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闹新春(1)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年初一。
雪虽然是止住了,却愈冷的厉害,尤其是这没有炭火的柴房,更是冷的让人无法忍受。
自从杜月娘搬进母亲的卧房之后,林三洪就搬进了这冰窖一般的柴房而让母亲住进了自己的房间,昨天凌晨才被母亲收留的王二自然就和三洪一起住在柴房。
因为家里没有更多的铺盖,两个年轻人只好联被而眠。
昨天晚上王二喝的太多了,醉成一滩烂泥,费了不小的力气才那他“弄”过来。最让林三洪无法忍受的是,这个醉鬼根本就不好好睡觉,折腾了大半夜……
“本王口干,奉茶……”
“本王内急,起夜……”
“本王……”
喝醉之人口干内急等等都很正常,这个王二却是一口一个“本王”的闭着眼睛折腾,让林三洪不得不对他的身份产生了很多联想。
若是说到这个“王”字,确实是一个让小老百姓高山仰止的存在,不过相对于大明朝来说,多少有那么一点点不同。
为了防止在紧急时刻出现元朝那种无藩可援的尴尬局面,当年的太祖洪武皇帝分封了很多藩王,光是亲生儿子封藩王就是有二十多个,再加上旧臣功勋或者干儿子,诸如云南沐王府这种,大明朝正式的藩王就是有三十一系。如晋王、秦王、燕王等两个字的藩王都是这一种。另外还有更远一点的临沂王、枣阳王等低一级的郡王,随着朱氏一脉第三代人的成长,藩王的数目越来越多,光是实封的就有一百四十多个,再加上虚封的,林林总总突破了两百。至于那些封在县里的所谓王爷,还不算在其中。所以在大明朝,头衔上带一个王字的人并不算特别了不起。
即便是最微末的王爷,对于林家这种小百姓,也是高攀不上的。
从王二闪烁其词的言语,以及种种表现来看,说不准这个赖在自己家里噌吃噌喝的家伙真的是什么什么王爷。虽然林三洪从来也不想攀附权贵,可这个王二实在是太奇怪了。
如今的大明朝虽然还谈不上什么鼎盛之世,总的来说还算太平。尽管北边的燕王还在和朝廷的官军死磕,也没有什么。
燕王朱棣为了掩盖谋反的事实,极力把这场战争描绘成皇家的家务事,所以才扯起“靖难”的幌子。都是太祖的子孙嘛,没有必要自相残杀,即使是在交战,那也是为了清除皇帝身边的奸佞——清君侧!
奇怪之处也就在这里了。
既然现在不是王室衰微的时候,王二若真的是什么什么王爷的话,怎么会冻饿街头?又怎么会刻意的隐瞒身份?
答案似乎只有一个:这个叫做王二的家伙肯定是燕王系的人。
如今的燕王已经是燕逆,燕王系的诸藩王肯定会被建文朝廷缉拿,这是唯一能够解释王二冻饿街头的理由。
昨夜的宿醉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脑浆子翻江倒海一般疼的厉害,王二还躺在用木板临时搭建起来的床铺上,睡的象头死猪。
因为天气太冷,林三洪也缩在被窝里,和王二抵足而卧。
大清早的,就传来沉闷的敲门声响——应该是附近的街坊来拜年了吧!
“来了,来了……”听到敲门声的母亲同样认为是来贺新年的邻居,欢欢喜喜的跑过去褪下门闩,开门的第一句就是:“福寿绵长,大吉大……”
最后面的一个“利”字还来不及说出,母亲就呆立当场。
出现在林家门口的根本就不是来贺新年的街坊,而是如狼似虎的官差。
官差当中,多是县衙里巡街的皂衣吏,还有穿着高粱红窄袖袄的站班儿,一个个提绳拿索虎视眈眈。
自古百姓惧见官,即使是从不做什么亏心事的母亲见到这么多虎狼官差,面色也唬的变了,勉强挤出个笑容挂在脸上,以很不自然的声调说道:“各位差老爷,这大过年的……我们家可是地地道道的良善,从不偷盗抢掠,税金也不曾亏欠过分毫……”
官差根本就不理会,呼啦一下就涌了进来……
“这……这是要做甚?我家可没有歹人,刘里正可以给我作保。”见到后面的里正,如同见到什么救星一般,母亲急急忙忙拽住他的袖子,低声恳求:“刘大哥,咱们都是多年的老街坊了,我家怎么样你还能不知道?这大过年的,来了这么多差老爷,我这心里慌着呢……”
刘里正之所以能够成为本镇的里正,无非就是因为人头熟,深知本镇各家各户的实情,所以才做了这小小的村官。
“林家嫂子也莫慌,也莫怕,差官老爷不是稽查什么赋税,更不是缉捕什么毛贼草寇,”本地的里正捻着颌下所剩无几的几绺胡须说道:“这是朝廷里在搜捕要犯,自从年前那贼囚根子跑出了顺天府,当今万岁亲下旨意,定要捉拿此逆贼。当时就锁江闭路,想那逆贼也跑不过长江去,可一直到了如今,也没有找到那贼人的影子,想是藏匿了起来,这才挨门挨户的搜查。朝廷下了明旨,有擒拿此贼献之者,是官则加封三级,是民则赏钱万贯。若有窝藏隐匿者,以谋逆罪论处……”
“丝……”母亲牙疼一般吸着冷气,并不是惧怕所谓的谋逆大罪,而是有感于万贯的巨额赏金。
对于老百姓而言,诸如谋逆、造反、贪墨、渎职等罪过根本就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普普通通的小百姓就是想犯那些罪行也没有机会。真正让母亲感到震撼的是“万贯”这两个字。
按照乡下的花销,六贯铜钱就可以办一场风风光光的丧事,十来贯的话足够娶个不错的媳妇了。虽然经常用“腰缠万贯”来形容那些有钱的豪富之家,可很多老百姓终其一生,也没有见过一百贯的“巨额”钱财。真要是一万贯的话,足够让绝大部分大明朝子民眩晕的分不清东南西北。
“原来是搜捕朝廷钦犯呀,”母亲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那可是一万贯呢,我倒是希望这样的大贼能够藏在我家,可我没有这么大的造化。”
“哈哈,我巴不得林家嫂子能拿住了那个大贼呢,若真是这样,不仅县里的老爷州里的太爷都要升官,就是我也可以分到好大的红利钱……”
母亲好奇的问道:“是什么样的贼人这么值钱?”
“还能有哪个?”里正随口说道:“就是从京里跑出来的朱高煦呗,燕逆的嫡亲儿子……”
镇子上的里正还在絮叨着:“论起来,这个朱高煦还是当今万岁的堂兄弟呢,高阳郡王的爵位,如今燕逆反叛,这个朱高煦想要逃回北方就杀了宫里的人……”
一直烂醉在柴房里的王二本在酣睡当中,听到外面有人说起“朱高煦”这三个字,象踩到夹子的野狐一样,噌的就从床板上蹿起来,敏捷的让人不敢相信。
“糟了。”王二惊慌的脸色都变了,披头散的赤着脚就跳下来,慌乱中顺手抄起顶门杠,闪身于门后,透过门缝观看外边的情形。
提着刀子的皂衣吏和手拿绳子锁链的站班儿衙役分成几拨,人数最多是直奔林家堂屋,剩余的几个人则分别去往东西两厢。
“哎呀,差官老爷,那里头住的都是女眷,不方便进去的。”看到如狼似虎的官差要进到杜月娘的屋子,母亲急忙阻拦。
或许这些官差老爷更喜欢在清晨进入女眷的住所,听到母亲的话语之后不仅没有停顿,反而加快了脚步。只一脚就踹开杜月娘的房间,几个人蜂拥而入……
剩下的四个官差则大踏步的直奔柴房而来!
大年初一。
雪虽然是止住了,却愈冷的厉害,尤其是这没有炭火的柴房,更是冷的让人无法忍受。
自从杜月娘搬进母亲的卧房之后,林三洪就搬进了这冰窖一般的柴房而让母亲住进了自己的房间,昨天凌晨才被母亲收留的王二自然就和三洪一起住在柴房。
因为家里没有更多的铺盖,两个年轻人只好联被而眠。
昨天晚上王二喝的太多了,醉成一滩烂泥,费了不小的力气才那他“弄”过来。最让林三洪无法忍受的是,这个醉鬼根本就不好好睡觉,折腾了大半夜……
“本王口干,奉茶……”
“本王内急,起夜……”
“本王……”
喝醉之人口干内急等等都很正常,这个王二却是一口一个“本王”的闭着眼睛折腾,让林三洪不得不对他的身份产生了很多联想。
若是说到这个“王”字,确实是一个让小老百姓高山仰止的存在,不过相对于大明朝来说,多少有那么一点点不同。
为了防止在紧急时刻出现元朝那种无藩可援的尴尬局面,当年的太祖洪武皇帝分封了很多藩王,光是亲生儿子封藩王就是有二十多个,再加上旧臣功勋或者干儿子,诸如云南沐王府这种,大明朝正式的藩王就是有三十一系。如晋王、秦王、燕王等两个字的藩王都是这一种。另外还有更远一点的临沂王、枣阳王等低一级的郡王,随着朱氏一脉第三代人的成长,藩王的数目越来越多,光是实封的就有一百四十多个,再加上虚封的,林林总总突破了两百。至于那些封在县里的所谓王爷,还不算在其中。所以在大明朝,头衔上带一个王字的人并不算特别了不起。
即便是最微末的王爷,对于林家这种小百姓,也是高攀不上的。
从王二闪烁其词的言语,以及种种表现来看,说不准这个赖在自己家里噌吃噌喝的家伙真的是什么什么王爷。虽然林三洪从来也不想攀附权贵,可这个王二实在是太奇怪了。
如今的大明朝虽然还谈不上什么鼎盛之世,总的来说还算太平。尽管北边的燕王还在和朝廷的官军死磕,也没有什么。
燕王朱棣为了掩盖谋反的事实,极力把这场战争描绘成皇家的家务事,所以才扯起“靖难”的幌子。都是太祖的子孙嘛,没有必要自相残杀,即使是在交战,那也是为了清除皇帝身边的奸佞——清君侧!
奇怪之处也就在这里了。
既然现在不是王室衰微的时候,王二若真的是什么什么王爷的话,怎么会冻饿街头?又怎么会刻意的隐瞒身份?
答案似乎只有一个:这个叫做王二的家伙肯定是燕王系的人。
如今的燕王已经是燕逆,燕王系的诸藩王肯定会被建文朝廷缉拿,这是唯一能够解释王二冻饿街头的理由。
昨夜的宿醉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脑浆子翻江倒海一般疼的厉害,王二还躺在用木板临时搭建起来的床铺上,睡的象头死猪。
因为天气太冷,林三洪也缩在被窝里,和王二抵足而卧。
大清早的,就传来沉闷的敲门声响——应该是附近的街坊来拜年了吧!
“来了,来了……”听到敲门声的母亲同样认为是来贺新年的邻居,欢欢喜喜的跑过去褪下门闩,开门的第一句就是:“福寿绵长,大吉大……”
最后面的一个“利”字还来不及说出,母亲就呆立当场。
出现在林家门口的根本就不是来贺新年的街坊,而是如狼似虎的官差。
官差当中,多是县衙里巡街的皂衣吏,还有穿着高粱红窄袖袄的站班儿,一个个提绳拿索虎视眈眈。
自古百姓惧见官,即使是从不做什么亏心事的母亲见到这么多虎狼官差,面色也唬的变了,勉强挤出个笑容挂在脸上,以很不自然的声调说道:“各位差老爷,这大过年的……我们家可是地地道道的良善,从不偷盗抢掠,税金也不曾亏欠过分毫……”
官差根本就不理会,呼啦一下就涌了进来……
“这……这是要做甚?我家可没有歹人,刘里正可以给我作保。”见到后面的里正,如同见到什么救星一般,母亲急急忙忙拽住他的袖子,低声恳求:“刘大哥,咱们都是多年的老街坊了,我家怎么样你还能不知道?这大过年的,来了这么多差老爷,我这心里慌着呢……”
刘里正之所以能够成为本镇的里正,无非就是因为人头熟,深知本镇各家各户的实情,所以才做了这小小的村官。
“林家嫂子也莫慌,也莫怕,差官老爷不是稽查什么赋税,更不是缉捕什么毛贼草寇,”本地的里正捻着颌下所剩无几的几绺胡须说道:“这是朝廷里在搜捕要犯,自从年前那贼囚根子跑出了顺天府,当今万岁亲下旨意,定要捉拿此逆贼。当时就锁江闭路,想那逆贼也跑不过长江去,可一直到了如今,也没有找到那贼人的影子,想是藏匿了起来,这才挨门挨户的搜查。朝廷下了明旨,有擒拿此贼献之者,是官则加封三级,是民则赏钱万贯。若有窝藏隐匿者,以谋逆罪论处……”
“丝……”母亲牙疼一般吸着冷气,并不是惧怕所谓的谋逆大罪,而是有感于万贯的巨额赏金。
对于老百姓而言,诸如谋逆、造反、贪墨、渎职等罪过根本就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普普通通的小百姓就是想犯那些罪行也没有机会。真正让母亲感到震撼的是“万贯”这两个字。
按照乡下的花销,六贯铜钱就可以办一场风风光光的丧事,十来贯的话足够娶个不错的媳妇了。虽然经常用“腰缠万贯”来形容那些有钱的豪富之家,可很多老百姓终其一生,也没有见过一百贯的“巨额”钱财。真要是一万贯的话,足够让绝大部分大明朝子民眩晕的分不清东南西北。
“原来是搜捕朝廷钦犯呀,”母亲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那可是一万贯呢,我倒是希望这样的大贼能够藏在我家,可我没有这么大的造化。”
“哈哈,我巴不得林家嫂子能拿住了那个大贼呢,若真是这样,不仅县里的老爷州里的太爷都要升官,就是我也可以分到好大的红利钱……”
母亲好奇的问道:“是什么样的贼人这么值钱?”
“还能有哪个?”里正随口说道:“就是从京里跑出来的朱高煦呗,燕逆的嫡亲儿子……”
镇子上的里正还在絮叨着:“论起来,这个朱高煦还是当今万岁的堂兄弟呢,高阳郡王的爵位,如今燕逆反叛,这个朱高煦想要逃回北方就杀了宫里的人……”
一直烂醉在柴房里的王二本在酣睡当中,听到外面有人说起“朱高煦”这三个字,象踩到夹子的野狐一样,噌的就从床板上蹿起来,敏捷的让人不敢相信。
“糟了。”王二惊慌的脸色都变了,披头散的赤着脚就跳下来,慌乱中顺手抄起顶门杠,闪身于门后,透过门缝观看外边的情形。
提着刀子的皂衣吏和手拿绳子锁链的站班儿衙役分成几拨,人数最多是直奔林家堂屋,剩余的几个人则分别去往东西两厢。
“哎呀,差官老爷,那里头住的都是女眷,不方便进去的。”看到如狼似虎的官差要进到杜月娘的屋子,母亲急忙阻拦。
或许这些官差老爷更喜欢在清晨进入女眷的住所,听到母亲的话语之后不仅没有停顿,反而加快了脚步。只一脚就踹开杜月娘的房间,几个人蜂拥而入……
剩下的四个官差则大踏步的直奔柴房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