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结局肯定是光明的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林子轩正在写小说的事情被邮轮上的西方人知道了。
这毕竟是一艘封闭的邮轮,住在头等舱和一等舱的乘客并不多,这些西方人都在中国生活,彼此就算不熟识,也能很快的交朋友。
实在是这个时代的邮轮上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只能依靠聊天来打发时间。
此时的邮轮和后世的邮轮不是同一个概念,或者叫做远洋客轮更为合适些。
也不要妄想和泰坦尼克号一样的豪华,不仅有宴会厅,还有健身房。
那是在欧洲国家之间航行的豪华邮轮,从欧美等国到亚洲的邮轮以载客为主,不会提供特别的服务,能够有吃起来不反胃的饭菜供应就很不错了。
赛珍珠夫妇是颇有名望的学者,林子轩在中国有一定的影响力。
邮轮上的西方人不见得都认识他们,但不少人的确知道他们的一些事情。
经过几天的接触,大家相处的不错,林子轩了解西方的文化和生活,跟得上他们的话题,偶然还能提出一些有意思的建议。
他们接受了这位中国的作家。
但他们发现最近几天这位新伙伴玩起了失踪,除了吃饭的时候,大多都待在自己的舱房里,连那位热情风趣的布克夫人也躲了起来。
他们一打听才知道这两人在进行文学创作,在根据那一天的讨论写一部小说。
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些无聊的西方人除了聊天,就是在舱房里看书。等到邮轮停靠在某座城市的时候下去转悠一番。大多数时间都呆在邮轮上。
见证一部小说的创作过程可以度过旅途的无趣时光,让他们有种参与感和满足感。
特别是一些学者和记者,对此更为有兴趣,便请求林子轩把稿子念给他们听。
中国人写小说是较为私密的事情,但在西方社会,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文学上的交流。
作家同样希望能从听众的反应中了解自己小说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当然。在西方社会也有不少离群索居的作家,只是自己创作,不希望和人分享,甚至会把不满意的稿子烧掉,不愿意发表。
比如卡夫卡和塞林格就是如此。
林子轩对此没什么顾虑,有这么多人做见证,不存在被抄袭的情况。
而且,这些人在美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到了美国后可以帮他宣传这部小说。有免费的宣传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他不想自己来念小说,作为东方人,不习惯这种交流方式。
这个任务交给了赛珍珠,她翻译完《蝇王》的稿子后就可以念给那些西方人听了。
于是,每天晚上在头等舱厅堂的一个角落,都会进行一场小型的文学交流活动。
这些人一边喝着饭后的红酒。一边听着小说的最新章节。在赛珍珠读完后,他们会根据情节议论一番,然后回房休息。
有时候,他们在白天也会进行讨论。
一群孩子在荒岛上如何生存的话题成为了邮轮上的热点。
随着情节的展开,孩子们产生了分歧,他们担心荒岛上会有野兽,以杰克为首的孩子主张去打猎,以拉尔夫为首的孩子则想等待救援。
杰克处处针对拉尔夫,挑战拉尔夫的权威,侮辱地位底下的猪崽子。展露出恶的一面。
他依靠打猎拉拢了大部分孩子,吃肉成了特权的象征,他鼓动和诱惑孩子们追随他过一种野蛮而又带血腥味的生活。
拉尔夫建立的文明秩序岌岌可危。
故事的发展出乎这群西方人的意料,这不是一本儿童故事,一群孩子互相帮助,共渡难关,歌颂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和勇气。
也不是鲁滨逊式征服自然和荒岛的个人英雄主义。
而是文明秩序的坍塌,孩子们回归原始和野蛮的状态,暴露出人性中的丑恶。
有些人认为林子轩写得太过残忍,他们不相信孩子们会做出这么邪恶的事情。
另外一些人则陷入沉思,觉得这个故事带有隐喻,整个荒岛就是一个社会,孩子们不过是重复大人们的所作所为罢了。
故事在象征着先知的西蒙死亡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孩子们把西蒙当成野兽而残忍的杀死,这是他们无意识的行为,却也表现了他们已经泯灭了人性,陷入了黑暗的深渊。
赛珍珠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是一个基督徒,西蒙是这部小说中唯一具有神性的人物。
他谙熟人类内心的黑暗,同时认识到同伴的恐惧实际上是对深藏在他们心中的罪恶和死亡的一种本能的抵制和反抗。
他意识到所谓的野兽不过是人自身罢了。
西蒙的死亡让赛珍珠想到了耶稣受难的过程,这部小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只是太过黑暗和残酷了。
她有了不想翻译的念头。
作为基督徒宣扬福音,神爱世人,可她在这部小说中看到的是魔鬼的化身杰克杀死了耶稣的化身西蒙,魔鬼就要统治这座荒岛了。
她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便向林子轩提出抗议。
林子轩只好安抚她,结局肯定是光明的,这不是一部悲剧小说。
赛珍珠相信了,然后代表着文明的猪崽子也死了,魔鬼杰克彻底统治了荒岛,代表着民主的拉尔夫只能四处逃亡。
正当她觉得被骗的时候,光明的结局来了。
军舰来到了荒岛,拉尔夫获救了,杰克烧掉了荒岛,在孩子们的哭泣声中故事结束了。
这就是光明的结局?感觉上还是那么的黑暗。
对于这个故事,邮轮上的西方人有着不同的见解。
外交家看到了民主政治和独裁统治的对立,学者看到了人性在失去约束后造成的恶果,基督徒看到了魔鬼和神明的斗争,记者看到的是这部小说的前景和新闻价值。
还有人认为这是一部让人作呕的小说,他绝不会推荐给朋友阅读。
这就让人作呕了?
林子轩不以为然,在后世这类的故事并不少,比如日本电影《大逃杀》更为残酷。
还有美国小说《饥饿游戏》,同样是把一群人放到类似荒岛的环境,然后自相残杀。
相比较而言,《蝇王》的寓意更为深刻,充满哲理,反应了人类社会的普遍状况。
正如戈尔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评委认为他的小说“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
有意思的是,这本《蝇王》被出版社拒绝过20次才最终得以出版。(未 完待续 ~^~)
林子轩正在写小说的事情被邮轮上的西方人知道了。
这毕竟是一艘封闭的邮轮,住在头等舱和一等舱的乘客并不多,这些西方人都在中国生活,彼此就算不熟识,也能很快的交朋友。
实在是这个时代的邮轮上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只能依靠聊天来打发时间。
此时的邮轮和后世的邮轮不是同一个概念,或者叫做远洋客轮更为合适些。
也不要妄想和泰坦尼克号一样的豪华,不仅有宴会厅,还有健身房。
那是在欧洲国家之间航行的豪华邮轮,从欧美等国到亚洲的邮轮以载客为主,不会提供特别的服务,能够有吃起来不反胃的饭菜供应就很不错了。
赛珍珠夫妇是颇有名望的学者,林子轩在中国有一定的影响力。
邮轮上的西方人不见得都认识他们,但不少人的确知道他们的一些事情。
经过几天的接触,大家相处的不错,林子轩了解西方的文化和生活,跟得上他们的话题,偶然还能提出一些有意思的建议。
他们接受了这位中国的作家。
但他们发现最近几天这位新伙伴玩起了失踪,除了吃饭的时候,大多都待在自己的舱房里,连那位热情风趣的布克夫人也躲了起来。
他们一打听才知道这两人在进行文学创作,在根据那一天的讨论写一部小说。
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些无聊的西方人除了聊天,就是在舱房里看书。等到邮轮停靠在某座城市的时候下去转悠一番。大多数时间都呆在邮轮上。
见证一部小说的创作过程可以度过旅途的无趣时光,让他们有种参与感和满足感。
特别是一些学者和记者,对此更为有兴趣,便请求林子轩把稿子念给他们听。
中国人写小说是较为私密的事情,但在西方社会,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文学上的交流。
作家同样希望能从听众的反应中了解自己小说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当然。在西方社会也有不少离群索居的作家,只是自己创作,不希望和人分享,甚至会把不满意的稿子烧掉,不愿意发表。
比如卡夫卡和塞林格就是如此。
林子轩对此没什么顾虑,有这么多人做见证,不存在被抄袭的情况。
而且,这些人在美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到了美国后可以帮他宣传这部小说。有免费的宣传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他不想自己来念小说,作为东方人,不习惯这种交流方式。
这个任务交给了赛珍珠,她翻译完《蝇王》的稿子后就可以念给那些西方人听了。
于是,每天晚上在头等舱厅堂的一个角落,都会进行一场小型的文学交流活动。
这些人一边喝着饭后的红酒。一边听着小说的最新章节。在赛珍珠读完后,他们会根据情节议论一番,然后回房休息。
有时候,他们在白天也会进行讨论。
一群孩子在荒岛上如何生存的话题成为了邮轮上的热点。
随着情节的展开,孩子们产生了分歧,他们担心荒岛上会有野兽,以杰克为首的孩子主张去打猎,以拉尔夫为首的孩子则想等待救援。
杰克处处针对拉尔夫,挑战拉尔夫的权威,侮辱地位底下的猪崽子。展露出恶的一面。
他依靠打猎拉拢了大部分孩子,吃肉成了特权的象征,他鼓动和诱惑孩子们追随他过一种野蛮而又带血腥味的生活。
拉尔夫建立的文明秩序岌岌可危。
故事的发展出乎这群西方人的意料,这不是一本儿童故事,一群孩子互相帮助,共渡难关,歌颂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和勇气。
也不是鲁滨逊式征服自然和荒岛的个人英雄主义。
而是文明秩序的坍塌,孩子们回归原始和野蛮的状态,暴露出人性中的丑恶。
有些人认为林子轩写得太过残忍,他们不相信孩子们会做出这么邪恶的事情。
另外一些人则陷入沉思,觉得这个故事带有隐喻,整个荒岛就是一个社会,孩子们不过是重复大人们的所作所为罢了。
故事在象征着先知的西蒙死亡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孩子们把西蒙当成野兽而残忍的杀死,这是他们无意识的行为,却也表现了他们已经泯灭了人性,陷入了黑暗的深渊。
赛珍珠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是一个基督徒,西蒙是这部小说中唯一具有神性的人物。
他谙熟人类内心的黑暗,同时认识到同伴的恐惧实际上是对深藏在他们心中的罪恶和死亡的一种本能的抵制和反抗。
他意识到所谓的野兽不过是人自身罢了。
西蒙的死亡让赛珍珠想到了耶稣受难的过程,这部小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只是太过黑暗和残酷了。
她有了不想翻译的念头。
作为基督徒宣扬福音,神爱世人,可她在这部小说中看到的是魔鬼的化身杰克杀死了耶稣的化身西蒙,魔鬼就要统治这座荒岛了。
她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便向林子轩提出抗议。
林子轩只好安抚她,结局肯定是光明的,这不是一部悲剧小说。
赛珍珠相信了,然后代表着文明的猪崽子也死了,魔鬼杰克彻底统治了荒岛,代表着民主的拉尔夫只能四处逃亡。
正当她觉得被骗的时候,光明的结局来了。
军舰来到了荒岛,拉尔夫获救了,杰克烧掉了荒岛,在孩子们的哭泣声中故事结束了。
这就是光明的结局?感觉上还是那么的黑暗。
对于这个故事,邮轮上的西方人有着不同的见解。
外交家看到了民主政治和独裁统治的对立,学者看到了人性在失去约束后造成的恶果,基督徒看到了魔鬼和神明的斗争,记者看到的是这部小说的前景和新闻价值。
还有人认为这是一部让人作呕的小说,他绝不会推荐给朋友阅读。
这就让人作呕了?
林子轩不以为然,在后世这类的故事并不少,比如日本电影《大逃杀》更为残酷。
还有美国小说《饥饿游戏》,同样是把一群人放到类似荒岛的环境,然后自相残杀。
相比较而言,《蝇王》的寓意更为深刻,充满哲理,反应了人类社会的普遍状况。
正如戈尔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评委认为他的小说“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
有意思的是,这本《蝇王》被出版社拒绝过20次才最终得以出版。(未 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