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玉山七贤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蓝田县。
玉山。
清溪村。
日上三竿之后,一生致力于书写历史的柏原先生命人搬来一把椅子,放在门前太阳洒落的地方。
初秋的玉山早晚有些冷,一直到日上三竿的时候,才出来透口气。
与褚遂良修正史不同的是,柏原先生致力于还原历史真相,这和李二的政治目的有很大的冲突,所以,终其一生都不去长安做官。
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很高的,唐时文人的环境相对轻松,所以,柏原先生才得以幸存,真正的历史才得以保存下来。
仆人递上一杯茶,开盖,打去浮沫,一股茶香味飘来,带着舒爽的心情喝了一口,吐了一口长长的浊气。
一封来自长安的书信彻底打破了小院的宁静。
信是他的好友国子监祭酒范崇厚写的,意思是请他出山主持此次科举秋试。
柏原先生看罢,突然暴起把书信撕的粉碎,纸屑撒的到处都是。
转身回到屋里一气呵成的写了一份断交书让送信之人带回长安。
此生不入长安在断交信里写的清楚明白,如若朝廷苦苦相逼,只有以死抵抗。
书生是义气的,最易走极端,他们心中有理想,有抱负,可以为自己的信仰而死。
看着穿着官衣的小吏匆匆下山的背影,柏原先生再一次坐进藤椅里,仰头闭目,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大业三年,柏原先生进士登科,随后入朝为官。
和范崇厚、顾凡之、陈司礼、傅佑坤、虞世南、欧阳询一同进入国子监,负责史书的修编。
后来朝廷内忧外患,大厦将倾,七人来到玉山,继续编修。
被人称为玉山七贤。
后来李唐得了天下,其余六人响应朝廷号召,出山为官,只有他一直留在玉山别院,致力于史书的创作。
七人中,他和范崇厚、虞世南关系最好,后来也一直保持着联系,他在山上的一切用度都来自两位的接济。
三人的性格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地位。
范崇厚为人圆滑,善于交际,这些年左右逢源,屡屡得到提拔,现在做到了国子监祭酒的位置。
虞世南政治素养很高,嗅觉灵敏,一早就看好李二才是人中龙凤,始终围绕在李二的周围献计献策,功臣后,拜为秘书监,并被纳入二十功臣之一。
只有他始终认为大隋才是正统,不肯承认李唐王朝的正统性,尤其是李二的帝位,更是嗤之以鼻。
三种性格造就了三种不同的人生。
柏原先生始终相信自己的选择,也很享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隔世生活。
如今一纸推荐信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他要和范崇厚绝交,以此来阐明他的立场,绝不低头弯腰事权贵。
无疑,他是骄傲的,容不得他人来玷污他的骄傲。
……
范崇厚这些年有些冒进了,李二对他很不满。
老臣们都被他遣回家养老,手下笼络了一大批依附于他的士子,都是他的心腹。
他要干什么?
要把国子监变成他的一言堂吗?
文化的侵蚀对朝廷来说最为重要,需要不同的声音,需要竞争关系来推动文化不停的进步。
现在成了他一个人说了算,对大唐的进步没有一点好处。
范崇厚感受到了危机,于是在朝堂上向李二推荐了柏原先生。
李二闻听此人学识渊博,高瞻远瞩。
是一个纯粹的文化人,只是因为偏见不愿意出山为官,便告诉范崇厚,如果柏原先生出山辅佐他,便不计较他以往的过失。
于是才有了那份推荐信。
信发出去之后,他就浑身无力的摊到在椅子里,面前的茶水添了又添,不见他端起来喝上一口。
目前这种情况,只有柏原先生才能救他于水火,凭借他这么多年对柏原先生的支持,相信他会念及此,出山相助。
还没开饭,派去送信的小吏就回来了。
书信的封皮上没有一个字,他便相信这是柏原先生的回信。
打开一看,只有两字——绝交!
小孩子才使性子,成年人只看利弊。
范崇厚看着两字陷入了迷茫,眉头紧锁,马上派人去临潼顾府去请顾凡之、陈司礼以及傅佑坤。
他们老三位总不至于拒人于千里之外吧。
实在不行,秘书监的虞世南也是曾经的故交,他不会看着自己一步步沦陷的,他倒了,对谁都不好。
尤其是科考在即,目前是关键时候,绝对不能出错。
魏征、杜如晦平日里和他私交甚密,关键时刻也能帮的上忙。
想及此处,范崇厚轻吐一口气,放松了下来,有这么多后路可走,不管哪一条走通,都能绝地反击。
小吏端来了饭食,胃口大开,盘坐在饭桌前吃的香甜。
下值之前,一道道不好的消息飞进了国子监。
顾凡之目前醉心于茶道,对朝堂已经没了雄心,人老昏聩,愧对陛下的栽培,现在只想安度晚年,不问政事。
陈司礼和傅佑坤没有那个好脾气,当面斥责了传话的小吏,书信当面被撕成碎片,扔进了风里,闭门谢客。
范崇厚已经没了下值的心思,看到杜如晦从国子监路过,马上跑上去,弯腰鞠躬,憨态可掬。
杜如晦早就听闻了范崇厚结党营私的事,远远的看见范崇厚走过来,便装作没看见,回身拐进了吏部班房,“巧”遇下值的吏部尚书高士廉,打着哈哈把高士廉拉扯进班房,又喝了一顿茶。
虞世南一直在皇帝身边,难得露头一次,范崇厚根本就见不到本人,书信也递不进去。
只有魏征在他危难之际,接待了他。
范崇厚上来就声泪俱下的诉说他的难处,让魏征无论如何都要帮他一把。
魏征看得清形势,但是,他的性格疾恶如仇,谏议大夫的职责本来就是给皇帝进谏的,要是早朝他不说话,皇帝就会担心。
范崇厚是个很好的例子,可以在朝堂上渲染一下,科举取士在即,朝堂需要铁板一块才行,要不然会让天下士子取笑的。
翌日早朝,魏征对范崇厚结党营私的事情做了冷处理,只说科举的重要性,意在保范崇厚不在这个节骨眼上被炒鱿鱼,确保朝廷顺利开科。
李二没想到魏征会替范崇厚说话,对魏征李二始终忌惮三分,于是便问众卿家的意思。
见没人说话,便点名武官队伍里站在靠后位置的平安侯方卓的看法。
“平安侯,你可对魏相说的有异议?”
蓝田县。
玉山。
清溪村。
日上三竿之后,一生致力于书写历史的柏原先生命人搬来一把椅子,放在门前太阳洒落的地方。
初秋的玉山早晚有些冷,一直到日上三竿的时候,才出来透口气。
与褚遂良修正史不同的是,柏原先生致力于还原历史真相,这和李二的政治目的有很大的冲突,所以,终其一生都不去长安做官。
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很高的,唐时文人的环境相对轻松,所以,柏原先生才得以幸存,真正的历史才得以保存下来。
仆人递上一杯茶,开盖,打去浮沫,一股茶香味飘来,带着舒爽的心情喝了一口,吐了一口长长的浊气。
一封来自长安的书信彻底打破了小院的宁静。
信是他的好友国子监祭酒范崇厚写的,意思是请他出山主持此次科举秋试。
柏原先生看罢,突然暴起把书信撕的粉碎,纸屑撒的到处都是。
转身回到屋里一气呵成的写了一份断交书让送信之人带回长安。
此生不入长安在断交信里写的清楚明白,如若朝廷苦苦相逼,只有以死抵抗。
书生是义气的,最易走极端,他们心中有理想,有抱负,可以为自己的信仰而死。
看着穿着官衣的小吏匆匆下山的背影,柏原先生再一次坐进藤椅里,仰头闭目,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大业三年,柏原先生进士登科,随后入朝为官。
和范崇厚、顾凡之、陈司礼、傅佑坤、虞世南、欧阳询一同进入国子监,负责史书的修编。
后来朝廷内忧外患,大厦将倾,七人来到玉山,继续编修。
被人称为玉山七贤。
后来李唐得了天下,其余六人响应朝廷号召,出山为官,只有他一直留在玉山别院,致力于史书的创作。
七人中,他和范崇厚、虞世南关系最好,后来也一直保持着联系,他在山上的一切用度都来自两位的接济。
三人的性格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地位。
范崇厚为人圆滑,善于交际,这些年左右逢源,屡屡得到提拔,现在做到了国子监祭酒的位置。
虞世南政治素养很高,嗅觉灵敏,一早就看好李二才是人中龙凤,始终围绕在李二的周围献计献策,功臣后,拜为秘书监,并被纳入二十功臣之一。
只有他始终认为大隋才是正统,不肯承认李唐王朝的正统性,尤其是李二的帝位,更是嗤之以鼻。
三种性格造就了三种不同的人生。
柏原先生始终相信自己的选择,也很享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隔世生活。
如今一纸推荐信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他要和范崇厚绝交,以此来阐明他的立场,绝不低头弯腰事权贵。
无疑,他是骄傲的,容不得他人来玷污他的骄傲。
……
范崇厚这些年有些冒进了,李二对他很不满。
老臣们都被他遣回家养老,手下笼络了一大批依附于他的士子,都是他的心腹。
他要干什么?
要把国子监变成他的一言堂吗?
文化的侵蚀对朝廷来说最为重要,需要不同的声音,需要竞争关系来推动文化不停的进步。
现在成了他一个人说了算,对大唐的进步没有一点好处。
范崇厚感受到了危机,于是在朝堂上向李二推荐了柏原先生。
李二闻听此人学识渊博,高瞻远瞩。
是一个纯粹的文化人,只是因为偏见不愿意出山为官,便告诉范崇厚,如果柏原先生出山辅佐他,便不计较他以往的过失。
于是才有了那份推荐信。
信发出去之后,他就浑身无力的摊到在椅子里,面前的茶水添了又添,不见他端起来喝上一口。
目前这种情况,只有柏原先生才能救他于水火,凭借他这么多年对柏原先生的支持,相信他会念及此,出山相助。
还没开饭,派去送信的小吏就回来了。
书信的封皮上没有一个字,他便相信这是柏原先生的回信。
打开一看,只有两字——绝交!
小孩子才使性子,成年人只看利弊。
范崇厚看着两字陷入了迷茫,眉头紧锁,马上派人去临潼顾府去请顾凡之、陈司礼以及傅佑坤。
他们老三位总不至于拒人于千里之外吧。
实在不行,秘书监的虞世南也是曾经的故交,他不会看着自己一步步沦陷的,他倒了,对谁都不好。
尤其是科考在即,目前是关键时候,绝对不能出错。
魏征、杜如晦平日里和他私交甚密,关键时刻也能帮的上忙。
想及此处,范崇厚轻吐一口气,放松了下来,有这么多后路可走,不管哪一条走通,都能绝地反击。
小吏端来了饭食,胃口大开,盘坐在饭桌前吃的香甜。
下值之前,一道道不好的消息飞进了国子监。
顾凡之目前醉心于茶道,对朝堂已经没了雄心,人老昏聩,愧对陛下的栽培,现在只想安度晚年,不问政事。
陈司礼和傅佑坤没有那个好脾气,当面斥责了传话的小吏,书信当面被撕成碎片,扔进了风里,闭门谢客。
范崇厚已经没了下值的心思,看到杜如晦从国子监路过,马上跑上去,弯腰鞠躬,憨态可掬。
杜如晦早就听闻了范崇厚结党营私的事,远远的看见范崇厚走过来,便装作没看见,回身拐进了吏部班房,“巧”遇下值的吏部尚书高士廉,打着哈哈把高士廉拉扯进班房,又喝了一顿茶。
虞世南一直在皇帝身边,难得露头一次,范崇厚根本就见不到本人,书信也递不进去。
只有魏征在他危难之际,接待了他。
范崇厚上来就声泪俱下的诉说他的难处,让魏征无论如何都要帮他一把。
魏征看得清形势,但是,他的性格疾恶如仇,谏议大夫的职责本来就是给皇帝进谏的,要是早朝他不说话,皇帝就会担心。
范崇厚是个很好的例子,可以在朝堂上渲染一下,科举取士在即,朝堂需要铁板一块才行,要不然会让天下士子取笑的。
翌日早朝,魏征对范崇厚结党营私的事情做了冷处理,只说科举的重要性,意在保范崇厚不在这个节骨眼上被炒鱿鱼,确保朝廷顺利开科。
李二没想到魏征会替范崇厚说话,对魏征李二始终忌惮三分,于是便问众卿家的意思。
见没人说话,便点名武官队伍里站在靠后位置的平安侯方卓的看法。
“平安侯,你可对魏相说的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