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论策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既然江河帮效忠朝廷,那为何王承恩又说江河帮的操控者李大梁是崇祯亲笔圈定的钦犯?
王承恩对崇祯忠心耿耿,这点无须怀疑,江河帮又对崇祯如此重要,他应该没有理由去搞江河帮的。
这么说,王承恩要对付的,纯粹就是李大梁这个人了。
这个李大梁究竟是何方神圣?他身上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不论如何,这又是一场内斗!王承恩自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崇祯好,却不知道他才是崇祯实现伟大抱负的最大绊脚石!李大梁若是被王承恩搞死了,可想而知刚刚崛起的江河帮会遭遇多大的打击。大明朝正是有太多这样自以为是的人,才最终国破君亡的!
秦书淮不由地冷笑一声,心中连连叫好!斗吧,你们不斗得天昏地暗,我怎么能有趁虚而入的机会?
但是不管谁当家,江河帮都不能倒!这是朝廷制衡武林的唯一筹码,这个筹码你王承恩不珍惜,我秦书淮珍惜!
待两人走远后,秦书淮见院子里到处都是守卫,便又在洞中呆了一会。直到这两人出了院子,园中的大部分守卫才撤去,只留下几个夜间巡逻的人。
小心翼翼地绕过巡逻的帮众,他这才出了院子。
肚子饿得紧,赶紧便来到街上,找了家不错的饭馆,想好好犒劳下自己的肚子。
虽是晚上,但饭馆里还是食客盈门,大概是这里靠近运河,有的是深夜下船来打尖吃饭的客商。
秦书淮点了三四个菜,就着米饭大吃起来,这一顿足足吃下了三大碗米饭,才感觉恢复了点体力,可见修炼易筋经对身体的消耗。
见菜还有多,便又要了壶酒,优哉游哉地喝了起来。
就在这时,忽然听到隔壁桌三位书生模样的人在大谈国事。
一个白衣书生说道,“两位兄台,今秋乡试可有把握?”
另一个青衣书生笑道,“寒窗十载,四书五经自不在话下。不过近年之策论,却是颇为头疼。不知今年策论以何为题?论辽东?论抚民?还是论吏治朝纲?”
秦书淮心里一笑,这几个考生倒有点像当年高考时押题的自己,不知道明朝的科举会考些什么?不由来了兴趣,便侧耳倾听。
白衣书生又道,“要说论辽东,如今辽东有袁督师坐镇,以坚壁固垒,避锐击惰,相机堵剿为策,辽东一线固若金汤,贼夷必不可犯中原。因此,今年若策论辽东,当以抚夷、剿夷为重点,而非辽东防务为重点了。”
青衣书生表示认可,“如今圣主在位,大明中兴,军力日强。而后金贼首自努尔哈赤死后,诸王争位,实力大损,已是强弩之末。所谓此消彼长,料想剿灭贼夷也不过是迟早的事情。若是考此策论,可以袁督师宁锦大捷入题。”
饭馆之中,听到三位书生畅论国事,不少人都津津有味地听了起来。在文官治国的明朝,书生论国往往是很受人尊敬和崇拜的事情。
门口进来一个身穿锦袍的老者,老者铁面剑眉、须髯戟张,长相十分英伟。他的身边是两个高大结识的汉子,双目都透着精光,一看就是练家子好手。
听到书生论国,老者便在墙角边找了个位置坐下,饶有兴致地听了起来。
不过没过多久,老者就眉头微皱。
除了老者,秦书淮也是眉头一皱。
看来这几个书生都和在朝的文官一样迂腐,袁崇焕只不过取得了一次宁锦大捷就把他捧上了天,就连擅杀毛文龙也被他们说成了“计除奸贼”,以为辽东局势已定,也是可笑。
君不见数月之后,己巳之变就在眼前?
穿越前秦书淮就对大明文人很有看法,现在又听到这么荒谬的所谓“论策”,加上酒精的作用,便忍不住也掺和了进来。
对三个书生说道,“三位兄台,此言差矣!”
三个书生一愣,细细打量了下秦书淮,却见他不过是个粗布衣衫的武夫打扮,顿时轻蔑地笑了起来。
青衣书生不屑地说道,“兄台怎么称呼?在下李敬臣,家师严承宽,乃是东林书院讲学,不知兄台师承哪位先生门下?”
东林书院便是东林党人的信仰圣地,也是大明读书人心中的圣地。青衣书生说自己是东林书院出来的,就好比现在人说自己是哈佛剑桥出来的。
不过大明朝之亡,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原因得归在东林党人头上!
饭馆中众人一听三人来自东林书院,顿时都仰起头,用一种无比崇敬的目光看着三人。
然而秦书淮却是轻描淡写的一笑。
“在下秦书淮,只是一粗鄙武夫而已,自及不上几位兄台出身名门。不过,几位兄台的辽东策论,却实属荒谬,在下忍不住想说两句。”
青衣书生脸上闪过一丝愠色,不过马上又很有风度地一笑,说道,“哦?那兄台有何高论?”
秦书淮说道,“极为兄台说贼夷已是强弩之末?呵呵!崇祯元年二月,贼首黄台吉亲率铁骑在敖木伦击败多罗特部。九月,后金又征服察哈尔。如今蒙古多部已归顺后金,后金实力比之当年只强不弱,你们可知?”(注:明称皇太极为黄台吉)
三个书生面面相觑,要说四书五经他们倒是精通,但是说起时政,他们能知道的渠道就极为有限了,秦书淮所说的他们完全没听说过。
锦袍老者端着茶盏,听得微微点头。
秦书淮又道,“几位又说袁督师固守辽东,后金贼夷必不可过,此话不假。不过,诸位可想过,贼夷铁骑入我大明甚至攻我京畿,并非只辽东一道?”
三位书生先是微微一愣,随即又是不屑一笑。
白衣书生说道,“难不成他还能插上翅膀,绕过辽东?要是如此,怕是贼夷早这么做了。”
墙角边,锦袍老者喝了一口茶,若有所思。小厮热情地上去招呼老者,却被老者摆摆手,示意他安静。
秦书淮冷笑道,“要入京畿,又何需插上翅膀。如今黄台吉已打通蒙古察哈尔一线,只需率八旗铁骑取道蒙古,从长城防区极为薄弱的蓟镇突入关内,再攻占遵化,即可直逼京师!到时,就是袁督师班师回朝,恐怕也有所不及。”
三位书生眉头紧锁,愣了一会,忽而又大笑起来。
“这位兄台倒是有几分见地。不过你可知长城一线乃国之屏障,朝廷必然重兵把守,区区后金贼夷几万铁骑怎可轻易过关?而且即便进来,待京畿附近的几十万勤王之师赶到,岂不成瓮中捉鳖之势了?”
与三位书生不同,锦袍老者的眉头却是越锁越紧了。他细细地打量了一番秦书,眼中闪着异样的光芒。
秦书淮听到这几位书生幼稚的想法,心想此时恐怕大多数人包括崇祯此时也是这么想的吧。
酒精的作用下,秦书淮越发慷慨激昂起来。
“几十万勤王之师?我呸!你以为朝廷可堪一战的兵马还有多少?除去空饷的兵员不说,真正能战的怕只有十之一二!如今朝廷屯重兵于辽东,又用重兵应付GSSXSX一带民变,届时八旗精锐一来,怕是直捣紫禁城脚下!”
既然江河帮效忠朝廷,那为何王承恩又说江河帮的操控者李大梁是崇祯亲笔圈定的钦犯?
王承恩对崇祯忠心耿耿,这点无须怀疑,江河帮又对崇祯如此重要,他应该没有理由去搞江河帮的。
这么说,王承恩要对付的,纯粹就是李大梁这个人了。
这个李大梁究竟是何方神圣?他身上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不论如何,这又是一场内斗!王承恩自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崇祯好,却不知道他才是崇祯实现伟大抱负的最大绊脚石!李大梁若是被王承恩搞死了,可想而知刚刚崛起的江河帮会遭遇多大的打击。大明朝正是有太多这样自以为是的人,才最终国破君亡的!
秦书淮不由地冷笑一声,心中连连叫好!斗吧,你们不斗得天昏地暗,我怎么能有趁虚而入的机会?
但是不管谁当家,江河帮都不能倒!这是朝廷制衡武林的唯一筹码,这个筹码你王承恩不珍惜,我秦书淮珍惜!
待两人走远后,秦书淮见院子里到处都是守卫,便又在洞中呆了一会。直到这两人出了院子,园中的大部分守卫才撤去,只留下几个夜间巡逻的人。
小心翼翼地绕过巡逻的帮众,他这才出了院子。
肚子饿得紧,赶紧便来到街上,找了家不错的饭馆,想好好犒劳下自己的肚子。
虽是晚上,但饭馆里还是食客盈门,大概是这里靠近运河,有的是深夜下船来打尖吃饭的客商。
秦书淮点了三四个菜,就着米饭大吃起来,这一顿足足吃下了三大碗米饭,才感觉恢复了点体力,可见修炼易筋经对身体的消耗。
见菜还有多,便又要了壶酒,优哉游哉地喝了起来。
就在这时,忽然听到隔壁桌三位书生模样的人在大谈国事。
一个白衣书生说道,“两位兄台,今秋乡试可有把握?”
另一个青衣书生笑道,“寒窗十载,四书五经自不在话下。不过近年之策论,却是颇为头疼。不知今年策论以何为题?论辽东?论抚民?还是论吏治朝纲?”
秦书淮心里一笑,这几个考生倒有点像当年高考时押题的自己,不知道明朝的科举会考些什么?不由来了兴趣,便侧耳倾听。
白衣书生又道,“要说论辽东,如今辽东有袁督师坐镇,以坚壁固垒,避锐击惰,相机堵剿为策,辽东一线固若金汤,贼夷必不可犯中原。因此,今年若策论辽东,当以抚夷、剿夷为重点,而非辽东防务为重点了。”
青衣书生表示认可,“如今圣主在位,大明中兴,军力日强。而后金贼首自努尔哈赤死后,诸王争位,实力大损,已是强弩之末。所谓此消彼长,料想剿灭贼夷也不过是迟早的事情。若是考此策论,可以袁督师宁锦大捷入题。”
饭馆之中,听到三位书生畅论国事,不少人都津津有味地听了起来。在文官治国的明朝,书生论国往往是很受人尊敬和崇拜的事情。
门口进来一个身穿锦袍的老者,老者铁面剑眉、须髯戟张,长相十分英伟。他的身边是两个高大结识的汉子,双目都透着精光,一看就是练家子好手。
听到书生论国,老者便在墙角边找了个位置坐下,饶有兴致地听了起来。
不过没过多久,老者就眉头微皱。
除了老者,秦书淮也是眉头一皱。
看来这几个书生都和在朝的文官一样迂腐,袁崇焕只不过取得了一次宁锦大捷就把他捧上了天,就连擅杀毛文龙也被他们说成了“计除奸贼”,以为辽东局势已定,也是可笑。
君不见数月之后,己巳之变就在眼前?
穿越前秦书淮就对大明文人很有看法,现在又听到这么荒谬的所谓“论策”,加上酒精的作用,便忍不住也掺和了进来。
对三个书生说道,“三位兄台,此言差矣!”
三个书生一愣,细细打量了下秦书淮,却见他不过是个粗布衣衫的武夫打扮,顿时轻蔑地笑了起来。
青衣书生不屑地说道,“兄台怎么称呼?在下李敬臣,家师严承宽,乃是东林书院讲学,不知兄台师承哪位先生门下?”
东林书院便是东林党人的信仰圣地,也是大明读书人心中的圣地。青衣书生说自己是东林书院出来的,就好比现在人说自己是哈佛剑桥出来的。
不过大明朝之亡,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原因得归在东林党人头上!
饭馆中众人一听三人来自东林书院,顿时都仰起头,用一种无比崇敬的目光看着三人。
然而秦书淮却是轻描淡写的一笑。
“在下秦书淮,只是一粗鄙武夫而已,自及不上几位兄台出身名门。不过,几位兄台的辽东策论,却实属荒谬,在下忍不住想说两句。”
青衣书生脸上闪过一丝愠色,不过马上又很有风度地一笑,说道,“哦?那兄台有何高论?”
秦书淮说道,“极为兄台说贼夷已是强弩之末?呵呵!崇祯元年二月,贼首黄台吉亲率铁骑在敖木伦击败多罗特部。九月,后金又征服察哈尔。如今蒙古多部已归顺后金,后金实力比之当年只强不弱,你们可知?”(注:明称皇太极为黄台吉)
三个书生面面相觑,要说四书五经他们倒是精通,但是说起时政,他们能知道的渠道就极为有限了,秦书淮所说的他们完全没听说过。
锦袍老者端着茶盏,听得微微点头。
秦书淮又道,“几位又说袁督师固守辽东,后金贼夷必不可过,此话不假。不过,诸位可想过,贼夷铁骑入我大明甚至攻我京畿,并非只辽东一道?”
三位书生先是微微一愣,随即又是不屑一笑。
白衣书生说道,“难不成他还能插上翅膀,绕过辽东?要是如此,怕是贼夷早这么做了。”
墙角边,锦袍老者喝了一口茶,若有所思。小厮热情地上去招呼老者,却被老者摆摆手,示意他安静。
秦书淮冷笑道,“要入京畿,又何需插上翅膀。如今黄台吉已打通蒙古察哈尔一线,只需率八旗铁骑取道蒙古,从长城防区极为薄弱的蓟镇突入关内,再攻占遵化,即可直逼京师!到时,就是袁督师班师回朝,恐怕也有所不及。”
三位书生眉头紧锁,愣了一会,忽而又大笑起来。
“这位兄台倒是有几分见地。不过你可知长城一线乃国之屏障,朝廷必然重兵把守,区区后金贼夷几万铁骑怎可轻易过关?而且即便进来,待京畿附近的几十万勤王之师赶到,岂不成瓮中捉鳖之势了?”
与三位书生不同,锦袍老者的眉头却是越锁越紧了。他细细地打量了一番秦书,眼中闪着异样的光芒。
秦书淮听到这几位书生幼稚的想法,心想此时恐怕大多数人包括崇祯此时也是这么想的吧。
酒精的作用下,秦书淮越发慷慨激昂起来。
“几十万勤王之师?我呸!你以为朝廷可堪一战的兵马还有多少?除去空饷的兵员不说,真正能战的怕只有十之一二!如今朝廷屯重兵于辽东,又用重兵应付GSSXSX一带民变,届时八旗精锐一来,怕是直捣紫禁城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