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会心不远(4)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坐在宽大的木凳上,张美凤才有时间观察起方丈的这间卧室,其实也是他平时看书习字的地方。
“好简单啊!”这是留给张美凤的第一印象。对着门的最里面是一张床,旁边放了一个木柜子,柜子旁边还有一个书柜,上面放满了书。进门靠左放置了一张木桌,比一般的要宽大一点,一边紧靠着窗户,上面放了几本书,还有一些笔墨。木桌宽的两边一边放了一条长的木凳,贾振坤夫妇现在就坐在靠门这边的木凳上面,济慈方丈则坐在木桌的另一边。这可是闻名瀚江的方丈啊,居住环境这么简陋、生活条件这么朴素,这就是仅仅满足了一个人最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啊!
再看看济慈方丈,也没有印象中的那么高大伟岸,个子比贾振坤还矮一些,身材也瘦小一些。原本深褐色的佛家长袍也已经成了浅褐色,光着的头皮上面已经开始露出一些花白的发桩,只是那双深邃的眼睛透露出炯炯有神的目光,仿佛能够看透世间的这一切过往。
“请喝茶。”小和尚端过来两杯茶放在贾振坤夫妇面前。
“谢谢、谢谢!”贾振坤夫妇齐声回应道。
小和尚上完茶,退后几步,就站在了济慈方丈的旁边。
张美凤看了看木桌上的茶杯,她还没有见过这样的茶杯。原来这杯子是用竹子做成的,竹节就是天然的杯底,去皮后打磨,做起来应该也很简单。从外观看来,杯子的上下边沿都已经很是圆滑了,颜色也已经是土褐色,看来这个杯子也用过一些年头了。
张美凤端起茶杯,一股别样的清香从杯子里面飘了出来。
这是什么茶呢?张美凤正想问,济慈方丈说话了。“这是我们这里山里面生长的一种特有的茶,叫老鹰茶。”
张美凤浅浅地喝了一口,是什么味道呢?苦、涩,然后好像又有几许香、甜。
看着张美凤那疑惑的样子,济慈方丈又慢慢介绍起来。“还不大习惯吧?喝几次就好了。这可是好东西啊,把老鹰茶树的嫩枝嫩叶晒干后就可当茶泡着饮用,滋味厚实,先涩后甘。在夏天饮用还可以消暑解渴、提神助兴啊!”
“就是啊,老鹰茶树一般都长在高山的悬崖旁边,就是老鹰经常飞翔盘旋的地方,所以说叫老鹰茶树,一般人是不容易采得到的哦。”贾振坤也插话进来。小时候就经常喝这个东西,所以还是有所了解的。
济慈方丈微微笑笑、点了点头。“我已经叫徒弟准备了一小包老鹰茶,作为给贾夫人的见面礼,一会走的时候他们会拿给你。”
张美凤连忙起身,“谢谢方丈。”
谈了一会茶,济慈方丈觉得应该谈正题了。当然也不一定说是正题,反正是与佛相关的事情,或许是与今天贾振坤夫妇来寺庙相关的事情吧。
“难得贾夫人今天能到我们小庙来。看起来贾夫人还是有很深的佛缘啊。还是俗话说得好啊,有缘千里来相逢,佛缘也一样啊。”
望着济慈方丈那慈祥而笑容可掬的面容,听着他娓娓道来、似乎又像长辈似的谆谆教诲,张美凤从内心也有些激动。
“我结佛缘的时间还不长,今天能够见到济慈大师是我的荣幸。今后还望您能够多多指点。”
“佛会保佑我们的,会保佑善良的人的,会保佑好人的。”济慈方丈仍然是面带微笑,说着又把目光转向了贾振坤。
“贾台长呢,我们是老朋友了。上次来呢,碰巧老僧不在寺里,有些对不住。”
“哪里、哪里,我每次来呢都来得突然,也没有事先给您联系,实在是有些冒昧。”贾振坤也连忙解释。
“只要有这个心就好。有心就会有缘,有缘就会有果。”其实济慈方丈对贾振坤每次来寺庙看他都是知道有些缘由的,当然这个也不好明说,心里相互明白就好了。
“我想也是的,还要感谢方丈上次的礼物,感谢方丈的指点。”贾振坤似乎也像一个信徒一样,变得虔诚起来。
济慈微微摆了摆手,“不必客气。刚才还写了几个字,要是贾台长不嫌弃的话,我把它也送给你。”说罢,济慈从木桌旁边拿起卷起来的一幅字打开。
贾振坤连忙站起来,看见上面写着“会心不远”四个大字,右下角还落有“济慈”两个小字。也不像其它的书法作品那样,还有某年某月什么的。“济慈”两个字下面还盖有济慈书法的专用印章“东山济慈”。“会”字上方还盖有一枚闲章“山野闲人。”
从东山寺回来,贾振坤就把济慈方丈送给他的那幅字找人装裱起来,挂在了他的办公室。不过不是挂在一般挂字画的办公桌后面那个地方,而是正对办公桌前方的那面墙上,这样贾振坤坐在老板椅上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它。
“会心不远”?什么意思呢?贾振坤一下子还没有想明白。自从济慈方丈在他那间简陋的居室里面展开这幅字以后,这四个字就经常在他脑海里浮现。回来的路上开车时他在想,回来以后一闲下来他也在想。
以前大家比较常用的词叫“会心一笑”,这个大家都比较好理解。意思是说一件什么事两个人或者是大家心里都明白,也都不说出口,相互一笑。有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味吧。
那么“会心不远”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专门到东山寺去拜访济慈方丈,我为什么去呢?看来我的那点心思,济慈方丈一看就明白,于是就给我送了这一幅字。我的心思他是明白了,可他是什么意思呢?“我知道了你的那点心思,只是你的那点心思、那个目标也不会很远了!”应该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在鼓励我啊,这是在要我积极努力、尽力而为啊!想了几天,有一天贾振坤在办公室终于觉得有点明白了,济慈方丈是在给我指明方向啊!
感觉明白了方丈的点拨,贾振坤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精神也振奋了不少。坐在高大舒适的老板椅上、又往后靠了一靠,又感觉舒服了一些,又不由得欣赏起方丈的书法来。前段时间主要是去琢磨这几个字的含义去了,还没有来得及去仔细领略济慈方丈书法的精妙。
乍一看,这四个字既不像是行书、也不是草书、也不是行草,也不是楷书。贾振坤想起来了,在他的印象中,许多佛学大家的字好像都是这样。他们的字就是自己的字,没有什么特定的章法,完全是随心而来,长期这样写下来,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济慈方丈的字也是这样,看似无派无体,随手得来,没有什么章法,每个字也不甚工整,也没有按照常规的笔划轻重来写。如“心”字,一点一钩以后,上面的两点基本上就连成了一字;“不”字也是,一横一撇一气呵成,成了这个字的主体,一竖一点则好像成了点缀。“会”字和“远”字还是繁体字,由于笔划比较多,看起来还算比较规范一点,但每个字也有自己的特点。“会”字上面的人字一撇一捺占比就比较大,“远”字的走之笔划也更加醒目。
分开看去,四个字也都说不出有什么好,但搭配在一起、整体看来却又是那么和谐,相得益彰。曲中有型、柔中有刚,轻重有序、自然而流畅。贾振坤不由得内心发出感叹,佩服不已。
其实要说贾振坤真还有什么业余爱好的话,那么对书画作品的欣赏和收藏可以算一个。
产生这样的兴趣还得从贾振坤刚开始当记者时说起。八十年代初期,沉寂了多年的文学书画等艺术开始复苏。为政治服务了多年以后开始回归其艺术的本质,许多艺术家也在苦苦探寻。
瀚江省是一个艺术底蕴非常丰富的地方,文学、书法、绘画、曲艺等艺术成果在全国都很有影响,曾经产生了一批蜚声全国的艺术家。那个时期,贾振坤采访报道了许多瀚江的艺术家,特别是书法绘画方面的艺术家,从此他就与书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萧子鳌就是其中之一。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萧子鳌从五六十年代开始就已在瀚江及全国崭露头角,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成为瀚江一流的中国画画家,在全国也颇有名气。但他一直在为传统的中国画如何与中国迅猛发展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而冥思苦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萧子鳌终于有了一个宏大的计划,沿着瀚江进行实地考察,寻找艺术的灵感。除了萧子鳌带的两个学生、一个向导还有两个挑夫外,随行的媒体记者就只有瀚江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组的记者贾振坤,那时他也只有二十多岁。
前后二十多天的实地考察,让他们这一行人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和磨难,甚至是生死的考验,当然也让萧子鳌这位老画家和贾振坤这位年轻的电视记者结下了忘年之交。贾振坤回来之后,在《瀚江新闻联播》中编辑播发了“著名画家萧子鳌瀚江实地寻源”的三条连续新闻报道,同时还综合编辑了一条在中央台《新闻联播》中播出,一时间在瀚江全省及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萧子鳌也是一边探寻、一边思考,终于使自己的艺术造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陆续创作了一大批带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山水画作,在全国画坛掀起了一股创新之潮,萧子鳌也成为中国画气势派的开宗创派者与理论建树者。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改革开放时期的代表性水墨画家,是因为他对以往的主流山水画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他淡化了写实性,强化了写意性;淡化了政治性,强化了文化性。他所画的高山大河、侧岭横峰以及落日流云等都极有气势。画中景象的气韵扑面而来,具有很强的扩张力和冲击力,把对山河的描绘与对一种人文精神乃至中华民族历史的表现融合起来。
《瀚江魂》后来就成为萧子鳌这一时期艺术创作的代表作。在这件作品里,萧子鳌用洗练的笔触表现了一只昂首远眺、跃跃欲试的雄狮,并用大块面的色彩来展现波涛翻滚、气势磅礴的瀚江。在谈到这幅画的创作时,画家就想起了他当时的感受。他说,在对瀚江的考察中,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生命力,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坚毅、勇敢、痛苦、牺牲和创造历史的不折不挠的精神,并力图从历史的纵深,从对生活的丰富体验中开掘时代精神。以呼唤民族大众灵魂为使命,展示中国水墨画新的时代风范。
其实萧子鳌当时画《瀚江魂》的时候一共画了两幅。那天刚好贾振坤去萧子鳌的画室采访。萧子鳌先画了一幅四平尺大小的,画好以后别的感觉都很满意,就是觉得画幅尺寸小了一点,没有完全体现出画的内涵和气势。后来他又画了一幅八平尺的。后来就是这幅八平尺的《瀚江魂》让世人开始领略中国画新时期的雄风,开始重新认识中国画创新先锋、一位瀚江的老画家萧子鳌。作为一个时代中国画的代表作,后来这幅画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而这幅小的四平尺的《瀚江魂》萧子鳌当时就送给了贾振坤,但是知道这件事的人很少。后来被圈内以及爱好国画收藏的人一传,这幅惊世之作的下落也是就被传得神乎其神,让不少人是魂牵梦绕。
坐在宽大的木凳上,张美凤才有时间观察起方丈的这间卧室,其实也是他平时看书习字的地方。
“好简单啊!”这是留给张美凤的第一印象。对着门的最里面是一张床,旁边放了一个木柜子,柜子旁边还有一个书柜,上面放满了书。进门靠左放置了一张木桌,比一般的要宽大一点,一边紧靠着窗户,上面放了几本书,还有一些笔墨。木桌宽的两边一边放了一条长的木凳,贾振坤夫妇现在就坐在靠门这边的木凳上面,济慈方丈则坐在木桌的另一边。这可是闻名瀚江的方丈啊,居住环境这么简陋、生活条件这么朴素,这就是仅仅满足了一个人最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啊!
再看看济慈方丈,也没有印象中的那么高大伟岸,个子比贾振坤还矮一些,身材也瘦小一些。原本深褐色的佛家长袍也已经成了浅褐色,光着的头皮上面已经开始露出一些花白的发桩,只是那双深邃的眼睛透露出炯炯有神的目光,仿佛能够看透世间的这一切过往。
“请喝茶。”小和尚端过来两杯茶放在贾振坤夫妇面前。
“谢谢、谢谢!”贾振坤夫妇齐声回应道。
小和尚上完茶,退后几步,就站在了济慈方丈的旁边。
张美凤看了看木桌上的茶杯,她还没有见过这样的茶杯。原来这杯子是用竹子做成的,竹节就是天然的杯底,去皮后打磨,做起来应该也很简单。从外观看来,杯子的上下边沿都已经很是圆滑了,颜色也已经是土褐色,看来这个杯子也用过一些年头了。
张美凤端起茶杯,一股别样的清香从杯子里面飘了出来。
这是什么茶呢?张美凤正想问,济慈方丈说话了。“这是我们这里山里面生长的一种特有的茶,叫老鹰茶。”
张美凤浅浅地喝了一口,是什么味道呢?苦、涩,然后好像又有几许香、甜。
看着张美凤那疑惑的样子,济慈方丈又慢慢介绍起来。“还不大习惯吧?喝几次就好了。这可是好东西啊,把老鹰茶树的嫩枝嫩叶晒干后就可当茶泡着饮用,滋味厚实,先涩后甘。在夏天饮用还可以消暑解渴、提神助兴啊!”
“就是啊,老鹰茶树一般都长在高山的悬崖旁边,就是老鹰经常飞翔盘旋的地方,所以说叫老鹰茶树,一般人是不容易采得到的哦。”贾振坤也插话进来。小时候就经常喝这个东西,所以还是有所了解的。
济慈方丈微微笑笑、点了点头。“我已经叫徒弟准备了一小包老鹰茶,作为给贾夫人的见面礼,一会走的时候他们会拿给你。”
张美凤连忙起身,“谢谢方丈。”
谈了一会茶,济慈方丈觉得应该谈正题了。当然也不一定说是正题,反正是与佛相关的事情,或许是与今天贾振坤夫妇来寺庙相关的事情吧。
“难得贾夫人今天能到我们小庙来。看起来贾夫人还是有很深的佛缘啊。还是俗话说得好啊,有缘千里来相逢,佛缘也一样啊。”
望着济慈方丈那慈祥而笑容可掬的面容,听着他娓娓道来、似乎又像长辈似的谆谆教诲,张美凤从内心也有些激动。
“我结佛缘的时间还不长,今天能够见到济慈大师是我的荣幸。今后还望您能够多多指点。”
“佛会保佑我们的,会保佑善良的人的,会保佑好人的。”济慈方丈仍然是面带微笑,说着又把目光转向了贾振坤。
“贾台长呢,我们是老朋友了。上次来呢,碰巧老僧不在寺里,有些对不住。”
“哪里、哪里,我每次来呢都来得突然,也没有事先给您联系,实在是有些冒昧。”贾振坤也连忙解释。
“只要有这个心就好。有心就会有缘,有缘就会有果。”其实济慈方丈对贾振坤每次来寺庙看他都是知道有些缘由的,当然这个也不好明说,心里相互明白就好了。
“我想也是的,还要感谢方丈上次的礼物,感谢方丈的指点。”贾振坤似乎也像一个信徒一样,变得虔诚起来。
济慈微微摆了摆手,“不必客气。刚才还写了几个字,要是贾台长不嫌弃的话,我把它也送给你。”说罢,济慈从木桌旁边拿起卷起来的一幅字打开。
贾振坤连忙站起来,看见上面写着“会心不远”四个大字,右下角还落有“济慈”两个小字。也不像其它的书法作品那样,还有某年某月什么的。“济慈”两个字下面还盖有济慈书法的专用印章“东山济慈”。“会”字上方还盖有一枚闲章“山野闲人。”
从东山寺回来,贾振坤就把济慈方丈送给他的那幅字找人装裱起来,挂在了他的办公室。不过不是挂在一般挂字画的办公桌后面那个地方,而是正对办公桌前方的那面墙上,这样贾振坤坐在老板椅上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它。
“会心不远”?什么意思呢?贾振坤一下子还没有想明白。自从济慈方丈在他那间简陋的居室里面展开这幅字以后,这四个字就经常在他脑海里浮现。回来的路上开车时他在想,回来以后一闲下来他也在想。
以前大家比较常用的词叫“会心一笑”,这个大家都比较好理解。意思是说一件什么事两个人或者是大家心里都明白,也都不说出口,相互一笑。有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味吧。
那么“会心不远”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专门到东山寺去拜访济慈方丈,我为什么去呢?看来我的那点心思,济慈方丈一看就明白,于是就给我送了这一幅字。我的心思他是明白了,可他是什么意思呢?“我知道了你的那点心思,只是你的那点心思、那个目标也不会很远了!”应该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在鼓励我啊,这是在要我积极努力、尽力而为啊!想了几天,有一天贾振坤在办公室终于觉得有点明白了,济慈方丈是在给我指明方向啊!
感觉明白了方丈的点拨,贾振坤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精神也振奋了不少。坐在高大舒适的老板椅上、又往后靠了一靠,又感觉舒服了一些,又不由得欣赏起方丈的书法来。前段时间主要是去琢磨这几个字的含义去了,还没有来得及去仔细领略济慈方丈书法的精妙。
乍一看,这四个字既不像是行书、也不是草书、也不是行草,也不是楷书。贾振坤想起来了,在他的印象中,许多佛学大家的字好像都是这样。他们的字就是自己的字,没有什么特定的章法,完全是随心而来,长期这样写下来,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济慈方丈的字也是这样,看似无派无体,随手得来,没有什么章法,每个字也不甚工整,也没有按照常规的笔划轻重来写。如“心”字,一点一钩以后,上面的两点基本上就连成了一字;“不”字也是,一横一撇一气呵成,成了这个字的主体,一竖一点则好像成了点缀。“会”字和“远”字还是繁体字,由于笔划比较多,看起来还算比较规范一点,但每个字也有自己的特点。“会”字上面的人字一撇一捺占比就比较大,“远”字的走之笔划也更加醒目。
分开看去,四个字也都说不出有什么好,但搭配在一起、整体看来却又是那么和谐,相得益彰。曲中有型、柔中有刚,轻重有序、自然而流畅。贾振坤不由得内心发出感叹,佩服不已。
其实要说贾振坤真还有什么业余爱好的话,那么对书画作品的欣赏和收藏可以算一个。
产生这样的兴趣还得从贾振坤刚开始当记者时说起。八十年代初期,沉寂了多年的文学书画等艺术开始复苏。为政治服务了多年以后开始回归其艺术的本质,许多艺术家也在苦苦探寻。
瀚江省是一个艺术底蕴非常丰富的地方,文学、书法、绘画、曲艺等艺术成果在全国都很有影响,曾经产生了一批蜚声全国的艺术家。那个时期,贾振坤采访报道了许多瀚江的艺术家,特别是书法绘画方面的艺术家,从此他就与书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萧子鳌就是其中之一。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萧子鳌从五六十年代开始就已在瀚江及全国崭露头角,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成为瀚江一流的中国画画家,在全国也颇有名气。但他一直在为传统的中国画如何与中国迅猛发展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而冥思苦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萧子鳌终于有了一个宏大的计划,沿着瀚江进行实地考察,寻找艺术的灵感。除了萧子鳌带的两个学生、一个向导还有两个挑夫外,随行的媒体记者就只有瀚江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组的记者贾振坤,那时他也只有二十多岁。
前后二十多天的实地考察,让他们这一行人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和磨难,甚至是生死的考验,当然也让萧子鳌这位老画家和贾振坤这位年轻的电视记者结下了忘年之交。贾振坤回来之后,在《瀚江新闻联播》中编辑播发了“著名画家萧子鳌瀚江实地寻源”的三条连续新闻报道,同时还综合编辑了一条在中央台《新闻联播》中播出,一时间在瀚江全省及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萧子鳌也是一边探寻、一边思考,终于使自己的艺术造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陆续创作了一大批带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山水画作,在全国画坛掀起了一股创新之潮,萧子鳌也成为中国画气势派的开宗创派者与理论建树者。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改革开放时期的代表性水墨画家,是因为他对以往的主流山水画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他淡化了写实性,强化了写意性;淡化了政治性,强化了文化性。他所画的高山大河、侧岭横峰以及落日流云等都极有气势。画中景象的气韵扑面而来,具有很强的扩张力和冲击力,把对山河的描绘与对一种人文精神乃至中华民族历史的表现融合起来。
《瀚江魂》后来就成为萧子鳌这一时期艺术创作的代表作。在这件作品里,萧子鳌用洗练的笔触表现了一只昂首远眺、跃跃欲试的雄狮,并用大块面的色彩来展现波涛翻滚、气势磅礴的瀚江。在谈到这幅画的创作时,画家就想起了他当时的感受。他说,在对瀚江的考察中,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生命力,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坚毅、勇敢、痛苦、牺牲和创造历史的不折不挠的精神,并力图从历史的纵深,从对生活的丰富体验中开掘时代精神。以呼唤民族大众灵魂为使命,展示中国水墨画新的时代风范。
其实萧子鳌当时画《瀚江魂》的时候一共画了两幅。那天刚好贾振坤去萧子鳌的画室采访。萧子鳌先画了一幅四平尺大小的,画好以后别的感觉都很满意,就是觉得画幅尺寸小了一点,没有完全体现出画的内涵和气势。后来他又画了一幅八平尺的。后来就是这幅八平尺的《瀚江魂》让世人开始领略中国画新时期的雄风,开始重新认识中国画创新先锋、一位瀚江的老画家萧子鳌。作为一个时代中国画的代表作,后来这幅画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而这幅小的四平尺的《瀚江魂》萧子鳌当时就送给了贾振坤,但是知道这件事的人很少。后来被圈内以及爱好国画收藏的人一传,这幅惊世之作的下落也是就被传得神乎其神,让不少人是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