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迁都?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天一早,妙元准时从皇宫中搬到了公主府,大车小车的堵满了一条街,李璋本来有些心虚不敢去妙元那里,但没想到赵祯不放心,竟然亲自跑来送妙元,所以就把李璋也叫过去了。
“妙元也搬出皇宫了,狸儿更是不愿意在皇宫里住,你说我这两个妹妹怎么就没一个省心的呢?”赵祯边走边向李璋抱怨道,他还是第一次来妙元的公主府,毕竟他想出宫一趟也不容易,这次如果不是为了送妙元,恐怕他也根本出不了宫。
“宫里的规矩多,而且皇宫的地势不太好,冬天阴冷夏天酷热,人住在里边也的确不太舒服。”李璋这时也无奈的解释道,其实如果没必要的话,他也不愿意进宫。
平心而论,开封其实是不适合做国都的,因为开封周围全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除了北边的黄河根本无险可守,而黄河到了冬天结冰时,更是一马平川,这也是大宋为何要在京城附近养上那么多禁军的主要原因。
当年赵匡胤在世时,甚至还想过要迁都长安,但后来因为死的太突然而没能成行,而开封的皇宫本来是由唐时的宣武节度使衙门扩建而成,位置也不太好,再加上开封城的地势,导致皇宫冬冷夏热,用迷信一点的话说就是风水不好,甚至有民间传言,赵恒与赵祯子嗣艰难很可能与皇宫的风水有关。
“表哥你说的也有道理,可是咱们大宋立国这么多年,皇宫也经过几轮扩张,整个京城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地方可以修建新的皇宫了,看来我和我儿孙们还得在这座不舒服的皇宫里住下去。”赵祯听到这里也苦笑着摇了摇头道。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心中一动,随后有些随意的开口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我听说当初太祖皇帝曾经想过迁都,甚至当初先皇在世时,也曾经考虑过迁都,如果陛下真的能迁都的话,自然也就不必再住在开封城的旧皇宫里了。”
赵匡胤准备迁都长安的事不少人都知道,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赵恒在世时也差点迁都,不过赵恒迁都的事却不太光彩,因为他是被辽国人逼的。
当时萧太后带兵南下,大宋抵挡的十分艰难,当时的参知政事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签署枢密院事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这两人都带着私心,因为迁都的地点都在他们老家附近,赵恒对此也十分心动,最后还是被寇准给骂醒了,然后又被寇准硬逼着御驾亲征,这才有了后面的澶渊之盟。
“表哥别开玩笑了,迁都可是动摇国本的事,哪怕我有心,恐怕群臣们也不会答应。”赵祯听到李璋的话却是摇了摇头道,迁都的影响和成本实在太大了,所以他根本没有想过这件事。
“我也知道迁都影响巨大,可是陛下想想京城附近驻扎的数十万禁军,每年光是他们的军费就要有多少,这么多年的军费积累下来,简直可以重新建造数座开封城了。”李璋这时却忽然露出认真的神色道。
兴州打下来的了,厢军准备迁移将近十五万人过去屯田,现在大部分厢军都已经动身了,明年春夏时期就能到达兴州,但是禁军却还没有动,毕竟禁军是大宋的正规军,与厢军这种辅兵不同,哪怕明知道京城附近驻扎的禁军大都已经糜烂不堪,根本打不了仗,但赵祯依然不敢轻易裁撤。
只见赵祯听到这里也露出沉默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长长的叹了口气道:“欲速则不达,这还是表哥你教给我的道理,现在兴州才刚刚打下来,军转民的屯田还没有开始,暂时看不到任何效果,所以还是等等看吧!”
李璋听到这里也点了点头,随后也没再说什么,其实他当然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只是他想给赵祯提个醒,让他不要忘了禁军的问题,另外还有迁都的事,现在看来的确是有些遥不可及,但日后随着大宋对外的扩张,总有天迁都会被提上日程,毕竟开封做为国都的劣势实在太大了。
“对了,虽然以前我已经说过了,但现在我还是想说,妙元搬出来了,表哥你也要帮我照看一下,千万不要让她做出什么出格的事!”这时赵祯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当下再次向李璋叮嘱道,以前他就曾经叮嘱过李璋,只是现在还是有些不放心。
“嗯,我会的!”李璋听到这里也有些含糊的道,同时头皮也有些发麻,所谓“出格”的事,日后肯定会出在自己身上,到时如果让赵祯知道自己和妙元的事,还不知道会是什么反应?最好是骂自己一顿,或者打一顿也行,到时自己绝对不会还手。
“皇后的身体怎么样了?”李璋不敢再想下去,当下急忙转移话题道,张皇后自从怀孕后虽然安心休养,但还是出了点小问题,前段时间赵祯几乎把朝政都扔了,专心陪着张皇后养胎,御医也时刻不离。
“最近还不错,倒是没再出什么问题,但我总感觉心里不踏实。”赵祯提到张皇后时也是露出忐忑的表情道,对张皇后肚子里的孩子,他几乎是付出了全部的心力,可是前段时间张皇后身子不适,差点把他吓的崩溃,说句不好听的,万一这个孩子保不住的话,他说不定会发疯。
“第一次做父亲都是这样,陛下也别太担心了,平时也别让皇后老是躺着,适当的活动一下对孩子也有好处。”李璋这时也开口建议道,他曾经见过怀孕的张皇后,哪怕肚子还不怎么显时,她走路都要人扶着,好像生怕摔着似的,而且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不动,这对孕妇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嗯,我回去后会叮嘱皇后的。”赵祯听到这里也点了点头,他现在已经不在乎儿子女儿了,只要张皇后能顺利生下孩子,这就证明他身为男人并没有问题,对他来说这件事远比子嗣更加重要。
李璋和赵祯边走边聊,顺便李璋也给他介绍了一下公主府,赵祯对这里倒是挺满意的,最后两人来到后宅的妙元观,看着这座被复原的妙元观,赵祯也是苦笑一声道:“当初我就不同意在府中再造妙元观,可是妙元却非吵着要,我拗不过她只好答应了,结果造好了她又不打算住进去了。”
“咳,妙元从小做道士,而且又在妙元观里长大,对这里当然更有感情,平时在观中研究一下道藏也没什么。”李璋干咳一声再次开口道。
“说的也是!”赵祯听到这里也点了点头。
“大哥表哥,你们快来看看我布置的怎么样?”正在这时,妙元从寝宫中出来看到他们当即叫道,两人也立刻答应一声,然后进入到寝宫中参观。
前天李璋来的时候寝宫中还是空荡荡的,主要是妙元的东西还没有从宫里搬过来,今天再看时,只见寝宫中已经布置完毕,而且就是按照那天妙元的规划中那么摆放的,赵祯则是边看边称赞,其实无论是否好看实用,只要是妙元布置的,他肯定会夸奖。
中午的时候赵祯也没有回宫,而是在妙元这里吃了顿饭,李璋自然也陪着,而在吃饭的时候,赵祯还颇为严肃的对妙元叮嘱道:“妙元,你搬出皇宫我不反对,不过我已经让表哥代我照顾你,你以后也要听他的话!”
“大哥放心吧,我肯定会听表哥的话的!”妙元听到这里也娇笑道,说着还偷偷的瞟了李璋一眼,而李璋这时却是眼观鼻、鼻观口,丝毫不敢与妙元对视。
赵祯不能在宫外久留,所以吃过午饭后就准备回宫,不过这时他忽然又想到一件事,于是让妙元先回去,然后这才开口道:“表哥,当初李少傅被大娘娘贬到外地,现有人提议将李少傅召回,我也觉得应该重用李少傅,毕竟朝堂上也需要一个我信任的人,不知表哥以为如何?”
听到赵祯要召李迪回京,李璋却是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片刻这才开口道:“李少傅当初因为陛下为被贬,也的确应该重用,不过我听说李少傅一向厌恶吕相,若是他回京,恐怕会与李相发生冲突。”
“这点我也想到了,不过大臣之间有矛盾也很正常,如果他们都抱成团,我这个皇帝反而不好当了,而且我对李少傅也另有安排,尽量减少他与吕相之间的冲突,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赵祯这时却是笑道,他现在不但越来越熟悉朝政,对用人也有了不少的心得,这些经验只能靠自己摸索积累,光靠学习是学不来的。
“既然陛下有准备,那应该没什么问题,说起来陛下的确需要一个人在朝堂上牵制一下吕相。”李璋听到这里也终于点头道。
不过话是这么说,但实际上李璋对李迪回京这件事并不怎么看好,因为他熟悉李迪的性格,也知道吕夷简的为人,这两人如果凑到一起,说不定又会发生宰相当堂互殴的闹剧。
第二天一早,妙元准时从皇宫中搬到了公主府,大车小车的堵满了一条街,李璋本来有些心虚不敢去妙元那里,但没想到赵祯不放心,竟然亲自跑来送妙元,所以就把李璋也叫过去了。
“妙元也搬出皇宫了,狸儿更是不愿意在皇宫里住,你说我这两个妹妹怎么就没一个省心的呢?”赵祯边走边向李璋抱怨道,他还是第一次来妙元的公主府,毕竟他想出宫一趟也不容易,这次如果不是为了送妙元,恐怕他也根本出不了宫。
“宫里的规矩多,而且皇宫的地势不太好,冬天阴冷夏天酷热,人住在里边也的确不太舒服。”李璋这时也无奈的解释道,其实如果没必要的话,他也不愿意进宫。
平心而论,开封其实是不适合做国都的,因为开封周围全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除了北边的黄河根本无险可守,而黄河到了冬天结冰时,更是一马平川,这也是大宋为何要在京城附近养上那么多禁军的主要原因。
当年赵匡胤在世时,甚至还想过要迁都长安,但后来因为死的太突然而没能成行,而开封的皇宫本来是由唐时的宣武节度使衙门扩建而成,位置也不太好,再加上开封城的地势,导致皇宫冬冷夏热,用迷信一点的话说就是风水不好,甚至有民间传言,赵恒与赵祯子嗣艰难很可能与皇宫的风水有关。
“表哥你说的也有道理,可是咱们大宋立国这么多年,皇宫也经过几轮扩张,整个京城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地方可以修建新的皇宫了,看来我和我儿孙们还得在这座不舒服的皇宫里住下去。”赵祯听到这里也苦笑着摇了摇头道。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心中一动,随后有些随意的开口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我听说当初太祖皇帝曾经想过迁都,甚至当初先皇在世时,也曾经考虑过迁都,如果陛下真的能迁都的话,自然也就不必再住在开封城的旧皇宫里了。”
赵匡胤准备迁都长安的事不少人都知道,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赵恒在世时也差点迁都,不过赵恒迁都的事却不太光彩,因为他是被辽国人逼的。
当时萧太后带兵南下,大宋抵挡的十分艰难,当时的参知政事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签署枢密院事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这两人都带着私心,因为迁都的地点都在他们老家附近,赵恒对此也十分心动,最后还是被寇准给骂醒了,然后又被寇准硬逼着御驾亲征,这才有了后面的澶渊之盟。
“表哥别开玩笑了,迁都可是动摇国本的事,哪怕我有心,恐怕群臣们也不会答应。”赵祯听到李璋的话却是摇了摇头道,迁都的影响和成本实在太大了,所以他根本没有想过这件事。
“我也知道迁都影响巨大,可是陛下想想京城附近驻扎的数十万禁军,每年光是他们的军费就要有多少,这么多年的军费积累下来,简直可以重新建造数座开封城了。”李璋这时却忽然露出认真的神色道。
兴州打下来的了,厢军准备迁移将近十五万人过去屯田,现在大部分厢军都已经动身了,明年春夏时期就能到达兴州,但是禁军却还没有动,毕竟禁军是大宋的正规军,与厢军这种辅兵不同,哪怕明知道京城附近驻扎的禁军大都已经糜烂不堪,根本打不了仗,但赵祯依然不敢轻易裁撤。
只见赵祯听到这里也露出沉默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长长的叹了口气道:“欲速则不达,这还是表哥你教给我的道理,现在兴州才刚刚打下来,军转民的屯田还没有开始,暂时看不到任何效果,所以还是等等看吧!”
李璋听到这里也点了点头,随后也没再说什么,其实他当然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只是他想给赵祯提个醒,让他不要忘了禁军的问题,另外还有迁都的事,现在看来的确是有些遥不可及,但日后随着大宋对外的扩张,总有天迁都会被提上日程,毕竟开封做为国都的劣势实在太大了。
“对了,虽然以前我已经说过了,但现在我还是想说,妙元搬出来了,表哥你也要帮我照看一下,千万不要让她做出什么出格的事!”这时赵祯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当下再次向李璋叮嘱道,以前他就曾经叮嘱过李璋,只是现在还是有些不放心。
“嗯,我会的!”李璋听到这里也有些含糊的道,同时头皮也有些发麻,所谓“出格”的事,日后肯定会出在自己身上,到时如果让赵祯知道自己和妙元的事,还不知道会是什么反应?最好是骂自己一顿,或者打一顿也行,到时自己绝对不会还手。
“皇后的身体怎么样了?”李璋不敢再想下去,当下急忙转移话题道,张皇后自从怀孕后虽然安心休养,但还是出了点小问题,前段时间赵祯几乎把朝政都扔了,专心陪着张皇后养胎,御医也时刻不离。
“最近还不错,倒是没再出什么问题,但我总感觉心里不踏实。”赵祯提到张皇后时也是露出忐忑的表情道,对张皇后肚子里的孩子,他几乎是付出了全部的心力,可是前段时间张皇后身子不适,差点把他吓的崩溃,说句不好听的,万一这个孩子保不住的话,他说不定会发疯。
“第一次做父亲都是这样,陛下也别太担心了,平时也别让皇后老是躺着,适当的活动一下对孩子也有好处。”李璋这时也开口建议道,他曾经见过怀孕的张皇后,哪怕肚子还不怎么显时,她走路都要人扶着,好像生怕摔着似的,而且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不动,这对孕妇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嗯,我回去后会叮嘱皇后的。”赵祯听到这里也点了点头,他现在已经不在乎儿子女儿了,只要张皇后能顺利生下孩子,这就证明他身为男人并没有问题,对他来说这件事远比子嗣更加重要。
李璋和赵祯边走边聊,顺便李璋也给他介绍了一下公主府,赵祯对这里倒是挺满意的,最后两人来到后宅的妙元观,看着这座被复原的妙元观,赵祯也是苦笑一声道:“当初我就不同意在府中再造妙元观,可是妙元却非吵着要,我拗不过她只好答应了,结果造好了她又不打算住进去了。”
“咳,妙元从小做道士,而且又在妙元观里长大,对这里当然更有感情,平时在观中研究一下道藏也没什么。”李璋干咳一声再次开口道。
“说的也是!”赵祯听到这里也点了点头。
“大哥表哥,你们快来看看我布置的怎么样?”正在这时,妙元从寝宫中出来看到他们当即叫道,两人也立刻答应一声,然后进入到寝宫中参观。
前天李璋来的时候寝宫中还是空荡荡的,主要是妙元的东西还没有从宫里搬过来,今天再看时,只见寝宫中已经布置完毕,而且就是按照那天妙元的规划中那么摆放的,赵祯则是边看边称赞,其实无论是否好看实用,只要是妙元布置的,他肯定会夸奖。
中午的时候赵祯也没有回宫,而是在妙元这里吃了顿饭,李璋自然也陪着,而在吃饭的时候,赵祯还颇为严肃的对妙元叮嘱道:“妙元,你搬出皇宫我不反对,不过我已经让表哥代我照顾你,你以后也要听他的话!”
“大哥放心吧,我肯定会听表哥的话的!”妙元听到这里也娇笑道,说着还偷偷的瞟了李璋一眼,而李璋这时却是眼观鼻、鼻观口,丝毫不敢与妙元对视。
赵祯不能在宫外久留,所以吃过午饭后就准备回宫,不过这时他忽然又想到一件事,于是让妙元先回去,然后这才开口道:“表哥,当初李少傅被大娘娘贬到外地,现有人提议将李少傅召回,我也觉得应该重用李少傅,毕竟朝堂上也需要一个我信任的人,不知表哥以为如何?”
听到赵祯要召李迪回京,李璋却是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片刻这才开口道:“李少傅当初因为陛下为被贬,也的确应该重用,不过我听说李少傅一向厌恶吕相,若是他回京,恐怕会与李相发生冲突。”
“这点我也想到了,不过大臣之间有矛盾也很正常,如果他们都抱成团,我这个皇帝反而不好当了,而且我对李少傅也另有安排,尽量减少他与吕相之间的冲突,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赵祯这时却是笑道,他现在不但越来越熟悉朝政,对用人也有了不少的心得,这些经验只能靠自己摸索积累,光靠学习是学不来的。
“既然陛下有准备,那应该没什么问题,说起来陛下的确需要一个人在朝堂上牵制一下吕相。”李璋听到这里也终于点头道。
不过话是这么说,但实际上李璋对李迪回京这件事并不怎么看好,因为他熟悉李迪的性格,也知道吕夷简的为人,这两人如果凑到一起,说不定又会发生宰相当堂互殴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