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德云之社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两天后。
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
崔云华踏上马车,面色复杂地,进入了车厢中,心里百感杂陈。
有放松,有解脱,有感慨,心底深处,竟还有一丝不舍。
尤其是在获得那人赠送的一整套54本《故事会》、《子华文集》、《漫画》等书,以及其中三本,附带上他的本人签名后,那一瞬间的惊喜,差点让她忘了豪门贵女的矜持,欢喜的几乎大叫。
而这两天,这位子华先生“洒脱不羁”、“英伟俊朗”、“幽默风趣”的形象,也把她心里的审美理念,搅的天翻地覆,虽一开始不甚感冒,但只相处了一两日,虽极不愿承认,和那人交往次数多了,任何人,都会喜欢待在他身旁的感觉。
一个人影,轻轻烙印在了她心里,伴随车夫的一声“驾”喊,马车缓缓启动后,那枚印章,又仿佛被人重重一按,那颗烙印,陡然变得无比清晰起来。
“子华先生,我还能见到你么?”
玉指轻抚一本《子华文集》,她喃喃自问。
……
送套书给那位中州来的清河崔氏的贵女,不是周鸣想泡妞把妹,追求对方,也不是心血来潮,想在妹子面前装个逼……他这么做,自然有他的深意。
这位妹子所在的中州,可是文人墨客如云、世家豪门如雨、皇族贵胄龙盘之地,有多少声望点在那等着他?
但,现在的周鸣,还不满18岁,出名太早,太过妖孽,人们还接受不了,得一步一步造势,徐徐图之。
怎么造势?
就是想尽办法,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作品,尤其是那些上层人士知道他的作品,再借助这些名人的朋友圈,像微薄转发一般,把他的作品,扩散出去。
青州境内,他已有了“海平文仙”的名号,但大周的其他州郡,知道他的人还不多,不少地方,可能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说过,要知道这不是网络发达、交通便利的现代,在这个可能80%以上老百姓,方圆百里都没走出过的古代,有名的,可能都是些几百甚至上千年前的上古人物……
当前时代想出名?除非你是刚坐上龙座、改元换号的皇帝,老百姓才会知道,换皇帝了,日历也该换了。
所以,不论是走亲访友,还有参加聚会,周鸣随身都会携带几套书集,赠给那些值得赠送的客人,特别是那些从其他州郡远道而来的客人,他都会主动赠送一套,扩大影响力。
不过,这种影响力,还是局限于上层社会,风花雪月的小圈子里,影响毕竟有限。
周鸣最看重的,还是走群众路线的“德云社”计划。
……
天圣廿三年,正月十五。
海平县,靠近海边的一渔村附近,一处平坦高地上,一座宏伟高大的建筑,拔地而起。
这栋砖木建筑,形如八卦,牌楼高大,占地足有五亩,中央是一个占地两亩的广场,四周是环状连体木楼,用了百根大红漆柱支撑,三层布局,内有茶馆、酒楼、零食铺、小剧场、后台化妆室、训练室等上百个间室,建筑总面积,超过5000平米。
为了建造这栋建筑,周鸣动用了千名工人,派出海船,从高济国进口了大量百年树龄的金丝楠木,历时一年建设,加班加点,终于把这座最多可容纳3000人的剧院(极限情况,可达到5000人),给修建了出来。
甚至,为了让这座剧院,具有良好的采光性与内部回音特性,周鸣带人烧制出了透明玻璃,覆盖在了剧院屋顶;亲自参与了广场大舞台的设计,在天坛造型的舞台的地面,铺了回音性能良好的大理石,广场四周,修造了18道回音墙;环状木楼楼顶,加装了扩音装置……绞尽脑汁,想出种种手段,终于在这个没有音响和扩音器的古代,做到了站在这个舞台中央大声说话,台下千人能清晰听闻的程度。
德云社!
这块字体龙飞凤舞的鎏金牌匾挂上去后,周鸣松了一口气,走群众路线的德云社计划成不成,就看这座剧院开张运营后,观众的门票购买情况怎么样了。
硬件打好,还需软件支撑!
所以,在剧院建成的前几个月,周鸣派出大量“星探”,去青州的各个郡县,开出高薪待遇,大肆招募民间艺人过来。
还别说,这个正处于盛世的时代,有闲有钱的中产阶级多了以后,各类民间文化表演艺术,如百花齐放,也变得十分红火起来。
如茶馆酒楼里,说书唱书的评书先生,各个郡县都有,水平有高有低,算不得十分稀奇,周鸣开出月薪五贯,包吃包住,还有打赏提成的待遇后,一次招募了十五位评书先生过来,平均年龄在五十岁左右,语言表达水平都很不错,周鸣给他们培训了几天,传授了几招绝活后,有几位醍醐大悟的评书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闭关,出来后就仿佛变了个人般,说出的评书,给人一种欲罢不能、怎么听都听不够的感觉。
这些评书先生,被周鸣编入到了“评书组”中。
除了评书先生,还有一批年轻靓丽,号称卖艺不卖身,靠吹箫弹琴、吟诗唱词、唱歌跳舞生存的乐手、歌女、舞女等人,周鸣也聘请了上百人过来(这些人,大多是他从勾栏之地赎身出来的),全部编入到了“歌舞团”中。
还有一些在街头表演杂耍魔术、刀枪套路、胸口碎大石等项目的杂技艺人,周鸣也招募了三十多人,编入到“杂技团”中。
还有一些耍猴、耍蛇、耍鸡、耍狗、耍各种小动物的“动物专家”,周鸣招募了十几人,编入到了“马戏组”。
除此之外,周鸣还看到了一些传统戏剧的鼻祖,在这个时代也冒出了一些苗头,如皮影戏、提线木偶戏、手影戏等等,虽然能表演这些戏剧的民间艺人极少,周鸣还是如获至宝,开出极高待遇,把这些戏剧艺人,全部招募了过来,编入到“戏剧团”中。
还有一些吹拉奇怪乐器的老艺术家,能表演口技绝活的“仿声大师”,和一些真能银枪钻喉不破、砍刀剁头不断、脚踩火炭不怕、手放油锅炸不熟的各路民间奇人和大侠,这些人,只能用一句“刀山火海任我闯,钢筋铁骨啥不怕”来形容。
这些奇人大侠,周鸣也来者不拒,统统招募过来,编入到了“异能组”中。
这里要说一下,“异能组”中,还招到了一个名叫李大嘴的壮汉,此汉身高超过两米、体重过三百斤,皮肤黝黑,体如黑塔,力气惊人,可轻松举起千斤重的碾石,饭量也大的惊人,一顿可吃下五十斤麦饭,还说只是半饱……于是,这位年龄只有十八岁、被家人赶出家门,听说去周鸣哪可顿顿吃上饱饭,几乎没有半刻犹豫,李大嘴,当上了周鸣的贴身保镖。
两天后。
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
崔云华踏上马车,面色复杂地,进入了车厢中,心里百感杂陈。
有放松,有解脱,有感慨,心底深处,竟还有一丝不舍。
尤其是在获得那人赠送的一整套54本《故事会》、《子华文集》、《漫画》等书,以及其中三本,附带上他的本人签名后,那一瞬间的惊喜,差点让她忘了豪门贵女的矜持,欢喜的几乎大叫。
而这两天,这位子华先生“洒脱不羁”、“英伟俊朗”、“幽默风趣”的形象,也把她心里的审美理念,搅的天翻地覆,虽一开始不甚感冒,但只相处了一两日,虽极不愿承认,和那人交往次数多了,任何人,都会喜欢待在他身旁的感觉。
一个人影,轻轻烙印在了她心里,伴随车夫的一声“驾”喊,马车缓缓启动后,那枚印章,又仿佛被人重重一按,那颗烙印,陡然变得无比清晰起来。
“子华先生,我还能见到你么?”
玉指轻抚一本《子华文集》,她喃喃自问。
……
送套书给那位中州来的清河崔氏的贵女,不是周鸣想泡妞把妹,追求对方,也不是心血来潮,想在妹子面前装个逼……他这么做,自然有他的深意。
这位妹子所在的中州,可是文人墨客如云、世家豪门如雨、皇族贵胄龙盘之地,有多少声望点在那等着他?
但,现在的周鸣,还不满18岁,出名太早,太过妖孽,人们还接受不了,得一步一步造势,徐徐图之。
怎么造势?
就是想尽办法,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作品,尤其是那些上层人士知道他的作品,再借助这些名人的朋友圈,像微薄转发一般,把他的作品,扩散出去。
青州境内,他已有了“海平文仙”的名号,但大周的其他州郡,知道他的人还不多,不少地方,可能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说过,要知道这不是网络发达、交通便利的现代,在这个可能80%以上老百姓,方圆百里都没走出过的古代,有名的,可能都是些几百甚至上千年前的上古人物……
当前时代想出名?除非你是刚坐上龙座、改元换号的皇帝,老百姓才会知道,换皇帝了,日历也该换了。
所以,不论是走亲访友,还有参加聚会,周鸣随身都会携带几套书集,赠给那些值得赠送的客人,特别是那些从其他州郡远道而来的客人,他都会主动赠送一套,扩大影响力。
不过,这种影响力,还是局限于上层社会,风花雪月的小圈子里,影响毕竟有限。
周鸣最看重的,还是走群众路线的“德云社”计划。
……
天圣廿三年,正月十五。
海平县,靠近海边的一渔村附近,一处平坦高地上,一座宏伟高大的建筑,拔地而起。
这栋砖木建筑,形如八卦,牌楼高大,占地足有五亩,中央是一个占地两亩的广场,四周是环状连体木楼,用了百根大红漆柱支撑,三层布局,内有茶馆、酒楼、零食铺、小剧场、后台化妆室、训练室等上百个间室,建筑总面积,超过5000平米。
为了建造这栋建筑,周鸣动用了千名工人,派出海船,从高济国进口了大量百年树龄的金丝楠木,历时一年建设,加班加点,终于把这座最多可容纳3000人的剧院(极限情况,可达到5000人),给修建了出来。
甚至,为了让这座剧院,具有良好的采光性与内部回音特性,周鸣带人烧制出了透明玻璃,覆盖在了剧院屋顶;亲自参与了广场大舞台的设计,在天坛造型的舞台的地面,铺了回音性能良好的大理石,广场四周,修造了18道回音墙;环状木楼楼顶,加装了扩音装置……绞尽脑汁,想出种种手段,终于在这个没有音响和扩音器的古代,做到了站在这个舞台中央大声说话,台下千人能清晰听闻的程度。
德云社!
这块字体龙飞凤舞的鎏金牌匾挂上去后,周鸣松了一口气,走群众路线的德云社计划成不成,就看这座剧院开张运营后,观众的门票购买情况怎么样了。
硬件打好,还需软件支撑!
所以,在剧院建成的前几个月,周鸣派出大量“星探”,去青州的各个郡县,开出高薪待遇,大肆招募民间艺人过来。
还别说,这个正处于盛世的时代,有闲有钱的中产阶级多了以后,各类民间文化表演艺术,如百花齐放,也变得十分红火起来。
如茶馆酒楼里,说书唱书的评书先生,各个郡县都有,水平有高有低,算不得十分稀奇,周鸣开出月薪五贯,包吃包住,还有打赏提成的待遇后,一次招募了十五位评书先生过来,平均年龄在五十岁左右,语言表达水平都很不错,周鸣给他们培训了几天,传授了几招绝活后,有几位醍醐大悟的评书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闭关,出来后就仿佛变了个人般,说出的评书,给人一种欲罢不能、怎么听都听不够的感觉。
这些评书先生,被周鸣编入到了“评书组”中。
除了评书先生,还有一批年轻靓丽,号称卖艺不卖身,靠吹箫弹琴、吟诗唱词、唱歌跳舞生存的乐手、歌女、舞女等人,周鸣也聘请了上百人过来(这些人,大多是他从勾栏之地赎身出来的),全部编入到了“歌舞团”中。
还有一些在街头表演杂耍魔术、刀枪套路、胸口碎大石等项目的杂技艺人,周鸣也招募了三十多人,编入到“杂技团”中。
还有一些耍猴、耍蛇、耍鸡、耍狗、耍各种小动物的“动物专家”,周鸣招募了十几人,编入到了“马戏组”。
除此之外,周鸣还看到了一些传统戏剧的鼻祖,在这个时代也冒出了一些苗头,如皮影戏、提线木偶戏、手影戏等等,虽然能表演这些戏剧的民间艺人极少,周鸣还是如获至宝,开出极高待遇,把这些戏剧艺人,全部招募了过来,编入到“戏剧团”中。
还有一些吹拉奇怪乐器的老艺术家,能表演口技绝活的“仿声大师”,和一些真能银枪钻喉不破、砍刀剁头不断、脚踩火炭不怕、手放油锅炸不熟的各路民间奇人和大侠,这些人,只能用一句“刀山火海任我闯,钢筋铁骨啥不怕”来形容。
这些奇人大侠,周鸣也来者不拒,统统招募过来,编入到了“异能组”中。
这里要说一下,“异能组”中,还招到了一个名叫李大嘴的壮汉,此汉身高超过两米、体重过三百斤,皮肤黝黑,体如黑塔,力气惊人,可轻松举起千斤重的碾石,饭量也大的惊人,一顿可吃下五十斤麦饭,还说只是半饱……于是,这位年龄只有十八岁、被家人赶出家门,听说去周鸣哪可顿顿吃上饱饭,几乎没有半刻犹豫,李大嘴,当上了周鸣的贴身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