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上柱国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感谢18991899、yebaoyin两位的支持,谢谢!)
新年一天天临近,大兴城里却突然变幻风云,突然间到处都在传言,大隋要出兵讨伐突厥了,又要打仗了。
京师里一股兴奋、喧嚣、以及带着些许不安惊恐的气氛四处弥漫,到处传播,漫向大兴城两市一百零九坊,漫向街坊里巷。那正在准备着上元灯节的彩灯,准备着新年的桃符门神,准备着新年新衣,准备着年货吃食的大兴城里原本的喜庆欢乐祥和的气氛,顷刻间,被那铺天盖地而来的战争阴云席卷了。
百姓们纷纷叹息着战争来临,又该分别出征,出人出钱,流血流汗,又该死人...而刚入京师的皇孙杨林被破格超封为赵王的这件不寻常之事,反倒一下子清冷的很,并没有出现本该有的沸沸扬扬。
大隋强大的战争机器也迅速而有效的开动了起来,对于这一战,大隋实际上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眼下,只是最后战争号角的吹响,将士们的集结而已。在关陇以及附近地区,大隋最精锐的府兵集团开始动员,一个个骠骑府、车骑府所属的十二卫府的府兵们,几乎在同时接到了来自朝廷兵部和卫府大将军府所颁下的军令调令,一支支的府兵们重新从家中箱底取出自备的明光甲和横刀、弓箭,擦拭铠甲刀剑,牵起驴马。府兵的妻子们为丈夫赶制征袍,准备干粮,家人分别。汇集出征。在大大小小的官道上,到处都是如蚂蚁般汇聚起来的军队,他们如溪水般不断汇合,最后形成一支支铁甲的洪流。官道上旗帜招展,人声如潮,刀枪如林,剑矛似海。各路兵马从四方汇聚,纷纷向着指定的北方边疆上集结。
新年到来之即集结出兵。府兵们虽心有怨气,但那股子怨气却都记在了那些该死的突厥人身上。府兵们并不怪朝廷,朝廷给了他们田地,而且还免了他们的税赋。这份安稳的生活来之不易。因此当突厥人再次进犯大隋之时,朝廷一声令下,府兵们无怨无悔的披甲执兵,走向战场。他们身披明光甲,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地里劳作多年可脸上依然没有褪去那自信满满的骄傲和气概。一队队步卒束发缠腿,挟弓挎箭,手执长矛簇拥在战车的前后。每辆战前周围都有着十几二十步卒。在战车和步卒的周围还有一队队的骑士策马骑行。
尘埃和汗水把士卒们的脸面弄的污浊不堪,黄色的战袍布满泥浆,但这些来自各个卫府下的骠骑府和车骑府抽选出来的卫士们依然整齐的行进着。他们在各个州城下进行过简单的汇合,组成了一个个临时的行军阵列。等到了行军目的地后,他们还要进行再一次的行营战前编制,组成一个个的战斗行营。战马嘶鸣,一队队的骑兵不断的超越身边的战车、步卒,向前赶去。他们身披铠甲,精神抖擞。策马轻驰,在拥挤的道路上,拉开长长的队列。大路上,一匹匹挽马骡子,拉着重型的武器,高大的抛石车,巨型的床弩,还有更多穿着褐色短衣布袍的民夫们临时受命征发而来,他们赶着牛马,推着车马,运送着一车车的粮食草料紧紧跟随在行军队列之后。
这次讨伐突厥之战将由谁来担任统帅,朝廷还没有拿出结果来。但兵马动员以及粮草运输却已经开始,大隋与突厥之间小战无数次,大战也进行过两次,开皇三年与开皇七年两次大规模战争,尤其是开皇三年那次,当时突厥还未分裂,突厥可汗调动了四十万骑兵来袭,对于新生的大隋是个致命的威胁。多年的对峙,让大隋对于与突厥之间的战斗,早了熟于心。
不管最后谁来挂帅,如何打,部不外乎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陇右、代北、幽云这三个方向,都是双方攻防的重点。因此最终的战斗方略还没有出来,但一支支兵马却按过往经验集结,按照数年来兵部和卫府的将军们无数次研究好的步骤,有条不紊的向着凉州、太原、幽州三个北疆的中心集结。
对于这次战争,皇帝和朝廷都认定这是一场战略决战,谁赢得此战,从此谁就能在未来二三十年内成为整个天下的主宰。谁输了这一仗,谁就输掉了未来三十年。因此,杨坚不敢轻敌,而是决定全力以赴这一战,以面对重新联合起来的东西突厥。杨坚为此紧急征召了三十万府兵,向陇右、河东、河北三地前线集结,更征发了同样数量的民夫,向着前线不断转运粮草。三十万人马并不是隋军要投入此战的全部兵力,在长达几千里的北方前线,大隋一直以来就驻有重兵,从凉州到营州,这条北方防线上光是总管府就足有近二十个,占据整个大隋总管府的一半以上。光是最东面的幽州总管府,就统兵五万五千余人,整条北方防线上十余总管府,兵力本已经不下二十万人,此时新增三十万人马,大隋此次动员的兵力达到了五十余万。
五十万人马,并非隋军兵力全部。大隋此次作战,还将有几支协助兵力,分别是河西地区的吐谷浑,还有早已经依附于大隋的突奸突利可汗,吐谷浑可汗和突利可汗,都娶了隋朝的宗室公主,突利还先后娶了两个公主,因此在这一战中,他们都是站到大隋一边,吐谷浑可汗与突利可汗的手下的人马,总数能高达二十万。此外,在东北地区,奚、霫、契丹三蕃也站在大隋一边,三蕃加上塞上新势力怀荒军,这四部更是号称二十万兵马,但实际上也有不下五万可战之兵。
这是一场牵动整个天下局势的大战。
杨坚对于这次大战的总统领,原本是瞩意高颎担任长史,实际协调各军,然后调一位亲王担任主帅之名,再调数名经验丰富的上柱国担任各路总管。
不过迟迟到今日,杨坚都还没有最终下定决心定下整个大战指挥层。
今年的东征之战,高颎和汉王杨谅以及上柱国王世积率兵三十万出战,可结果却是那么的让他失望。眼下这是一场事关大隋前途命运之战,杨坚心里也难以下决心再交由高颎来指挥了。高颎是辅助他二十年的老臣了,多年来宰相换了许多人,可高颎之位却从没动摇过,可见杨坚曾经对高颎的信任。只是如今,杨坚对于高颎的信任已经不再如从前。
杨坚曾经亲自做主,让太子娶了高颎族中女子为仅次于太子妃的良娣,后来又做主把太子之女许给高颎第三子,可以说,这份安排,是对高颎的无比信任,让高颎能够如辅佐他一样,将来继续忠于辅佐于太子。只是后来,太子越来越难让杨坚满意,越来越让他失望,而偏偏太子无能平庸的同时,晋王却又是那般的贤仁有才,这使得他在帝国接班人的问题上有了新的考虑。他想要换储,高颎反而成了第一块拦路石。原本杨坚心意已定,基本上已经下定决心,要为大隋选一个更加有能力的继承人。可眼下嫡长孙的出现,让他这份想法又开始有些动摇。嫡长孙的能力让他感到欣喜,太子无能,可皇长孙却是贤能。再加上眼下这场兴国大战,使得杨坚不得不暂时压下换储的心思,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他必须得团结一切力量,来打赢这场战争。
出于这总总的考虑,杨坚在喜欢嫡长孙的同时,出人意料的下旨册封了太子嫡长子杨林为赵王。他意欲借此事,向外面透露一个信息,他暂时并没有换储之心,以此来平息京中朝野那股越来越激荡的暗涌。
攘外必先安内,如果内部不稳,又如何能赢得对外的大战胜利呢。
大兴宫大兴殿。
此刻,大隋中枢三省六部以及十二卫,五台九寺五府等各部文臣武将们齐聚一殿,商议战事安排。
新晋为赵王的易风今日上殿议事,又被特旨加封为雍州牧,晋上柱国、加司空衔。一转眼,易风就成为如今京师最炽手可热的政治新星,不但成为第一个破格封国王的皇孙,而且还直接被加封为雍州牧,成为整个京畿帝区的行政长官,同时还获得了极具荣耀性质的上柱国勋位,并且加封为三公的司空。在满朝文武的大殿上,易风的位置仅次于太子和晋王杨广,甚至排位还在蜀王杨秀和汉王杨谅之前。杨广是晋王爵,而且还有一个三公之首的太尉衔,但杨秀和杨谅虽然也是国王衔,但他们虽然还有一个大总管衔,但却没有三师三公这样尊荣之衔,更何况雍州牧虽然和大总管同级,但其殿班阶位却反高于大总管一级。因此,年纪青青的易风在满朝的紫绯大臣中,站在了御阶下第三位时,不知道引来了多少人的目光。那里面有惊叹,有羡慕,也有浓浓的忌妒恨意。(未完待续)R655
(感谢18991899、yebaoyin两位的支持,谢谢!)
新年一天天临近,大兴城里却突然变幻风云,突然间到处都在传言,大隋要出兵讨伐突厥了,又要打仗了。
京师里一股兴奋、喧嚣、以及带着些许不安惊恐的气氛四处弥漫,到处传播,漫向大兴城两市一百零九坊,漫向街坊里巷。那正在准备着上元灯节的彩灯,准备着新年的桃符门神,准备着新年新衣,准备着年货吃食的大兴城里原本的喜庆欢乐祥和的气氛,顷刻间,被那铺天盖地而来的战争阴云席卷了。
百姓们纷纷叹息着战争来临,又该分别出征,出人出钱,流血流汗,又该死人...而刚入京师的皇孙杨林被破格超封为赵王的这件不寻常之事,反倒一下子清冷的很,并没有出现本该有的沸沸扬扬。
大隋强大的战争机器也迅速而有效的开动了起来,对于这一战,大隋实际上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眼下,只是最后战争号角的吹响,将士们的集结而已。在关陇以及附近地区,大隋最精锐的府兵集团开始动员,一个个骠骑府、车骑府所属的十二卫府的府兵们,几乎在同时接到了来自朝廷兵部和卫府大将军府所颁下的军令调令,一支支的府兵们重新从家中箱底取出自备的明光甲和横刀、弓箭,擦拭铠甲刀剑,牵起驴马。府兵的妻子们为丈夫赶制征袍,准备干粮,家人分别。汇集出征。在大大小小的官道上,到处都是如蚂蚁般汇聚起来的军队,他们如溪水般不断汇合,最后形成一支支铁甲的洪流。官道上旗帜招展,人声如潮,刀枪如林,剑矛似海。各路兵马从四方汇聚,纷纷向着指定的北方边疆上集结。
新年到来之即集结出兵。府兵们虽心有怨气,但那股子怨气却都记在了那些该死的突厥人身上。府兵们并不怪朝廷,朝廷给了他们田地,而且还免了他们的税赋。这份安稳的生活来之不易。因此当突厥人再次进犯大隋之时,朝廷一声令下,府兵们无怨无悔的披甲执兵,走向战场。他们身披明光甲,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地里劳作多年可脸上依然没有褪去那自信满满的骄傲和气概。一队队步卒束发缠腿,挟弓挎箭,手执长矛簇拥在战车的前后。每辆战前周围都有着十几二十步卒。在战车和步卒的周围还有一队队的骑士策马骑行。
尘埃和汗水把士卒们的脸面弄的污浊不堪,黄色的战袍布满泥浆,但这些来自各个卫府下的骠骑府和车骑府抽选出来的卫士们依然整齐的行进着。他们在各个州城下进行过简单的汇合,组成了一个个临时的行军阵列。等到了行军目的地后,他们还要进行再一次的行营战前编制,组成一个个的战斗行营。战马嘶鸣,一队队的骑兵不断的超越身边的战车、步卒,向前赶去。他们身披铠甲,精神抖擞。策马轻驰,在拥挤的道路上,拉开长长的队列。大路上,一匹匹挽马骡子,拉着重型的武器,高大的抛石车,巨型的床弩,还有更多穿着褐色短衣布袍的民夫们临时受命征发而来,他们赶着牛马,推着车马,运送着一车车的粮食草料紧紧跟随在行军队列之后。
这次讨伐突厥之战将由谁来担任统帅,朝廷还没有拿出结果来。但兵马动员以及粮草运输却已经开始,大隋与突厥之间小战无数次,大战也进行过两次,开皇三年与开皇七年两次大规模战争,尤其是开皇三年那次,当时突厥还未分裂,突厥可汗调动了四十万骑兵来袭,对于新生的大隋是个致命的威胁。多年的对峙,让大隋对于与突厥之间的战斗,早了熟于心。
不管最后谁来挂帅,如何打,部不外乎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陇右、代北、幽云这三个方向,都是双方攻防的重点。因此最终的战斗方略还没有出来,但一支支兵马却按过往经验集结,按照数年来兵部和卫府的将军们无数次研究好的步骤,有条不紊的向着凉州、太原、幽州三个北疆的中心集结。
对于这次战争,皇帝和朝廷都认定这是一场战略决战,谁赢得此战,从此谁就能在未来二三十年内成为整个天下的主宰。谁输了这一仗,谁就输掉了未来三十年。因此,杨坚不敢轻敌,而是决定全力以赴这一战,以面对重新联合起来的东西突厥。杨坚为此紧急征召了三十万府兵,向陇右、河东、河北三地前线集结,更征发了同样数量的民夫,向着前线不断转运粮草。三十万人马并不是隋军要投入此战的全部兵力,在长达几千里的北方前线,大隋一直以来就驻有重兵,从凉州到营州,这条北方防线上光是总管府就足有近二十个,占据整个大隋总管府的一半以上。光是最东面的幽州总管府,就统兵五万五千余人,整条北方防线上十余总管府,兵力本已经不下二十万人,此时新增三十万人马,大隋此次动员的兵力达到了五十余万。
五十万人马,并非隋军兵力全部。大隋此次作战,还将有几支协助兵力,分别是河西地区的吐谷浑,还有早已经依附于大隋的突奸突利可汗,吐谷浑可汗和突利可汗,都娶了隋朝的宗室公主,突利还先后娶了两个公主,因此在这一战中,他们都是站到大隋一边,吐谷浑可汗与突利可汗的手下的人马,总数能高达二十万。此外,在东北地区,奚、霫、契丹三蕃也站在大隋一边,三蕃加上塞上新势力怀荒军,这四部更是号称二十万兵马,但实际上也有不下五万可战之兵。
这是一场牵动整个天下局势的大战。
杨坚对于这次大战的总统领,原本是瞩意高颎担任长史,实际协调各军,然后调一位亲王担任主帅之名,再调数名经验丰富的上柱国担任各路总管。
不过迟迟到今日,杨坚都还没有最终下定决心定下整个大战指挥层。
今年的东征之战,高颎和汉王杨谅以及上柱国王世积率兵三十万出战,可结果却是那么的让他失望。眼下这是一场事关大隋前途命运之战,杨坚心里也难以下决心再交由高颎来指挥了。高颎是辅助他二十年的老臣了,多年来宰相换了许多人,可高颎之位却从没动摇过,可见杨坚曾经对高颎的信任。只是如今,杨坚对于高颎的信任已经不再如从前。
杨坚曾经亲自做主,让太子娶了高颎族中女子为仅次于太子妃的良娣,后来又做主把太子之女许给高颎第三子,可以说,这份安排,是对高颎的无比信任,让高颎能够如辅佐他一样,将来继续忠于辅佐于太子。只是后来,太子越来越难让杨坚满意,越来越让他失望,而偏偏太子无能平庸的同时,晋王却又是那般的贤仁有才,这使得他在帝国接班人的问题上有了新的考虑。他想要换储,高颎反而成了第一块拦路石。原本杨坚心意已定,基本上已经下定决心,要为大隋选一个更加有能力的继承人。可眼下嫡长孙的出现,让他这份想法又开始有些动摇。嫡长孙的能力让他感到欣喜,太子无能,可皇长孙却是贤能。再加上眼下这场兴国大战,使得杨坚不得不暂时压下换储的心思,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他必须得团结一切力量,来打赢这场战争。
出于这总总的考虑,杨坚在喜欢嫡长孙的同时,出人意料的下旨册封了太子嫡长子杨林为赵王。他意欲借此事,向外面透露一个信息,他暂时并没有换储之心,以此来平息京中朝野那股越来越激荡的暗涌。
攘外必先安内,如果内部不稳,又如何能赢得对外的大战胜利呢。
大兴宫大兴殿。
此刻,大隋中枢三省六部以及十二卫,五台九寺五府等各部文臣武将们齐聚一殿,商议战事安排。
新晋为赵王的易风今日上殿议事,又被特旨加封为雍州牧,晋上柱国、加司空衔。一转眼,易风就成为如今京师最炽手可热的政治新星,不但成为第一个破格封国王的皇孙,而且还直接被加封为雍州牧,成为整个京畿帝区的行政长官,同时还获得了极具荣耀性质的上柱国勋位,并且加封为三公的司空。在满朝文武的大殿上,易风的位置仅次于太子和晋王杨广,甚至排位还在蜀王杨秀和汉王杨谅之前。杨广是晋王爵,而且还有一个三公之首的太尉衔,但杨秀和杨谅虽然也是国王衔,但他们虽然还有一个大总管衔,但却没有三师三公这样尊荣之衔,更何况雍州牧虽然和大总管同级,但其殿班阶位却反高于大总管一级。因此,年纪青青的易风在满朝的紫绯大臣中,站在了御阶下第三位时,不知道引来了多少人的目光。那里面有惊叹,有羡慕,也有浓浓的忌妒恨意。(未完待续)R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