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驿动的心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谁?”程羲和停下动作警惕地喝问道。
“大哥,是我。”杜玉清的声音不自觉地柔和起来。
“哦,原来是清弟,还没有睡吗?”
“睡不着出来走走。大哥在练武吗?”
“是啊,我也是睡不着索性在这里练练剑,松松筋骨。”
“大哥不介意我在这里吧?”
“没有关系,我也是随便练练。最近不知为了什么,剑术似乎走到了瓶颈,一直无法进步。”
“剑术我才学不久,但看程大哥的剑术似乎是昆仑一派。”
“你才学不久就看出我的师承可真不简单哪。”程羲和穿上外套,扑通在杜玉清旁边的草垛上坐了下来,他身上温热阳刚的气息让杜玉清觉得很是好闻,但为什么她的心跳会快得如此迅疾?她的脸为什么会发热?
幸好是在黑夜里,不然杜玉清要羞得无地自容了。
“我虽然剑术不行,但到底是武官世家,从小看叔伯兄弟们演练,自然是有些见识的。”杜玉清大言不惭地说,她自小父亲只许练拳,兄弟们却可以自由选择兵器,但并不妨碍他们一起调皮捣蛋。想起哥哥弟弟们的顽皮,从前种种的冲突也变得有趣和美好起来,杜玉清脸上荡漾起笑意。
“看得出来你们兄弟感情挺好。”程羲和的声音很好听,因中气充沛而雄浑厚重,杜玉清却从中听出了一丝羡慕和落寞味道。
“那是自然,兄弟嘛。大哥家难道不是如此吗?”
程羲和摇摇头,说:“我不知道,我七岁就离开家在外学习武艺,到我十九岁回到京城早已物是人非,虽然大家都客客气气,但没法亲近起来。”
“大哥为什么不请师傅来家里教武艺,偏要出去学习?多孤单哪。”
程羲和苦笑了一声,像杜文清这样从小受尽宠爱的公子哥儿哪会知道他作为嫡长子丧母后的艰辛,但不知为什么面对黑暗中一直关切地注视他的目光,他突然有一吐为快的冲动。“我是嫡长子。母亲在我五岁时去世,父亲后来又娶了继母。不久继母就生育了一个弟弟,于是在弟弟两岁时我就被送出去学习武艺,我先是去少林寺学了拳棍,后来又到华山学习昆仑剑。父亲说:‘好男儿就要靠自己打拼事业,不能依赖家庭。’”
程羲和的叙述平淡无奇,不带丝毫的感情色彩,杜玉清却听得十分心疼,她脑海里浮现一个小小的程羲和在山间踽踽独行的身影,眼眶不禁湿润了,她一下抓住程羲和的胳膊晃动地说道:“程大哥,你以后就把我当成你的亲弟弟吧,我一辈子会对你好的。”
程羲和笑了,回身刮了杜玉清一个鼻子,“傻孩子,怎么和女孩子一样多愁善感。虽然最初在山里我因为孤单寂寞还哭过鼻子,但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知道父亲是对我好。孟子不是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又没有挨饿受冻,还能学文学武。父亲不过苦心孤诣让我尽早明白自己的处境,让我磨练心智,锻炼筋骨,这正是坚韧我的性格、增加我的才能的方法呢。”说着说着,程羲和的概念越来越清晰,他一下理解了父亲严肃面孔下对自己的期许和厚爱,从刚开始父亲把他送到少林寺学习,到父亲出任陕西总兵,又把他送到华山,每月派人来给他送东西,给他写信,督促他学习……他刚才只不过为了维护自己在这个少年心目中形象,拔高了自己的认知,但说话中整理头绪,却一下恍然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也许这才是父亲深沉的考虑,这些年心里的委屈和晦涩的怨恨一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清弟,也许认识你是我的幸运,和你在一起总是会有新的启示和发现。”程羲和看着杜文清亮晶晶的眼睛在黑暗中如月光下的湖水闪耀着粼粼波光,动情地说。他发现杜文清有好多面,从一见面时的嬉皮笑脸没个正型,到现在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他心里暖烘烘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这句话应该我来说,要不是大哥你,我可能已经沉入河底了。”
“哈哈,我们就不要互相吹捧了,总之我们能够认识真是缘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说你是女孩子心性,你还不承认,那是形容牛郎织女的相会,我们是兄弟欸。”
“对,对,我们是兄弟,是‘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的兄弟。”
“好一个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的兄弟。好兄弟!”程羲和搂住杜玉清的肩膀拍了拍。
“大哥!”杜玉清激动地唤道。
“清弟!”
哈哈哈,两人相视而笑。后来两人完全放下顾忌畅快交流起来,话题渐渐谈到了武功上。
杜玉清说:“大哥,你刚才说你的剑术上现在遇到了瓶颈,我看不如让我父亲,哦不,让我叔父给你指导一下吧。”
程羲和没有意识到杜玉清的口误,说道:“你父亲我知道他武艺高强,是京城响当当的好手,但你叔父的武艺如何?那天看他抬起水缸我才意识他也是练家子,但不知道他的技艺和你父亲比较如何?”
杜玉清骄傲地说道:“我叔父的学问自不必说了,二十七岁的进士,武艺上也能和我父亲旗鼓相当。”
“真的?”程羲和大吃一惊,“看他文质彬彬的样子真不像习武之人,没想到水平还这么高超。”
“我父亲常说大道至简,推人事以合天道,推天道以明人事。一通而百通。”
程羲和似有所悟,喃喃地重复道:“‘推人事以合天道,推天道以明人事。’高呀!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可惜你父亲在京城,不然定然要厚着脸皮请他指点一下。”
杜玉清意识到自己又不自觉地把伯父和父亲的称谓混淆了,赶忙改正说道:“何必舍近求远,我叔父在呀。在文化理解和指导上我叔父要更胜一筹呢。”
“可以吗?”程羲和惊喜道。
“当然可以,我祖父常说:任何技能的进步,离不开自己的勤奋专研和同行之间的切磋和交流,武术自然也不例外。那些秉持着门户之见的观念是狭隘的,也无法进步。我们杜家拳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于是把杜家拳的历史向程羲和简单地介绍了一遍,还着重说明了杜家一贯秉持的对切磋和交流的开放态度以及做法,比如定期比赛,比如选拔一些年轻忠厚的下人参加杜家子弟的习武演练,比如杜渊之在武学上对道更深的探索等等。听得程羲和连连点头。
“大哥你要愿意,我和叔父说去,我叔父最喜欢我了,我去说没有不答应的。”杜玉清得意地说,“况且,你刚救我了我的命,现在又是我结义大哥,叔父不会不答应的。”
“清弟,那这就不爽快了,又提什么救命。你又是去救谁的命呢?而且当时我只是托了你一把,最后还是乡亲们一起努力把你拖上来的,今后不准提什么救命不救命的话了。今后我们只是兄弟,听到没有?”
“嗯。”杜玉清小声应承道,心里暖洋洋的。
夜深露重,已经坐不住了,两人约好第二天一起晨练的事,便回到房中休息。
第二天早晨,天还没有亮,程羲和就过来敲杜玉清的门。已经在穿鞋的杜玉清摇头笑了笑:武痴!又是一个严于律己的同道中人哪。
出了门,他们一起到了杜渊之房里,杜玉清悄悄慢半步跟在后面,程羲和进去喊人。借着窗棂朦胧灰暗的晨光,杜玉清探头看到两位缇骑还在呼呼大睡,宁夏坐在炕沿系衣服,杜渊之却已经穿戴整齐正盘腿打坐呢。杜玉清心里充满了感动,父亲平时事务繁忙仍然坚持练功,那是勤奋;如今在即将身陷囹圄的境遇下还能保持这样的平静心态,从容坚持修炼,那就是真正的内心安宁,是发乎心,行于身的定见了。从父亲身上她体会到对“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的真正求道者坚定。
程羲和交代了朦胧中略醒过来的刘二河,就和杜渊之父女、宁夏以及老梁一起往后山走去。
他们四人在村后的山上找了一片背风的空地。因为是清晨,气温还有些低,他们说话呵出的气都是白色的,路上结着冰碴子和白霜,山林灰败,看不到一点绿色,杜玉清想起现在江南还是绿意盎然的田野,越发感到南北差异的巨大,如果她和京城的亲戚朋友们说冬天的江南仍然植物丰茂绿意盎然,甚至还有鲜花盛开,想必大家都会张大了嘴不相信她说的话了吧。
杜家人锻炼的程序一般都是先集体活动后个人练习。因为拳种不同,程羲和在杜渊之一起作为准备活动后,就各自开始练习。他发现杜渊之对他的出现并没有表现出诧异来,也没有避讳他的意思,他先是带着杜玉清等人打了一套拳,动作舒缓从容,大家都好像没有使什么劲,但一趟拳下来每个人都面色红润,微微冒出汗来。这不能不让程羲和惊异,他与他们打拳的差异不仅在动作形式上,更多的是在状态上。
热身后是大家各自的练习。杜玉清练的是剑,宁夏练的是长棒,老梁练的是长鞭。实际上杜玉清选择剑作为自己的武器,跟她一年前在上巳节上看到程羲和舞剑不无关系,这不得不说缘分的神奇。
杜渊之在一旁一边观察一边指导。因为原来只允许杜玉清练拳,她练剑还是从去年才开始的事情,但杜渊之发现她的动作已经很圆熟了,说明她私下经常勤学苦练,尤其可贵的是她能把练拳的感受带到了剑术上,已经有了上下相随,剑与意合的意思。杜渊之不由地点点头,阿杏已经掌握了正确的方向,剩下的就是不断实践使之更加得心应手,最后达到剑人合一的境界。
程羲和看到杜玉清的动作却大吃一惊,尽管他窥探过杜玉清和宁夏的对练,知道他的剑术不是装装门面,但没想到他的剑架是如此熟练流畅,显露出高手的风范。刘师父在指导他练剑时曾经说过:“真正的剑术要使劲力能够‘透三关’,发于腰脊,透过臂腕而达于剑尖。”但他并没有解释过要如何能达到这“透三关”。为了达到师父所说的效果,他整整摸索了五年,一直到去年才有所领悟,就是要做到剑人合一才能达到这个“透三关”的效果,但要如何做到剑人合一?他还在苦苦思索呢。但他怎么感觉杜文清好像已经领悟了到这个道理,并且做到剑与意合了。他是怎么做到的?是杜家有什么独特的心法秘笈吗?他把眼睛投向了杜渊之。
杜玉清再练完一趟已是面色微红气喘吁吁,她的体力到底还未完全恢复,气力有些不足。程羲和注意他的脸色比昨天看着红润了许多,真是比雪晶莹、赛玉洁白,比女孩子还要俊俏几分,程羲和不禁暗暗称奇。
“叔父,程大哥的剑术遇到一些问题,想请您给指导一下。”杜玉清背对着程羲和朝着杜渊之调皮地眨了眨眼睛。杜渊之嗔怪地瞪了她一眼,没有说话。程羲和有些不安,对杜渊之说道:“杜大人请别责怪清弟,是我冒昧想向杜大人请教的。”
杜渊之第一次见到程羲和,就很欣赏这个年轻人,他为人诚恳,行为端方,是世家公子正人君子的风范。这次见面他虽然是锦衣卫百户身份,对人却仍然能够秉承着公正严明的态度,让他暗地十分赞许。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公正严明,他不知要遭受多少冤屈和侮辱。虽然他并不怕受罪,但对于获得的充分的尊重,他还是铭感于心的,更不用说前两天他还奋不顾身救了阿杏,这份情谊杜渊之自然愿意真诚回报。
“谁?”程羲和停下动作警惕地喝问道。
“大哥,是我。”杜玉清的声音不自觉地柔和起来。
“哦,原来是清弟,还没有睡吗?”
“睡不着出来走走。大哥在练武吗?”
“是啊,我也是睡不着索性在这里练练剑,松松筋骨。”
“大哥不介意我在这里吧?”
“没有关系,我也是随便练练。最近不知为了什么,剑术似乎走到了瓶颈,一直无法进步。”
“剑术我才学不久,但看程大哥的剑术似乎是昆仑一派。”
“你才学不久就看出我的师承可真不简单哪。”程羲和穿上外套,扑通在杜玉清旁边的草垛上坐了下来,他身上温热阳刚的气息让杜玉清觉得很是好闻,但为什么她的心跳会快得如此迅疾?她的脸为什么会发热?
幸好是在黑夜里,不然杜玉清要羞得无地自容了。
“我虽然剑术不行,但到底是武官世家,从小看叔伯兄弟们演练,自然是有些见识的。”杜玉清大言不惭地说,她自小父亲只许练拳,兄弟们却可以自由选择兵器,但并不妨碍他们一起调皮捣蛋。想起哥哥弟弟们的顽皮,从前种种的冲突也变得有趣和美好起来,杜玉清脸上荡漾起笑意。
“看得出来你们兄弟感情挺好。”程羲和的声音很好听,因中气充沛而雄浑厚重,杜玉清却从中听出了一丝羡慕和落寞味道。
“那是自然,兄弟嘛。大哥家难道不是如此吗?”
程羲和摇摇头,说:“我不知道,我七岁就离开家在外学习武艺,到我十九岁回到京城早已物是人非,虽然大家都客客气气,但没法亲近起来。”
“大哥为什么不请师傅来家里教武艺,偏要出去学习?多孤单哪。”
程羲和苦笑了一声,像杜文清这样从小受尽宠爱的公子哥儿哪会知道他作为嫡长子丧母后的艰辛,但不知为什么面对黑暗中一直关切地注视他的目光,他突然有一吐为快的冲动。“我是嫡长子。母亲在我五岁时去世,父亲后来又娶了继母。不久继母就生育了一个弟弟,于是在弟弟两岁时我就被送出去学习武艺,我先是去少林寺学了拳棍,后来又到华山学习昆仑剑。父亲说:‘好男儿就要靠自己打拼事业,不能依赖家庭。’”
程羲和的叙述平淡无奇,不带丝毫的感情色彩,杜玉清却听得十分心疼,她脑海里浮现一个小小的程羲和在山间踽踽独行的身影,眼眶不禁湿润了,她一下抓住程羲和的胳膊晃动地说道:“程大哥,你以后就把我当成你的亲弟弟吧,我一辈子会对你好的。”
程羲和笑了,回身刮了杜玉清一个鼻子,“傻孩子,怎么和女孩子一样多愁善感。虽然最初在山里我因为孤单寂寞还哭过鼻子,但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知道父亲是对我好。孟子不是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又没有挨饿受冻,还能学文学武。父亲不过苦心孤诣让我尽早明白自己的处境,让我磨练心智,锻炼筋骨,这正是坚韧我的性格、增加我的才能的方法呢。”说着说着,程羲和的概念越来越清晰,他一下理解了父亲严肃面孔下对自己的期许和厚爱,从刚开始父亲把他送到少林寺学习,到父亲出任陕西总兵,又把他送到华山,每月派人来给他送东西,给他写信,督促他学习……他刚才只不过为了维护自己在这个少年心目中形象,拔高了自己的认知,但说话中整理头绪,却一下恍然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也许这才是父亲深沉的考虑,这些年心里的委屈和晦涩的怨恨一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清弟,也许认识你是我的幸运,和你在一起总是会有新的启示和发现。”程羲和看着杜文清亮晶晶的眼睛在黑暗中如月光下的湖水闪耀着粼粼波光,动情地说。他发现杜文清有好多面,从一见面时的嬉皮笑脸没个正型,到现在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他心里暖烘烘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这句话应该我来说,要不是大哥你,我可能已经沉入河底了。”
“哈哈,我们就不要互相吹捧了,总之我们能够认识真是缘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说你是女孩子心性,你还不承认,那是形容牛郎织女的相会,我们是兄弟欸。”
“对,对,我们是兄弟,是‘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的兄弟。”
“好一个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的兄弟。好兄弟!”程羲和搂住杜玉清的肩膀拍了拍。
“大哥!”杜玉清激动地唤道。
“清弟!”
哈哈哈,两人相视而笑。后来两人完全放下顾忌畅快交流起来,话题渐渐谈到了武功上。
杜玉清说:“大哥,你刚才说你的剑术上现在遇到了瓶颈,我看不如让我父亲,哦不,让我叔父给你指导一下吧。”
程羲和没有意识到杜玉清的口误,说道:“你父亲我知道他武艺高强,是京城响当当的好手,但你叔父的武艺如何?那天看他抬起水缸我才意识他也是练家子,但不知道他的技艺和你父亲比较如何?”
杜玉清骄傲地说道:“我叔父的学问自不必说了,二十七岁的进士,武艺上也能和我父亲旗鼓相当。”
“真的?”程羲和大吃一惊,“看他文质彬彬的样子真不像习武之人,没想到水平还这么高超。”
“我父亲常说大道至简,推人事以合天道,推天道以明人事。一通而百通。”
程羲和似有所悟,喃喃地重复道:“‘推人事以合天道,推天道以明人事。’高呀!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可惜你父亲在京城,不然定然要厚着脸皮请他指点一下。”
杜玉清意识到自己又不自觉地把伯父和父亲的称谓混淆了,赶忙改正说道:“何必舍近求远,我叔父在呀。在文化理解和指导上我叔父要更胜一筹呢。”
“可以吗?”程羲和惊喜道。
“当然可以,我祖父常说:任何技能的进步,离不开自己的勤奋专研和同行之间的切磋和交流,武术自然也不例外。那些秉持着门户之见的观念是狭隘的,也无法进步。我们杜家拳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于是把杜家拳的历史向程羲和简单地介绍了一遍,还着重说明了杜家一贯秉持的对切磋和交流的开放态度以及做法,比如定期比赛,比如选拔一些年轻忠厚的下人参加杜家子弟的习武演练,比如杜渊之在武学上对道更深的探索等等。听得程羲和连连点头。
“大哥你要愿意,我和叔父说去,我叔父最喜欢我了,我去说没有不答应的。”杜玉清得意地说,“况且,你刚救我了我的命,现在又是我结义大哥,叔父不会不答应的。”
“清弟,那这就不爽快了,又提什么救命。你又是去救谁的命呢?而且当时我只是托了你一把,最后还是乡亲们一起努力把你拖上来的,今后不准提什么救命不救命的话了。今后我们只是兄弟,听到没有?”
“嗯。”杜玉清小声应承道,心里暖洋洋的。
夜深露重,已经坐不住了,两人约好第二天一起晨练的事,便回到房中休息。
第二天早晨,天还没有亮,程羲和就过来敲杜玉清的门。已经在穿鞋的杜玉清摇头笑了笑:武痴!又是一个严于律己的同道中人哪。
出了门,他们一起到了杜渊之房里,杜玉清悄悄慢半步跟在后面,程羲和进去喊人。借着窗棂朦胧灰暗的晨光,杜玉清探头看到两位缇骑还在呼呼大睡,宁夏坐在炕沿系衣服,杜渊之却已经穿戴整齐正盘腿打坐呢。杜玉清心里充满了感动,父亲平时事务繁忙仍然坚持练功,那是勤奋;如今在即将身陷囹圄的境遇下还能保持这样的平静心态,从容坚持修炼,那就是真正的内心安宁,是发乎心,行于身的定见了。从父亲身上她体会到对“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的真正求道者坚定。
程羲和交代了朦胧中略醒过来的刘二河,就和杜渊之父女、宁夏以及老梁一起往后山走去。
他们四人在村后的山上找了一片背风的空地。因为是清晨,气温还有些低,他们说话呵出的气都是白色的,路上结着冰碴子和白霜,山林灰败,看不到一点绿色,杜玉清想起现在江南还是绿意盎然的田野,越发感到南北差异的巨大,如果她和京城的亲戚朋友们说冬天的江南仍然植物丰茂绿意盎然,甚至还有鲜花盛开,想必大家都会张大了嘴不相信她说的话了吧。
杜家人锻炼的程序一般都是先集体活动后个人练习。因为拳种不同,程羲和在杜渊之一起作为准备活动后,就各自开始练习。他发现杜渊之对他的出现并没有表现出诧异来,也没有避讳他的意思,他先是带着杜玉清等人打了一套拳,动作舒缓从容,大家都好像没有使什么劲,但一趟拳下来每个人都面色红润,微微冒出汗来。这不能不让程羲和惊异,他与他们打拳的差异不仅在动作形式上,更多的是在状态上。
热身后是大家各自的练习。杜玉清练的是剑,宁夏练的是长棒,老梁练的是长鞭。实际上杜玉清选择剑作为自己的武器,跟她一年前在上巳节上看到程羲和舞剑不无关系,这不得不说缘分的神奇。
杜渊之在一旁一边观察一边指导。因为原来只允许杜玉清练拳,她练剑还是从去年才开始的事情,但杜渊之发现她的动作已经很圆熟了,说明她私下经常勤学苦练,尤其可贵的是她能把练拳的感受带到了剑术上,已经有了上下相随,剑与意合的意思。杜渊之不由地点点头,阿杏已经掌握了正确的方向,剩下的就是不断实践使之更加得心应手,最后达到剑人合一的境界。
程羲和看到杜玉清的动作却大吃一惊,尽管他窥探过杜玉清和宁夏的对练,知道他的剑术不是装装门面,但没想到他的剑架是如此熟练流畅,显露出高手的风范。刘师父在指导他练剑时曾经说过:“真正的剑术要使劲力能够‘透三关’,发于腰脊,透过臂腕而达于剑尖。”但他并没有解释过要如何能达到这“透三关”。为了达到师父所说的效果,他整整摸索了五年,一直到去年才有所领悟,就是要做到剑人合一才能达到这个“透三关”的效果,但要如何做到剑人合一?他还在苦苦思索呢。但他怎么感觉杜文清好像已经领悟了到这个道理,并且做到剑与意合了。他是怎么做到的?是杜家有什么独特的心法秘笈吗?他把眼睛投向了杜渊之。
杜玉清再练完一趟已是面色微红气喘吁吁,她的体力到底还未完全恢复,气力有些不足。程羲和注意他的脸色比昨天看着红润了许多,真是比雪晶莹、赛玉洁白,比女孩子还要俊俏几分,程羲和不禁暗暗称奇。
“叔父,程大哥的剑术遇到一些问题,想请您给指导一下。”杜玉清背对着程羲和朝着杜渊之调皮地眨了眨眼睛。杜渊之嗔怪地瞪了她一眼,没有说话。程羲和有些不安,对杜渊之说道:“杜大人请别责怪清弟,是我冒昧想向杜大人请教的。”
杜渊之第一次见到程羲和,就很欣赏这个年轻人,他为人诚恳,行为端方,是世家公子正人君子的风范。这次见面他虽然是锦衣卫百户身份,对人却仍然能够秉承着公正严明的态度,让他暗地十分赞许。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公正严明,他不知要遭受多少冤屈和侮辱。虽然他并不怕受罪,但对于获得的充分的尊重,他还是铭感于心的,更不用说前两天他还奋不顾身救了阿杏,这份情谊杜渊之自然愿意真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