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赴任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兽性总裁求负责、纯阳第一掌教、通天神捕、正版修仙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敦茹似乎也不太介意那日发生的事情, 亲切地接待了李文柏这个便宜学生, 并再三嘱托出门在外,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求助他这个座师。
顺便借着王敦茹向雍和帝表明了心迹之后, 李文柏又拿着王行之的名帖登门拜访了孙显午。
这次就正式了许多,没有师生名分,二人也不想硬尬什么友谊,就只是普普通通的新任下属拜访上司,拿得还是老师王行之的名帖, 孙显午和李文柏彼此都心知肚明,如果不是大齐官场惯例, 新晋进士出身的官员要上门拜访吏部尚书,恐怕直到李文柏离京两人也不会有太多交集。
不久前在雍和帝面前的那件事,已经让两人的关系降到谷底, 在李文柏已经成了王敦茹的“门生”之后, 孙显午也收起了想要缓和关系的心思——已经没有那个必要了。
在孙显午之后,李文柏又拜访了赵成义, 顺便对眼红的赵旭之激将了一番, 效果不错,而后再是诸位同科,除了在孔正那里不出意外地碰了钉子之外, 大家的态度都还算得上友好。
里里外外拜访过一轮,确认没有任何遗漏之后,李文柏才踏进了半山书院的大门,向他真正的老师辞行。
入冬前正是六部最为忙碌的时候, 顾文忙的是脚不沾地,一天到头见不到人影,王行之却是一如既往地清闲,似乎除了醉心学术教书育人外根本无事可做。
然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虽然雍和帝给自家儿子提前三年把这位老师给定了下来,但王行之的屁股依然端坐在国子监祭酒的位子上,至少目前为止半点挪动的迹象都没有。
也正是如此,李文柏才没能发觉多少异常。
“老师。”李文柏恭恭敬敬地给王行之行礼,一如三个月前刚刚拜师时一样。
天气越来越寒冷,京城中的大户人家早已用上了地暖,王行之的书房却依旧寒风肆掠,加上院中常青的树木,若不是书房的主人颈间披上了厚重的袄子,恍然间或许会让人以为还在初秋。
学生前来辞行,王行之却依然专注于书本之间没有什么动静,只淡淡地应了一句:“来了。”
“是的,老师,学生明日就要启程,特来向老师辞行。”李文柏站在门边,没敢和往常一样进屋就找地方落座,和之前相比有些凝滞的气氛让他不敢妄动。
王行之的表情还是淡淡地:“此去交合,可有什么打算?”
李文柏老老实实回答:“学生打算先着手准备入冬之事,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交合气候干燥,收成向来不好,平仓中储备粮食常年不足一半,你能放多少?”王行之面无表情,“今年西州并无大的灾害,朝廷不会允许仅仅一个冬天,就将整个平仓放空。”
“学生知道。”李文柏胸有成竹,“学生已经传信广陵,命管事于周边采购粮食运往交合,想必月内便会到达。”
王行之却并没有多少喜色:“心是好的,但用私财赈济百姓,却是犯了大忌。”
“学生万不敢让老师担心。”李文柏对答如流,“广陵买粮之事,学生已上奏陛下,以朝廷赈济粮的名义发放给吃不饱饭的交合百姓,陛下也已批准,交合百姓将会念念不忘陛下的仁义恩德。”
王行之放下书本:“倒是小瞧你了。”
李文柏躬身:“不敢,多亏老师教导有方。”
“自卖自夸。”王行之嘴角微微勾起,“此去交合天高路远,路途上匪盗横行,各地府兵无用,你可要多加小心。”
李文柏一一应下,心头有暖流涌过。
或许是信任,也或许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总之对于李文柏就任交合之事,王行之再没提出什么指点,关心过出行琐事之后便放了行,这让已经做足心理准备聆听一整日教诲的李文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敢触老师的霉头,顾文又整日摸不着人影,连告别都没法告,李文柏也只好将疑问憋在了心底。
次日,挥别哭得梨花带雨的李环儿,带着贺老夫人好说歹说硬捎上的整整一马车行礼,加上贺府所派的五十名亲兵,李文柏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交合的旅程。
本来地方官上任,朝廷会派上十几名卫士随性保护的,但全都被脾气暴躁的贺老夫人赶了回去,全部换上了贺府的家丁亲卫,雍和帝对此居然也没什么意见。
让李文柏想不通的是孔正,这位新任监察御史见状不刚直不阿地参他或者贺大将军一本,也不和他这“文武勾结”的典型范例划清界限,反倒坐着他那辆破落马车,不远不近地掉在了李文柏队伍的后方。
动机很明显——蹭护卫来了。
毕竟朝廷惯例,七品县令有禁卫护送,从八品监察御史可没有。
李文柏对此倒没什么意见,他和孔正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要人家不老在自己面前碍眼,他也乐得送个顺水人情。
队伍离开京城走了十几里,速度渐渐放缓下来,李文柏掀开窗户欣赏郊外的风景,这才发现随性护卫在马车旁边,骑着高头战马的骑士,竟然还是个熟面孔。
“李二?!”李文柏惊喜地招呼,“你怎么会在这儿,没有和贺将军一道北上吗?”
“大人竟还记得小的。”李二憨笑着揉揉脑袋,“小的奉贺将军令留守京郊大营,老夫人听说小的曾给您当过亲兵,选护卫的时候就一道把小的给选上了。”
李二满脸笑容似乎没什么不愿意,李文柏对此表示不解:“你为何不拒绝?留在关中军立功的机会岂不更大?”
“关中军不差小的这一个士卒。”李二举起拳头把胸脯锤得砰砰响,“老夫人说了,这一路上不太平,需要有人保护大人的安全,小的当仁不让!”
“好小子,我记得你了。”李文柏也很高兴,面上的笑容不减“以后就跟在我身边吧,少不了你小子的!”
因为不放心环儿,李文柏把阿大阿二阿三阿四都留在了京都的宅子里,贺家派来的家丁们虽然可信,但到底不如知根知底的人来得如臂指使,交合还不知是什么情形,李二的出现可说是帮了李文柏一个大忙,怎能让人不高兴。
马上就要入冬了,李文柏记挂着交合无人主事,一路上紧赶慢赶,有好几日错过了驿站只能在野外将就一夜,贺家的家丁都是关中军将士出身,风餐露宿早已成了习惯,自然也不会抱怨什么。
只是没想到,孔正这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文弱书生竟也能紧紧跟在后面没有掉队,倒是让人刮目相看了。
一行人紧赶慢赶,居然把原本需要两月的路程硬生生缩短到了一个半月。
当上书“交合县”三个大字的破旧牌坊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如果不是护卫中有曾经来过交合县的人再三确认,李文柏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还是这西州有两个交合县。
无他,作为朝廷认证的“中下”水平县城,交合县实在是太过于破落了。
用作地标的县城牌坊居然是木头制成的,简简单单两根柱子搭一块木板,上面还被虫子蛀出了无数里外透亮的小洞,说它是牌坊简直都委屈了牌坊两个字。
牌坊后面是一条几乎被风沙淹没住的主干道,上面无数的大小车辙印昭示着这里原来没有路,跑的车多了,也就有了路的残酷事实。
主干道两侧连一间茅草屋都没有,空空荡荡地戳着几棵光秃秃的不知道什么树,简易牌坊孤零零地立在那里,视觉效果怎一个凄凉了得。一见之下还以为到了什么化外之地。
但据认路的老兵所说,此处毋庸置疑就是交合,最后一丝幻想破灭,李文柏也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往前。
又走了估计不下十里路,终于零零散散地出现了几座木头和土砖交替砌成的简陋民房,看上去摇摇欲坠,都无需靠近观察,便知道这种屋子必然四处透风。
时辰已经接近正午,几处仅有的民房内升起枭枭炊烟,隐约能看见屋内的女人正在准备饭食,但四周并没有见到男人们的身影,想必还在外面干活儿,等着自家的女人送饭过去吧。
这也是常有的事,但这里的人做起来就总透着些许古怪。
“停车。”李文柏招呼车夫远远地停下车马,掀开车帘唤来李二,“去打听打听,这里是怎么回事。”
李二答应一声,翻身下马就朝离着最近的一处民房走去。
远远看见李二在院子外喊了会儿们,屋内正准备饭食的女人迎出来,两人交谈了一会儿,然后大门重新又被关上,李二飞奔着跑了回来。
“听她说,这里叫郑家屯,屯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了县城做徭役,就剩下了女人老人和孩子。”李二气喘吁吁地回报,“她们正准备吃食,正午结伴送去县里。”
“服徭役?”李文柏皱眉,“大齐征发徭役向来是抽丁,怎么会把一整个村的男人都征走?”
“小的问了,她们也不知道。”李二说,“只说年年都是如此,说是要去县里修那什么,防御匈奴的墙还是什么。”
这可就奇了怪了。
大齐北边靠近匈奴和契丹的边境的确修有长城,虽比不得后世的万里长城,但规模也不小,的的确确需要年年派劳力去修缮。
可问题在于,交合距离长城还隔着好几个县!
如果真是紧急抽调徭役去边境修缮长城,先不说被任命为交合县令的他没有从吏部、工部得知任何消息,如果真的跨越几个县城,这些女人又怎么可能在正午搭伴去给他们的男人送饭?
何况北疆形势复杂,朝廷三令五申抽调徭役要严格按照抽丁,把全部男人都抽调离开,几乎等于将整个村落暴露在匪盗的屠刀之下,哪个脑子进水的官员才会下达这种命令?!
还“年年都是如此”?这个郑家屯没被土匪灭村实在称得上是奇迹了!
想到了这里,李文柏的眉头死死皱起。
“此地离县城还有多远?”李文柏问。
李二回答:“还有不到两炷香的车程。”
“让兄弟们把甲胄都脱下来。”李文柏沉吟片刻说道,“去后面,把孔大人请上来。”
王敦茹似乎也不太介意那日发生的事情, 亲切地接待了李文柏这个便宜学生, 并再三嘱托出门在外,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求助他这个座师。
顺便借着王敦茹向雍和帝表明了心迹之后, 李文柏又拿着王行之的名帖登门拜访了孙显午。
这次就正式了许多,没有师生名分,二人也不想硬尬什么友谊,就只是普普通通的新任下属拜访上司,拿得还是老师王行之的名帖, 孙显午和李文柏彼此都心知肚明,如果不是大齐官场惯例, 新晋进士出身的官员要上门拜访吏部尚书,恐怕直到李文柏离京两人也不会有太多交集。
不久前在雍和帝面前的那件事,已经让两人的关系降到谷底, 在李文柏已经成了王敦茹的“门生”之后, 孙显午也收起了想要缓和关系的心思——已经没有那个必要了。
在孙显午之后,李文柏又拜访了赵成义, 顺便对眼红的赵旭之激将了一番, 效果不错,而后再是诸位同科,除了在孔正那里不出意外地碰了钉子之外, 大家的态度都还算得上友好。
里里外外拜访过一轮,确认没有任何遗漏之后,李文柏才踏进了半山书院的大门,向他真正的老师辞行。
入冬前正是六部最为忙碌的时候, 顾文忙的是脚不沾地,一天到头见不到人影,王行之却是一如既往地清闲,似乎除了醉心学术教书育人外根本无事可做。
然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虽然雍和帝给自家儿子提前三年把这位老师给定了下来,但王行之的屁股依然端坐在国子监祭酒的位子上,至少目前为止半点挪动的迹象都没有。
也正是如此,李文柏才没能发觉多少异常。
“老师。”李文柏恭恭敬敬地给王行之行礼,一如三个月前刚刚拜师时一样。
天气越来越寒冷,京城中的大户人家早已用上了地暖,王行之的书房却依旧寒风肆掠,加上院中常青的树木,若不是书房的主人颈间披上了厚重的袄子,恍然间或许会让人以为还在初秋。
学生前来辞行,王行之却依然专注于书本之间没有什么动静,只淡淡地应了一句:“来了。”
“是的,老师,学生明日就要启程,特来向老师辞行。”李文柏站在门边,没敢和往常一样进屋就找地方落座,和之前相比有些凝滞的气氛让他不敢妄动。
王行之的表情还是淡淡地:“此去交合,可有什么打算?”
李文柏老老实实回答:“学生打算先着手准备入冬之事,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交合气候干燥,收成向来不好,平仓中储备粮食常年不足一半,你能放多少?”王行之面无表情,“今年西州并无大的灾害,朝廷不会允许仅仅一个冬天,就将整个平仓放空。”
“学生知道。”李文柏胸有成竹,“学生已经传信广陵,命管事于周边采购粮食运往交合,想必月内便会到达。”
王行之却并没有多少喜色:“心是好的,但用私财赈济百姓,却是犯了大忌。”
“学生万不敢让老师担心。”李文柏对答如流,“广陵买粮之事,学生已上奏陛下,以朝廷赈济粮的名义发放给吃不饱饭的交合百姓,陛下也已批准,交合百姓将会念念不忘陛下的仁义恩德。”
王行之放下书本:“倒是小瞧你了。”
李文柏躬身:“不敢,多亏老师教导有方。”
“自卖自夸。”王行之嘴角微微勾起,“此去交合天高路远,路途上匪盗横行,各地府兵无用,你可要多加小心。”
李文柏一一应下,心头有暖流涌过。
或许是信任,也或许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总之对于李文柏就任交合之事,王行之再没提出什么指点,关心过出行琐事之后便放了行,这让已经做足心理准备聆听一整日教诲的李文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敢触老师的霉头,顾文又整日摸不着人影,连告别都没法告,李文柏也只好将疑问憋在了心底。
次日,挥别哭得梨花带雨的李环儿,带着贺老夫人好说歹说硬捎上的整整一马车行礼,加上贺府所派的五十名亲兵,李文柏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交合的旅程。
本来地方官上任,朝廷会派上十几名卫士随性保护的,但全都被脾气暴躁的贺老夫人赶了回去,全部换上了贺府的家丁亲卫,雍和帝对此居然也没什么意见。
让李文柏想不通的是孔正,这位新任监察御史见状不刚直不阿地参他或者贺大将军一本,也不和他这“文武勾结”的典型范例划清界限,反倒坐着他那辆破落马车,不远不近地掉在了李文柏队伍的后方。
动机很明显——蹭护卫来了。
毕竟朝廷惯例,七品县令有禁卫护送,从八品监察御史可没有。
李文柏对此倒没什么意见,他和孔正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要人家不老在自己面前碍眼,他也乐得送个顺水人情。
队伍离开京城走了十几里,速度渐渐放缓下来,李文柏掀开窗户欣赏郊外的风景,这才发现随性护卫在马车旁边,骑着高头战马的骑士,竟然还是个熟面孔。
“李二?!”李文柏惊喜地招呼,“你怎么会在这儿,没有和贺将军一道北上吗?”
“大人竟还记得小的。”李二憨笑着揉揉脑袋,“小的奉贺将军令留守京郊大营,老夫人听说小的曾给您当过亲兵,选护卫的时候就一道把小的给选上了。”
李二满脸笑容似乎没什么不愿意,李文柏对此表示不解:“你为何不拒绝?留在关中军立功的机会岂不更大?”
“关中军不差小的这一个士卒。”李二举起拳头把胸脯锤得砰砰响,“老夫人说了,这一路上不太平,需要有人保护大人的安全,小的当仁不让!”
“好小子,我记得你了。”李文柏也很高兴,面上的笑容不减“以后就跟在我身边吧,少不了你小子的!”
因为不放心环儿,李文柏把阿大阿二阿三阿四都留在了京都的宅子里,贺家派来的家丁们虽然可信,但到底不如知根知底的人来得如臂指使,交合还不知是什么情形,李二的出现可说是帮了李文柏一个大忙,怎能让人不高兴。
马上就要入冬了,李文柏记挂着交合无人主事,一路上紧赶慢赶,有好几日错过了驿站只能在野外将就一夜,贺家的家丁都是关中军将士出身,风餐露宿早已成了习惯,自然也不会抱怨什么。
只是没想到,孔正这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文弱书生竟也能紧紧跟在后面没有掉队,倒是让人刮目相看了。
一行人紧赶慢赶,居然把原本需要两月的路程硬生生缩短到了一个半月。
当上书“交合县”三个大字的破旧牌坊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如果不是护卫中有曾经来过交合县的人再三确认,李文柏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还是这西州有两个交合县。
无他,作为朝廷认证的“中下”水平县城,交合县实在是太过于破落了。
用作地标的县城牌坊居然是木头制成的,简简单单两根柱子搭一块木板,上面还被虫子蛀出了无数里外透亮的小洞,说它是牌坊简直都委屈了牌坊两个字。
牌坊后面是一条几乎被风沙淹没住的主干道,上面无数的大小车辙印昭示着这里原来没有路,跑的车多了,也就有了路的残酷事实。
主干道两侧连一间茅草屋都没有,空空荡荡地戳着几棵光秃秃的不知道什么树,简易牌坊孤零零地立在那里,视觉效果怎一个凄凉了得。一见之下还以为到了什么化外之地。
但据认路的老兵所说,此处毋庸置疑就是交合,最后一丝幻想破灭,李文柏也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往前。
又走了估计不下十里路,终于零零散散地出现了几座木头和土砖交替砌成的简陋民房,看上去摇摇欲坠,都无需靠近观察,便知道这种屋子必然四处透风。
时辰已经接近正午,几处仅有的民房内升起枭枭炊烟,隐约能看见屋内的女人正在准备饭食,但四周并没有见到男人们的身影,想必还在外面干活儿,等着自家的女人送饭过去吧。
这也是常有的事,但这里的人做起来就总透着些许古怪。
“停车。”李文柏招呼车夫远远地停下车马,掀开车帘唤来李二,“去打听打听,这里是怎么回事。”
李二答应一声,翻身下马就朝离着最近的一处民房走去。
远远看见李二在院子外喊了会儿们,屋内正准备饭食的女人迎出来,两人交谈了一会儿,然后大门重新又被关上,李二飞奔着跑了回来。
“听她说,这里叫郑家屯,屯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了县城做徭役,就剩下了女人老人和孩子。”李二气喘吁吁地回报,“她们正准备吃食,正午结伴送去县里。”
“服徭役?”李文柏皱眉,“大齐征发徭役向来是抽丁,怎么会把一整个村的男人都征走?”
“小的问了,她们也不知道。”李二说,“只说年年都是如此,说是要去县里修那什么,防御匈奴的墙还是什么。”
这可就奇了怪了。
大齐北边靠近匈奴和契丹的边境的确修有长城,虽比不得后世的万里长城,但规模也不小,的的确确需要年年派劳力去修缮。
可问题在于,交合距离长城还隔着好几个县!
如果真是紧急抽调徭役去边境修缮长城,先不说被任命为交合县令的他没有从吏部、工部得知任何消息,如果真的跨越几个县城,这些女人又怎么可能在正午搭伴去给他们的男人送饭?
何况北疆形势复杂,朝廷三令五申抽调徭役要严格按照抽丁,把全部男人都抽调离开,几乎等于将整个村落暴露在匪盗的屠刀之下,哪个脑子进水的官员才会下达这种命令?!
还“年年都是如此”?这个郑家屯没被土匪灭村实在称得上是奇迹了!
想到了这里,李文柏的眉头死死皱起。
“此地离县城还有多远?”李文柏问。
李二回答:“还有不到两炷香的车程。”
“让兄弟们把甲胄都脱下来。”李文柏沉吟片刻说道,“去后面,把孔大人请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