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富春县的泰山石敢当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五十六章富春县的泰山石敢当
且说那老实虞候,牵回几匹马交上去也罢了,却是不敢乱说话。乡下地方的马,屁股上印个晋字,管事的哪晓得它是晋王家的还是王晋家的,葫芦提和拉磨的老马、送柴的瘦驴凑到一堆,送到清凉山去拉车。
赵恒晓得马被强征,气的要死,因大哥再三吩咐他要和潘菘好好相处,他若自己发作,大哥说不定要做好人反为难他,所以他就写了一封信,问他大哥当如何行事,就使了管家快马送到金陵去。
世子收到信果然大怒,使人去清凉山转了一圈,果然就在一个大坑边寻见他家的千里良驹和老马瘦驴并肩拉车运土呢。那人就把管事的拿下,连人带马送到潘菘面前质问他。
潘菘莫明其妙,毕竟赵恒常和他妹子一处逛,都认得他的,哪个敢拉他的马?寻思半日猜是王家做的手脚,一层一层审下去,原来是英华小姐到县里买布,城厢军拉她的马,她把自家的马留下,反把借用赵恒的马让他们征去。这王英华是故意陷潘家于不义,潘菘暴跳如雷,琢磨要寻王家麻烦。
晋王原是反对迁都的,强征了晋王的马去运新京城的土,晋王党若是不发作,老脸往哪里搁?消息传回京里,晋党大臣们一个新年都过的不安生,连番上书迁都祸国殃民。迁都党又指晋王党的不是。官家好容易朝会一次,大臣们吵成了一锅腊八粥。官家原是拿定主意要迁都的,迫不得已把潘菘降一级,另使了个晋党大臣做潘菘的上司。
那大臣快马加鞭赶到富春县里就病了,一日正经吃不到一餐饭,倒要吃三回药,每日只以静养为要,又隔几日就要去一趟王翰林家,和王翰林说说闲话,问问赵恒的功课。
晋王的手伸过来,潘菘伸出去的长手就缩了回去,更不敢明面上对王家动手,只能事事都照规矩来。赵恒也老实许多,每日早晨到王翰林书房读书,傍晚到门外踢场球耍子,晚上回了他自己屋里,还有四个美貌如花,吹拉弹唱样样都会的使女陪着,足不出吴家村,什么苗小姐潘晓霜,都抛到清凉山的大坑里去了。
苗小姐要上学,苗夫人就变卖光她的首饰衣裳,凑了四五百两银,要带苗小姐去金陵上女学。因本县只有王翰林家两个孙女在那里上学,她就备了个礼过来,要和王翰林同去。王翰林应了,因苗夫人要去,就是柳夫人送两个孙女去金陵。他自在家教两个学生读书。
老翰林估摸着晋王成大事就是这一二年,世子又近在金陵,便不教赵恒写墨义看策问,只教他和杨八郎两个琴棋书画陶治性情。赵恒和杨八郎甚至把富春县的少年们聚集起来,每五日赛一回蹴鞠。世子听说,甚是喜欢王翰林与时俱进,就送了一架古琴并数十样古董清玩与他,又说王翰林的女儿定了亲,还赏了珠冠和花冠各一顶,四十个尺头与英华小姐添妆。
晋王世子的两大车赏赐运到富春县里,就轰动了半个曲池府的百姓。人到现在才晓得,原来世子的弟弟,晋王的爱子真是跟着王翰林读书。晋王是什么人?是官家的亲兄弟,金口玉牙封的皇太弟,就是将来的官家!他老人家万里迢迢把儿子送来跟着王大人读书,可见这位翰林大人的学问是极好的。若是和小王爷做了同窗,将来大树底下多好乘凉!
从前弃了富春书院别去的学生们晓得了,多有后悔的。那几位另立炉灶的原富春书院的先生们,都是说不出的后悔。开书院发财算什么,桃李满天下算什么,总比上自个做官呀。
是以这几日远亲旧戚来望的多如过江之鲫。王翰林要在书房教学生,但是来人都叫长子耀祖去拦,也是个把家务分担出去的意思。
耀祖自觉得了爹爹重用,早起梳洗过后,郑重取青纱帽罩了,欢喜换青绸圆领大袖衫套了,再扣上乌角腰带,到前头当门神替爹爹拦客人。他那两个爱婢在他面前极是殷勤,离了他的眼对黄氏都爱理不理。黄氏在家看见那两个如花似玉的美侍婢淘气,带着三个小孩儿走到姑母院里,和姑母一处做针线说闲话,叫使女带着孩子们在菜园子里头玩耍。
恰好王姑太太先前问英华讨新房床帐的绣花样子,英华使人描好,因姑丈向来小性儿,她怕使女送来姑丈又要和姑母吵嘴,便亲自送过来。
姑太太现住的这个小院子,原是吴家老太爷静养的所在,收拾的甚是小巧精致,十来间屋子也不是正经厅堂式样。小厅里头向南有个极大的圆窗,窗下一个长几上摆着一个旧磁尊,供着几枝早发的腊梅。厅里又有一个大火盆,是以又亮堂又暖和。
张文才原和爹爹共用一个书房的,今日他小叔跑来说话,在书房里多半个时辰还不肯走。文才怕吵,待回他卧房又舍不得多添一个火盆,他就捡了书本在厅里念书。黄氏坐在他对面给孩子做小衣裳。王姑太太斜坐在儿子身边,纳几针鞋底,抬头看儿子一眼,和黄氏说几句闲话。
英华进来之前已经看见侄男侄女在菜园子里玩耍,晓得嫂嫂在里头,进来喊了声姑姑,便唤嫂嫂。
黄氏比从前憔悴许多,腮边的肉都耷拉下来,两个眼角密密麻麻全是细纹,一脸的苦像,看着倒像和黄九姑差不多大似的。黄氏看见小姑子,不大快活地答应一声,低头缝她的衣裳。
只要大面子上过得去,英华无所谓这位嫂嫂的态度,只把绣花样子展开给姑母看,笑道:“这是南边床帐的样子,上头配了芝兰梅竹,要清雅些,底下这几张呢,是京城里的旧样儿,就是彩鹊梅花式样,彩头甚好。”
王姑太太瞧一瞧,依着儿子平常的喜好挑了芝兰梅竹的式样,就喊儿子来看。
文才涨红脸点点头,收拾书本要回避,袖子一拉,带翻了笔洗、摔碎了瓷笔架。他慌慌张张起来,结结巴巴道:“我我我,回回回卧房去。”把桌上的那一堆全搂在怀里,好像后头有老虎咬他一样,拼命逃走。
王姑太太晓得儿子是见了英华失态,心里叹一口气,只笑道:“这是要与他新房里绣的帐子,你表哥害臊了。”
英华便问:“正要问姑母,表哥成亲的日子定的哪一天?”
“五月十五。”王姑太太笑道:“还有两三个月。我这里慢慢做起来,想还来得及。”
今日是二月十六,离着五月十五还有三个月呢。英华在心里替姑母算算,成亲那日在前头厅里摆酒,前头的陈设用王家的即可。后头这个厅里要一副桌围椅罩,新房里头还要一套,再加上床帐床罩,大大小也有二十来件,姑母一个人绣怕是忙不过来。她就想着要如何和姑母说,除去新房里那一幅床帐不能借人的,旁的尽可以借用她家的。
谁知黄氏抬头,突然冷笑问道:“新房里的床帐原都是新娘子陪嫁来的,怎么是咱们家自己绣?”
“陈家规矩小姐们嫁妆都是四箱两柜,便是再添些,也有限的很。”王姑太太笑道:“穷人家嫁娶,讲究不了许多,床帐便是咱们绣,也罢了。”
英华趁机就道:“我们还有几套新桌围,姑母若是不嫌弃绣的粗,那日拿来厅上用用怎地?”
黄氏抬抬眉毛想说话,看姑母眉开眼笑点头答应,就道:“这些东西年节时都要用的,便是置一两套,也是应该。”
一套桌围椅罩极少也要三四十两银子,便是自家买绸缎丝线来绣,也要花十来两银子十几二十天功夫,岂是说声去买那样容易?姑太太家银子有限,能省就想省的。这个黄氏,真是不当家不晓得柴米贵。英华都懒的理她,并不搭腔。
王姑太太笑笑,问英华:“你的好日子定了没有?”
英华微笑道:“爹娘说要留我到二十岁再嫁呢。”她说话时脸上微现红云,眼睛却闪闪发亮,却是想到了李知远就快要回来,说不出的快活模样。
黄氏皱眉,英华今年十六,到二十岁还有四年,照她这样讲,还要在娘家当四年的家。黄氏恼的很,觉得柳氏夫人做后母偏心的太过了,家事不交与正经儿媳妇掌管也罢了,便是与小姑子管,也说得过去,怎么大半都让玉薇那个狐狸精管?外人再贴心哪有自家人贴心?她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和英华抱怨:“你若忙不过来,喊我去助你也是一样,为何叫那个玉薇管咱们家事?”
王姑太太抿着嘴不搭腔,这是二哥的家务事,她不能在小辈面前说什么。
英华微笑道:“娘认了玉薇姐姐做干女儿的呀,娘还打算跟舅舅把她要来专门管家呢。”
黄氏梗着脖子,不悦的说:“还有我呢。要她来干嘛。”
“嫂嫂。”英华亲亲热热的说:“我们分过家了呀。寻到合适的住处,我们是要分开来住的,嫂嫂管自己的小家还忙不过来的,对不对?”
英华不提,黄氏都忘了原是分过家的。若是真分开来住,这日子怎么过?玉珠和雪珠的学费就要四百两,过二年蕊珠大了也要去上金陵女学,一年就是六百年!他两口儿凑了五百两给耀宗拿去做生意,上回耀祖又把最后二十两银拿去给使女买胭脂,如今他两口儿手里,休说整块的银子,便是碎银子都没得二分,分开来怎么过日子!黄氏如丧考妣,沮丧的说话都不利索了:“咱们至亲的骨肉,有什么好分家的?”
“咱们跟大伯几十年不分家,结果如何?”英华笑道:“若是早日分家,说不定咱们和大伯家还是亲亲热热好亲戚呢。”
这是实在话,兄弟们各自成家,拖家带口的,各有各的心思和打算,实是早该分家的。王姑太太点点头,也道:“早分的好。”
这两个,分明是怕他们两口儿占耀宗的便宜!本是亲兄弟,不过一个手里有钱,一个无钱,就这样替二弟防着他们。黄氏又是恼,又是恨,持着一枚钢针戳来戳去,手里那件小衣裳都要缝成卤猪肚。
英华晓得嫂嫂是个糊涂人,看她这样恼法,也就不再扎她,故意看看门外,笑道:“今儿日头甚好,我回去叫小丫头们把被卧都抱出来晒晒。”
王姑太太忙笑道:“果然甚好,我也把我们卧房的被卧拿出来晒晒。”姑侄两个同心,一个朝里走,一个朝外走,只留黄氏独自在厅里缝猪肚。
到了自己的院里,英华真个叫小丫头们都把被卧抱出来晒,她站在院中,看看澄清的碧空,悠悠的白云,一双燕子从檐前掠过,便觉得风吹过来都是醉人的,也就把烦人的黄氏嫂嫂忘了,自去妆盒里把她那个小糖盒摸出来,摇一摇,哗哗响,揭开来看,里头只得二三枚糖。英华拈了一块入口,看见玉薇进来,忙把糖盒藏到背后,笑道:“你今日好闲。”
玉薇笑道:“我原是总管,只要总揽大局就使得,那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谁敢拿来烦我,他是活的不耐烦了。我是来提醒二小姐,咱们家那两个小庄,春耕的人手还不到往年一半,等二少爷来家,问他要些牛马,咱们自家种地要用。”
英华想一想,道:“既然人手不足,我的小庄留三分之一照旧罢,剩下的地,全种果树。我记得那边的柑桔甚好,就使人去搜寻些好柑桔树苗,若是地不适合,种桑也使得,种板栗柿子枣子都使得。我嫁了人头几年,只怕没得多少功夫管这些,果树长成总要几年罢。二哥那边先照旧罢,横竖他就快回来了,就是误了春耕还有夏种呢。”
女孩儿初嫁,待奉公婆只怕都不大得闲,养几个孩儿都手忙脚乱,只怕也没得多少精力去照管自己的妆奁田。都种上果树,这几年只要照料好就使得,税额是一定的,钱粮帐就少了许多。过几年得了闲,树结下果子正好运到这边京城发卖,伸手就能管人查帐,实是比种粮食方便省心。玉薇心里替英华算了一回,微笑点头道:“那样,我使人去把那边管事的喊了来罢。二小姐和他商量清楚,咱们就使人去买树苗。”两个人琢磨哪里的柑桔最香甜,哪里的枣子最甜脆最大,又是哪里的柿子板栗最多最好,商量着去淘好树苗。
正说话间,芳歌笑盈盈捧着一盘点心进来,看她两个像是说正事的样子,把点心盘交到杏仁手里,就摆摆手,道:“你们有事忙,不必管我。”
“我们哪有正经事,不过说些闲话罢了。”玉薇把芳歌拉回来按到英华对面坐下,笑道:“你们几时去府城?”
“我不去了。”芳歌摇摇头,面庞微红,道:“后日母亲带小弟去,我沈姐……母亲让她静养安胎。我在家能帮着料理些家务。”
这个话题,不宜深入。英华便叫把点心拿过来。芳歌今日端来的是发糕,用的是四瓣五瓣六瓣的花形模子,青瓷荷叶盘里卧着几十片指顶大小的雪白花朵,中间点着一点点的红圆点,极是精致好看。英华拈起一块尝尝,居然是咸的,原来里头搀着剁得极碎极细的火腿丁、笋丁和香菇丁,绵软鲜香。平常吃惯了甜发糕,乍一吃咸的就格外好吃。
英华忙让玉薇尝尝 ,自己又拈了一块,笑道:“真好吃。又好吃又好看,难为你怎么想出来的。”
“我在家里没什么事做,又好吃,就变着法子弄吃的呀。”芳歌托腮看着她两个抢食,笑道:“看你们吃的开心,我心里最快活了。”
玉薇吃了几片发糕,便去洗手煮茶,英华便教把糕搁火盆上热一热。少时汤滚,玉薇冲了头一壶茶,笑道:“芳歌小姐在这里,今儿我送茶去罢。”
英华正要答应,看芳歌怔怔的看着自己,好像有所求的样子,却是会意,笑道:“我去送呀。芳歌妹妹,你陪我一起去好不好?也叫我爹尝尝你做的发糕。”
芳歌羞答答点头,道:“好。”
玉薇诧异地看了英华一眼,笑道:“那好,我煮第二壶茶等你们回来。”跳起来在那盘里抓了两片糕在手里,把盘子朝外推一推,很是不舍的说:“可惜这糕不能久放,不然倒是门好生意。”
芳歌不大好意思站在一边,英华寻了个盒子,把热过的发糕搁进去,自己捧着这盒子,杏仁便捧着茶瓶,三个一道出去了。到得书房门口,英华把盒子交到芳歌手里,取了那茶瓶,还不曾进门就先笑道:“爹爹,歇一歇,吃杯茶呀。”
门里头鸦雀无声,英华好似一头小鹿轻巧的越过门槛,便看见爹爹脸上的尴尬,杨八郎脸上的笑意,还有坐在爹爹对面一个白面白须的红袍官儿,年纪约有六十多岁,笑眯眯看着她摸胡子。
“这是令爱英华小姐?”那官儿笑容慈祥的好似祖父见到孙女,冲英华招手,道:“听讲是你给潘家那小王八蛋下了个套子,叫他吃了个闷亏?”
这位老人家还真敢说,直接就喊潘菘小王八蛋,那类推下去,潘贤妃就是大王八蛋,潘太师就是老王八蛋了呀。英华含笑点头,把茶壶搁到桌上,又从芳歌的手里把点心盒接过来搁到桌上,笑道:“老人家,请你吃好吃的。”万福一个,拉着芳歌掉头就跑。
进了二门,英华才喘着气笑倒在墙上,笑道:“还好混过去了。”
芳歌进去只偷瞧了杨八郎一心,也就心满意足,和英华并肩靠在墙上,笑叹道:“那位老人家说话真有趣。哎,你给那个什么蛋做了什么?”
“没什么呀,让他他从从三品降到四品罢了。”英华笑道:“小小出一口气,叫他想捉你哥哥和我。我就叫他尝尝我的厉害!”英华捏紧了白生生的小拳头,恨道:“忍他们兄妹很久了,有仇不报,我就不是王英华。”
“人家镇日都在琢磨怎么收拾你呢。”杨八郎笑嘻嘻走过来,道:“潘贤妃听讲赵恒写信回去说要娶你,在官家面前哭了半宿,说潘晓霜为了赵恒如何如何,怎么就不能嫁给赵恒了。”
“官家要是乐意,他两个早成亲了罢。”英华冷笑毕,又指着杨八郎道:“你跑出来做什么?”
“出恭。”杨八郎把手里的出恭牌亮给她两个看,笑道:“这是正经事,有令牌的。我一会去找你们说话,还有那个糕,给我再来两盘,我没吃饱。”
“咦。”英华一手掩鼻,一手赶他,“快去快去。”
“一会你到厨房来。”芳歌红着脸低头看手,“还在做呢,一定叫你吃够。”
杨八郎走了许久,芳歌还在看手。英华伸手在她眼睛底下鼻子上头摇了摇,笑道:“你那糕够不够他吃呀?”
“啊呀。”芳歌急道:“却是不曾说,咱们快到厨房去,迟了说不定就叫青阳都端走了。”忙忙的扯着英华到厨房去,洗了手亲自调米浆,剁火腿末。
英华看了一会,看见杨八郎在窗外冲她招手,便走出来,笑道:“还没熟呢,你来的倒快。”
“有事和你说,叫你高兴高兴。”八郎笑道:“刘大人说他家大郎从京里寄家书来了,说王二哥和李大哥到草原上买了许多好马,人还没有走到京城马就卖光了,又转回去贩牛。听讲官家和晋王都听说了,官家还说要给王二哥荫个官儿呢。”
“原来就有的帽子,拨掉了再扣上有什么好稀奇的。”英华嘴上虽是这样讲,其实心里极喜欢,笑道:“那他们几时能回来?”
“刘大人的意思是叫他们莫回来。”杨八郎看英华的脸皱的好像一个小包子,摇头笑道:“二哥从来就是有仇就报的,回来必要寻潘菘报仇,倒不如让他在外头多转转。先生已是写了信叫他们先不要来家,就便托刘大人的管家带回京里去。”
“他们不回家,怎么就叫是好事。”英华闷闷的拿脚去踢墙边的碎石子,“姓潘的还要横行到几时?”
“快了罢。”杨八郎吸鼻子,道:“好香,只吃发糕不能饱,你再与我们煮两碗面吃。一会蹴鞠,你们来不来?”
“这么些天,你再不问我,芳歌在家,你就问我们来不来。”英华笑道:“你什么意思啊?”
“没意思。”杨八郎笑道:“不过看你在家闷了这些天,趁今日有泰山石敢当在此,出来散散闷呀。”
“我去问芳歌,她若肯去,我就陪她去。”英华笑着压低声音道:“不过,你既然有意,总要捎个信让你母亲晓得,若是她老人家胡乱替你订了亲,怎么办?”
“我上头还有三个哥哥没老婆呢,她老人家还操心不到我头上。”杨八郎摸着下巴上才冒出的青胡茬,犹豫半日,道:“你帮我问问她,她可中意我?”
“好。”英华笑嘻嘻答应,一转头,却见芳歌站在不远处看着他两个,虽然脸上带笑,笑容却勉强。
作者有话要说:做了一些功课,然后情节。。。居然纠结了,好不容易理顺了的,呵呵。
群么么大家。
第五十六章富春县的泰山石敢当
且说那老实虞候,牵回几匹马交上去也罢了,却是不敢乱说话。乡下地方的马,屁股上印个晋字,管事的哪晓得它是晋王家的还是王晋家的,葫芦提和拉磨的老马、送柴的瘦驴凑到一堆,送到清凉山去拉车。
赵恒晓得马被强征,气的要死,因大哥再三吩咐他要和潘菘好好相处,他若自己发作,大哥说不定要做好人反为难他,所以他就写了一封信,问他大哥当如何行事,就使了管家快马送到金陵去。
世子收到信果然大怒,使人去清凉山转了一圈,果然就在一个大坑边寻见他家的千里良驹和老马瘦驴并肩拉车运土呢。那人就把管事的拿下,连人带马送到潘菘面前质问他。
潘菘莫明其妙,毕竟赵恒常和他妹子一处逛,都认得他的,哪个敢拉他的马?寻思半日猜是王家做的手脚,一层一层审下去,原来是英华小姐到县里买布,城厢军拉她的马,她把自家的马留下,反把借用赵恒的马让他们征去。这王英华是故意陷潘家于不义,潘菘暴跳如雷,琢磨要寻王家麻烦。
晋王原是反对迁都的,强征了晋王的马去运新京城的土,晋王党若是不发作,老脸往哪里搁?消息传回京里,晋党大臣们一个新年都过的不安生,连番上书迁都祸国殃民。迁都党又指晋王党的不是。官家好容易朝会一次,大臣们吵成了一锅腊八粥。官家原是拿定主意要迁都的,迫不得已把潘菘降一级,另使了个晋党大臣做潘菘的上司。
那大臣快马加鞭赶到富春县里就病了,一日正经吃不到一餐饭,倒要吃三回药,每日只以静养为要,又隔几日就要去一趟王翰林家,和王翰林说说闲话,问问赵恒的功课。
晋王的手伸过来,潘菘伸出去的长手就缩了回去,更不敢明面上对王家动手,只能事事都照规矩来。赵恒也老实许多,每日早晨到王翰林书房读书,傍晚到门外踢场球耍子,晚上回了他自己屋里,还有四个美貌如花,吹拉弹唱样样都会的使女陪着,足不出吴家村,什么苗小姐潘晓霜,都抛到清凉山的大坑里去了。
苗小姐要上学,苗夫人就变卖光她的首饰衣裳,凑了四五百两银,要带苗小姐去金陵上女学。因本县只有王翰林家两个孙女在那里上学,她就备了个礼过来,要和王翰林同去。王翰林应了,因苗夫人要去,就是柳夫人送两个孙女去金陵。他自在家教两个学生读书。
老翰林估摸着晋王成大事就是这一二年,世子又近在金陵,便不教赵恒写墨义看策问,只教他和杨八郎两个琴棋书画陶治性情。赵恒和杨八郎甚至把富春县的少年们聚集起来,每五日赛一回蹴鞠。世子听说,甚是喜欢王翰林与时俱进,就送了一架古琴并数十样古董清玩与他,又说王翰林的女儿定了亲,还赏了珠冠和花冠各一顶,四十个尺头与英华小姐添妆。
晋王世子的两大车赏赐运到富春县里,就轰动了半个曲池府的百姓。人到现在才晓得,原来世子的弟弟,晋王的爱子真是跟着王翰林读书。晋王是什么人?是官家的亲兄弟,金口玉牙封的皇太弟,就是将来的官家!他老人家万里迢迢把儿子送来跟着王大人读书,可见这位翰林大人的学问是极好的。若是和小王爷做了同窗,将来大树底下多好乘凉!
从前弃了富春书院别去的学生们晓得了,多有后悔的。那几位另立炉灶的原富春书院的先生们,都是说不出的后悔。开书院发财算什么,桃李满天下算什么,总比上自个做官呀。
是以这几日远亲旧戚来望的多如过江之鲫。王翰林要在书房教学生,但是来人都叫长子耀祖去拦,也是个把家务分担出去的意思。
耀祖自觉得了爹爹重用,早起梳洗过后,郑重取青纱帽罩了,欢喜换青绸圆领大袖衫套了,再扣上乌角腰带,到前头当门神替爹爹拦客人。他那两个爱婢在他面前极是殷勤,离了他的眼对黄氏都爱理不理。黄氏在家看见那两个如花似玉的美侍婢淘气,带着三个小孩儿走到姑母院里,和姑母一处做针线说闲话,叫使女带着孩子们在菜园子里头玩耍。
恰好王姑太太先前问英华讨新房床帐的绣花样子,英华使人描好,因姑丈向来小性儿,她怕使女送来姑丈又要和姑母吵嘴,便亲自送过来。
姑太太现住的这个小院子,原是吴家老太爷静养的所在,收拾的甚是小巧精致,十来间屋子也不是正经厅堂式样。小厅里头向南有个极大的圆窗,窗下一个长几上摆着一个旧磁尊,供着几枝早发的腊梅。厅里又有一个大火盆,是以又亮堂又暖和。
张文才原和爹爹共用一个书房的,今日他小叔跑来说话,在书房里多半个时辰还不肯走。文才怕吵,待回他卧房又舍不得多添一个火盆,他就捡了书本在厅里念书。黄氏坐在他对面给孩子做小衣裳。王姑太太斜坐在儿子身边,纳几针鞋底,抬头看儿子一眼,和黄氏说几句闲话。
英华进来之前已经看见侄男侄女在菜园子里玩耍,晓得嫂嫂在里头,进来喊了声姑姑,便唤嫂嫂。
黄氏比从前憔悴许多,腮边的肉都耷拉下来,两个眼角密密麻麻全是细纹,一脸的苦像,看着倒像和黄九姑差不多大似的。黄氏看见小姑子,不大快活地答应一声,低头缝她的衣裳。
只要大面子上过得去,英华无所谓这位嫂嫂的态度,只把绣花样子展开给姑母看,笑道:“这是南边床帐的样子,上头配了芝兰梅竹,要清雅些,底下这几张呢,是京城里的旧样儿,就是彩鹊梅花式样,彩头甚好。”
王姑太太瞧一瞧,依着儿子平常的喜好挑了芝兰梅竹的式样,就喊儿子来看。
文才涨红脸点点头,收拾书本要回避,袖子一拉,带翻了笔洗、摔碎了瓷笔架。他慌慌张张起来,结结巴巴道:“我我我,回回回卧房去。”把桌上的那一堆全搂在怀里,好像后头有老虎咬他一样,拼命逃走。
王姑太太晓得儿子是见了英华失态,心里叹一口气,只笑道:“这是要与他新房里绣的帐子,你表哥害臊了。”
英华便问:“正要问姑母,表哥成亲的日子定的哪一天?”
“五月十五。”王姑太太笑道:“还有两三个月。我这里慢慢做起来,想还来得及。”
今日是二月十六,离着五月十五还有三个月呢。英华在心里替姑母算算,成亲那日在前头厅里摆酒,前头的陈设用王家的即可。后头这个厅里要一副桌围椅罩,新房里头还要一套,再加上床帐床罩,大大小也有二十来件,姑母一个人绣怕是忙不过来。她就想着要如何和姑母说,除去新房里那一幅床帐不能借人的,旁的尽可以借用她家的。
谁知黄氏抬头,突然冷笑问道:“新房里的床帐原都是新娘子陪嫁来的,怎么是咱们家自己绣?”
“陈家规矩小姐们嫁妆都是四箱两柜,便是再添些,也有限的很。”王姑太太笑道:“穷人家嫁娶,讲究不了许多,床帐便是咱们绣,也罢了。”
英华趁机就道:“我们还有几套新桌围,姑母若是不嫌弃绣的粗,那日拿来厅上用用怎地?”
黄氏抬抬眉毛想说话,看姑母眉开眼笑点头答应,就道:“这些东西年节时都要用的,便是置一两套,也是应该。”
一套桌围椅罩极少也要三四十两银子,便是自家买绸缎丝线来绣,也要花十来两银子十几二十天功夫,岂是说声去买那样容易?姑太太家银子有限,能省就想省的。这个黄氏,真是不当家不晓得柴米贵。英华都懒的理她,并不搭腔。
王姑太太笑笑,问英华:“你的好日子定了没有?”
英华微笑道:“爹娘说要留我到二十岁再嫁呢。”她说话时脸上微现红云,眼睛却闪闪发亮,却是想到了李知远就快要回来,说不出的快活模样。
黄氏皱眉,英华今年十六,到二十岁还有四年,照她这样讲,还要在娘家当四年的家。黄氏恼的很,觉得柳氏夫人做后母偏心的太过了,家事不交与正经儿媳妇掌管也罢了,便是与小姑子管,也说得过去,怎么大半都让玉薇那个狐狸精管?外人再贴心哪有自家人贴心?她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和英华抱怨:“你若忙不过来,喊我去助你也是一样,为何叫那个玉薇管咱们家事?”
王姑太太抿着嘴不搭腔,这是二哥的家务事,她不能在小辈面前说什么。
英华微笑道:“娘认了玉薇姐姐做干女儿的呀,娘还打算跟舅舅把她要来专门管家呢。”
黄氏梗着脖子,不悦的说:“还有我呢。要她来干嘛。”
“嫂嫂。”英华亲亲热热的说:“我们分过家了呀。寻到合适的住处,我们是要分开来住的,嫂嫂管自己的小家还忙不过来的,对不对?”
英华不提,黄氏都忘了原是分过家的。若是真分开来住,这日子怎么过?玉珠和雪珠的学费就要四百两,过二年蕊珠大了也要去上金陵女学,一年就是六百年!他两口儿凑了五百两给耀宗拿去做生意,上回耀祖又把最后二十两银拿去给使女买胭脂,如今他两口儿手里,休说整块的银子,便是碎银子都没得二分,分开来怎么过日子!黄氏如丧考妣,沮丧的说话都不利索了:“咱们至亲的骨肉,有什么好分家的?”
“咱们跟大伯几十年不分家,结果如何?”英华笑道:“若是早日分家,说不定咱们和大伯家还是亲亲热热好亲戚呢。”
这是实在话,兄弟们各自成家,拖家带口的,各有各的心思和打算,实是早该分家的。王姑太太点点头,也道:“早分的好。”
这两个,分明是怕他们两口儿占耀宗的便宜!本是亲兄弟,不过一个手里有钱,一个无钱,就这样替二弟防着他们。黄氏又是恼,又是恨,持着一枚钢针戳来戳去,手里那件小衣裳都要缝成卤猪肚。
英华晓得嫂嫂是个糊涂人,看她这样恼法,也就不再扎她,故意看看门外,笑道:“今儿日头甚好,我回去叫小丫头们把被卧都抱出来晒晒。”
王姑太太忙笑道:“果然甚好,我也把我们卧房的被卧拿出来晒晒。”姑侄两个同心,一个朝里走,一个朝外走,只留黄氏独自在厅里缝猪肚。
到了自己的院里,英华真个叫小丫头们都把被卧抱出来晒,她站在院中,看看澄清的碧空,悠悠的白云,一双燕子从檐前掠过,便觉得风吹过来都是醉人的,也就把烦人的黄氏嫂嫂忘了,自去妆盒里把她那个小糖盒摸出来,摇一摇,哗哗响,揭开来看,里头只得二三枚糖。英华拈了一块入口,看见玉薇进来,忙把糖盒藏到背后,笑道:“你今日好闲。”
玉薇笑道:“我原是总管,只要总揽大局就使得,那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谁敢拿来烦我,他是活的不耐烦了。我是来提醒二小姐,咱们家那两个小庄,春耕的人手还不到往年一半,等二少爷来家,问他要些牛马,咱们自家种地要用。”
英华想一想,道:“既然人手不足,我的小庄留三分之一照旧罢,剩下的地,全种果树。我记得那边的柑桔甚好,就使人去搜寻些好柑桔树苗,若是地不适合,种桑也使得,种板栗柿子枣子都使得。我嫁了人头几年,只怕没得多少功夫管这些,果树长成总要几年罢。二哥那边先照旧罢,横竖他就快回来了,就是误了春耕还有夏种呢。”
女孩儿初嫁,待奉公婆只怕都不大得闲,养几个孩儿都手忙脚乱,只怕也没得多少精力去照管自己的妆奁田。都种上果树,这几年只要照料好就使得,税额是一定的,钱粮帐就少了许多。过几年得了闲,树结下果子正好运到这边京城发卖,伸手就能管人查帐,实是比种粮食方便省心。玉薇心里替英华算了一回,微笑点头道:“那样,我使人去把那边管事的喊了来罢。二小姐和他商量清楚,咱们就使人去买树苗。”两个人琢磨哪里的柑桔最香甜,哪里的枣子最甜脆最大,又是哪里的柿子板栗最多最好,商量着去淘好树苗。
正说话间,芳歌笑盈盈捧着一盘点心进来,看她两个像是说正事的样子,把点心盘交到杏仁手里,就摆摆手,道:“你们有事忙,不必管我。”
“我们哪有正经事,不过说些闲话罢了。”玉薇把芳歌拉回来按到英华对面坐下,笑道:“你们几时去府城?”
“我不去了。”芳歌摇摇头,面庞微红,道:“后日母亲带小弟去,我沈姐……母亲让她静养安胎。我在家能帮着料理些家务。”
这个话题,不宜深入。英华便叫把点心拿过来。芳歌今日端来的是发糕,用的是四瓣五瓣六瓣的花形模子,青瓷荷叶盘里卧着几十片指顶大小的雪白花朵,中间点着一点点的红圆点,极是精致好看。英华拈起一块尝尝,居然是咸的,原来里头搀着剁得极碎极细的火腿丁、笋丁和香菇丁,绵软鲜香。平常吃惯了甜发糕,乍一吃咸的就格外好吃。
英华忙让玉薇尝尝 ,自己又拈了一块,笑道:“真好吃。又好吃又好看,难为你怎么想出来的。”
“我在家里没什么事做,又好吃,就变着法子弄吃的呀。”芳歌托腮看着她两个抢食,笑道:“看你们吃的开心,我心里最快活了。”
玉薇吃了几片发糕,便去洗手煮茶,英华便教把糕搁火盆上热一热。少时汤滚,玉薇冲了头一壶茶,笑道:“芳歌小姐在这里,今儿我送茶去罢。”
英华正要答应,看芳歌怔怔的看着自己,好像有所求的样子,却是会意,笑道:“我去送呀。芳歌妹妹,你陪我一起去好不好?也叫我爹尝尝你做的发糕。”
芳歌羞答答点头,道:“好。”
玉薇诧异地看了英华一眼,笑道:“那好,我煮第二壶茶等你们回来。”跳起来在那盘里抓了两片糕在手里,把盘子朝外推一推,很是不舍的说:“可惜这糕不能久放,不然倒是门好生意。”
芳歌不大好意思站在一边,英华寻了个盒子,把热过的发糕搁进去,自己捧着这盒子,杏仁便捧着茶瓶,三个一道出去了。到得书房门口,英华把盒子交到芳歌手里,取了那茶瓶,还不曾进门就先笑道:“爹爹,歇一歇,吃杯茶呀。”
门里头鸦雀无声,英华好似一头小鹿轻巧的越过门槛,便看见爹爹脸上的尴尬,杨八郎脸上的笑意,还有坐在爹爹对面一个白面白须的红袍官儿,年纪约有六十多岁,笑眯眯看着她摸胡子。
“这是令爱英华小姐?”那官儿笑容慈祥的好似祖父见到孙女,冲英华招手,道:“听讲是你给潘家那小王八蛋下了个套子,叫他吃了个闷亏?”
这位老人家还真敢说,直接就喊潘菘小王八蛋,那类推下去,潘贤妃就是大王八蛋,潘太师就是老王八蛋了呀。英华含笑点头,把茶壶搁到桌上,又从芳歌的手里把点心盒接过来搁到桌上,笑道:“老人家,请你吃好吃的。”万福一个,拉着芳歌掉头就跑。
进了二门,英华才喘着气笑倒在墙上,笑道:“还好混过去了。”
芳歌进去只偷瞧了杨八郎一心,也就心满意足,和英华并肩靠在墙上,笑叹道:“那位老人家说话真有趣。哎,你给那个什么蛋做了什么?”
“没什么呀,让他他从从三品降到四品罢了。”英华笑道:“小小出一口气,叫他想捉你哥哥和我。我就叫他尝尝我的厉害!”英华捏紧了白生生的小拳头,恨道:“忍他们兄妹很久了,有仇不报,我就不是王英华。”
“人家镇日都在琢磨怎么收拾你呢。”杨八郎笑嘻嘻走过来,道:“潘贤妃听讲赵恒写信回去说要娶你,在官家面前哭了半宿,说潘晓霜为了赵恒如何如何,怎么就不能嫁给赵恒了。”
“官家要是乐意,他两个早成亲了罢。”英华冷笑毕,又指着杨八郎道:“你跑出来做什么?”
“出恭。”杨八郎把手里的出恭牌亮给她两个看,笑道:“这是正经事,有令牌的。我一会去找你们说话,还有那个糕,给我再来两盘,我没吃饱。”
“咦。”英华一手掩鼻,一手赶他,“快去快去。”
“一会你到厨房来。”芳歌红着脸低头看手,“还在做呢,一定叫你吃够。”
杨八郎走了许久,芳歌还在看手。英华伸手在她眼睛底下鼻子上头摇了摇,笑道:“你那糕够不够他吃呀?”
“啊呀。”芳歌急道:“却是不曾说,咱们快到厨房去,迟了说不定就叫青阳都端走了。”忙忙的扯着英华到厨房去,洗了手亲自调米浆,剁火腿末。
英华看了一会,看见杨八郎在窗外冲她招手,便走出来,笑道:“还没熟呢,你来的倒快。”
“有事和你说,叫你高兴高兴。”八郎笑道:“刘大人说他家大郎从京里寄家书来了,说王二哥和李大哥到草原上买了许多好马,人还没有走到京城马就卖光了,又转回去贩牛。听讲官家和晋王都听说了,官家还说要给王二哥荫个官儿呢。”
“原来就有的帽子,拨掉了再扣上有什么好稀奇的。”英华嘴上虽是这样讲,其实心里极喜欢,笑道:“那他们几时能回来?”
“刘大人的意思是叫他们莫回来。”杨八郎看英华的脸皱的好像一个小包子,摇头笑道:“二哥从来就是有仇就报的,回来必要寻潘菘报仇,倒不如让他在外头多转转。先生已是写了信叫他们先不要来家,就便托刘大人的管家带回京里去。”
“他们不回家,怎么就叫是好事。”英华闷闷的拿脚去踢墙边的碎石子,“姓潘的还要横行到几时?”
“快了罢。”杨八郎吸鼻子,道:“好香,只吃发糕不能饱,你再与我们煮两碗面吃。一会蹴鞠,你们来不来?”
“这么些天,你再不问我,芳歌在家,你就问我们来不来。”英华笑道:“你什么意思啊?”
“没意思。”杨八郎笑道:“不过看你在家闷了这些天,趁今日有泰山石敢当在此,出来散散闷呀。”
“我去问芳歌,她若肯去,我就陪她去。”英华笑着压低声音道:“不过,你既然有意,总要捎个信让你母亲晓得,若是她老人家胡乱替你订了亲,怎么办?”
“我上头还有三个哥哥没老婆呢,她老人家还操心不到我头上。”杨八郎摸着下巴上才冒出的青胡茬,犹豫半日,道:“你帮我问问她,她可中意我?”
“好。”英华笑嘻嘻答应,一转头,却见芳歌站在不远处看着他两个,虽然脸上带笑,笑容却勉强。
作者有话要说:做了一些功课,然后情节。。。居然纠结了,好不容易理顺了的,呵呵。
群么么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