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串联(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眼见于此,那个带队的军官立刻拔出了腰刀,高举过头顶,以着惊人的音量大喝了一句“肃静”。嚷嚷着要投军的汉子们,尤其是站在前排的那些被他这么一喊耳膜登时便为之一震,就这么一下子,城隍庙外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此时的陈文心中不住暗笑,他早先筛选第一批加入者时,曾经和这个军官聊过,平日里说话声音便不小的这个军官纯粹是天生如此,他们那一家子人就没有说话声音小的,以至于用他那个总让觉得有些猥琐的同乡的说法,他们家有谁成亲了,听房的人都用不着扒窗户和门缝。
正因为这个军官有如此特长,陈文便直接把他的这一队兵带下了山负责维持秩序,到现在为止,看来效果还不错。
维持好秩序,陈文便起身进入了城隍庙,就连伙夫连同煮粥的大锅也搬了进去。他的规定是要求从军的人每五个一次进入城隍庙的院子,接受陈文的筛选,合格的就可以留下先垫一顿,等晚饭前就可以一同上山,而不合格的则直接SayGoodbye。
对于陈文这等占用场地还不给场地费的行为,庙祝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悦,甚至还帮陈文把桌子和椅子准备好。毕竟那个殴打同僚的名声实在耸人听闻,以至于他都不敢在正当的理由下向陈文表示抗议了。
待陈文把笔墨纸砚准备,第一批的五个人也在一个士兵的带领下走了进来,他们按照指示从左到右一字排开,站在陈文的桌子前。
第一个汉子是绍兴人士,以前是个农户,家中有些地,又租种了本村地主的地,日子还算过得去。本来王翊第二次攻陷上虞县城后,绍兴绿营在接二连三的被大兰山明军击败后,绿营兵和官吏也不太敢离城过远,唯恐被明军伏击。
只不过,他家就在余姚县城附近靠近慈溪的方向,那里距离明军的占领区较远,所以被盘剥得颇为厉害。几年下来祖上传下来的田土全都被抵了苛捐杂税不说,租种的那家地主又借机提高租子想把他家变成家奴,于是乎这汉子便带着家人来到了四明山。
这汉子本打算在此地开荒或是给人做佃户的,结果却因为来得太晚,此间的地几乎都已经被占光了,无地可种的他只能靠给人出力气打短工过活,拼死拼活做一整天也不过落个强强吃饱。其实他还算好的,作为家中的壮劳力,他和他弟弟还能够吃饱,可是家里的其他人就不行了,勉强不至饿死而已,可若是平均分配吃食,那么壮劳力没有力气干活全家都得饿死。
刚刚张俊在那里宣读募兵榜文时,这汉子便动心了,一两五钱还有本色,他和他弟弟两个人便可以轻松的养活一家子了,而且还能积攒些娶媳妇的聘礼。至于军功和斩首的赏钱,这汉子到也不敢多想,那毕竟是要杀人的,他思量着赶上了陈文这样爱兵如子的将主,若是在营里任劳任怨,多干活少说话,应该也不至于被赶走吧。
想到这里,这汉子就拼尽了全力挤了进来,城隍庙外的那军官见他有把子力气似的,便先叫他进来了。
陈文观察了一番此人的面相,又问了几个问题,总体而言给他的感觉应该是一个比较老实本分的汉子。由于能吃饱饭,又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体格也还不错,于是他便定下了此人。
只是这汉子在磕头感谢陈文招募他之后,并没有去伙夫那里喝粥,反而一路狂奔而去,用他对陈文的话说,他想把他弟弟也叫来一起给陈文当兵。
第二个汉子是本地的山民,平日里打猎为生,只是当下的时局山间的野物虽然也有人收,但是价钱可远不如承平时候,而此人也不像吴登科那般有老营分的地租给别人,所以日子过得很不怎么样。
本来这汉子今天只是到镇子上出售猎物的,可是听到陈文在这募兵,思量着自己箭术过人,弄不好过些日子还可以混个军官当当,总比继续忍受那些皮货商的盘剥要强得多,便挤了进来,要求投军。庙外的那军官一眼看出他是个猎户,思量着陈文那个有一技之长者优先的事情,便让这厮提前进来了。
陈文检查了下他打的猎物,全部是一箭命中要害,箭术应该还不错,便定了下来。那汉子在向陈文行礼后,便毫不客气的跑到伙夫的大锅前要了碗粥,也顾不得烫,端起来就往嘴里倒,还一个劲儿的美滋滋的吧唧嘴,丝毫没有拿自己当外人的意思。
第三个和前两个文盲不同,是个从宁波来的童生,只不过此人的童生和顾守礼还不一样,顾守礼起码过了县试和府试,只是没考中秀才罢了;可这书生却是压根就什么都没考上过,甚至考没考过都不好说,连正式的童生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业余的。
陈文很后悔没带着顾守礼或是齐秀峰下山,要不还能辨别一下,可是顾守礼此时还在给昨天上山投军的汉子登记造册,而齐秀峰则在盘点军需储备,准备在募兵结束后继续向王江申报,哪有时间下来啊。于是,陈文看在这厮认识字的份上便继续听他把他的故事讲完。
宁波由于毗邻舟山,清军的力量较之绍兴要强得多,无论是绿营还是八旗兵,劫掠百姓、欺男霸女的事情都不鲜见。这个读书人住在乡下,算是耕读传家,路过的清军见他娘子有几分姿色,便强抢而去。
有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更何况是他这样的不第童生呢。结果这书生一看便跑去求见县令,可县令也不敢去惹那些八旗兵,又见他身无功名,就给乱棍轰了出去。书生气不过,便打算投奔明军报仇雪恨,可是这么个一嘴之乎者也,任啥啥不会的主儿自然是没人愿意聘用。于是乎,这书生便在这镇子上支了代写书信的摊儿,勉强糊口罢了。
这个书生的过往让陈文想起了他曾经在网上看过的一个故事,话说是清军南下,一个秀才的妻子被路过的清军强夺而去,那秀才便卖了家里的房子和地准备去赎回他的妻子,只是兵荒马乱,那支清军被调来调去的,那秀才几个月也没有找到。
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看到对面船上的那女子分明就是他妻子,便追了过去。一问才知道,原来抢走她的那个清军已经死了,而她则被这个清军的上司卖给了别人,此间正要送过去。那秀才一见如此,便找到了从清军那里买他妻子的人要求赎回,而那个人见这秀才情深意重,也没有收那秀才的银子,就将秀才的妻子还了回去。故事的最后好像那个还人妻子的人也得了福报,只是陈文已经想不起来了。
虽然这厮一嘴的之乎者也,在陈文面前翻来覆去的子曰这个子曰那个的,最后陈文还是捏着鼻子收下了他,毕竟在这个识字率不超过百分之十的时代,捡到了就是赚。
只不过这厮见陈文收下了他之后,却和其他人不同,只是遥遥一拜便自顾自的吃粥去了,让跟在陈文身边的士兵颇为不忿。而且他的那副吃相就仿佛恶鬼投胎似的,全无读书人的气度,也让陈文开始怀疑这厮到底考没考过科举,是不是应该让顾守礼试探一下再行任用。
相较这个书生,第四个人就简单多了,看样子身上倒是有把子力气,只是眼神和举止有些市井无赖的感觉。陈文稍微一试探,便直接叫他滚蛋了,一个无赖汉没事凑什么热闹,戚继光的选兵标准里可是说了,这等人是绝对不能要的。
第一组的最后一个自称是杭州富阳人,和陈文编造的那个祖上最初是一个职业,是个烧炭工。陈文见他身上衣服破烂,头发枯黄,指甲缝里有些黑色,不知道是泥还是碳灰,肌肉发达,感觉颇有些力气的样子,便信了几分。
只是此人介绍自身籍贯的时候,眼睛不自觉的往右上方看,似乎是在找寻什么。眼见于此,陈文立刻拍案而起。
“你这厮说话不尽不实,分明就是细作!来人,将这厮拿下送交老营严刑审问!”
陈文在现代看刑侦电视剧时,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理论,说是一个人回答问题时,如果眼球往向左运动或是往左看,就说明此人在回忆过往,说的应该是真话;而这个人如果在回答问题时眼球向右运动或是往右看的话,那就说明此人在说谎。
这个习惯是可以通过训练来伪装的,据说世界各国的特工都接受过此类训练。只不过,陈文丝毫不相信一个明朝人会如此伪装,而伪装的结果竟然是成心让人怀疑自己。当然,就算此时的满清真有这种训练,在陈文看来这样的间谍也不应该往自己这么个只有三百来兵的小军头这里送,送也是要往永历朝廷那送才对嘛,毕竟那个目标才大。
听到这话,陈文身边的两个士兵立刻将其拿下,而此人竟也没有反抗,只是不住的求饶。这汉子被陈文的士兵按倒在地后,立刻承认了他在籍贯上面说谎了,只是说谎的原因颇为奇葩,引起了陈文的些许兴趣,到时是他把话说完。
这个汉子叫做陈富贵,确实是个烧炭工,也正如同他所说的和陈文同姓,而且他也确实杭州人士。只不过,问题也出在了这里,他是杭州人,但不是杭州富阳县人士,而是新城人,和陈文编造的那个祖上不光是干过同一个职业,而且还是同乡!
陈文最后一次在山下的村子讲古时,讲得便是他编造的那个故事,而那天的听众之中就有这个陈富贵。本来听到了陈文的那位祖上的故事,不仅和他出身同一个县,还都干过烧炭工这份职业,这让他颇有些感同身受,所以当时他也跪倒在那群表示追随陈文的人群中,准备跟着陈文博一个封妻荫子去。
可是回到家,这股子激情劲儿过去后,他又犹豫了,而犹豫的原因在陈文看来很奇葩,但是在古代却是极大的事情,那就是避讳。
这里的避讳并不是书写或是说出君主或是上官、长辈的名讳,而是不愿因为他的身份引起陈文的不快。在他看来,他和陈文的祖上同乡,又都是杭州新城人,还都姓陈,这并不是什么缘分,而是会引起陈文忌讳的事情。毕竟他和陈文祖宗有如此多的相似,若是换做其他上官肯定会甚为不喜的。
至于他撒谎的原因更为奇葩,据他所说,他犹豫了两天没有想出个所以然,于是就打算找人问问,结果正好见到那个算命先生正在宣讲陈文的募兵榜文,于是乎他就把他的疑问说给了那个算命先生,而那个算命先生则在收了钱之后给他出了个撒谎的主意。
陈文派人将那算命先生传唤进来,没费什么力气就将他的记忆唤醒了起来,毕竟一个人打算投军结果出身境遇和将主的祖宗几乎相同的事情哪怕是他这么个天天接触人的算命先生也觉得新鲜,更何况那个将主还临时雇佣过他。
陈富贵听完建议后觉得撒谎不太好,而不撒这个谎言的话他又怕引起陈文的忌讳,思前想后的又犹豫了两天,等他决定下来的时候陈文已经招募结束了。为了防止错过机会,这汉子甚至跑去了老营,结果被中营的那个看门把总给拦在了外面,只得就此不了了之。
今天他进镇子本来是因为和一大户人家约好了送碳,等结了钱准备买点粮食下锅的时候,正好看见了陈文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众士兵往城隍庙走去,好像又是要招兵的样子。不愿意再错过机会的他因为猜到了此事便早早的站到了前排,而后事情就发展到了现在的样子。
陈文看了一眼那算命先生,又看了一眼这汉子,突然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这么一看,这个古代的临时工可真是有职业道德,这分明是吃老子的饭还砸老子的锅嘛,看来后世那些有锅就叫临时工来背的段子也并非全无道理。
这汉子见陈文颇有些犹豫,始终没有定下来是不是收下他,连忙表示以后绝不敢再撒谎了,并且一个劲儿的向陈文推销自己,而推销的方向并不是有什么一技之长,而是身上的那把子力气。
身为将军,陈文没有必要和他比试,而陈文也不打算叫自己的营兵来试试,所以干脆给他出了个难题,把城隍庙那个供奉香火的长方形铜香炉抬起来,只要抬离地陈文就收了他。
那个铜香炉放在城隍庙的院中,不容易擦拭到的地方已经颇有些铜绿了,若是目测的话,也得有个几百斤的重量。那汉子见只是这个,立刻兴高采烈的跑了过去,双手使足了气力一抬,竟真的把那铜香炉抬了起来,而且不止是强强离地那么简单,甚至还抬起了一块距离才在陈文的示意下放下。
虽然读过白居易的《卖炭翁》,但是陈文根本不知道古时候从事这项职业的人一般都有着很强的力量,他们每天在林子里砍树、烧炭,生活艰辛异常,但是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和体魄。如此之下,这个汉子身怀个几百斤的气力其实并不意外,反倒是陈文因为无知给了这个汉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不好意思食言的陈文在收下这汉子的同时,也警告了他一番,若是再敢说话,两次并罚,决不轻饶。而那汉子则千恩万谢的拜倒在地,磕的头比前面三个入围者加一起还多几倍。
解决了第一批,陈文翻看了一遍记录的册子,又命令随行的士兵传唤第二批。
就这样,城隍庙外有张俊负责宣读榜文,有那个军官负责解释并维持纪律,而城隍庙内则由陈文来筛选,过关的到伙夫那里垫肚子,落选的则被士兵带出去,整个一套准流水线作业速度倒也还算称得上一个快字。
到了转天的傍晚,通过顾守礼的统计,陈文得知了需要招募的人员已经完成了大半,如果全部编入先前的三个大队的话,兵力将提升将近一倍。于是乎,他便决定不再继续招募兵员,以防止过多的新兵会使得南塘营本身的战斗力受到过大的影响。
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明天便是九月初一,而这一年的九月正是史书中所记载的清军围剿的月份。
PS:说好的明天加更,第一更下午两点以前,第二更晚上八点以前。上个月包括请假一共四天没更新,一共四章,这是第一章。
眼见于此,那个带队的军官立刻拔出了腰刀,高举过头顶,以着惊人的音量大喝了一句“肃静”。嚷嚷着要投军的汉子们,尤其是站在前排的那些被他这么一喊耳膜登时便为之一震,就这么一下子,城隍庙外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此时的陈文心中不住暗笑,他早先筛选第一批加入者时,曾经和这个军官聊过,平日里说话声音便不小的这个军官纯粹是天生如此,他们那一家子人就没有说话声音小的,以至于用他那个总让觉得有些猥琐的同乡的说法,他们家有谁成亲了,听房的人都用不着扒窗户和门缝。
正因为这个军官有如此特长,陈文便直接把他的这一队兵带下了山负责维持秩序,到现在为止,看来效果还不错。
维持好秩序,陈文便起身进入了城隍庙,就连伙夫连同煮粥的大锅也搬了进去。他的规定是要求从军的人每五个一次进入城隍庙的院子,接受陈文的筛选,合格的就可以留下先垫一顿,等晚饭前就可以一同上山,而不合格的则直接SayGoodbye。
对于陈文这等占用场地还不给场地费的行为,庙祝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悦,甚至还帮陈文把桌子和椅子准备好。毕竟那个殴打同僚的名声实在耸人听闻,以至于他都不敢在正当的理由下向陈文表示抗议了。
待陈文把笔墨纸砚准备,第一批的五个人也在一个士兵的带领下走了进来,他们按照指示从左到右一字排开,站在陈文的桌子前。
第一个汉子是绍兴人士,以前是个农户,家中有些地,又租种了本村地主的地,日子还算过得去。本来王翊第二次攻陷上虞县城后,绍兴绿营在接二连三的被大兰山明军击败后,绿营兵和官吏也不太敢离城过远,唯恐被明军伏击。
只不过,他家就在余姚县城附近靠近慈溪的方向,那里距离明军的占领区较远,所以被盘剥得颇为厉害。几年下来祖上传下来的田土全都被抵了苛捐杂税不说,租种的那家地主又借机提高租子想把他家变成家奴,于是乎这汉子便带着家人来到了四明山。
这汉子本打算在此地开荒或是给人做佃户的,结果却因为来得太晚,此间的地几乎都已经被占光了,无地可种的他只能靠给人出力气打短工过活,拼死拼活做一整天也不过落个强强吃饱。其实他还算好的,作为家中的壮劳力,他和他弟弟还能够吃饱,可是家里的其他人就不行了,勉强不至饿死而已,可若是平均分配吃食,那么壮劳力没有力气干活全家都得饿死。
刚刚张俊在那里宣读募兵榜文时,这汉子便动心了,一两五钱还有本色,他和他弟弟两个人便可以轻松的养活一家子了,而且还能积攒些娶媳妇的聘礼。至于军功和斩首的赏钱,这汉子到也不敢多想,那毕竟是要杀人的,他思量着赶上了陈文这样爱兵如子的将主,若是在营里任劳任怨,多干活少说话,应该也不至于被赶走吧。
想到这里,这汉子就拼尽了全力挤了进来,城隍庙外的那军官见他有把子力气似的,便先叫他进来了。
陈文观察了一番此人的面相,又问了几个问题,总体而言给他的感觉应该是一个比较老实本分的汉子。由于能吃饱饭,又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体格也还不错,于是他便定下了此人。
只是这汉子在磕头感谢陈文招募他之后,并没有去伙夫那里喝粥,反而一路狂奔而去,用他对陈文的话说,他想把他弟弟也叫来一起给陈文当兵。
第二个汉子是本地的山民,平日里打猎为生,只是当下的时局山间的野物虽然也有人收,但是价钱可远不如承平时候,而此人也不像吴登科那般有老营分的地租给别人,所以日子过得很不怎么样。
本来这汉子今天只是到镇子上出售猎物的,可是听到陈文在这募兵,思量着自己箭术过人,弄不好过些日子还可以混个军官当当,总比继续忍受那些皮货商的盘剥要强得多,便挤了进来,要求投军。庙外的那军官一眼看出他是个猎户,思量着陈文那个有一技之长者优先的事情,便让这厮提前进来了。
陈文检查了下他打的猎物,全部是一箭命中要害,箭术应该还不错,便定了下来。那汉子在向陈文行礼后,便毫不客气的跑到伙夫的大锅前要了碗粥,也顾不得烫,端起来就往嘴里倒,还一个劲儿的美滋滋的吧唧嘴,丝毫没有拿自己当外人的意思。
第三个和前两个文盲不同,是个从宁波来的童生,只不过此人的童生和顾守礼还不一样,顾守礼起码过了县试和府试,只是没考中秀才罢了;可这书生却是压根就什么都没考上过,甚至考没考过都不好说,连正式的童生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业余的。
陈文很后悔没带着顾守礼或是齐秀峰下山,要不还能辨别一下,可是顾守礼此时还在给昨天上山投军的汉子登记造册,而齐秀峰则在盘点军需储备,准备在募兵结束后继续向王江申报,哪有时间下来啊。于是,陈文看在这厮认识字的份上便继续听他把他的故事讲完。
宁波由于毗邻舟山,清军的力量较之绍兴要强得多,无论是绿营还是八旗兵,劫掠百姓、欺男霸女的事情都不鲜见。这个读书人住在乡下,算是耕读传家,路过的清军见他娘子有几分姿色,便强抢而去。
有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更何况是他这样的不第童生呢。结果这书生一看便跑去求见县令,可县令也不敢去惹那些八旗兵,又见他身无功名,就给乱棍轰了出去。书生气不过,便打算投奔明军报仇雪恨,可是这么个一嘴之乎者也,任啥啥不会的主儿自然是没人愿意聘用。于是乎,这书生便在这镇子上支了代写书信的摊儿,勉强糊口罢了。
这个书生的过往让陈文想起了他曾经在网上看过的一个故事,话说是清军南下,一个秀才的妻子被路过的清军强夺而去,那秀才便卖了家里的房子和地准备去赎回他的妻子,只是兵荒马乱,那支清军被调来调去的,那秀才几个月也没有找到。
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看到对面船上的那女子分明就是他妻子,便追了过去。一问才知道,原来抢走她的那个清军已经死了,而她则被这个清军的上司卖给了别人,此间正要送过去。那秀才一见如此,便找到了从清军那里买他妻子的人要求赎回,而那个人见这秀才情深意重,也没有收那秀才的银子,就将秀才的妻子还了回去。故事的最后好像那个还人妻子的人也得了福报,只是陈文已经想不起来了。
虽然这厮一嘴的之乎者也,在陈文面前翻来覆去的子曰这个子曰那个的,最后陈文还是捏着鼻子收下了他,毕竟在这个识字率不超过百分之十的时代,捡到了就是赚。
只不过这厮见陈文收下了他之后,却和其他人不同,只是遥遥一拜便自顾自的吃粥去了,让跟在陈文身边的士兵颇为不忿。而且他的那副吃相就仿佛恶鬼投胎似的,全无读书人的气度,也让陈文开始怀疑这厮到底考没考过科举,是不是应该让顾守礼试探一下再行任用。
相较这个书生,第四个人就简单多了,看样子身上倒是有把子力气,只是眼神和举止有些市井无赖的感觉。陈文稍微一试探,便直接叫他滚蛋了,一个无赖汉没事凑什么热闹,戚继光的选兵标准里可是说了,这等人是绝对不能要的。
第一组的最后一个自称是杭州富阳人,和陈文编造的那个祖上最初是一个职业,是个烧炭工。陈文见他身上衣服破烂,头发枯黄,指甲缝里有些黑色,不知道是泥还是碳灰,肌肉发达,感觉颇有些力气的样子,便信了几分。
只是此人介绍自身籍贯的时候,眼睛不自觉的往右上方看,似乎是在找寻什么。眼见于此,陈文立刻拍案而起。
“你这厮说话不尽不实,分明就是细作!来人,将这厮拿下送交老营严刑审问!”
陈文在现代看刑侦电视剧时,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理论,说是一个人回答问题时,如果眼球往向左运动或是往左看,就说明此人在回忆过往,说的应该是真话;而这个人如果在回答问题时眼球向右运动或是往右看的话,那就说明此人在说谎。
这个习惯是可以通过训练来伪装的,据说世界各国的特工都接受过此类训练。只不过,陈文丝毫不相信一个明朝人会如此伪装,而伪装的结果竟然是成心让人怀疑自己。当然,就算此时的满清真有这种训练,在陈文看来这样的间谍也不应该往自己这么个只有三百来兵的小军头这里送,送也是要往永历朝廷那送才对嘛,毕竟那个目标才大。
听到这话,陈文身边的两个士兵立刻将其拿下,而此人竟也没有反抗,只是不住的求饶。这汉子被陈文的士兵按倒在地后,立刻承认了他在籍贯上面说谎了,只是说谎的原因颇为奇葩,引起了陈文的些许兴趣,到时是他把话说完。
这个汉子叫做陈富贵,确实是个烧炭工,也正如同他所说的和陈文同姓,而且他也确实杭州人士。只不过,问题也出在了这里,他是杭州人,但不是杭州富阳县人士,而是新城人,和陈文编造的那个祖上不光是干过同一个职业,而且还是同乡!
陈文最后一次在山下的村子讲古时,讲得便是他编造的那个故事,而那天的听众之中就有这个陈富贵。本来听到了陈文的那位祖上的故事,不仅和他出身同一个县,还都干过烧炭工这份职业,这让他颇有些感同身受,所以当时他也跪倒在那群表示追随陈文的人群中,准备跟着陈文博一个封妻荫子去。
可是回到家,这股子激情劲儿过去后,他又犹豫了,而犹豫的原因在陈文看来很奇葩,但是在古代却是极大的事情,那就是避讳。
这里的避讳并不是书写或是说出君主或是上官、长辈的名讳,而是不愿因为他的身份引起陈文的不快。在他看来,他和陈文的祖上同乡,又都是杭州新城人,还都姓陈,这并不是什么缘分,而是会引起陈文忌讳的事情。毕竟他和陈文祖宗有如此多的相似,若是换做其他上官肯定会甚为不喜的。
至于他撒谎的原因更为奇葩,据他所说,他犹豫了两天没有想出个所以然,于是就打算找人问问,结果正好见到那个算命先生正在宣讲陈文的募兵榜文,于是乎他就把他的疑问说给了那个算命先生,而那个算命先生则在收了钱之后给他出了个撒谎的主意。
陈文派人将那算命先生传唤进来,没费什么力气就将他的记忆唤醒了起来,毕竟一个人打算投军结果出身境遇和将主的祖宗几乎相同的事情哪怕是他这么个天天接触人的算命先生也觉得新鲜,更何况那个将主还临时雇佣过他。
陈富贵听完建议后觉得撒谎不太好,而不撒这个谎言的话他又怕引起陈文的忌讳,思前想后的又犹豫了两天,等他决定下来的时候陈文已经招募结束了。为了防止错过机会,这汉子甚至跑去了老营,结果被中营的那个看门把总给拦在了外面,只得就此不了了之。
今天他进镇子本来是因为和一大户人家约好了送碳,等结了钱准备买点粮食下锅的时候,正好看见了陈文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众士兵往城隍庙走去,好像又是要招兵的样子。不愿意再错过机会的他因为猜到了此事便早早的站到了前排,而后事情就发展到了现在的样子。
陈文看了一眼那算命先生,又看了一眼这汉子,突然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这么一看,这个古代的临时工可真是有职业道德,这分明是吃老子的饭还砸老子的锅嘛,看来后世那些有锅就叫临时工来背的段子也并非全无道理。
这汉子见陈文颇有些犹豫,始终没有定下来是不是收下他,连忙表示以后绝不敢再撒谎了,并且一个劲儿的向陈文推销自己,而推销的方向并不是有什么一技之长,而是身上的那把子力气。
身为将军,陈文没有必要和他比试,而陈文也不打算叫自己的营兵来试试,所以干脆给他出了个难题,把城隍庙那个供奉香火的长方形铜香炉抬起来,只要抬离地陈文就收了他。
那个铜香炉放在城隍庙的院中,不容易擦拭到的地方已经颇有些铜绿了,若是目测的话,也得有个几百斤的重量。那汉子见只是这个,立刻兴高采烈的跑了过去,双手使足了气力一抬,竟真的把那铜香炉抬了起来,而且不止是强强离地那么简单,甚至还抬起了一块距离才在陈文的示意下放下。
虽然读过白居易的《卖炭翁》,但是陈文根本不知道古时候从事这项职业的人一般都有着很强的力量,他们每天在林子里砍树、烧炭,生活艰辛异常,但是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和体魄。如此之下,这个汉子身怀个几百斤的气力其实并不意外,反倒是陈文因为无知给了这个汉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不好意思食言的陈文在收下这汉子的同时,也警告了他一番,若是再敢说话,两次并罚,决不轻饶。而那汉子则千恩万谢的拜倒在地,磕的头比前面三个入围者加一起还多几倍。
解决了第一批,陈文翻看了一遍记录的册子,又命令随行的士兵传唤第二批。
就这样,城隍庙外有张俊负责宣读榜文,有那个军官负责解释并维持纪律,而城隍庙内则由陈文来筛选,过关的到伙夫那里垫肚子,落选的则被士兵带出去,整个一套准流水线作业速度倒也还算称得上一个快字。
到了转天的傍晚,通过顾守礼的统计,陈文得知了需要招募的人员已经完成了大半,如果全部编入先前的三个大队的话,兵力将提升将近一倍。于是乎,他便决定不再继续招募兵员,以防止过多的新兵会使得南塘营本身的战斗力受到过大的影响。
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明天便是九月初一,而这一年的九月正是史书中所记载的清军围剿的月份。
PS:说好的明天加更,第一更下午两点以前,第二更晚上八点以前。上个月包括请假一共四天没更新,一共四章,这是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