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巴菲特的天价午餐(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美国当地时间6月24日中午12点
备受瞩目的“天价午餐”
在纽约史密斯·沃伦斯凯牛排餐厅
正式拉开序幕
赴宴双方分别为美国股神巴菲特
和“中国私募基金教父”赵丹阳
这个早在去年6月定下的
211万美元的“共餐”协议
在与巴菲特畅谈3个半小时后兑现
赵丹阳表示
从巴菲特身上学到的是无价之宝
211万美元花得“绝对值得”
巴菲特和赵丹阳到底谈了什么
巴菲特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与洞见
他的投资哲学和投资策略
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
为什么买单的总是华人
我们是一个急功近利、喜欢投机取巧的民族。
我们想的是多赚点钱,而巴菲特想的是如何把钱捐出去。
(嘉宾介绍:闫肖锋,《新周刊》总主笔,著有《少数派》及《杂志观》等系列文章。)
王牧笛:最近全球的目光不在中国,都在美国,杰克逊走了,巴菲特的“天价午餐”来了,而且两个人有个共性——都是偶像,而且都是那种“一直被模仿从来没有被超越”的。要说吃饭是真有学问,关键不是吃什么,而是与谁同吃。中国的投资者向来有一种“巴菲特情结”。这次“天价午餐”迅速把这种情结撩拨到极点,就是痴情到了极点。咱们看看这个午餐到底怎么吃的:
美国当地时间6月24日中午12点,备受瞩目的“天价午餐”在纽约第四十九街第三大道口的史密斯·沃伦斯凯牛排餐厅正式拉开序幕,赴宴双方分别为美国股神巴菲特和“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的创办人,素有“中国私募基金教父”之称的赵丹阳。这个早在去年6月定下的211万美元的“共餐”协议,在与巴菲特畅谈3个半小时后兑现。赵丹阳表示,从巴菲特身上学到的是无价之宝,花211万美元与投资大师面对面交流投资经验“绝对值得”。巴菲特和赵丹阳一行人到底谈了什么?巴菲特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与洞见,他的投资哲学和投资策略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
王牧笛:现在有网友问,金融危机之下跟教授共吃午餐要花多少钱?
郎咸平:我不要钱,只要我有时间,没问题的。
王牧笛:我还琢磨我们栏目组可以代言一下教授的午餐费呢。211万美元吃这一顿午餐值吗?而且我发现,巴菲特的午餐是从2000年开始的,很多华人踊跃竞拍,上次是段永平,这次是赵丹阳。段永平是62万美元,这次是211万美元,教授觉得值吗?
郎咸平:你看看这两个人在想什么?我们中国人跟他吃午餐希望能从他身上学两招回来赚点钱;巴菲特拿到这笔钱之后,他不是去转作投资赚点钱,他做慈善捐出去了。从这点上立即看出来巴菲特的水平,利用自己的名气和这一些急唠唠想赚钱的人士,或者急功近利想赚钱的人士赚钱,来完成他这一生的志愿,那就是把钱捐出去,去帮助别人。你看看多大的差别。
王牧笛:你看现在媒体的后续报道:赵丹阳赚到钱了,他给巴菲特推荐了一只股票,他建议巴菲特回去看一下港股“物美商业”,从吃饭当天开始连涨四天,涨了24%。
郎咸平:巴菲特买了?
王牧笛:不,巴菲特没有买,但赵丹阳手里持股啊,他四天时间赚了相当于这顿午餐8倍的钱——赚了1600万美元。
郎咸平:我们本来就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喜欢投机取巧的民族,而且也特别的浮躁。你这么一讲,那以后大家都竞拍了,明年价格更高。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种赚钱的事总是我们去谈,“我赚百分之四十,你赚百分之几”,我就没有看到巴菲特谈过类似的话,我看他谈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把钱捐出去。
王牧笛:没错,而且选择跟巴菲特吃饭的大部分是华人,或者跟华人有关联的人。这次赵丹阳带的几个人,有他的妻子当翻译,还有段永平,段永平是第二次吃饭了。记者采访段永平,问他:“你这第二次吃饭跟第一次吃饭有什么不同?”他说:“没什么不同啊,巴菲特说的还是以前那些,没有变化,而且他说的都是最简单的东西。”段永平接下来说的一个事很有意思,他说,“简单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多听一遍呢?多听一遍起码让我坚定了信念。”
闫肖锋:关键是那是巴菲特说的,它不是“九菲特”说的。
他告诉我们的都是常识
“不必对什么事情都懂,只做懂的事情。”
“不要期望着买一只股票下个星期就涨,这种期望是很愚蠢的。”
“要做就做长期投资。”
“只做自己了解的行业。”
……
王牧笛:巴菲特的这种投资理念就成为咱们的黄金定律,刚才说了中国人有一种很强烈的“巴菲特情结”。教授在美国待了这么多年,而且对投资很有研究,我不知道你怎么看待巴菲特这种投资,很多人说巴菲特是“股神”,把他跟炒股专家联系在一起,说他有个什么特有的“模型”,这个“模型”是他赚钱的法宝,教授怎么看?
郎咸平:其实如果把巴菲特放到中国来的话,我相信他肯定也被套牢了,巴菲特这种简单投资理念只有在美国才可以。大家看一个简单数据,从1930~1980年或者1940~1990年50年间,你发现美国股市平均的年回报率大概在8%左右,那最后总的投资回报率就是1.08的50次方,你看这是多少钱。
王牧笛:这就意味着,如果按照这种正常的逻辑,似乎谁按这个走都可以赚到钱。
郎咸平:对,你只要把钱放在美国的股市里面,很多年之后就得到很高的回报。但是我要提醒各位,要选的话,最好选民主党执政的时期,因为从1929~2009年,民主党执政40年,共和党执政40年,我们做了一项统计:如果你投资1万元在民主党执政的时期,你可以赚回30万,如果你很不幸放在共和党执政的时期,1万元投下去只能赚回1773块。因此在美国投资,只要民主党执政的时候,你什么事都不要做,就投资在美国的股票指数上面,几十年下来你回报是不得了的。我相信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某种程度的巴菲特,就这么简单。
王牧笛:但是现实是美国历史上只产生了一个巴菲特,他40年投了22只股票就赚翻了——从100元到160亿。
郎咸平:而且他投资的股票基本上就是道琼斯指数的股票。
王牧笛:可口可乐,他经常持有这只股票。
郎咸平:对,他是以这些为主。你看这个人这一生做事都是非常执著的,看上这几家公司后,他就慢慢等,你刚刚讲的可口可乐也是,他想买,可是他总认为股价太高,所以就等,等到什么时候呢?等到可口可乐有一次更改了秘方——为了跟百事可乐竞争——更改秘方的时候可口可乐股价大跌,他马上乘机介入。
王牧笛:买入了。
郎咸平:对,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乘机买入,其实这个道理就这么简单:你只要把这个公司的实质面分析清楚之后,如果说股价低于你所分析出来的实质面价格就该买入,超过的话就该卖出。就这么简单。
王牧笛:肖锋兄觉得巴菲特这种投资很简单吗?他会比别的人更成功的原因在哪里?美国股市投资环境如此好,你正常跟就可以投进,那为什么巴菲特自己说,他最鄙视那些华尔街非理性投资者,他们都是受过专业的商业训练,都是受过大学教育,为什么那么非理性,我不跟他们玩。所以巴菲特住在哪里?巴菲特不在华尔街,他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住。他是远离市场,所以战胜了市场。
闫肖锋:实际上对中国人来说,您刚才说得很对,中国人很浮躁、很投机、很成功学。但是巴菲特给我们的另外一种借鉴就是端正投资心态吧。我觉得巴菲特,他的这种投资还有做人做事的道理实际上都是常识,他说出来的实际上也都是常识。包括他跟段永平、赵丹阳吃这顿饭所说的,我刚才说了就是因为是巴菲特说的,不是“九菲特”说的,也不是一个菜市场的老太太说的,所以它有价值,巴菲特说的常识就是真理。传播学里是这样:传播的信息的权威性取决于它的传播源。他是传播源,是世界第一的股神,所以他说出来有权威性。但是这个常识并不见得你在平常生活中没有听到过,你可能听过上百次、上千次,但是你不去注意它。
王牧笛:比如巴菲特的“圣经”里面的金玉良言有什么:“不必对什么事情都懂,只做懂的事情。”包括还有说关于股票的,“你不要期望着买一只股票下个星期就涨,这种期望是很愚蠢的。”其实这些东西真是常识。
闫肖锋:“如果你跟别人做一样的投资,那么你的收益和效果跟别人也是一样的……要做就做长期投资……只做自己了解的行业……”这些全是常识,实际上做人也是一样的。
王牧笛:中国社会又是一个常识最稀缺的社会,所以说把常识当作真理。
闫肖锋:比如说我们记者去采访巴菲特,都要去巴菲特的家里转一转,有“巴宅一游”的意思。结果一看,巴菲特车库停的是辆小福特,他没有什么名车,就像沃尔玛的老板开一辆农夫车一样,很平常的一种心态。所以我倒觉得赵丹阳也好,段永平也好,如果真从巴菲特那取到了“真经”的话,回家第一件事就应该把大排气量的外国车换成小排气量的国产车,这才是从实际行动上去学人家巴菲特。
王牧笛:中国的这些投资者、这些暴发户去购买悍马、收购悍马。
闫肖锋:这是一种浮躁心态的产物。
王牧笛:刚才说到这个社会常识缺失,你看梁文道最近出了一本书叫《常识》,今年广东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出了一个《常识》,被媒体称作是给所有公民出的一道题。巴菲特说的恰恰是这种常识,却被中国老百姓,包括中国投资者给误读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巴菲特意味着长期持有,意味着死了都不卖,所以2008年股灾无数人都破产。
郎咸平:对,而且你要晓得这个常识代表什么意思,很多美国人跟他一样很务实,追寻规则,炒股的规则就是这么多人多年积累下来的一个常识。
王牧笛:炒股真有规则啊?
郎咸平:当然,在美国是这样子的。我在美国教过很多年书,巴菲特用的模型我们上课都要教的,我们上课教的预测股价模型准确度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几。
王牧笛:估价的一种。
郎咸平:对,比如说IBM也好,花旗银行也好,我只要用这个模型算真实价值,差不多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准确度。我们在上公司理财科目的时候,每一个模型都要教,所以每一个听过课的人都会。由于大家都用同样的模型,所以它越来越准。
这代表什么意思呢?美国的股票市场相对而言理性程度就比较大,更反映公司经营的基本面。那么我们用的这些模型,包括巴菲特用的模型全部都以公司基本面的数据来做推导,数据是对的推导出来的结果就应该是八九不离十的。因此他们按照这个规律去做,按照这种常识去做,公司好我买进,然后长期持有。因为我看到你这个财务报表好,我买进之后,股价当然就慢慢上升。因此在美国这种环境之下,他这种常识就很有用。
我们呢?财务报表搞不好都不是真的,推出的股价当然就是假的,你把这种常识用到中国的话你就玩不转。巴菲特之所以成功,美国那么多人成功,是因为美国特有的环境。你把他的常识拿到一个浮躁的国家的话,那就不能用,要投机取巧就不能用,就这么简单。
王牧笛:但巴菲特足够出色,他在美国本土市场之外,比如说他2003年的时候买入港股中国石油赚了八倍,而中国股民买了A股中国石油……用网上流行的那句话说,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买上中石油”。
郎咸平:对,没错。不过他这也是对于国有企业的信心,其实在美国都是这样子的,美国投资者对于国有企业的信心早就有了,这是很多的报告都能看到的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讲这是常识。
美国当地时间6月24日中午12点
备受瞩目的“天价午餐”
在纽约史密斯·沃伦斯凯牛排餐厅
正式拉开序幕
赴宴双方分别为美国股神巴菲特
和“中国私募基金教父”赵丹阳
这个早在去年6月定下的
211万美元的“共餐”协议
在与巴菲特畅谈3个半小时后兑现
赵丹阳表示
从巴菲特身上学到的是无价之宝
211万美元花得“绝对值得”
巴菲特和赵丹阳到底谈了什么
巴菲特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与洞见
他的投资哲学和投资策略
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
为什么买单的总是华人
我们是一个急功近利、喜欢投机取巧的民族。
我们想的是多赚点钱,而巴菲特想的是如何把钱捐出去。
(嘉宾介绍:闫肖锋,《新周刊》总主笔,著有《少数派》及《杂志观》等系列文章。)
王牧笛:最近全球的目光不在中国,都在美国,杰克逊走了,巴菲特的“天价午餐”来了,而且两个人有个共性——都是偶像,而且都是那种“一直被模仿从来没有被超越”的。要说吃饭是真有学问,关键不是吃什么,而是与谁同吃。中国的投资者向来有一种“巴菲特情结”。这次“天价午餐”迅速把这种情结撩拨到极点,就是痴情到了极点。咱们看看这个午餐到底怎么吃的:
美国当地时间6月24日中午12点,备受瞩目的“天价午餐”在纽约第四十九街第三大道口的史密斯·沃伦斯凯牛排餐厅正式拉开序幕,赴宴双方分别为美国股神巴菲特和“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的创办人,素有“中国私募基金教父”之称的赵丹阳。这个早在去年6月定下的211万美元的“共餐”协议,在与巴菲特畅谈3个半小时后兑现。赵丹阳表示,从巴菲特身上学到的是无价之宝,花211万美元与投资大师面对面交流投资经验“绝对值得”。巴菲特和赵丹阳一行人到底谈了什么?巴菲特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与洞见,他的投资哲学和投资策略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
王牧笛:现在有网友问,金融危机之下跟教授共吃午餐要花多少钱?
郎咸平:我不要钱,只要我有时间,没问题的。
王牧笛:我还琢磨我们栏目组可以代言一下教授的午餐费呢。211万美元吃这一顿午餐值吗?而且我发现,巴菲特的午餐是从2000年开始的,很多华人踊跃竞拍,上次是段永平,这次是赵丹阳。段永平是62万美元,这次是211万美元,教授觉得值吗?
郎咸平:你看看这两个人在想什么?我们中国人跟他吃午餐希望能从他身上学两招回来赚点钱;巴菲特拿到这笔钱之后,他不是去转作投资赚点钱,他做慈善捐出去了。从这点上立即看出来巴菲特的水平,利用自己的名气和这一些急唠唠想赚钱的人士,或者急功近利想赚钱的人士赚钱,来完成他这一生的志愿,那就是把钱捐出去,去帮助别人。你看看多大的差别。
王牧笛:你看现在媒体的后续报道:赵丹阳赚到钱了,他给巴菲特推荐了一只股票,他建议巴菲特回去看一下港股“物美商业”,从吃饭当天开始连涨四天,涨了24%。
郎咸平:巴菲特买了?
王牧笛:不,巴菲特没有买,但赵丹阳手里持股啊,他四天时间赚了相当于这顿午餐8倍的钱——赚了1600万美元。
郎咸平:我们本来就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喜欢投机取巧的民族,而且也特别的浮躁。你这么一讲,那以后大家都竞拍了,明年价格更高。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种赚钱的事总是我们去谈,“我赚百分之四十,你赚百分之几”,我就没有看到巴菲特谈过类似的话,我看他谈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把钱捐出去。
王牧笛:没错,而且选择跟巴菲特吃饭的大部分是华人,或者跟华人有关联的人。这次赵丹阳带的几个人,有他的妻子当翻译,还有段永平,段永平是第二次吃饭了。记者采访段永平,问他:“你这第二次吃饭跟第一次吃饭有什么不同?”他说:“没什么不同啊,巴菲特说的还是以前那些,没有变化,而且他说的都是最简单的东西。”段永平接下来说的一个事很有意思,他说,“简单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多听一遍呢?多听一遍起码让我坚定了信念。”
闫肖锋:关键是那是巴菲特说的,它不是“九菲特”说的。
他告诉我们的都是常识
“不必对什么事情都懂,只做懂的事情。”
“不要期望着买一只股票下个星期就涨,这种期望是很愚蠢的。”
“要做就做长期投资。”
“只做自己了解的行业。”
……
王牧笛:巴菲特的这种投资理念就成为咱们的黄金定律,刚才说了中国人有一种很强烈的“巴菲特情结”。教授在美国待了这么多年,而且对投资很有研究,我不知道你怎么看待巴菲特这种投资,很多人说巴菲特是“股神”,把他跟炒股专家联系在一起,说他有个什么特有的“模型”,这个“模型”是他赚钱的法宝,教授怎么看?
郎咸平:其实如果把巴菲特放到中国来的话,我相信他肯定也被套牢了,巴菲特这种简单投资理念只有在美国才可以。大家看一个简单数据,从1930~1980年或者1940~1990年50年间,你发现美国股市平均的年回报率大概在8%左右,那最后总的投资回报率就是1.08的50次方,你看这是多少钱。
王牧笛:这就意味着,如果按照这种正常的逻辑,似乎谁按这个走都可以赚到钱。
郎咸平:对,你只要把钱放在美国的股市里面,很多年之后就得到很高的回报。但是我要提醒各位,要选的话,最好选民主党执政的时期,因为从1929~2009年,民主党执政40年,共和党执政40年,我们做了一项统计:如果你投资1万元在民主党执政的时期,你可以赚回30万,如果你很不幸放在共和党执政的时期,1万元投下去只能赚回1773块。因此在美国投资,只要民主党执政的时候,你什么事都不要做,就投资在美国的股票指数上面,几十年下来你回报是不得了的。我相信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某种程度的巴菲特,就这么简单。
王牧笛:但是现实是美国历史上只产生了一个巴菲特,他40年投了22只股票就赚翻了——从100元到160亿。
郎咸平:而且他投资的股票基本上就是道琼斯指数的股票。
王牧笛:可口可乐,他经常持有这只股票。
郎咸平:对,他是以这些为主。你看这个人这一生做事都是非常执著的,看上这几家公司后,他就慢慢等,你刚刚讲的可口可乐也是,他想买,可是他总认为股价太高,所以就等,等到什么时候呢?等到可口可乐有一次更改了秘方——为了跟百事可乐竞争——更改秘方的时候可口可乐股价大跌,他马上乘机介入。
王牧笛:买入了。
郎咸平:对,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乘机买入,其实这个道理就这么简单:你只要把这个公司的实质面分析清楚之后,如果说股价低于你所分析出来的实质面价格就该买入,超过的话就该卖出。就这么简单。
王牧笛:肖锋兄觉得巴菲特这种投资很简单吗?他会比别的人更成功的原因在哪里?美国股市投资环境如此好,你正常跟就可以投进,那为什么巴菲特自己说,他最鄙视那些华尔街非理性投资者,他们都是受过专业的商业训练,都是受过大学教育,为什么那么非理性,我不跟他们玩。所以巴菲特住在哪里?巴菲特不在华尔街,他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住。他是远离市场,所以战胜了市场。
闫肖锋:实际上对中国人来说,您刚才说得很对,中国人很浮躁、很投机、很成功学。但是巴菲特给我们的另外一种借鉴就是端正投资心态吧。我觉得巴菲特,他的这种投资还有做人做事的道理实际上都是常识,他说出来的实际上也都是常识。包括他跟段永平、赵丹阳吃这顿饭所说的,我刚才说了就是因为是巴菲特说的,不是“九菲特”说的,也不是一个菜市场的老太太说的,所以它有价值,巴菲特说的常识就是真理。传播学里是这样:传播的信息的权威性取决于它的传播源。他是传播源,是世界第一的股神,所以他说出来有权威性。但是这个常识并不见得你在平常生活中没有听到过,你可能听过上百次、上千次,但是你不去注意它。
王牧笛:比如巴菲特的“圣经”里面的金玉良言有什么:“不必对什么事情都懂,只做懂的事情。”包括还有说关于股票的,“你不要期望着买一只股票下个星期就涨,这种期望是很愚蠢的。”其实这些东西真是常识。
闫肖锋:“如果你跟别人做一样的投资,那么你的收益和效果跟别人也是一样的……要做就做长期投资……只做自己了解的行业……”这些全是常识,实际上做人也是一样的。
王牧笛:中国社会又是一个常识最稀缺的社会,所以说把常识当作真理。
闫肖锋:比如说我们记者去采访巴菲特,都要去巴菲特的家里转一转,有“巴宅一游”的意思。结果一看,巴菲特车库停的是辆小福特,他没有什么名车,就像沃尔玛的老板开一辆农夫车一样,很平常的一种心态。所以我倒觉得赵丹阳也好,段永平也好,如果真从巴菲特那取到了“真经”的话,回家第一件事就应该把大排气量的外国车换成小排气量的国产车,这才是从实际行动上去学人家巴菲特。
王牧笛:中国的这些投资者、这些暴发户去购买悍马、收购悍马。
闫肖锋:这是一种浮躁心态的产物。
王牧笛:刚才说到这个社会常识缺失,你看梁文道最近出了一本书叫《常识》,今年广东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出了一个《常识》,被媒体称作是给所有公民出的一道题。巴菲特说的恰恰是这种常识,却被中国老百姓,包括中国投资者给误读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巴菲特意味着长期持有,意味着死了都不卖,所以2008年股灾无数人都破产。
郎咸平:对,而且你要晓得这个常识代表什么意思,很多美国人跟他一样很务实,追寻规则,炒股的规则就是这么多人多年积累下来的一个常识。
王牧笛:炒股真有规则啊?
郎咸平:当然,在美国是这样子的。我在美国教过很多年书,巴菲特用的模型我们上课都要教的,我们上课教的预测股价模型准确度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几。
王牧笛:估价的一种。
郎咸平:对,比如说IBM也好,花旗银行也好,我只要用这个模型算真实价值,差不多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准确度。我们在上公司理财科目的时候,每一个模型都要教,所以每一个听过课的人都会。由于大家都用同样的模型,所以它越来越准。
这代表什么意思呢?美国的股票市场相对而言理性程度就比较大,更反映公司经营的基本面。那么我们用的这些模型,包括巴菲特用的模型全部都以公司基本面的数据来做推导,数据是对的推导出来的结果就应该是八九不离十的。因此他们按照这个规律去做,按照这种常识去做,公司好我买进,然后长期持有。因为我看到你这个财务报表好,我买进之后,股价当然就慢慢上升。因此在美国这种环境之下,他这种常识就很有用。
我们呢?财务报表搞不好都不是真的,推出的股价当然就是假的,你把这种常识用到中国的话你就玩不转。巴菲特之所以成功,美国那么多人成功,是因为美国特有的环境。你把他的常识拿到一个浮躁的国家的话,那就不能用,要投机取巧就不能用,就这么简单。
王牧笛:但巴菲特足够出色,他在美国本土市场之外,比如说他2003年的时候买入港股中国石油赚了八倍,而中国股民买了A股中国石油……用网上流行的那句话说,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买上中石油”。
郎咸平:对,没错。不过他这也是对于国有企业的信心,其实在美国都是这样子的,美国投资者对于国有企业的信心早就有了,这是很多的报告都能看到的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讲这是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