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圣旨遭抢光临驿馆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璟本还在庆幸提前得到了消息,正考虑着如何防止赵京尹给自己难看,没曾想再次中了墨菲定律的魔咒,越不愿看到的事情,便越是容易找上门来。
前番已经说过,今次的宣旨堪称意义重大,规格很高,而且圣旨有着不可侵犯的神圣性质,眼下竟然让人给抢了!
这可不是偷,而是正大光明的抢!
抢圣旨这等闻所未闻的事情,竟然就这么发生了,而且还打伤了王念恩,这就有点让人头疼了!
贵州城收复之后,地方防务仍旧由宁西军在负责,但作为军镇,宁西军也有自己的驻地,有自己的行政区域,有自己的百姓需要去管理,他们总不能常驻贵州城。
所以宁西军已经开始渐渐将防务交给赵宗昌,杨璟的皇城司人手,也主管情报,而搜寻韦镇残余主力以及白牛教余孽的任务,也都是皇城司的暗察子们在执行。
可以说,如今贵州城乃至整个矩州,都由赵宗昌和杨璟当家做主。
在此期间,竟然出现了圣旨被抢,大太监被打伤的事件,若上报到朝廷,对于赵宗昌和杨璟而言,可都不是什么好事。
赵宗昌也就罢了,身份是个公开的秘密,便是城破之后仍旧留守,颇有投敌之嫌,这位通判仍旧稳如泰山地坐在通判的交椅上,地位无人能够撼动。
而杨璟虽然位列首功之臣,但上头的封赏还没有下来,出使大理的正使身份又莫名其妙被人抢走,想要为他争取折狱郎官职的宋慈又被放到了广东,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针对杨璟。
如今再出现抢圣旨的大事件,对杨璟就更是不利了!
宗云和董尚志正在辟谷闭关,杨璟也没办法叫上宗云,陆长安等暗察子也都出去办事了,宋风雅正打算收拾东西回家看望父亲,这一路上也不太平,说不得要让风若尘等人护送着回去。
杨璟本还为班底渐渐壮大而感到欣喜,如今发现自己很快又要陷入无人可用的地步,也难免有些唏嘘。
不过事情紧急,杨璟也就没顾得上这么多,赵宗昌手底下还是有着不少能人辅佐,杨璟换了一身衣服,披上御寒的大氅,便与赵宗昌赶往驿馆。
这驿馆并不算远,就在贵州城外十里处,是专门为官员停留做准备的,赵宗昌和杨璟坐着马车,不多时也就赶到了。
此时正值下午,因为这几日天气还不错,暖阳高照,虽然冬日入夜比较早,但此时夕阳如火,照着那座小驿馆,倒也别具风情。
只可惜驿馆前头已经跪满了人,竟然都是驿馆的差人,其中还有不少提前到此接待宣旨队伍的地方官员和诸多杂役,约莫三四十人,就这么跪在驿馆前头。
监管着他们的,是数十扎甲禁军,身强体壮,气质肃杀,似标枪插天般伟岸,如雕塑坐地般坚毅,俨然是禁军之中的精锐,虽然只是仪仗,但都是从殿前军里头千挑万选出来的,堪称大宋的门面!
而驿馆旁边的小小马厩,没办法蓄养数十匹高大的北地骏马,这些比禁军身价还要高的骏马,就散养在马厩四周的围栏里头,时而低头饮水吃料,又有一些闲散地笃笃而行,还有高昂着头轻轻嘶叫,仿佛一下就让人心血激荡起来!
此处的驿丞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正如寒竹一般傲立着,并没有下跪,他的面前却是捂着额头不断**的大太监王念恩。
而王念恩的左首处,一名四十余的官员负手而立,那长长的帽翅显得格外惹眼,想来应该就是赵京尹了。
杨璟见得这帽翅,心中不由生疑,按说他们抵达驿馆已经大半天了,礼部官员都已经入城,而禁军也已经卸了鞍辔,将马背上的甲包和仪仗重兵器都放好,便是王念恩,也只是穿着常服,这赵京尹却仍旧穿着正式的官服,实在让人有些不解。
赵宗昌似乎也察觉到了不对劲,趁着没下马车,便朝杨璟低声道:“杨大人,一会儿便由本官出面,一概事体,有本官顶着便是。”
杨璟不由心头一暖,因为赵京尹和王念恩分明就是奔着他杨璟来的,今番借着圣旨被抢的事情,说什么也不会放过他杨璟。
而赵宗昌深谙官场,对杨璟又有过调查,不可能不清楚这一茬,眼下他要出面,是在保护杨璟,将火力都引到自己身上。
杨璟也没有回答赵宗昌,两人从马车上走下来,那些个禁军当即哗啦啦分开来,为首一名抬手抚胸,给赵宗昌低头行礼。
这禁军虞侯是随行的护军,非但保护着圣旨,更是往后与赵京尹一道出使的护军,身份地位明摆在台面上,可仍旧要向赵宗昌行礼,这就让杨璟更加笃定赵宗昌的身份,证明陆长安等人的调查结果,并没有错。
王念恩正斜斜躺考在一张椅子上,他捂着额头,左手衣袖被撕裂了一些,耷拉着一条被撕开的碎布,而赵京尹则稍稍抬着下巴,目光一下子便落到了杨璟的身上。
杨璟察觉到赵京尹的目光,同样抬头,只是目光相触,便感受到了赵京尹那满是敌意的眸光。
这赵京尹也是四十余岁,保养得极好,丰神俊逸,倒也颇显气度,只是顾盼之间不怒自威,有着上位者的长久养气功夫,积威甚重。
王念恩见得赵宗昌,当即从椅子上站起来,带着哭腔便上前来行礼道:“十四先生您总算是来了...”
赵京尹也走到前面来,朝赵宗昌拱手道:“赵通判。”
杨璟听得王念恩大庭广众喊出十四先生之名,也终于知道赵宗昌确实就是那个人了。
因为朝堂上的王侯将相皇亲国戚们,但凡有资格知晓此时的,都会暧昧地称呼赵宗昌一声十四先生。
因为赵宗昌乃是官家赵昀尚未登基之前,还在民间生活之时的堂弟,与赵昀关系最笃,而且是一同长大的,赵昀称之为十四弟。
而朝中的老人们都知道,赵汝愚下台之前,曝光了一个重磅消息,那就是赵昀除了兄弟姐妹之外,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由于出身的问题,而被隐瞒了身世,但却与赵昀一同长大成人。
朝中的大佬们本不会注意到赵宗昌,只是后来,官家喝醉了之后,亲口向一名宦官说起过这个事情,并提到了赵宗昌的名字。
这名宦官也是深谙圣意,因为赵昀经常喝醉,到底是真醉还是假醉,这名宦官还是分得清楚的。
所以他很快就知道,官家赵昀是假借喝醉,要将这件事点一下,于是这名宦官便在“无意”之中,让中书舍人听了这个秘密,政事堂的相公们知道后,便将籍籍无名的赵宗昌,慢慢提拔了上来。
而因为这件事,那名宦官得到了官家赵昀的赏识,很快就成为了内侍省的押班太监,那人就是现在的王念恩。
由于赵宗昌没有封王,甚至没有公开过他与官家之间的关系,官家也没有亲口承认过,所以大家也都不敢以王爷的规格来面对赵宗昌。
但没有公开并不代表他就无权无势,赵宗昌虽然品秩不高,但总不能以下官称之,所以官场上就有了不成文的规矩,通常称呼赵宗昌为十四先生。
这个称呼传到官家耳中之后,官家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很是开心,而提出这个称呼的人,便是眼下如日中天最为炙手可热的大奸宦董宋臣!
王念恩身为官家身边的亲信太监,称呼赵宗昌为十四先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赵京尹颇有后台背景,又当过京官,还在提刑司和转运使司担任过高官,不可能不知道这一茬。
可他却只是颇为冒犯地称呼赵宗昌为赵通判,也难怪他要穿着官服了,这分明是用官位来压一压赵宗昌了!
杨璟从这简单的打招呼里头,便看出了事情的不对劲,他有些不太明白,为何赵京尹敢对赵宗昌如此不敬,为何要与王念恩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是闹的哪一出?
而且杨璟暗中细细地观察了一番之后,很快就得出了个让他情理之中却又意料之外的结论来!
杨璟也不敢太快下结论,趁着赵宗昌与王念恩寒暄之际,又看了看那些禁军。
但见得这些禁军之外,还有约莫十二个护卫,冷冷地站在赵京尹的身后。
他们虽然没有穿着铠甲,只是寻常的布衣劲装,但左右腰间统一悬佩着两节又长又粗的大竹筒,这大竹筒用黑布包着,显得有些怪异。
杨璟盯着这些护卫看了一会儿,那些护卫似乎也察觉到杨璟的眸光,为首一名朝杨璟扫了一眼,杨璟当即心头一紧,那人的武功也该当是非常不俗的!
杨璟不由想起刚刚进入皇城司之时,李彧向他说起过的一些知识,其中便专门提到了官家的私人护卫。
当然了,这些内廷里头的事情,通常是不得议论的,但当时杨璟给李彧戒了毒瘾,让李彧重获新生,李彧这个皇城司的老油子,便将一些不该杨璟知道的事情,也都说与杨璟知晓。
据说官家身边有着一群私人死士,名唤内等子,乃是大内禁卫之中的禁卫,时刻护卫着官家的安全。
在官家出行之时,这些内等子便是官家最重要的护卫力量,举行重大庆典或者活动之时,更是如此。
官家带在身边的内等子一般有二十四名,是最贴近官家的禁卫,没有之一,身手武功自不消说。
而这些内等子都精通相扑之术,平日里也会表演相扑,以供官家观赏,这些内等子的标志性兵刃,便是两根重达数十斤的精铁金刚杵!
杨璟见得这些护卫左右腰间那又粗又长的长筒,这才推测出来,这十二个人,只怕就是当今官家身边的大内侍卫高手,内等子!
虽说赵京尹出使大理算是目今备受关注和重视的一件事,可也不至于出动内等子啊!
难道这其中还有其他玄机不成?
杨璟本还在庆幸提前得到了消息,正考虑着如何防止赵京尹给自己难看,没曾想再次中了墨菲定律的魔咒,越不愿看到的事情,便越是容易找上门来。
前番已经说过,今次的宣旨堪称意义重大,规格很高,而且圣旨有着不可侵犯的神圣性质,眼下竟然让人给抢了!
这可不是偷,而是正大光明的抢!
抢圣旨这等闻所未闻的事情,竟然就这么发生了,而且还打伤了王念恩,这就有点让人头疼了!
贵州城收复之后,地方防务仍旧由宁西军在负责,但作为军镇,宁西军也有自己的驻地,有自己的行政区域,有自己的百姓需要去管理,他们总不能常驻贵州城。
所以宁西军已经开始渐渐将防务交给赵宗昌,杨璟的皇城司人手,也主管情报,而搜寻韦镇残余主力以及白牛教余孽的任务,也都是皇城司的暗察子们在执行。
可以说,如今贵州城乃至整个矩州,都由赵宗昌和杨璟当家做主。
在此期间,竟然出现了圣旨被抢,大太监被打伤的事件,若上报到朝廷,对于赵宗昌和杨璟而言,可都不是什么好事。
赵宗昌也就罢了,身份是个公开的秘密,便是城破之后仍旧留守,颇有投敌之嫌,这位通判仍旧稳如泰山地坐在通判的交椅上,地位无人能够撼动。
而杨璟虽然位列首功之臣,但上头的封赏还没有下来,出使大理的正使身份又莫名其妙被人抢走,想要为他争取折狱郎官职的宋慈又被放到了广东,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针对杨璟。
如今再出现抢圣旨的大事件,对杨璟就更是不利了!
宗云和董尚志正在辟谷闭关,杨璟也没办法叫上宗云,陆长安等暗察子也都出去办事了,宋风雅正打算收拾东西回家看望父亲,这一路上也不太平,说不得要让风若尘等人护送着回去。
杨璟本还为班底渐渐壮大而感到欣喜,如今发现自己很快又要陷入无人可用的地步,也难免有些唏嘘。
不过事情紧急,杨璟也就没顾得上这么多,赵宗昌手底下还是有着不少能人辅佐,杨璟换了一身衣服,披上御寒的大氅,便与赵宗昌赶往驿馆。
这驿馆并不算远,就在贵州城外十里处,是专门为官员停留做准备的,赵宗昌和杨璟坐着马车,不多时也就赶到了。
此时正值下午,因为这几日天气还不错,暖阳高照,虽然冬日入夜比较早,但此时夕阳如火,照着那座小驿馆,倒也别具风情。
只可惜驿馆前头已经跪满了人,竟然都是驿馆的差人,其中还有不少提前到此接待宣旨队伍的地方官员和诸多杂役,约莫三四十人,就这么跪在驿馆前头。
监管着他们的,是数十扎甲禁军,身强体壮,气质肃杀,似标枪插天般伟岸,如雕塑坐地般坚毅,俨然是禁军之中的精锐,虽然只是仪仗,但都是从殿前军里头千挑万选出来的,堪称大宋的门面!
而驿馆旁边的小小马厩,没办法蓄养数十匹高大的北地骏马,这些比禁军身价还要高的骏马,就散养在马厩四周的围栏里头,时而低头饮水吃料,又有一些闲散地笃笃而行,还有高昂着头轻轻嘶叫,仿佛一下就让人心血激荡起来!
此处的驿丞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正如寒竹一般傲立着,并没有下跪,他的面前却是捂着额头不断**的大太监王念恩。
而王念恩的左首处,一名四十余的官员负手而立,那长长的帽翅显得格外惹眼,想来应该就是赵京尹了。
杨璟见得这帽翅,心中不由生疑,按说他们抵达驿馆已经大半天了,礼部官员都已经入城,而禁军也已经卸了鞍辔,将马背上的甲包和仪仗重兵器都放好,便是王念恩,也只是穿着常服,这赵京尹却仍旧穿着正式的官服,实在让人有些不解。
赵宗昌似乎也察觉到了不对劲,趁着没下马车,便朝杨璟低声道:“杨大人,一会儿便由本官出面,一概事体,有本官顶着便是。”
杨璟不由心头一暖,因为赵京尹和王念恩分明就是奔着他杨璟来的,今番借着圣旨被抢的事情,说什么也不会放过他杨璟。
而赵宗昌深谙官场,对杨璟又有过调查,不可能不清楚这一茬,眼下他要出面,是在保护杨璟,将火力都引到自己身上。
杨璟也没有回答赵宗昌,两人从马车上走下来,那些个禁军当即哗啦啦分开来,为首一名抬手抚胸,给赵宗昌低头行礼。
这禁军虞侯是随行的护军,非但保护着圣旨,更是往后与赵京尹一道出使的护军,身份地位明摆在台面上,可仍旧要向赵宗昌行礼,这就让杨璟更加笃定赵宗昌的身份,证明陆长安等人的调查结果,并没有错。
王念恩正斜斜躺考在一张椅子上,他捂着额头,左手衣袖被撕裂了一些,耷拉着一条被撕开的碎布,而赵京尹则稍稍抬着下巴,目光一下子便落到了杨璟的身上。
杨璟察觉到赵京尹的目光,同样抬头,只是目光相触,便感受到了赵京尹那满是敌意的眸光。
这赵京尹也是四十余岁,保养得极好,丰神俊逸,倒也颇显气度,只是顾盼之间不怒自威,有着上位者的长久养气功夫,积威甚重。
王念恩见得赵宗昌,当即从椅子上站起来,带着哭腔便上前来行礼道:“十四先生您总算是来了...”
赵京尹也走到前面来,朝赵宗昌拱手道:“赵通判。”
杨璟听得王念恩大庭广众喊出十四先生之名,也终于知道赵宗昌确实就是那个人了。
因为朝堂上的王侯将相皇亲国戚们,但凡有资格知晓此时的,都会暧昧地称呼赵宗昌一声十四先生。
因为赵宗昌乃是官家赵昀尚未登基之前,还在民间生活之时的堂弟,与赵昀关系最笃,而且是一同长大的,赵昀称之为十四弟。
而朝中的老人们都知道,赵汝愚下台之前,曝光了一个重磅消息,那就是赵昀除了兄弟姐妹之外,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由于出身的问题,而被隐瞒了身世,但却与赵昀一同长大成人。
朝中的大佬们本不会注意到赵宗昌,只是后来,官家喝醉了之后,亲口向一名宦官说起过这个事情,并提到了赵宗昌的名字。
这名宦官也是深谙圣意,因为赵昀经常喝醉,到底是真醉还是假醉,这名宦官还是分得清楚的。
所以他很快就知道,官家赵昀是假借喝醉,要将这件事点一下,于是这名宦官便在“无意”之中,让中书舍人听了这个秘密,政事堂的相公们知道后,便将籍籍无名的赵宗昌,慢慢提拔了上来。
而因为这件事,那名宦官得到了官家赵昀的赏识,很快就成为了内侍省的押班太监,那人就是现在的王念恩。
由于赵宗昌没有封王,甚至没有公开过他与官家之间的关系,官家也没有亲口承认过,所以大家也都不敢以王爷的规格来面对赵宗昌。
但没有公开并不代表他就无权无势,赵宗昌虽然品秩不高,但总不能以下官称之,所以官场上就有了不成文的规矩,通常称呼赵宗昌为十四先生。
这个称呼传到官家耳中之后,官家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很是开心,而提出这个称呼的人,便是眼下如日中天最为炙手可热的大奸宦董宋臣!
王念恩身为官家身边的亲信太监,称呼赵宗昌为十四先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赵京尹颇有后台背景,又当过京官,还在提刑司和转运使司担任过高官,不可能不知道这一茬。
可他却只是颇为冒犯地称呼赵宗昌为赵通判,也难怪他要穿着官服了,这分明是用官位来压一压赵宗昌了!
杨璟从这简单的打招呼里头,便看出了事情的不对劲,他有些不太明白,为何赵京尹敢对赵宗昌如此不敬,为何要与王念恩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是闹的哪一出?
而且杨璟暗中细细地观察了一番之后,很快就得出了个让他情理之中却又意料之外的结论来!
杨璟也不敢太快下结论,趁着赵宗昌与王念恩寒暄之际,又看了看那些禁军。
但见得这些禁军之外,还有约莫十二个护卫,冷冷地站在赵京尹的身后。
他们虽然没有穿着铠甲,只是寻常的布衣劲装,但左右腰间统一悬佩着两节又长又粗的大竹筒,这大竹筒用黑布包着,显得有些怪异。
杨璟盯着这些护卫看了一会儿,那些护卫似乎也察觉到杨璟的眸光,为首一名朝杨璟扫了一眼,杨璟当即心头一紧,那人的武功也该当是非常不俗的!
杨璟不由想起刚刚进入皇城司之时,李彧向他说起过的一些知识,其中便专门提到了官家的私人护卫。
当然了,这些内廷里头的事情,通常是不得议论的,但当时杨璟给李彧戒了毒瘾,让李彧重获新生,李彧这个皇城司的老油子,便将一些不该杨璟知道的事情,也都说与杨璟知晓。
据说官家身边有着一群私人死士,名唤内等子,乃是大内禁卫之中的禁卫,时刻护卫着官家的安全。
在官家出行之时,这些内等子便是官家最重要的护卫力量,举行重大庆典或者活动之时,更是如此。
官家带在身边的内等子一般有二十四名,是最贴近官家的禁卫,没有之一,身手武功自不消说。
而这些内等子都精通相扑之术,平日里也会表演相扑,以供官家观赏,这些内等子的标志性兵刃,便是两根重达数十斤的精铁金刚杵!
杨璟见得这些护卫左右腰间那又粗又长的长筒,这才推测出来,这十二个人,只怕就是当今官家身边的大内侍卫高手,内等子!
虽说赵京尹出使大理算是目今备受关注和重视的一件事,可也不至于出动内等子啊!
难道这其中还有其他玄机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