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光明之城”里的伪币商(上)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九十章 “光明之城”里的伪币商(上)
元祐二年春,阴历二月初九日,公历3月15日,春分、东京汴梁内城、东华门外百家巷,正午时分。苏东坡悠闲地下了软轿,随行的一个小厮伶俐地伸手搀扶他,苏轼甩开小厮的手,低头向屋里走去。
正在他举步迈向门槛的那一刹那,街对面突然响起一声清脆的童音:“爹爹……你说他是爹爹?”
苏轼所在的这条街是一条繁华街道,沿着街道向外是一连串商铺。正午时分,伙计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这一声童音很微弱,但却给他一种血肉相连的奇怪感觉,似乎那一声“爹爹”正是唤他,他忍不住停下脚步,扭头向街对面看去。
街对面站着一队人,当先是一位身材非常高大的男子,他手里抱着一个粉扑扑的小孩,正指点着苏轼的背影与那小孩低声说话。
苏轼一下就认出来了那个人,也认出对方手中的孩子——那个高大男子是赵兴,他手中的孩子——肯定是苏遁。
一霎时,苏轼热泪盈眶。
自分别以来,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小儿子。三年前,赵兴走后不久,神宗皇帝下令平调苏轼至汝州,担任汝州团练副使。虽然这仅仅是平调,但汝州更靠近京城,而且在黄州他是罪官,到了汝州则可以签押公文,这一转任等于变相解除了他的罪官身份。
苏轼按照赵兴的交待,临走时把苏遁托给程同族长寄养,自己起身上路。然而,由于路途遥远,前途未知,他便申请前往常州居住。
常州有他的初恋情人——表妹的坟墓,以前他曾经在那买了一块地,准备守候他的初恋。神宗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但等他到了常州,便有传闻他将升任登州知州。
起初,苏轼不信这个传闻,因为邸报上没有相关报道。但随后传闻证实,他被钦差催促着上任。这时,苏轼已接到陈慥传来的消息,由于赵兴迟迟未归,程阿珠独守空房比较寂寞,所以便要求抚养苏遁,目前苏遁正从水路缓缓运往杭州。
苏轼决定从海路去登州赴任,先前往杭州,顺路看看小儿子苏遁。然而他终究未能成形,中途他遇到正在往泉州运送货物的程族车队,得知为了安全,运送苏遁的船走得很慢,也许几个月后才能抵达杭州。
苏轼等不起,考虑到自己终究还要辗转奔波,他毅然决定继续寄养苏遁,自己转搭程族车队前往泉州,然后从泉州登船……再然后,神宗驾崩,七岁的哲宗继位,苏轼的“粉丝”高太后垂帘听政,他被调回了京城。
就这样,忙忙碌碌的三年过去了,苏轼偶尔听到程族传来的一些片段消息,都说苏遁很好,被阿珠照料的很细致,而赵兴一直在海外奔波,他的船队不时回国运回货物,也带回一些新消息,让大家知道他还活着。
三年了,苏轼初次见到小儿,见他被对方养的如此可爱,禁不住老泪纵横,一把抢过孩子,连声叫“我儿,我儿!”
这番举动吓坏了苏遁,他紧张地哭了,连忙向阿珠喊着:“姆妈,抱!抱!”。
苏遁的嗓门太响,苏轼无奈交出苏遁,看到苏遁躲入阿珠怀里很幸福的模样,他讪讪转首,询问赵兴:“离人,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瞧,为师失礼了,怎能站在路边叙谈,快进去,屋里说话。”
话音刚落,听到孩子消息的朝云快速的奔出,她一把从阿珠怀里躲过孩子,疼哭失声。
很奇怪,苏遁到她怀里竟然不哭闹。
朝云十四岁生下儿子苏遁,苏遁不及周岁他们就母子分离,此刻见到孩子,她忍不住珠泪滚滚。等她哭完,流完了眼泪,这才发现赵兴身边的程阿珠……还有一名身材矮小的陌生丽人。
这位丽人身穿白绸,肤色白净,但她服装虽素雅,满身首饰却华丽的令人发指,珠翠插鬟,步摇熠熠,金银满袖……对比程阿珠的素净,更让人觉得这女孩的张扬。
王夫人也马上迎了出来,她带着十六岁的苏迨、十四岁的苏过欢迎分别许久的小儿子,但她见到丈夫似乎有话要与客人说,连忙把阿珠与那名陌生丽人迎入后堂,借此叙叙别后情怀。
不一会儿,大厅里只剩下男人。
苏轼认识赵兴身边的金不二、萧峰、萧崎、陈不群,但他不认识这名矮小男子,从相貌上看,这男子与刚才那名陌生女人很相似,两人似乎是兄妹俩。他正准备寒暄询问,赵兴拉过那陌生男子向苏轼介绍:“老师,这名是大越国士子陈公川。”
陈公川已激动的浑身发软,嘴唇哆嗦半天也说不出话来。苏轼上下打量了一下对方,谦和的说:“我听说越人所学是王公(王勃之父)遗泽。王公面前,我乃后辈,不敢轻言诗赋。这样吧,有空我们交流一下诗文,可好?”
苏轼大学者,诗名响彻整个亚洲,他自己还不知道。而这位陈公川也是听说赵兴要回国,便死活缠着赵兴要来宋国,希望赵兴能引见自己的偶像。
这样一位令国王变色的诗豪,居然和颜悦色的跟一个后生小子谈切磋,怎不让陈公川激动的浑身发软,他嚅嗫半天,才从身上掏出一本诗集,鼓足勇气递上去:“此乃小子游戏之作,请学士赏题。”
苏轼接过诗集,顺手礼貌地翻阅起来。赵兴欣赏诗词,但对别人的狂热不感兴趣,他招手唤过苏轼那名随身小厮,像在自家一样的随意吩咐说:“你,跟我的人去一趟码头,我有些行李让他们搬来……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那名小厮谦恭的拱了拱手:“男女名炎师——高炎师。”
苏轼赶紧向赵兴介绍:“这是我的小史……炎师,听离人吩咐。”
然后苏轼低头翻阅陈公川的诗集,礼貌性略微评点,陈公川已激动的濒临失控,赵兴看到对方情绪很危险,毫不犹豫的提起对方的脖领,将其拎到门口放下,而后拍拍对方肩膀说:“去找你妹妹,等情绪平静了再来。”
望着陈公川踉踉跄跄的背影,苏轼若有所思的说:“此人的家世怕不简单吧,他的衣物选料上乘,针线极其匀称,做工与那里头……”苏轼指指皇宫方向继续说:“……相差不下。在交趾,能做到这样的人家……”
赵兴点头:“这厮的父亲是李王亲信,现任越国殿前都指挥兼枢密使。”
赵兴不知道的是,越南李朝传承数代后,家族只剩下了一名女性后裔,这名李姓女最终嫁给了陈家男,并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丈夫,而后,越南进入陈朝。
陈公川家族正在跟赵兴合伙做生意,赵兴这个人很有“利益共享”观念,陈氏家族现在已等于他在越南的合作者。正是基于这个关系,陈公川的父亲要求赵兴将他的三儿子带到宋国,拜到苏轼门下。
历史已经改变,越南历史上是有一位狂热的苏轼迷,他正是越南陈朝的先祖。晚年的时候,这位“苏粉”仿造苏轼整理过的西湖,在越南四处大建越版”西湖”。
然而,陈公川的出现却让历史偏离了轨道,他大哥没有来宋国,来的是小子陈公川。
苏轼的猜测得到证实,他很满意自己的眼光,招手唤过仆人,请陈公川来书房重聚:“我恰好有一事要询问他,你也一起听听吧。”
在等待陈公川的空闲里,苏轼关切的又问:“这三年你都去了何处?哦,海外风物如何?”
“嗯……头一年我在大越国渡过,第二年年初,我的船到了……朝廷称呼为黑衣大食的国家,可他们称呼自己为‘阿巴斯王朝’,我到了他们的造船港——一座名叫‘阿曼’的城市……
第三年,我去了阿曼对面的大陆——那是阿非利亚大陆,也被称为‘非洲’。我在非洲数个国家游览……然后,我回来了。
我用了三年时间,开辟了一条完整的商路,非洲商人已经同意由我的船队周转货物。目前,那片大陆正在酝酿大战……罕见的大战。非洲大陆北方的一片大陆要与他们附近的大陆交战,数百个国家将卷入战火。
非洲商人同意帮我购买我所需要的货物,并分销我运过去的——无论货物属于宋国还是属于阿巴斯。我在沿途补给点都留下了足够的人手,说好他们三年一轮换。这条商路打通后,剩下的就是经营了,我大概要在国内待很久——如果不出什么岔子,也许我只会在偶然的情况下出去转转。
至于沿途风物么……”
苏轼突然想起一事,打断赵兴的诉说:“离人,今年春闱定在四月,这是一科‘馆职事’,你赶紧去黄州索要籍贯证明,正好参加春试。”
赵兴耸耸肩:“我正为此事而来……老师,我想参加制举部分的考试。”
苏轼皱皱眉头:“参加制科?有宋以来两甲子,制科不过取了21人,而同期录取进士4万人……我恰好是今年主考官,如果你坚持,那我就辞去主考官一职,替你作保引荐。”
第九十章 “光明之城”里的伪币商(上)
元祐二年春,阴历二月初九日,公历3月15日,春分、东京汴梁内城、东华门外百家巷,正午时分。苏东坡悠闲地下了软轿,随行的一个小厮伶俐地伸手搀扶他,苏轼甩开小厮的手,低头向屋里走去。
正在他举步迈向门槛的那一刹那,街对面突然响起一声清脆的童音:“爹爹……你说他是爹爹?”
苏轼所在的这条街是一条繁华街道,沿着街道向外是一连串商铺。正午时分,伙计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这一声童音很微弱,但却给他一种血肉相连的奇怪感觉,似乎那一声“爹爹”正是唤他,他忍不住停下脚步,扭头向街对面看去。
街对面站着一队人,当先是一位身材非常高大的男子,他手里抱着一个粉扑扑的小孩,正指点着苏轼的背影与那小孩低声说话。
苏轼一下就认出来了那个人,也认出对方手中的孩子——那个高大男子是赵兴,他手中的孩子——肯定是苏遁。
一霎时,苏轼热泪盈眶。
自分别以来,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小儿子。三年前,赵兴走后不久,神宗皇帝下令平调苏轼至汝州,担任汝州团练副使。虽然这仅仅是平调,但汝州更靠近京城,而且在黄州他是罪官,到了汝州则可以签押公文,这一转任等于变相解除了他的罪官身份。
苏轼按照赵兴的交待,临走时把苏遁托给程同族长寄养,自己起身上路。然而,由于路途遥远,前途未知,他便申请前往常州居住。
常州有他的初恋情人——表妹的坟墓,以前他曾经在那买了一块地,准备守候他的初恋。神宗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但等他到了常州,便有传闻他将升任登州知州。
起初,苏轼不信这个传闻,因为邸报上没有相关报道。但随后传闻证实,他被钦差催促着上任。这时,苏轼已接到陈慥传来的消息,由于赵兴迟迟未归,程阿珠独守空房比较寂寞,所以便要求抚养苏遁,目前苏遁正从水路缓缓运往杭州。
苏轼决定从海路去登州赴任,先前往杭州,顺路看看小儿子苏遁。然而他终究未能成形,中途他遇到正在往泉州运送货物的程族车队,得知为了安全,运送苏遁的船走得很慢,也许几个月后才能抵达杭州。
苏轼等不起,考虑到自己终究还要辗转奔波,他毅然决定继续寄养苏遁,自己转搭程族车队前往泉州,然后从泉州登船……再然后,神宗驾崩,七岁的哲宗继位,苏轼的“粉丝”高太后垂帘听政,他被调回了京城。
就这样,忙忙碌碌的三年过去了,苏轼偶尔听到程族传来的一些片段消息,都说苏遁很好,被阿珠照料的很细致,而赵兴一直在海外奔波,他的船队不时回国运回货物,也带回一些新消息,让大家知道他还活着。
三年了,苏轼初次见到小儿,见他被对方养的如此可爱,禁不住老泪纵横,一把抢过孩子,连声叫“我儿,我儿!”
这番举动吓坏了苏遁,他紧张地哭了,连忙向阿珠喊着:“姆妈,抱!抱!”。
苏遁的嗓门太响,苏轼无奈交出苏遁,看到苏遁躲入阿珠怀里很幸福的模样,他讪讪转首,询问赵兴:“离人,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瞧,为师失礼了,怎能站在路边叙谈,快进去,屋里说话。”
话音刚落,听到孩子消息的朝云快速的奔出,她一把从阿珠怀里躲过孩子,疼哭失声。
很奇怪,苏遁到她怀里竟然不哭闹。
朝云十四岁生下儿子苏遁,苏遁不及周岁他们就母子分离,此刻见到孩子,她忍不住珠泪滚滚。等她哭完,流完了眼泪,这才发现赵兴身边的程阿珠……还有一名身材矮小的陌生丽人。
这位丽人身穿白绸,肤色白净,但她服装虽素雅,满身首饰却华丽的令人发指,珠翠插鬟,步摇熠熠,金银满袖……对比程阿珠的素净,更让人觉得这女孩的张扬。
王夫人也马上迎了出来,她带着十六岁的苏迨、十四岁的苏过欢迎分别许久的小儿子,但她见到丈夫似乎有话要与客人说,连忙把阿珠与那名陌生丽人迎入后堂,借此叙叙别后情怀。
不一会儿,大厅里只剩下男人。
苏轼认识赵兴身边的金不二、萧峰、萧崎、陈不群,但他不认识这名矮小男子,从相貌上看,这男子与刚才那名陌生女人很相似,两人似乎是兄妹俩。他正准备寒暄询问,赵兴拉过那陌生男子向苏轼介绍:“老师,这名是大越国士子陈公川。”
陈公川已激动的浑身发软,嘴唇哆嗦半天也说不出话来。苏轼上下打量了一下对方,谦和的说:“我听说越人所学是王公(王勃之父)遗泽。王公面前,我乃后辈,不敢轻言诗赋。这样吧,有空我们交流一下诗文,可好?”
苏轼大学者,诗名响彻整个亚洲,他自己还不知道。而这位陈公川也是听说赵兴要回国,便死活缠着赵兴要来宋国,希望赵兴能引见自己的偶像。
这样一位令国王变色的诗豪,居然和颜悦色的跟一个后生小子谈切磋,怎不让陈公川激动的浑身发软,他嚅嗫半天,才从身上掏出一本诗集,鼓足勇气递上去:“此乃小子游戏之作,请学士赏题。”
苏轼接过诗集,顺手礼貌地翻阅起来。赵兴欣赏诗词,但对别人的狂热不感兴趣,他招手唤过苏轼那名随身小厮,像在自家一样的随意吩咐说:“你,跟我的人去一趟码头,我有些行李让他们搬来……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那名小厮谦恭的拱了拱手:“男女名炎师——高炎师。”
苏轼赶紧向赵兴介绍:“这是我的小史……炎师,听离人吩咐。”
然后苏轼低头翻阅陈公川的诗集,礼貌性略微评点,陈公川已激动的濒临失控,赵兴看到对方情绪很危险,毫不犹豫的提起对方的脖领,将其拎到门口放下,而后拍拍对方肩膀说:“去找你妹妹,等情绪平静了再来。”
望着陈公川踉踉跄跄的背影,苏轼若有所思的说:“此人的家世怕不简单吧,他的衣物选料上乘,针线极其匀称,做工与那里头……”苏轼指指皇宫方向继续说:“……相差不下。在交趾,能做到这样的人家……”
赵兴点头:“这厮的父亲是李王亲信,现任越国殿前都指挥兼枢密使。”
赵兴不知道的是,越南李朝传承数代后,家族只剩下了一名女性后裔,这名李姓女最终嫁给了陈家男,并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丈夫,而后,越南进入陈朝。
陈公川家族正在跟赵兴合伙做生意,赵兴这个人很有“利益共享”观念,陈氏家族现在已等于他在越南的合作者。正是基于这个关系,陈公川的父亲要求赵兴将他的三儿子带到宋国,拜到苏轼门下。
历史已经改变,越南历史上是有一位狂热的苏轼迷,他正是越南陈朝的先祖。晚年的时候,这位“苏粉”仿造苏轼整理过的西湖,在越南四处大建越版”西湖”。
然而,陈公川的出现却让历史偏离了轨道,他大哥没有来宋国,来的是小子陈公川。
苏轼的猜测得到证实,他很满意自己的眼光,招手唤过仆人,请陈公川来书房重聚:“我恰好有一事要询问他,你也一起听听吧。”
在等待陈公川的空闲里,苏轼关切的又问:“这三年你都去了何处?哦,海外风物如何?”
“嗯……头一年我在大越国渡过,第二年年初,我的船到了……朝廷称呼为黑衣大食的国家,可他们称呼自己为‘阿巴斯王朝’,我到了他们的造船港——一座名叫‘阿曼’的城市……
第三年,我去了阿曼对面的大陆——那是阿非利亚大陆,也被称为‘非洲’。我在非洲数个国家游览……然后,我回来了。
我用了三年时间,开辟了一条完整的商路,非洲商人已经同意由我的船队周转货物。目前,那片大陆正在酝酿大战……罕见的大战。非洲大陆北方的一片大陆要与他们附近的大陆交战,数百个国家将卷入战火。
非洲商人同意帮我购买我所需要的货物,并分销我运过去的——无论货物属于宋国还是属于阿巴斯。我在沿途补给点都留下了足够的人手,说好他们三年一轮换。这条商路打通后,剩下的就是经营了,我大概要在国内待很久——如果不出什么岔子,也许我只会在偶然的情况下出去转转。
至于沿途风物么……”
苏轼突然想起一事,打断赵兴的诉说:“离人,今年春闱定在四月,这是一科‘馆职事’,你赶紧去黄州索要籍贯证明,正好参加春试。”
赵兴耸耸肩:“我正为此事而来……老师,我想参加制举部分的考试。”
苏轼皱皱眉头:“参加制科?有宋以来两甲子,制科不过取了21人,而同期录取进士4万人……我恰好是今年主考官,如果你坚持,那我就辞去主考官一职,替你作保引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