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参谋体系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23章 参谋体系
恰恰相反,国防军方面无论是前指和大本营都有些担心神尾会选择第三条道路。一旦如此,意味着日军和国防军将会进入防守vs防守的“最高境界”,日军拖得起,国防军拖不起……如果要转入阵地进攻,不知道要牺牲多少人命。对于胜利也要,损失也要小的夏海强来说,这是一个委实难下的命令。当听说神尾没有收缩固守后,夏海强和大本营的一干元老都松了口气,小鬼子还是很要面子的,这恰恰印证了中国的古话,死要面子活受罪!
经过一番推演和讨论,神尾师团长和部下最终商定的结果是第一、二种方案的结合体。一方面,国防军的包围圈修筑地范围不大,极大地挡住了神尾师团进行机动的空间,想迂回么?对不起,到哪里都是防守军队,看你何处遁形?另一方面,后路被断、部队被包围的消息对于士气和军心影响太大。当然,目前的方针也经过了慎重考虑。神尾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动用次要兵力对35团阵地发起猛攻,给国防军营造突围方向在彼的假象,逼迫国防军将军力和技术兵器集中与此,然后再将主要兵力攻击64团,争取一次成功,跳出包围圈——神尾已打听清楚,22师是从北洋军余部改编过来的,无论价值取向还是忠诚度都无法与秦时竹的“嫡系”部队相比,他认为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缺口和“弱点”。
听着日军朝本方阵地加速推进的消息,负责断后的22师少将师长吴佩孚不仅没有任何担忧反而倍加轻松——小鬼子气数已尽,破敌就在眼前。吴佩孚是自视甚高之人,但对于用12万吃掉对方5万也没有切实的把握,或者说认为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日军蜷缩成为刺猬,极难下口。但神尾先是对35团猛攻,猛攻不可后再命令后卫队转攻64团。却是犯了“四处碰壁”的大忌,硬生生地将防卫战打成进攻战这不是找死么?神尾地算盘固然打得很精明,但他没有料到,所有部队调动的情况和分布态势都不可能瞒过国防军头顶的空中优势。一马平川的山东平原固然不是伏击的好场所,但反过来讲何尝又是进行隐蔽和潜伏的好场所呢?环境对双方是公平的。
神尾师团面对被围困的窘境,收缩了部队地兵力,并且将全部兵力分成了两个梯队,35团阵地对面、战事激烈的是次要梯队。64团阵地对面,尚未进行战斗接触的反而是主要梯队。神尾在紧张地调度兵力,前指也在紧张地进行布置。沙盘上的日军小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开始收缩,从四面伸展的八脚章鱼状编成了哑铃状——西边小,东边大,中间细细的只布置了不到1个联队的联络兵力。
推进,推进……鬼子在收缩。国防军在前进。随着情报地明确,在其他方面的国防军开始紧缩作战,各部队犹如一道道锋利的匕首,开始了向心推进。他们要么没有遭到敌人的抵抗,要么只遭到了微弱的反击。鬼子很快退出了接战。一天一夜过去后,包围圈覆盖地面积从东西宽55里变成了45里,从南北宽75里变成了60里,国防军稳扎稳打、杀机毕露。鬼子步步后退,伺机突围。但不管鬼子是快速撤退也好,节节败退也罢,国防军推进的速度也是有条不紊。既不会因为望风披靡而加快步子追击也不会因为对手负隅顽抗而放慢脚步,整条战线犹如一个整体,齐刷刷地向前推动,让神尾师团找不到任何因一部推进过快破坏战线的破绽。试了几次以后,鬼子悻悻然作罢。放弃了“诱敌深入”的计划,抓紧实施自己地计划……
大本营里,张绍曾、蒋方震等面对沙盘苦苦思索,谋求一个歼敌要诀。4万多的敌人,要想一口吞下去而又不崩坏牙确实需要点真功夫。
“报告,山东前指发来的最新侦查示意图和作战计划。”
“我看看。”蒋方震接过来一看,原本皱拢的眉头忽地伸展开来,随手在沙盘上摆弄了几面小旗帜。聚精会神盯着沙盘的张绍曾眼前一亮。惊喜地问道:“百里兄。现在战场是这样的态势了?”
“是的,敬舆。我看神尾是在发昏。”
“好好好,发昏就好。”张绍曾高兴地说道,“对我们很有利啊……”然后手指头直接指着沙盘上部队,说道,“只需如此……如此……”
“哈哈哈哈!”蒋方震大笑,然后把电报递给对方,“你看看他们的建议。”
张绍曾接过来一看,随即哑然失笑:“大家地看法都是如此嘛!”
“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啊……”
鬼子失败的命运,在这一刻已经被注定了。
神尾师团被困在包围圈中已经两天了。两天以来,包围圈构筑得愈发紧密和细致,布置的兵力也愈加从容与周到,这与国防军山东前指高效而又卓越的参谋群体是分不开的,从战略层面来加以思考的话就可以得出结论——国防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传统的军队中并没有单设参谋军官这一群体,独裁性强地、统御能力强地将军往往是一肩挑,根本容不得有同僚或者属下的争论行为,独裁性小地、统御能力弱的将军虽然往往也会发挥部下和亲信的积极性,也会听取他们的意见,但成制度的参谋军官是没有容身之地的,顶多是冠以师爷、参赞等名义的人物(而且往往是文人出身)来帮助参谋、筹划,他们一般都是统兵将军的私人幕僚,和长官有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连带关系,并不是随部队的进退而进退的制度人员。
清末新军改制后,虽然强调要向德国学习,也仿效德国模式建立了参谋制度、军事合议制度等,但由于袁世凯等人的操纵和蕴藏的野心。通常都把军队视为个人地私有财产,选拔参谋、下属的首要条件是看此人忠诚于长官个人否,至于能力则是第二位的,参谋体系只有在主将认可的范围内才能发挥作用,在这种体制下,参谋制度往往名存实亡,无法形成其应有的保障力。更何况,在视军权为个人财产和立身安命所在的体制中。如果让某人出任参谋,往往意味着对其兵权的剥夺,这是任何一个有抱负的军人所无法容忍地。
于是,出任参谋的人要么是上级派遣下来监视、防范下级的监军性人员,要么是被同僚、上级所排斥的边缘性人员,要么干脆就是上级已准备予以提拔、任用的贵胄子弟,是来走个过场,前来镀金的临时性人员。第一种参谋人员与主官之间猜疑心极重。相互间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但背地里的小动作却可能弄个不停;第二种参谋人员与主官之间无共同语言,几乎就是可有可无的角色,相互间除了冷嘲热讽和看热闹不会有其他;第三种参谋人员则是参而不谋,光顾着与主官进行个人关系维护了。参谋希望主官能提供一些镀金地方便,以便为将来升迁谋求资本,主官则希望借助参谋手眼通天的本事为自己在上司前美言几句,相互间只有彼此利用、彼此吹捧的关系而无忠心公事的做派。而且。在新军中,参谋官一般要比主官低两个级别的军衔,无论个人地位还是职位都与主官相差甚多,在遇有分歧地时候很难据理力争。
在辛亥战事趋于平定特别是秦时竹出任北疆巡阅使后,北疆系国防军的参谋制度就开始完整地建立和完善起来。熟谙后世军事体系的秦时竹虽然不可能在部队中设立政委角色,但提高、突出助手军官的作用却下了很大地功夫。国防军核心领导班子认为,要杜绝军阀现象、铲除军权为私人所有的弊端,必须贯彻四个务必:第一个是务必使部队后勤独立。使部队成为单纯的作战队伍而毋须为供应补给操心,更不给主官插手民政、干预地方事务的权限;第二个务必是指部队主要军官保持一致性、独立性和流动性,所谓一致性是指所有军官要无条件服从上级命令,在紧急状态下无条件服从部队长官或高军衔长官的命令,所谓独立性是指主官不能拥有任免本级助手的权力,比如师长不能任免副师长、参谋长等同级助手军官的权力,以此来保证领导团体之间在一致性基础上的相对独立和互相制约,所谓流动性则是强调军官在军队系统内地自由和有序流动。以此来打断一切小团体构建或私兵团体构建过程。只要保证士兵流动与军官流动不相互伴随就形不成兵为将有的军阀割据。
第三个务必是指务必使部队编成保持高度的可控性。国防军最为突出的一条纪律就是部队不能自行补充军械和人员,任何部队如果军械出现损坏和缺失。必须通过总装备部系统进行调补,哪怕在战场上就地缴获物资也不得擅自补充(当然,事急从权,可能有多少急事呢?),除了军械,人员更不能擅自补充,必须如实将人员缺口报与总参谋部,由后者从后备师中抽调已接受过基础训练的新兵进行补充,同时必须按照地域进行搭配,防止一个师出现全是湖南兵或者山西兵的状况,而且一般也不允许补充驻地籍士兵(如某师规定驻地为浙江,如果老兵退役后要补充新兵,一般不允许补充浙江籍士兵),对军械和人员的严格控制是对付军阀化的有效法宝。
第四个务必则是务必使军官体系职能划分保持合理性与科学性,科学与社会愈进步则军队所面临地课题也日益繁多,部队内部设立地机构也日益繁多,如果将各种职权都压在主官身上,一方面冲淡了他指挥打仗、训练筹划的中心主题,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个人地高度集权,为了减轻主官的负担也为了削弱其附属权力,很有必要加以分权和限制。随着国防军四总部的建立,整个从上到下的管理体系开始完备起来,总参谋部负责军令,总政治部负责军法、军学与军政(人事),总后勤部负责部队军需和军衡(薪酬),总装备部负责军械,这四条线从上往下就形成了四个分子系统,在部队中必然也要有所反映,每个功能模块的领导不仅要对本级主官负责,也要对其上级对口模块领导负责,在这种术业有专攻的氛围中,部队主官更多地是作为协调者和统筹者发挥其价值,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冲淡了作战、训练指挥这个中心。比如国防军将士兵的文化基础补课和扫盲列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但如果部队主官将主要精力用来抓此事,不管成绩如何,起码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官,他最应该做的,就是在本部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之间进行协调,有效安排好训练和文化补习的时间和结构安排,至于如何开展,采用何种步骤和方式进行的主要执行者是政治部主任及其下属。
当然,各个助手机关虽然在职权划分上是相对独立的,在领导军衔上也基本一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区别。以四总部为例,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总是相对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要重要一些,军衔条例也规定,总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由上将担任,总后勤部部长和总装备部部长由上将或中将担任,就像内阁各部总长虽然级别一样、职级相等,但鉴于各部门的情况不一样,财政部、外交部总是相对农林部、教育部要重要一些,都是可以让人理解的。在军队体系中,这条规定则更为明确——在紧急状态下如果主官出缺或者不能指挥,由副主官接替其职务,然后依次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主任、装备部主任进行接替。
在国防军四总部建设过程中,秦时竹对总参谋长的任命曾经出现过犹豫,从资历来说,号称关外三杰之一的张绍曾比蒋方震更为资深,从能力和对战略大局的把握上来说,是蒋方震更为出色一些。考虑到蒋方震无论对于总参谋长还是总政治部主任都是合适人选,而张绍曾相对只适合总参谋部时,才做出了如此安排。不过总政治部并没有因为位置的不同而削弱对国防军参谋制度建设的贡献,蒋方震不仅将其在德国留学的经验和对德军总参谋部的认识都通过培训传授了下去,而且还手把手地培养了几个优秀骨干,虽然离脱胎换骨的要求还有些距离,但毕竟已比新军时代大大加强了。至于德国教官团的教导则更离不开总政治部的参与,总政治部副主任荫昌中将发挥了他留德多年的优势,将一切安排地井井有条。
第123章 参谋体系
恰恰相反,国防军方面无论是前指和大本营都有些担心神尾会选择第三条道路。一旦如此,意味着日军和国防军将会进入防守vs防守的“最高境界”,日军拖得起,国防军拖不起……如果要转入阵地进攻,不知道要牺牲多少人命。对于胜利也要,损失也要小的夏海强来说,这是一个委实难下的命令。当听说神尾没有收缩固守后,夏海强和大本营的一干元老都松了口气,小鬼子还是很要面子的,这恰恰印证了中国的古话,死要面子活受罪!
经过一番推演和讨论,神尾师团长和部下最终商定的结果是第一、二种方案的结合体。一方面,国防军的包围圈修筑地范围不大,极大地挡住了神尾师团进行机动的空间,想迂回么?对不起,到哪里都是防守军队,看你何处遁形?另一方面,后路被断、部队被包围的消息对于士气和军心影响太大。当然,目前的方针也经过了慎重考虑。神尾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动用次要兵力对35团阵地发起猛攻,给国防军营造突围方向在彼的假象,逼迫国防军将军力和技术兵器集中与此,然后再将主要兵力攻击64团,争取一次成功,跳出包围圈——神尾已打听清楚,22师是从北洋军余部改编过来的,无论价值取向还是忠诚度都无法与秦时竹的“嫡系”部队相比,他认为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缺口和“弱点”。
听着日军朝本方阵地加速推进的消息,负责断后的22师少将师长吴佩孚不仅没有任何担忧反而倍加轻松——小鬼子气数已尽,破敌就在眼前。吴佩孚是自视甚高之人,但对于用12万吃掉对方5万也没有切实的把握,或者说认为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日军蜷缩成为刺猬,极难下口。但神尾先是对35团猛攻,猛攻不可后再命令后卫队转攻64团。却是犯了“四处碰壁”的大忌,硬生生地将防卫战打成进攻战这不是找死么?神尾地算盘固然打得很精明,但他没有料到,所有部队调动的情况和分布态势都不可能瞒过国防军头顶的空中优势。一马平川的山东平原固然不是伏击的好场所,但反过来讲何尝又是进行隐蔽和潜伏的好场所呢?环境对双方是公平的。
神尾师团面对被围困的窘境,收缩了部队地兵力,并且将全部兵力分成了两个梯队,35团阵地对面、战事激烈的是次要梯队。64团阵地对面,尚未进行战斗接触的反而是主要梯队。神尾在紧张地调度兵力,前指也在紧张地进行布置。沙盘上的日军小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开始收缩,从四面伸展的八脚章鱼状编成了哑铃状——西边小,东边大,中间细细的只布置了不到1个联队的联络兵力。
推进,推进……鬼子在收缩。国防军在前进。随着情报地明确,在其他方面的国防军开始紧缩作战,各部队犹如一道道锋利的匕首,开始了向心推进。他们要么没有遭到敌人的抵抗,要么只遭到了微弱的反击。鬼子很快退出了接战。一天一夜过去后,包围圈覆盖地面积从东西宽55里变成了45里,从南北宽75里变成了60里,国防军稳扎稳打、杀机毕露。鬼子步步后退,伺机突围。但不管鬼子是快速撤退也好,节节败退也罢,国防军推进的速度也是有条不紊。既不会因为望风披靡而加快步子追击也不会因为对手负隅顽抗而放慢脚步,整条战线犹如一个整体,齐刷刷地向前推动,让神尾师团找不到任何因一部推进过快破坏战线的破绽。试了几次以后,鬼子悻悻然作罢。放弃了“诱敌深入”的计划,抓紧实施自己地计划……
大本营里,张绍曾、蒋方震等面对沙盘苦苦思索,谋求一个歼敌要诀。4万多的敌人,要想一口吞下去而又不崩坏牙确实需要点真功夫。
“报告,山东前指发来的最新侦查示意图和作战计划。”
“我看看。”蒋方震接过来一看,原本皱拢的眉头忽地伸展开来,随手在沙盘上摆弄了几面小旗帜。聚精会神盯着沙盘的张绍曾眼前一亮。惊喜地问道:“百里兄。现在战场是这样的态势了?”
“是的,敬舆。我看神尾是在发昏。”
“好好好,发昏就好。”张绍曾高兴地说道,“对我们很有利啊……”然后手指头直接指着沙盘上部队,说道,“只需如此……如此……”
“哈哈哈哈!”蒋方震大笑,然后把电报递给对方,“你看看他们的建议。”
张绍曾接过来一看,随即哑然失笑:“大家地看法都是如此嘛!”
“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啊……”
鬼子失败的命运,在这一刻已经被注定了。
神尾师团被困在包围圈中已经两天了。两天以来,包围圈构筑得愈发紧密和细致,布置的兵力也愈加从容与周到,这与国防军山东前指高效而又卓越的参谋群体是分不开的,从战略层面来加以思考的话就可以得出结论——国防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传统的军队中并没有单设参谋军官这一群体,独裁性强地、统御能力强地将军往往是一肩挑,根本容不得有同僚或者属下的争论行为,独裁性小地、统御能力弱的将军虽然往往也会发挥部下和亲信的积极性,也会听取他们的意见,但成制度的参谋军官是没有容身之地的,顶多是冠以师爷、参赞等名义的人物(而且往往是文人出身)来帮助参谋、筹划,他们一般都是统兵将军的私人幕僚,和长官有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连带关系,并不是随部队的进退而进退的制度人员。
清末新军改制后,虽然强调要向德国学习,也仿效德国模式建立了参谋制度、军事合议制度等,但由于袁世凯等人的操纵和蕴藏的野心。通常都把军队视为个人地私有财产,选拔参谋、下属的首要条件是看此人忠诚于长官个人否,至于能力则是第二位的,参谋体系只有在主将认可的范围内才能发挥作用,在这种体制下,参谋制度往往名存实亡,无法形成其应有的保障力。更何况,在视军权为个人财产和立身安命所在的体制中。如果让某人出任参谋,往往意味着对其兵权的剥夺,这是任何一个有抱负的军人所无法容忍地。
于是,出任参谋的人要么是上级派遣下来监视、防范下级的监军性人员,要么是被同僚、上级所排斥的边缘性人员,要么干脆就是上级已准备予以提拔、任用的贵胄子弟,是来走个过场,前来镀金的临时性人员。第一种参谋人员与主官之间猜疑心极重。相互间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但背地里的小动作却可能弄个不停;第二种参谋人员与主官之间无共同语言,几乎就是可有可无的角色,相互间除了冷嘲热讽和看热闹不会有其他;第三种参谋人员则是参而不谋,光顾着与主官进行个人关系维护了。参谋希望主官能提供一些镀金地方便,以便为将来升迁谋求资本,主官则希望借助参谋手眼通天的本事为自己在上司前美言几句,相互间只有彼此利用、彼此吹捧的关系而无忠心公事的做派。而且。在新军中,参谋官一般要比主官低两个级别的军衔,无论个人地位还是职位都与主官相差甚多,在遇有分歧地时候很难据理力争。
在辛亥战事趋于平定特别是秦时竹出任北疆巡阅使后,北疆系国防军的参谋制度就开始完整地建立和完善起来。熟谙后世军事体系的秦时竹虽然不可能在部队中设立政委角色,但提高、突出助手军官的作用却下了很大地功夫。国防军核心领导班子认为,要杜绝军阀现象、铲除军权为私人所有的弊端,必须贯彻四个务必:第一个是务必使部队后勤独立。使部队成为单纯的作战队伍而毋须为供应补给操心,更不给主官插手民政、干预地方事务的权限;第二个务必是指部队主要军官保持一致性、独立性和流动性,所谓一致性是指所有军官要无条件服从上级命令,在紧急状态下无条件服从部队长官或高军衔长官的命令,所谓独立性是指主官不能拥有任免本级助手的权力,比如师长不能任免副师长、参谋长等同级助手军官的权力,以此来保证领导团体之间在一致性基础上的相对独立和互相制约,所谓流动性则是强调军官在军队系统内地自由和有序流动。以此来打断一切小团体构建或私兵团体构建过程。只要保证士兵流动与军官流动不相互伴随就形不成兵为将有的军阀割据。
第三个务必是指务必使部队编成保持高度的可控性。国防军最为突出的一条纪律就是部队不能自行补充军械和人员,任何部队如果军械出现损坏和缺失。必须通过总装备部系统进行调补,哪怕在战场上就地缴获物资也不得擅自补充(当然,事急从权,可能有多少急事呢?),除了军械,人员更不能擅自补充,必须如实将人员缺口报与总参谋部,由后者从后备师中抽调已接受过基础训练的新兵进行补充,同时必须按照地域进行搭配,防止一个师出现全是湖南兵或者山西兵的状况,而且一般也不允许补充驻地籍士兵(如某师规定驻地为浙江,如果老兵退役后要补充新兵,一般不允许补充浙江籍士兵),对军械和人员的严格控制是对付军阀化的有效法宝。
第四个务必则是务必使军官体系职能划分保持合理性与科学性,科学与社会愈进步则军队所面临地课题也日益繁多,部队内部设立地机构也日益繁多,如果将各种职权都压在主官身上,一方面冲淡了他指挥打仗、训练筹划的中心主题,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个人地高度集权,为了减轻主官的负担也为了削弱其附属权力,很有必要加以分权和限制。随着国防军四总部的建立,整个从上到下的管理体系开始完备起来,总参谋部负责军令,总政治部负责军法、军学与军政(人事),总后勤部负责部队军需和军衡(薪酬),总装备部负责军械,这四条线从上往下就形成了四个分子系统,在部队中必然也要有所反映,每个功能模块的领导不仅要对本级主官负责,也要对其上级对口模块领导负责,在这种术业有专攻的氛围中,部队主官更多地是作为协调者和统筹者发挥其价值,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冲淡了作战、训练指挥这个中心。比如国防军将士兵的文化基础补课和扫盲列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但如果部队主官将主要精力用来抓此事,不管成绩如何,起码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官,他最应该做的,就是在本部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之间进行协调,有效安排好训练和文化补习的时间和结构安排,至于如何开展,采用何种步骤和方式进行的主要执行者是政治部主任及其下属。
当然,各个助手机关虽然在职权划分上是相对独立的,在领导军衔上也基本一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区别。以四总部为例,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总是相对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要重要一些,军衔条例也规定,总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由上将担任,总后勤部部长和总装备部部长由上将或中将担任,就像内阁各部总长虽然级别一样、职级相等,但鉴于各部门的情况不一样,财政部、外交部总是相对农林部、教育部要重要一些,都是可以让人理解的。在军队体系中,这条规定则更为明确——在紧急状态下如果主官出缺或者不能指挥,由副主官接替其职务,然后依次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主任、装备部主任进行接替。
在国防军四总部建设过程中,秦时竹对总参谋长的任命曾经出现过犹豫,从资历来说,号称关外三杰之一的张绍曾比蒋方震更为资深,从能力和对战略大局的把握上来说,是蒋方震更为出色一些。考虑到蒋方震无论对于总参谋长还是总政治部主任都是合适人选,而张绍曾相对只适合总参谋部时,才做出了如此安排。不过总政治部并没有因为位置的不同而削弱对国防军参谋制度建设的贡献,蒋方震不仅将其在德国留学的经验和对德军总参谋部的认识都通过培训传授了下去,而且还手把手地培养了几个优秀骨干,虽然离脱胎换骨的要求还有些距离,但毕竟已比新军时代大大加强了。至于德国教官团的教导则更离不开总政治部的参与,总政治部副主任荫昌中将发挥了他留德多年的优势,将一切安排地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