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四鼓之后,锦衣卫鸣鞭,天子过御道,登丹陛,群臣朝拜。
孟清和位在右班,立于新城侯张辅之后,随礼乐礼官声下拜。
文武之外,有齐王朱榑,秦王朱尚炳,宁王世子朱盘烒入朝参拜,孟清和不着痕迹扫了两眼,默默垂首,尽量让自己更像布景板。
可以想见,他不会是今天的主角,即便是,也是在罢朝之后。
在京城这些时日,朱高燧私底下透给孟清和不少“内-部”消息,其中就包括朱棣对宗室的态度。如周王,天子的同胞兄弟,唯天子之命是从,朱棣下令,绝无二话,自然是简在帝心,可以相交。如齐王,谷王等,最好远着点。
看到齐王府右长史递到兴宁伯府的拜帖之后,朱高燧提醒孟清和,最好推了。
“自永乐三年,齐王叔没少得父皇斥训。兴宁伯一直在大宁,怕是不知道,前不久,父皇在内廷发了好大的火气,就和齐王叔有关。”
朱高燧语焉不详,孟清和没有深问,天家的事情,最好不要有太多好奇心。即便他被赐了国姓,也属于编外人员,尽量躲远点,明哲保身才是上策。
他想不到这点,沈瑄的在信中的提点,也足以让他明白该这么做。
无论齐王是真有过,还是被诬陷,以朱高燧漏出的只言片语,孟清和能推断出,曾在建文年间囚困在京,差点把牢底坐穿的齐王,怕是又要倒霉了。
齐王府长史的拜帖,不能明摆着退回去,也必须当没看见。
得罪齐王事小,顶多被穿几次小鞋。无意间得罪了天子,问题才大。
天子看某人不顺眼,还上杆子攀交情,这不是傻,是傻冒烟了。
孟清和料得没错,朝会伊始,便有朝臣向齐王发难,言辞厉如刀锋,同齐王站在一处的秦王和宁王世子下意识退开半步,明显不愿惹麻烦上身。
“臣启陛下,齐王于藩地多行不法,贪-暴-成-性,私-设-刑-狱,结无赖,餋剌客,私僣帝号为恶,及为-咒-诅-魇-镇-等事,察之皆有实证,罪不可宥,请治齐王之罪!”
朱棣面带沉怒,看向齐王,很显然,之前几次敕谕,甚至将周王的上表封存,送到齐王面前,令他仿效学习,认真改过,都没有效果。齐王依旧故我,本次入朝请罪,也未必出自真心。
齐王不是傻子,经历过建文年间的牢狱之灾,他比谁都清楚,此次进京恐会凶多吉少。可他还是来了,抱着一丝侥幸,希望天子看在兄弟的情分上,从轻发落。
天子打着恢复太--祖-高皇帝成法的旗号靖难登基,将被建文帝打倒贬谪的亲王宗室一一扶起,为的是让天下人看到,太孙不顾亲情,冷酷无情,违高皇帝遗志,专向叔叔下手,骑兵造-反是无奈之举,抢了侄子的皇位是正义所驱。
如今不过四年,悠悠之口仍未平,就要反其道而行?
朱榑了解朱棣,一旦对方下定决心,绝不会轻易罢手。他连朱允炆都扛不过,哪有底气同朱棣对抗?
看着站在一边的两个侄子,齐王万分后悔。当初不该犹豫,应该学习晋王和秦王,主动上表请裁减王府护卫,要么就学习宁王谷王,请天子为他换个地方就藩。
如今后悔也晚了。
天子一定会治他的罪,问题在于,举起的是砍刀还是木棍。
敲闷棍,还有恢复的希望。
刀子落下来,人头十成十要落地。
朱允炆对藩王狠,朱棣比侄子更狠。
齐王不敢向朱棣喊冤,却是灵机一动,须发皆张,怒视弹劾他的官员,厉声喝道:“奸臣又欲向天子进谗,效太孙时杀我耶?!”
殿中顿时一静。
孟清和腿站得有些酸,借着朝服的遮掩,小心动了动,忽然听到齐王这句叱喝,不免朝他看了一眼。
到底是洪武帝的儿子,永乐帝的亲兄弟,皇帝明摆着要收拾他,仍能见缝插针,寻出一份生机。
以齐王被弹劾的罪名,咒-诅-魇-镇一项就能要了他一家老小的命。
宁王也曾被弹劾-魇-镇,推到官属身上才躲过一劫,却也失了人心,只能寄-情-书籍,连刀枪都不再摸一下。
齐王未必有宁王的运气,但当殿喊出这句话,也为自己博得了一条生路。即使朱棣下决心要处置他,也必须再三考量,如何堵住天下人的嘴。
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鼾睡。
天子削藩是为-集-权。
建文帝做过,没成功,原因是他太急,也轻视了叔叔们的实力。
朱棣一样要-集-权,首要目标即是藩王手中的军队和护卫。他凭借燕山卫和边军-造-成-功,绝不希望后来者效仿。
挑来拣去,齐王成了第一个倒霉蛋。
不过,这个倒霉蛋明显比他预想中的要聪明。
欲效太孙?
打死朱棣也不能承认。否则,举旗靖难,复高皇帝之法,会成为彻头彻尾的一个笑话。但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能马上废了齐王,也要除王府官属,裁撤齐王护卫。
齐王保住脑袋,也暂时保住了王位,只被关押在南京,容后再决。随同进京的齐王长史司仪等官属,一概被罢免,有罪证确凿,怙恶不悛者,立下锦衣狱。
“敕令山东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布政使司,革青州中左二护卫,除齐王官属。有被举罪者,押送入京。卫司官军校尉分调附近卫所,凡王府拘押之人,无罪释之。私立造作处,拘主管之人,其下工匠造册,察明户籍,或归原籍,或择熟手充北京兵仗局。”
“臣等遵旨。”
听闻要将齐王手下的工匠充实北京兵仗局,孟清和很是眼馋。
大宁目前正缺人,究其原因,皇帝和皇帝儿子都要负责。只管要人不补缺额,谁能扛得住?
齐王收揽的工匠,手艺绝对不一般,北京兵仗局不缺人,多出来的名额能不能给大宁几个?
实在不行,用粮食换?
尽管眼热,也晓得这话不能当殿出口。只能暗地里思量,从皇帝手里要不来人,或许能在白公公那里活动一下,要么,就请汉王赵王帮帮忙。
沈瑄不用想,依朱高燧的话,很快就要进京。魏国公只管练兵,兵仗局和工匠的事压根不会插手。白公公的确不难说话,可要从他手里好挖人,也未必会那么容易,这事还是要仔细计划一下。
孟清和一边策划着挖兵仗局墙角,一边继续在朝廷上打酱油。
新城侯足够高大威猛,站在他的背后,相当适合溜号。
天子发落齐王,秦王和宁王世子不约而同,出了一头冷汗。
物伤其类,知道皇帝没打算料理自己,还是会忍不住头皮发麻。
数名锦衣卫和大汉将军已步入殿内,将齐王“请”了出去。
孟清和侧头看去,杨铎正在其中。
齐王被办,锦衣卫发挥的作用定然不小。
奉天殿中,从朝中大臣到宗室亲王,落在杨铎身上的视线,或多或少都带着不善。
杨铎似无所觉,向天子行礼,随即退出了殿外。只在离开时向右前方扫了一眼,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孟清和不由得一凛,他看的是宁王世子,朱盘烒。
锦衣卫的脚步声远去,孟清和收回了视线。
锦衣卫是天子手中的利刃,无论砍向哪里,都是天子之意。不该知道的,即便亲眼看到,也要装糊涂。
虽然做不了官场上的老油条,但他不笨,趋吉避凶的本事还是有的。
想起立在奉天门前,仿若雕像的杨铎,心中不免慨叹,时间果然是人世间最可怕的东西。
开平卫,德州城,战火,硝烟,战场上沥血的将领,恍如隔世。
牵了一下嘴角,自己又何尝没变?换做七年前,他绝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齐王之后,有朝臣奏请发兵安南之事,之前不言不语的武将们顿时精神了。
“安南黎贼罪大恶极,天地所不容!”
刚被擢升为兵科给事中的新科进士汪渊慷慨陈词,历数安南罪状,同为兵科给事中的李经查缺补漏,扒-掉-了胡氏国王的外皮,直接以黎氏蔑称。
什么胡氏国王,分明是陈氏的外戚,上门女婿,逆臣贼子!
朝臣们选择性忽略了永乐帝赐给胡氏金印一事,纷纷上言,胡氏篡位,必须给以严惩。
“蕞尔小丑,敢潜伏奸谋,屠戮陈氏,害我使节。肆毒如此,罪恶滔天!不诛此贼,兵则何用!”
刑部右侍郎金纯更上一台阶,直接要将安南彻底拍死。
胡氏杀了陈天平,多少还有缓和余地,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同送陈天平归国的明军发生冲突,甚至扣押了明朝的使节。
其本意大概是为留个人质,多个筹码,同明朝谈和。不想奉命护送陈氏归国的大理寺卿薛嵓性格刚烈,不愿-被-辱,在乱军中自杀了。
血都流干了,想救都救不回来。
薛嵓一死,安南的-内-政-问题立刻上升为国-际-争-端,直接关乎大明的面子和威信!
事发之前,许多朝臣并不赞同出兵安南,远征劳民伤财,户部刚宽裕几天,一旦和安南动手,粮食和铜钱必定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以户部尚书夏元吉为首,六部文臣纷纷力劝皇帝三思。
北边不见消停,南边又要动手,不能有钱就往战争的窟窿里丢,必须更多的考虑国家建设问题。
薛嵓的死讯传来,朝堂上顿时炸锅,主-和-派全部变成了主-战-派,中间派成为了-激-进-派,一改之前主张,纷纷上疏奏请,必须给安南一个深刻的教训。
永乐帝翻过奏疏,捏捏额头,不搞国家建设了?
六部表示,建设要搞,仗也要打!
永乐帝再问,钱粮哪里出?
六部齐声道:户部出!户部不够,可就食当地。
这个当地,指的绝不是大明境内,而是安南。
永乐帝无言。
某种程度上,文官比武官更狠,也更不讲究。
礼仪道德,以理服人?
话是人说的,必要时,完全可以将圣人学说换种解释。
文臣们壮怀激烈,立意攻打安南,恨不能亲身上阵,比武将更加积极。
最终,永乐帝被朝臣“说服”了。
“逆贼之罪天地不容,朕意兴师讨伐,以彰天威!“
“陛下圣明!”
群臣叩拜,孟清和跟着下拜,口呼万岁。他突然觉得,大明的文官的确了不起,难怪会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能趋势这些猛人的永乐帝更加了不起,完全可以立传出书,书名五个字《帝-王-厚-黑-学》。
永乐帝当殿下旨,就出兵安南一事,令六部拟出章程,又命礼部铸征夷将军及征夷副将军印。
群臣领命,无要事,退朝。
孟清和没急着走,留在队伍最后,果然等到了内官侯显。
“天子口谕,召成国公,新城侯,兴宁伯右顺门伴驾。”
孟清和捏了捏写好的条陈,跟上了侯显的脚步。
右顺门为屋宇式大门,红柱大木,顶覆琉璃瓦,两侧坎墙槅扇,有给事中轮值,并有宿卫执勤。
侯显请三人稍待,便转身匆匆离去。过了半盏茶的时间,换了常服的永乐帝才出现。
翼善冠,盘领窄袖袍,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腰束玉带,浓眉虎目,一身-霸-者-之气。
比起朝堂上,永乐帝的心情似好了许多。
“拜见陛下。”
三人下拜,朱棣抬手,“免。”
侯显领内侍退后,永乐帝立于檐下,单手负于背后,言道:“朕召卿等前来,是问出兵之策。安南黎氏罪大恶极,朕决议兴讨。历朝出兵于南多分两路,一从广西,一择道云南。”话到此处好,朱棣顿了顿,“士弘。”
朱能上前半步,“臣在。”
“若令卿将兵从广西入,以西平侯从云南入,当用师几何?”
翻译过来,如果朕要灭了安南,两路出兵,征调多少官军合适?
朱能道:“安南黎氏罪恶滔天,我乃仁义之师,伐至不仁,臣等奉养天威,当一鼓扫灭。师之多寡,唯上所命。”
陛下要灭了安南,打出的是仁义旗号,就要一鼓作气,才能彰显威严。出兵多少,还请陛下裁度。
简言之,出兵不能少,少了不够气势。
朱棣沉思半晌,转向张辅,“卿以为如何?”
张辅抱拳:“臣附成国公之议。”依天子的口气,两路大军出兵安南,主将是西平侯和成国公无疑,他顶多是个副将,成国公军事水平一流,听他的准没错。
朱棣颔首,再问孟清和,“此次出兵,卿有何议?”
孟清和眨眼,问他?
靖难之战,他有一定了解,安南那片真心不熟。除了中原人到那边容易水土不服,需要备下药材,还要小心大象犀牛一类的猛兽,当真不敢乱出主意。
“陛下,臣仅知西南之地有瘴气,大军中应多召医户,备下足量药材。于军械,尤其火器,需多加看护,以防多雨受潮,战时不可用。”
“善。”永乐帝道,“卿所言均大善。”
皇帝开口表扬,朱棣张辅立刻附和。
孟清和有点头晕,飘飘然之际,狠掐一下大腿,不成,必须清醒点!以永乐帝的性格,会白夸吗?一定还有后招!
果然,善字刚落,话锋就是一转,“朕闻卿-操-练-之火器队骁勇,可以一当十,可有此事?”
“回陛下,臣手中确有一支火器队,以一当十却不敢当。”
“可在京中?”
“回陛下,在。”
“好。”永乐帝拊掌,“汉王进献火炮火铳皆出自大宁,朕甚心喜,然擅使火器官军虽众,操-练-之法却难得。”
话落,脸上带笑,看着孟清和。
朕话都出口了,不表示一下?
孟清和咬牙,吞下一口老血,他就知道!
“若陛下不弃,臣愿领火器队-操-演,请陛下一观。”
“好,兴宁伯果是国之栋梁。”
“陛下,火器队暂驻扎城外,臣当遣人令其前来。”
“不必,既是火器,自当于郊外-操-练,朕同卿到郊外即可。”
“陛下……”
孟清和想劝一劝,皇帝出宫不是小事,让人知道和他有关,又是一桩麻烦。
“侯显,派人传旨,召平王,赵王,武阳侯等共赴大宁边军驻营处。”
“奴婢遵旨。”
侯显领命离开,孟清和知道事情已无转圜余地,只能奏请先到郊外点清军卒,清理场地。
“可。”
朱棣手一挥,准了。
孟清和叩谢,起身,离开皇帝的视线,一路飞奔。
今日之后,手里这五十个人,连带火炮火铳马刀,九成以上的可能又要交公。
来之前,他早就料到了……咬咬牙,一切为大明!
纵然如此安慰自己,出了宫门,骑在马上,迎着午后的太阳,还是忍不住的心酸,泪水横流,借着飞驰的骏马,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泪奔”。
一同出宫的杨铎,看到此景,饶是心硬如铁,面冷如冰,还是控制不住的抽了一下嘴角。
兴宁伯果真是国之良将,非……寻常人。
四鼓之后,锦衣卫鸣鞭,天子过御道,登丹陛,群臣朝拜。
孟清和位在右班,立于新城侯张辅之后,随礼乐礼官声下拜。
文武之外,有齐王朱榑,秦王朱尚炳,宁王世子朱盘烒入朝参拜,孟清和不着痕迹扫了两眼,默默垂首,尽量让自己更像布景板。
可以想见,他不会是今天的主角,即便是,也是在罢朝之后。
在京城这些时日,朱高燧私底下透给孟清和不少“内-部”消息,其中就包括朱棣对宗室的态度。如周王,天子的同胞兄弟,唯天子之命是从,朱棣下令,绝无二话,自然是简在帝心,可以相交。如齐王,谷王等,最好远着点。
看到齐王府右长史递到兴宁伯府的拜帖之后,朱高燧提醒孟清和,最好推了。
“自永乐三年,齐王叔没少得父皇斥训。兴宁伯一直在大宁,怕是不知道,前不久,父皇在内廷发了好大的火气,就和齐王叔有关。”
朱高燧语焉不详,孟清和没有深问,天家的事情,最好不要有太多好奇心。即便他被赐了国姓,也属于编外人员,尽量躲远点,明哲保身才是上策。
他想不到这点,沈瑄的在信中的提点,也足以让他明白该这么做。
无论齐王是真有过,还是被诬陷,以朱高燧漏出的只言片语,孟清和能推断出,曾在建文年间囚困在京,差点把牢底坐穿的齐王,怕是又要倒霉了。
齐王府长史的拜帖,不能明摆着退回去,也必须当没看见。
得罪齐王事小,顶多被穿几次小鞋。无意间得罪了天子,问题才大。
天子看某人不顺眼,还上杆子攀交情,这不是傻,是傻冒烟了。
孟清和料得没错,朝会伊始,便有朝臣向齐王发难,言辞厉如刀锋,同齐王站在一处的秦王和宁王世子下意识退开半步,明显不愿惹麻烦上身。
“臣启陛下,齐王于藩地多行不法,贪-暴-成-性,私-设-刑-狱,结无赖,餋剌客,私僣帝号为恶,及为-咒-诅-魇-镇-等事,察之皆有实证,罪不可宥,请治齐王之罪!”
朱棣面带沉怒,看向齐王,很显然,之前几次敕谕,甚至将周王的上表封存,送到齐王面前,令他仿效学习,认真改过,都没有效果。齐王依旧故我,本次入朝请罪,也未必出自真心。
齐王不是傻子,经历过建文年间的牢狱之灾,他比谁都清楚,此次进京恐会凶多吉少。可他还是来了,抱着一丝侥幸,希望天子看在兄弟的情分上,从轻发落。
天子打着恢复太--祖-高皇帝成法的旗号靖难登基,将被建文帝打倒贬谪的亲王宗室一一扶起,为的是让天下人看到,太孙不顾亲情,冷酷无情,违高皇帝遗志,专向叔叔下手,骑兵造-反是无奈之举,抢了侄子的皇位是正义所驱。
如今不过四年,悠悠之口仍未平,就要反其道而行?
朱榑了解朱棣,一旦对方下定决心,绝不会轻易罢手。他连朱允炆都扛不过,哪有底气同朱棣对抗?
看着站在一边的两个侄子,齐王万分后悔。当初不该犹豫,应该学习晋王和秦王,主动上表请裁减王府护卫,要么就学习宁王谷王,请天子为他换个地方就藩。
如今后悔也晚了。
天子一定会治他的罪,问题在于,举起的是砍刀还是木棍。
敲闷棍,还有恢复的希望。
刀子落下来,人头十成十要落地。
朱允炆对藩王狠,朱棣比侄子更狠。
齐王不敢向朱棣喊冤,却是灵机一动,须发皆张,怒视弹劾他的官员,厉声喝道:“奸臣又欲向天子进谗,效太孙时杀我耶?!”
殿中顿时一静。
孟清和腿站得有些酸,借着朝服的遮掩,小心动了动,忽然听到齐王这句叱喝,不免朝他看了一眼。
到底是洪武帝的儿子,永乐帝的亲兄弟,皇帝明摆着要收拾他,仍能见缝插针,寻出一份生机。
以齐王被弹劾的罪名,咒-诅-魇-镇一项就能要了他一家老小的命。
宁王也曾被弹劾-魇-镇,推到官属身上才躲过一劫,却也失了人心,只能寄-情-书籍,连刀枪都不再摸一下。
齐王未必有宁王的运气,但当殿喊出这句话,也为自己博得了一条生路。即使朱棣下决心要处置他,也必须再三考量,如何堵住天下人的嘴。
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鼾睡。
天子削藩是为-集-权。
建文帝做过,没成功,原因是他太急,也轻视了叔叔们的实力。
朱棣一样要-集-权,首要目标即是藩王手中的军队和护卫。他凭借燕山卫和边军-造-成-功,绝不希望后来者效仿。
挑来拣去,齐王成了第一个倒霉蛋。
不过,这个倒霉蛋明显比他预想中的要聪明。
欲效太孙?
打死朱棣也不能承认。否则,举旗靖难,复高皇帝之法,会成为彻头彻尾的一个笑话。但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能马上废了齐王,也要除王府官属,裁撤齐王护卫。
齐王保住脑袋,也暂时保住了王位,只被关押在南京,容后再决。随同进京的齐王长史司仪等官属,一概被罢免,有罪证确凿,怙恶不悛者,立下锦衣狱。
“敕令山东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布政使司,革青州中左二护卫,除齐王官属。有被举罪者,押送入京。卫司官军校尉分调附近卫所,凡王府拘押之人,无罪释之。私立造作处,拘主管之人,其下工匠造册,察明户籍,或归原籍,或择熟手充北京兵仗局。”
“臣等遵旨。”
听闻要将齐王手下的工匠充实北京兵仗局,孟清和很是眼馋。
大宁目前正缺人,究其原因,皇帝和皇帝儿子都要负责。只管要人不补缺额,谁能扛得住?
齐王收揽的工匠,手艺绝对不一般,北京兵仗局不缺人,多出来的名额能不能给大宁几个?
实在不行,用粮食换?
尽管眼热,也晓得这话不能当殿出口。只能暗地里思量,从皇帝手里要不来人,或许能在白公公那里活动一下,要么,就请汉王赵王帮帮忙。
沈瑄不用想,依朱高燧的话,很快就要进京。魏国公只管练兵,兵仗局和工匠的事压根不会插手。白公公的确不难说话,可要从他手里好挖人,也未必会那么容易,这事还是要仔细计划一下。
孟清和一边策划着挖兵仗局墙角,一边继续在朝廷上打酱油。
新城侯足够高大威猛,站在他的背后,相当适合溜号。
天子发落齐王,秦王和宁王世子不约而同,出了一头冷汗。
物伤其类,知道皇帝没打算料理自己,还是会忍不住头皮发麻。
数名锦衣卫和大汉将军已步入殿内,将齐王“请”了出去。
孟清和侧头看去,杨铎正在其中。
齐王被办,锦衣卫发挥的作用定然不小。
奉天殿中,从朝中大臣到宗室亲王,落在杨铎身上的视线,或多或少都带着不善。
杨铎似无所觉,向天子行礼,随即退出了殿外。只在离开时向右前方扫了一眼,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孟清和不由得一凛,他看的是宁王世子,朱盘烒。
锦衣卫的脚步声远去,孟清和收回了视线。
锦衣卫是天子手中的利刃,无论砍向哪里,都是天子之意。不该知道的,即便亲眼看到,也要装糊涂。
虽然做不了官场上的老油条,但他不笨,趋吉避凶的本事还是有的。
想起立在奉天门前,仿若雕像的杨铎,心中不免慨叹,时间果然是人世间最可怕的东西。
开平卫,德州城,战火,硝烟,战场上沥血的将领,恍如隔世。
牵了一下嘴角,自己又何尝没变?换做七年前,他绝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齐王之后,有朝臣奏请发兵安南之事,之前不言不语的武将们顿时精神了。
“安南黎贼罪大恶极,天地所不容!”
刚被擢升为兵科给事中的新科进士汪渊慷慨陈词,历数安南罪状,同为兵科给事中的李经查缺补漏,扒-掉-了胡氏国王的外皮,直接以黎氏蔑称。
什么胡氏国王,分明是陈氏的外戚,上门女婿,逆臣贼子!
朝臣们选择性忽略了永乐帝赐给胡氏金印一事,纷纷上言,胡氏篡位,必须给以严惩。
“蕞尔小丑,敢潜伏奸谋,屠戮陈氏,害我使节。肆毒如此,罪恶滔天!不诛此贼,兵则何用!”
刑部右侍郎金纯更上一台阶,直接要将安南彻底拍死。
胡氏杀了陈天平,多少还有缓和余地,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同送陈天平归国的明军发生冲突,甚至扣押了明朝的使节。
其本意大概是为留个人质,多个筹码,同明朝谈和。不想奉命护送陈氏归国的大理寺卿薛嵓性格刚烈,不愿-被-辱,在乱军中自杀了。
血都流干了,想救都救不回来。
薛嵓一死,安南的-内-政-问题立刻上升为国-际-争-端,直接关乎大明的面子和威信!
事发之前,许多朝臣并不赞同出兵安南,远征劳民伤财,户部刚宽裕几天,一旦和安南动手,粮食和铜钱必定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以户部尚书夏元吉为首,六部文臣纷纷力劝皇帝三思。
北边不见消停,南边又要动手,不能有钱就往战争的窟窿里丢,必须更多的考虑国家建设问题。
薛嵓的死讯传来,朝堂上顿时炸锅,主-和-派全部变成了主-战-派,中间派成为了-激-进-派,一改之前主张,纷纷上疏奏请,必须给安南一个深刻的教训。
永乐帝翻过奏疏,捏捏额头,不搞国家建设了?
六部表示,建设要搞,仗也要打!
永乐帝再问,钱粮哪里出?
六部齐声道:户部出!户部不够,可就食当地。
这个当地,指的绝不是大明境内,而是安南。
永乐帝无言。
某种程度上,文官比武官更狠,也更不讲究。
礼仪道德,以理服人?
话是人说的,必要时,完全可以将圣人学说换种解释。
文臣们壮怀激烈,立意攻打安南,恨不能亲身上阵,比武将更加积极。
最终,永乐帝被朝臣“说服”了。
“逆贼之罪天地不容,朕意兴师讨伐,以彰天威!“
“陛下圣明!”
群臣叩拜,孟清和跟着下拜,口呼万岁。他突然觉得,大明的文官的确了不起,难怪会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能趋势这些猛人的永乐帝更加了不起,完全可以立传出书,书名五个字《帝-王-厚-黑-学》。
永乐帝当殿下旨,就出兵安南一事,令六部拟出章程,又命礼部铸征夷将军及征夷副将军印。
群臣领命,无要事,退朝。
孟清和没急着走,留在队伍最后,果然等到了内官侯显。
“天子口谕,召成国公,新城侯,兴宁伯右顺门伴驾。”
孟清和捏了捏写好的条陈,跟上了侯显的脚步。
右顺门为屋宇式大门,红柱大木,顶覆琉璃瓦,两侧坎墙槅扇,有给事中轮值,并有宿卫执勤。
侯显请三人稍待,便转身匆匆离去。过了半盏茶的时间,换了常服的永乐帝才出现。
翼善冠,盘领窄袖袍,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腰束玉带,浓眉虎目,一身-霸-者-之气。
比起朝堂上,永乐帝的心情似好了许多。
“拜见陛下。”
三人下拜,朱棣抬手,“免。”
侯显领内侍退后,永乐帝立于檐下,单手负于背后,言道:“朕召卿等前来,是问出兵之策。安南黎氏罪大恶极,朕决议兴讨。历朝出兵于南多分两路,一从广西,一择道云南。”话到此处好,朱棣顿了顿,“士弘。”
朱能上前半步,“臣在。”
“若令卿将兵从广西入,以西平侯从云南入,当用师几何?”
翻译过来,如果朕要灭了安南,两路出兵,征调多少官军合适?
朱能道:“安南黎氏罪恶滔天,我乃仁义之师,伐至不仁,臣等奉养天威,当一鼓扫灭。师之多寡,唯上所命。”
陛下要灭了安南,打出的是仁义旗号,就要一鼓作气,才能彰显威严。出兵多少,还请陛下裁度。
简言之,出兵不能少,少了不够气势。
朱棣沉思半晌,转向张辅,“卿以为如何?”
张辅抱拳:“臣附成国公之议。”依天子的口气,两路大军出兵安南,主将是西平侯和成国公无疑,他顶多是个副将,成国公军事水平一流,听他的准没错。
朱棣颔首,再问孟清和,“此次出兵,卿有何议?”
孟清和眨眼,问他?
靖难之战,他有一定了解,安南那片真心不熟。除了中原人到那边容易水土不服,需要备下药材,还要小心大象犀牛一类的猛兽,当真不敢乱出主意。
“陛下,臣仅知西南之地有瘴气,大军中应多召医户,备下足量药材。于军械,尤其火器,需多加看护,以防多雨受潮,战时不可用。”
“善。”永乐帝道,“卿所言均大善。”
皇帝开口表扬,朱棣张辅立刻附和。
孟清和有点头晕,飘飘然之际,狠掐一下大腿,不成,必须清醒点!以永乐帝的性格,会白夸吗?一定还有后招!
果然,善字刚落,话锋就是一转,“朕闻卿-操-练-之火器队骁勇,可以一当十,可有此事?”
“回陛下,臣手中确有一支火器队,以一当十却不敢当。”
“可在京中?”
“回陛下,在。”
“好。”永乐帝拊掌,“汉王进献火炮火铳皆出自大宁,朕甚心喜,然擅使火器官军虽众,操-练-之法却难得。”
话落,脸上带笑,看着孟清和。
朕话都出口了,不表示一下?
孟清和咬牙,吞下一口老血,他就知道!
“若陛下不弃,臣愿领火器队-操-演,请陛下一观。”
“好,兴宁伯果是国之栋梁。”
“陛下,火器队暂驻扎城外,臣当遣人令其前来。”
“不必,既是火器,自当于郊外-操-练,朕同卿到郊外即可。”
“陛下……”
孟清和想劝一劝,皇帝出宫不是小事,让人知道和他有关,又是一桩麻烦。
“侯显,派人传旨,召平王,赵王,武阳侯等共赴大宁边军驻营处。”
“奴婢遵旨。”
侯显领命离开,孟清和知道事情已无转圜余地,只能奏请先到郊外点清军卒,清理场地。
“可。”
朱棣手一挥,准了。
孟清和叩谢,起身,离开皇帝的视线,一路飞奔。
今日之后,手里这五十个人,连带火炮火铳马刀,九成以上的可能又要交公。
来之前,他早就料到了……咬咬牙,一切为大明!
纵然如此安慰自己,出了宫门,骑在马上,迎着午后的太阳,还是忍不住的心酸,泪水横流,借着飞驰的骏马,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泪奔”。
一同出宫的杨铎,看到此景,饶是心硬如铁,面冷如冰,还是控制不住的抽了一下嘴角。
兴宁伯果真是国之良将,非……寻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