中大部分保守派大臣都在苦苦思索着对策,可他们都只顾着自己家的利益,又如何能想出好的对策呢。
郑侠算是其中的聪明人,见没有人站出来打破僵局,便出班进谏道:“陛下,常平仓自汉代建立以来,屡屡拯万民于水火之中,是为万世不易之法,我朝太祖太宗也皆是用其来救济天下。怎可舍此良法而听一小儿之言呢?各地的常平仓的确弊端颇多,陛下可加派御史迅速下到地方,监督各地常平仓的收购情况。”
干得漂亮!
这是那些想不出办法保守派大臣由衷的新声,只要把这件事扯到了变法之中,事情解决起来就简单了。
全国各地,无论是官府的,还是民间的,常平仓高买低卖,的确可以暂时稳住粮食价格,暂时缓解谷贱伤农。可是,现在的常平仓究竟再收谁的粮食。不用问,地方上的常平仓早就在官员和地方豪绅的勾结下,被他们所把持,只会花大价钱收购地方豪绅家的粮食,而那些小**,只能被动的等着这些地方豪绅来用越来越低的价格收购他们手中那点粮食。
经过蔡道的解释,此刻的宋神宗对于这一点心知肚明,可是,郑侠说得也不能说错,如果,真得有像仁宗朝里包拯那样的人在,宋神宗也可以放心将这件事情交给其办理,可是,一眼望去,大殿之中,根本就找不到一个能及得上包拯人品万一的大臣。
这还是蔡道在信中的原话,即便是富有盛誉的司马光也是如此。
郑侠这么一开口,其他的保守派大臣也纷纷站出来附和,他这个主意的确是不错的。既可以堵住了宋神宗的嘴,也可以暗中继续原先常平仓的操作方式。前提就是派下去的人必须的是属于保守派一方的人。
在赵宋,中央设有御史台,其下有三院,
一是台院,主要属官是侍御史;
二是殿院,主要属官是殿中侍御史;
三是察院,主要属官是监察御史;
不论是哪个院的御史,御史官总人数并没有定制,可以多也可以少,这都要随皇帝个人的意旨而定,除了御史中丞比较固定以外,其他御史的官职可以随时增减。
所以,借此机会,保守派还可以往御史台察院之中安排自己大量的人手。当然,这次是主要郑侠替大家解了围,而且前一阵子因为蔡道的原因,让福|清系一下子丢了两个重要的官职,他们就凭这一次的机会,小小的补偿一下福|清系的官员。(未完待续)
而变法派的大臣们,蔡确手下的官员早已得到消息,所以,他们的意见比较统一。章敦和蔡京手下的官员之间的意见就多少有些分歧。在这里,他们又不好直白问这二人的意见,所以,只好等着他们二人发表意见之后,在考虑是不是参与其中。
一个时辰之后,大殿上的文官们都看完了奏折和信,如今东西又传递到了狄咏的手中。这也是宋神宗给予他的一个优待,毕竟无端端被突然软禁了起来,任何人都会在心中扎一根刺。
“既然都看完了,都说说自己的意见吧!”不过,宋神宗当然不会听取武官们的意见,他率先打破了沉默。
“陛下,万万不可啊!”这一回郑侠并没有傻得去当这个急先锋,国子监博士李宜之急忙跳出来进言道。
这个李宜之就是乌台诗案中,三个最初弹劾苏轼的官员之一,另外两个是何正臣和李定。
因为和蔡道的冲突,让宋神宗看出了何正臣这个人的本性和他名字完全没有联系,但是顾忌到他和宋仁宗的关系。后来,蔡道离京的时候,宋神宗也曾经暗示过何正臣,让他识趣地自己上书致仕。可是,何正臣贪恋权势,不肯就范,所以,宋神宗将之左迁到了南方。
而李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位又是一个王安石看错了的、人品低劣的小人,被贬到了岭南。
宋神宗看了一眼这个保守派的急先锋,一下子没有认出来,还是石得一机灵,暗中提醒道:“官家,这是国子博士李宜之,也是乌台诗案中率先弹劾苏轼的三人之一。”
“哦!”国子监博士,有不少人担任这个职位,宋神宗一下子没有认出来,实属正常,可是,居然把这个带歪楼的家伙漏过去了,实属不应该啊!
“听清楚了,朕问的是你们的意见!反对的人,要说出为什么要反对,以及你对于解决‘谷贱伤农’问题的办法;赞成的人,也要提出自己对这个计划的建议。”宋神宗这话说得就有一些不讲理了,可谁让他是皇帝呢?
其实,宋神宗手中还有一页蔡道所写的信并未传递下去,这页纸中所写的东西太过于惊人,他也拿不定主意,所以,才没有将全部的信给传下去。
在信中,
首先,提到了欧阳修的朋党论,这是这位大文豪当初写给宋仁宗的,‘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伪朋’。可就是这篇文章给当时的变法派首领范仲淹带来了覆灭性的影响。
在皇帝看来,谁是君子之党,谁是小人之党,你们自己说了不算,这得由皇帝自己来界定。而且公然在皇帝面前结党,那不是找死吗?
范仲淹晚年一直颠沛流离,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任职很久的,有后世的人说是保守派害怕他做出成绩,在被调任会京,可在蔡道看来,这完全是宋仁宗对于范仲淹这个所谓的‘君子党’首领的一种惩罚。看看还有哪个大臣以后敢于公然结党。
接着,就提到了大名鼎鼎的洛阳耆英会,十三位大臣,年龄最小的就是司马光,而富弼和文彦博是其中的翘楚人物。蔡道并没有说这个洛阳耆英会就是结党,可是,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就是这些人勾连在一起,大力发对变法。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是出身北方,和那些文臣世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后,蔡道在心中特意指出,自己所指定的计划,一定会遭到保守派,也就是洛阳耆英会中唯一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司马光,以及大多数出身北方文官的阻挠,因为这些人的家族或者姻亲本身就是大地主、大粮商。这个计划如果实施起来的话,虽然会缓解粮食丰收给百姓带来的苦楚,但是却无异于是虎口夺食。
这个虎,自然指的就是这些反对计划实施的保守派大臣们。
这张纸上的内容,才是蔡确真正下定决心向宋神宗递上奏折的,准备大力实施这一计划的根本原因。保守派一直都再说王安石领导变法的时候,公然结党营私,可是,他们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比变法派的人更加团结,甚至勾连内宫、武臣世家、皇族一起反对变法。
蔡道突然把这不是秘密的秘密赤果果的呈给了宋神宗。
宋神宗仔细思量,越想越是心惊肉跳,所以,他这才让那些站出来反对的人突出自己反对的理由。他就是向看一看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到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站出来反对,还是为了受苦的百姓才反对的。
宋神宗的三个问题一提出来,立刻把大殿中的大臣们都给震住了。
保守派大臣们当然全部都反对蔡道的这个计划,可是,其中的原因实在是无法说出口,难道真得对皇帝说,真要实施这计划的话,他们这些人家里的粮食又该卖给谁啊?大殿中大部分保守派大臣都在苦苦思索着对策,可他们都只顾着自己家的利益,又如何能想出好的对策呢。
郑侠算是其中的聪明人,见没有人站出来打破僵局,便出班进谏道:“陛下,常平仓自汉代建立以来,屡屡拯万民于水火之中,是为万世不易之法,我朝太祖太宗也皆是用其来救济天下。怎可舍此良法而听一小儿之言呢?各地的常平仓的确弊端颇多,陛下可加派御史迅速下到地方,监督各地常平仓的收购情况。”
干得漂亮!
这是那些想不出办法保守派大臣由衷的新声,只要把这件事扯到了变法之中,事情解决起来就简单了。
全国各地,无论是官府的,还是民间的,常平仓高买低卖,的确可以暂时稳住粮食价格,暂时缓解谷贱伤农。可是,现在的常平仓究竟再收谁的粮食。不用问,地方上的常平仓早就在官员和地方豪绅的勾结下,被他们所把持,只会花大价钱收购地方豪绅家的粮食,而那些小**,只能被动的等着这些地方豪绅来用越来越低的价格收购他们手中那点粮食。
经过蔡道的解释,此刻的宋神宗对于这一点心知肚明,可是,郑侠说得也不能说错,如果,真得有像仁宗朝里包拯那样的人在,宋神宗也可以放心将这件事情交给其办理,可是,一眼望去,大殿之中,根本就找不到一个能及得上包拯人品万一的大臣。
这还是蔡道在信中的原话,即便是富有盛誉的司马光也是如此。
郑侠这么一开口,其他的保守派大臣也纷纷站出来附和,他这个主意的确是不错的。既可以堵住了宋神宗的嘴,也可以暗中继续原先常平仓的操作方式。前提就是派下去的人必须的是属于保守派一方的人。
在赵宋,中央设有御史台,其下有三院,
一是台院,主要属官是侍御史;
二是殿院,主要属官是殿中侍御史;
三是察院,主要属官是监察御史;
不论是哪个院的御史,御史官总人数并没有定制,可以多也可以少,这都要随皇帝个人的意旨而定,除了御史中丞比较固定以外,其他御史的官职可以随时增减。
所以,借此机会,保守派还可以往御史台察院之中安排自己大量的人手。当然,这次是主要郑侠替大家解了围,而且前一阵子因为蔡道的原因,让福|清系一下子丢了两个重要的官职,他们就凭这一次的机会,小小的补偿一下福|清系的官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