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我干嘛教别人聪明(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四十一章我干嘛教别人聪明(下)
晋国大军顺着晋国国都一路南下——赵武这是第一次走入晋国南方,齐策替他指点着附近的地势。
当时,有名字的山并不多,除了霍城附近的绵山(晋文公命名为“介山”)外,晋都附近还有狐山,这是为了纪念狐突的;有东山皋落(应该是现代的孤峰山与稷王山)、邭(音ju)山(应该是吕梁山南端的火焰山,因含有丰富赤铁矿,岩石呈现红色,故名。春秋早期该地原属邭国)、崤山(应该是中条山)。
齐策指点着山势介绍:“昔年晋文公与楚国决战的时候,心中常担忧失败,狐偃劝说他:我晋国即使失败了,退回国中,依仗‘表里山河’,楚国也无可奈何。说起来,晋国真是名副其实的‘表里山河’,崤山有铜矿,邭(音ju)山有铁矿,附近还有盐城的盐与芒硝,可算什么也不缺。当初,在齐国的封锁下,我们能崛起,就是仰仗了‘表里山河’,物产丰富。
自家主发现石炭能顶替木材燃烧,如今,各家领地都相继发现有石炭蕴藏。晋国百姓更因此得利——原先晋国周围是群山,农田被群山环抱,虽雨水丰富但耕地狭少,现在家主教会他们如何利用山地资源……晋国这样的国度,只要治理好了,想不称霸都难。”
赵武回身眺望,脑海中陡然生出一句话来:“那么,晋国又是怎么灭亡的呢?为什么战国时代是从晋国的灭亡与三家分晋开始?
……可见,资源丰富并不是胜利的必然条件,国家的兴旺还要靠好的政治环境……幸运的是,我来到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我们的时代’,这时代没有人喜欢代表别人,每个人都是自己!所以我只要小心,就能快乐的生活下去。”
……
晋国的大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抵达晋国南方边境线,而后毫不犹豫跨过边境,进入周王室所在的土地——王野。周王室现在果然只是摆设,他们的领土已成了“天下十字街口”,所有的国家想要南下北上、东去西来的侵略与战斗,都会借道周王室的领土通行,这大约是春秋时代的“抄近路”吧。
晋国大军通过现在的朝廷——周王室(也称宗周),周王不仅不抗议,反而派人来问候。晋国君臣(不是王与臣,是晋国的国君与臣)为尽到表面上的礼节,召集了所有中级以上的官员,接受周王室的“检阅”,而后在周王室卿大夫的目送下,趾高气昂的穿越周境,进入郑国。他们身后,周王室在《国语·周语中》说,晋国“四军之帅,旅力方刚,卒伍整治。”
因为应付周王室的“检阅”,晋军在路上停留了两天,使得东郭离有机会赶上军队,他带着赵氏的补充铠甲与兵器战车,赵武顺势将手头兵力全部装备好后,东郭离将赵武撤换下来的人手带上,转而向“原”地进发——赵庄姬留下的一处庄园就在原地,东郭离这次正好去顺路接收。
进入郑国后,已经是五月末六月初,阴历六月是秋收季节,相当于阳历的七八月。郑国的田野里麦浪滚滚,看着很令人欣喜,赵武转身问齐策:“你说,我要是把郑国的麦子收割了,又会怎样?”
齐策笑着回答:“以前秦国与我们交战,也曾收割过我们的麦子,这种行为被我们谴责为‘不仁’,从那以后,晋军攻击他国,无论有多少深仇大恨,从不毁坏别国稻田里的麦子。”
赵武遗憾的摇了摇头:“可惜呀,我们现在的补给线如此漫长,士兵们吃的每一粒麦子都要从赵地运输,如果我们就近收割敌人的麦田……你说,我要是一不小心,在麦田里生炉子做饭,而后让麦田失火了,会怎么样?”
齐策依旧微笑着,不慌不忙的回答:“主上想好了怎么回答国君的问询了吗?”
赵武摇摇头:“我哪里能理解春秋人的世界观。”
齐策笑着解释:“这场的战争是‘征服之战’,主上知道什么叫‘征服’吗?”
齐策知道赵武不懂,马上解释:
“征”是一种税,是从上而下征收的税。
具体来说,领地内的老百姓给领主交纳的费用称为“税”,没有领主而由国王直属的土地上,百姓向国王交纳的费用称之为“税”,百姓无论响应谁的兵役都称为“赋”,而封建领主向国王交纳的费用则被称为“征”,另外,附庸小国向宗主国交纳的费用也是“征”。
中国对“征税”的收取一直延续到了满清朝,在甲午战争之前,朝鲜、越南等小国还在向清政府“纳征”,亦即“交纳征税‘……后来,革了文化的命,“征税”才变成一个动词。
“征服之战”是一场封建战争,其含义是:打你打到服为止,让你认清谁是老大,以后按时交纳保护费,你要是记性不好,我不介意再来一次“征服”。
所以,“征服之战”的目的不是杀戮,也不是毁灭对方的家园,而是为了让对方屈服,以便交纳保护费“征税”。因为这个原因,如果对方战败后没有能力交保护费了,那么战争的目的就落空,所以,才有了春秋时代这种彬彬有礼的战争。
然而,彬彬有礼并不是永远的——六月,由于沿途郑国不敢抵抗,而楚国的援军也抵达了郑国边境,晋师调头南下,扑向集结在郑国南方边境的楚军,赵武得到的命令是:下军左矩展开,以战斗队列行进。
“左矩展开,成战斗队列!”赵武重复着命令。
司鼓师偃询问:“间距多少?”
师偃询问的是战车与战车之间的间距,当时晋军行进在郑国的大路上,路不是很宽,如果左矩完全展开的话,要驶入对方的麦田中。而春秋时代的兵法最忌讳把战车驶入麦田,因为这样,麦草会缠住车轮。
最重要的是,这么做,毁坏了郑国的麦田。
赵武用目光打量了一下,他心中早有一种毁灭的yu望——眼看着对方麦田不敢动手,自己却要从赵地千里迢迢,吃百姓辛辛苦苦种上的粮食,想到这个,再想到临行前被智罂敲诈走的五百宝剑、五百铠甲,他心中的邪火腾腾而上,挥手下令:“以‘彻行’队形,向两翼全部展开。”
ps:眨眼又掉到十八了,唉……继续呼唤推荐票支持,多谢了!
第四十一章我干嘛教别人聪明(下)
晋国大军顺着晋国国都一路南下——赵武这是第一次走入晋国南方,齐策替他指点着附近的地势。
当时,有名字的山并不多,除了霍城附近的绵山(晋文公命名为“介山”)外,晋都附近还有狐山,这是为了纪念狐突的;有东山皋落(应该是现代的孤峰山与稷王山)、邭(音ju)山(应该是吕梁山南端的火焰山,因含有丰富赤铁矿,岩石呈现红色,故名。春秋早期该地原属邭国)、崤山(应该是中条山)。
齐策指点着山势介绍:“昔年晋文公与楚国决战的时候,心中常担忧失败,狐偃劝说他:我晋国即使失败了,退回国中,依仗‘表里山河’,楚国也无可奈何。说起来,晋国真是名副其实的‘表里山河’,崤山有铜矿,邭(音ju)山有铁矿,附近还有盐城的盐与芒硝,可算什么也不缺。当初,在齐国的封锁下,我们能崛起,就是仰仗了‘表里山河’,物产丰富。
自家主发现石炭能顶替木材燃烧,如今,各家领地都相继发现有石炭蕴藏。晋国百姓更因此得利——原先晋国周围是群山,农田被群山环抱,虽雨水丰富但耕地狭少,现在家主教会他们如何利用山地资源……晋国这样的国度,只要治理好了,想不称霸都难。”
赵武回身眺望,脑海中陡然生出一句话来:“那么,晋国又是怎么灭亡的呢?为什么战国时代是从晋国的灭亡与三家分晋开始?
……可见,资源丰富并不是胜利的必然条件,国家的兴旺还要靠好的政治环境……幸运的是,我来到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我们的时代’,这时代没有人喜欢代表别人,每个人都是自己!所以我只要小心,就能快乐的生活下去。”
……
晋国的大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抵达晋国南方边境线,而后毫不犹豫跨过边境,进入周王室所在的土地——王野。周王室现在果然只是摆设,他们的领土已成了“天下十字街口”,所有的国家想要南下北上、东去西来的侵略与战斗,都会借道周王室的领土通行,这大约是春秋时代的“抄近路”吧。
晋国大军通过现在的朝廷——周王室(也称宗周),周王不仅不抗议,反而派人来问候。晋国君臣(不是王与臣,是晋国的国君与臣)为尽到表面上的礼节,召集了所有中级以上的官员,接受周王室的“检阅”,而后在周王室卿大夫的目送下,趾高气昂的穿越周境,进入郑国。他们身后,周王室在《国语·周语中》说,晋国“四军之帅,旅力方刚,卒伍整治。”
因为应付周王室的“检阅”,晋军在路上停留了两天,使得东郭离有机会赶上军队,他带着赵氏的补充铠甲与兵器战车,赵武顺势将手头兵力全部装备好后,东郭离将赵武撤换下来的人手带上,转而向“原”地进发——赵庄姬留下的一处庄园就在原地,东郭离这次正好去顺路接收。
进入郑国后,已经是五月末六月初,阴历六月是秋收季节,相当于阳历的七八月。郑国的田野里麦浪滚滚,看着很令人欣喜,赵武转身问齐策:“你说,我要是把郑国的麦子收割了,又会怎样?”
齐策笑着回答:“以前秦国与我们交战,也曾收割过我们的麦子,这种行为被我们谴责为‘不仁’,从那以后,晋军攻击他国,无论有多少深仇大恨,从不毁坏别国稻田里的麦子。”
赵武遗憾的摇了摇头:“可惜呀,我们现在的补给线如此漫长,士兵们吃的每一粒麦子都要从赵地运输,如果我们就近收割敌人的麦田……你说,我要是一不小心,在麦田里生炉子做饭,而后让麦田失火了,会怎么样?”
齐策依旧微笑着,不慌不忙的回答:“主上想好了怎么回答国君的问询了吗?”
赵武摇摇头:“我哪里能理解春秋人的世界观。”
齐策笑着解释:“这场的战争是‘征服之战’,主上知道什么叫‘征服’吗?”
齐策知道赵武不懂,马上解释:
“征”是一种税,是从上而下征收的税。
具体来说,领地内的老百姓给领主交纳的费用称为“税”,没有领主而由国王直属的土地上,百姓向国王交纳的费用称之为“税”,百姓无论响应谁的兵役都称为“赋”,而封建领主向国王交纳的费用则被称为“征”,另外,附庸小国向宗主国交纳的费用也是“征”。
中国对“征税”的收取一直延续到了满清朝,在甲午战争之前,朝鲜、越南等小国还在向清政府“纳征”,亦即“交纳征税‘……后来,革了文化的命,“征税”才变成一个动词。
“征服之战”是一场封建战争,其含义是:打你打到服为止,让你认清谁是老大,以后按时交纳保护费,你要是记性不好,我不介意再来一次“征服”。
所以,“征服之战”的目的不是杀戮,也不是毁灭对方的家园,而是为了让对方屈服,以便交纳保护费“征税”。因为这个原因,如果对方战败后没有能力交保护费了,那么战争的目的就落空,所以,才有了春秋时代这种彬彬有礼的战争。
然而,彬彬有礼并不是永远的——六月,由于沿途郑国不敢抵抗,而楚国的援军也抵达了郑国边境,晋师调头南下,扑向集结在郑国南方边境的楚军,赵武得到的命令是:下军左矩展开,以战斗队列行进。
“左矩展开,成战斗队列!”赵武重复着命令。
司鼓师偃询问:“间距多少?”
师偃询问的是战车与战车之间的间距,当时晋军行进在郑国的大路上,路不是很宽,如果左矩完全展开的话,要驶入对方的麦田中。而春秋时代的兵法最忌讳把战车驶入麦田,因为这样,麦草会缠住车轮。
最重要的是,这么做,毁坏了郑国的麦田。
赵武用目光打量了一下,他心中早有一种毁灭的yu望——眼看着对方麦田不敢动手,自己却要从赵地千里迢迢,吃百姓辛辛苦苦种上的粮食,想到这个,再想到临行前被智罂敲诈走的五百宝剑、五百铠甲,他心中的邪火腾腾而上,挥手下令:“以‘彻行’队形,向两翼全部展开。”
ps:眨眼又掉到十八了,唉……继续呼唤推荐票支持,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