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七章 李冰与郑国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各国互相争斗,都想要增强国力,取得突破,而赵国和燕国的战争,并没有让他们收益,燕国丢掉了城池,失去了贤明的国相,在辽东地区出现了小规模的叛乱,将渠为时三年的安辽政策彻底被破坏。而燕国不少的大臣,也都选择了离开,燕王殴打将渠的行为,让他们非常的愤怒。
这样无礼的君王,显然是不值得他们效命的,燕王认为这一切都是将渠的过错,偷偷派出武士去杀死将渠。
而前往杀害将渠的武士,不忍心去伤害将渠,护送将渠逃离燕国之后,自杀了。
将渠赶到齐国,便再也没有人见到他。
有人说:曾看到将渠拿着锄头跟着百姓耕作。也有人说:曾看到将渠为他人编制草席来谋生。无论如何,再也没有人见到过这位国相,这让赵王觉得非常遗憾。赵王是很感谢燕王的,燕王的进攻,使得赵王成功将赵人的注意力放在燕国的身上,并且通过击败燕国来鼓舞了赵国的人心。
像这样的好人已经不多了。
齐国对这次战争的干涉,也并没有让他们得到什么好处,君王后的病情,反而是齐国庙堂混乱,政令不通,齐王优柔寡断,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的看法,他已经习惯了听从母亲的安排,在母亲不能再为他出谋划策之后,齐王建慌了,甚至都不再去见群臣,整日陪伴在母亲的身边。
有儒者赞叹他的行为,认为天下没有比齐王更孝顺的君王。
可是荀子却严厉的训斥齐王的这种行为,荀子认为:齐王用心治国,不辜负母亲的厚望,这才是真正的孝顺,而整日陪伴在母亲的身边,荒废政务,只希望母亲早点好起来,再帮着自己处置政务,这是非常自私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荀子甚至告诉赵政:千万不要学这样自私的孝顺,真正的孝顺是完成父母好的心愿。
齐国原先蒸蒸日上的状况顿时消失了。
而在魏国,魏王还是没有找到最适合的,最有才能的接班人,这让魏王感慨:天下的贤才为什么都不在魏国呢?他派人邀请来的孔斌,只是在几个月后,就被他卖给了赵王。而孔斌先前在魏国施行的政策,被魏王全部废除,段干子等无能的小人,以及那些不愿意再为魏王出谋划策的人,再一次被召集到庙堂里。
魏王对孔斌很是失望,认为他的才能配不上他的名气,他依旧没有让魏国强盛起来。
而赵王还是很开心的,他请来孔斌之后,即刻设宴来款待孔斌,又以孔斌为假相,取代了李牧,李牧则是继续派往云中,守卫边塞。赵王数次跟孔斌请教治理国家的政策,孔斌非常坚决的告诉赵王:“不出二十年,天下就要归秦国所有了。若是您没有变法的魄力,不能在短时间内使得赵国强大起来,赵国是一定会灭亡在您的手里。”
群臣听到孔斌如此言语,都是非常的愤怒,赵王却高兴的问道:“寡人听闻,秦国是残暴的国家,国君从不以道德礼法来治理国家,请您告诉寡人,该怎么抵御他呢?”,孔斌在赵国巡视之后,方才拿出了方案,跟在魏国的方案不同,他拿出的方案却是要赵国在各地修建粮仓,让各地存粮,在灾时可以救济百姓,在战时可以避免百姓被饿死,让士卒们安心作战。
诸国之内,大概只有赵国,算是有些成果的。
至于楚国,还是在忙于内斗之中,黄歇收走了贵族大量的土地,分发给了百姓,将雇农变成农民,又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推广到楚国的偏僻地区,主要经营南方的土地,增加楚国的粮产。鼓励百姓生育,解放贵族的奴隶,家臣,迁徙山上的野人,增加楚国的人口。
秦国当然也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虽然这段时日里,秦国并没有对外扩张,可是内政方面,却没有停下来,先是在巴蜀地区,郡守李冰,他带着儿子,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前人的基础上修建都江堰,将肆虐的岷江分为内外两股,化害为利,兼具汇洪与灌溉两大功能。
在水利工程完成之后,他又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白木江、洛水、绵水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举措,使得巴蜀地区变得富裕起来,并且加强了这里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巴蜀的富裕,使得秦国有了一个稳定的后方粮仓,可以支持秦国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
好事成双,在李冰完成了蜀郡的大工程之后,秦王令他前来咸阳,接受赏赐。
赵括也看到了这位被巴蜀百姓一直祭拜的贤人,李冰很高大,可是却异常的消瘦,浑身黝黑,看起来就像是一位咸阳城里的老农,他话语不多,从外表看起来有些憨厚,待人也很有礼貌。他来拜访赵括,却是因为《马服书》的缘故,赵括邀请他进院,又令人宰羊款待。
“武成君...不必如此。”,李冰面对赵括这异常的热情,也是有些惊讶,他只是一个地方的郡守,论爵位,他也不过是右更,远不如武成君,他不知道武成君为何对自己如此的恭敬。赵括摇着头,认真的说道:“我听闻:身为将领的人,带着精锐的士卒击败敌人,后人会赞叹他的勇武。”
“身为国相的人,治理国家,让百姓过上的好日子,后人会赞叹他的智慧。”
“而像您这样的人,办水利,使得一个地区数千年因此受益,后人是一定会祭拜您,感谢您的恩德...我真希望天下能多出几个像您这样的人。”
“您过誉了,我修建的水渠,能让一个郡的百姓受益百年,而您的《马服书》,则是可以让全天下的百姓因此而受益千年,我从不曾见过您这样的人,我常常通宵去读您的著作,这让我受益匪浅,您在书里所提到的那些政策,您的考成法,一条鞭法,屯田法...我从不曾听说谁能想出如此多的制度...我有很多想要跟您请教的地方。”
赵括苦笑着,自己哪里是提出这些政策啊,他不过是将自己所知道的那些改革全部都说了出来而已,从汉代的轻徭薄赋,到后来的各项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改革,他所能想到的,全部都写了出来,若不是韩非,他根本都不能将这些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只因为太过混乱。
还是韩非将他平日里所说的言行与他想到的政策结合起来,方才形成了一个勉强能看的政策体系,虽说漏洞百出,也不合时宜,但是如果在将来不被焚毁的话,应该还是能有些作用的吧。中国的封建王朝,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一个过程,在明清时达到了最顶峰。
而赵括的马服书,可以说是在哪个朝代都不过时,等到战争结束了,人们就会惊讶的发现,这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适合如今,等到豪强并起,他们就会发现这迁徙地方豪强,遏制他们发展的政策还挺适合如今的,等到世家门阀为患,他们就会发现这科举制还可以用...赵括如此想着,不知又想到了什么,忽然将在院落里玩耍的赵政叫了过来。
难得今天荀子要跟公孙龙去游历秦国各地,赵政有了假日,看到父亲叫自己,他不情不愿的走到了他的面前,又朝着那个面色黝黑的官行礼拜见,李冰笑眯眯的看着他,说道:“这位就是您的儿子?比我的儿子要年幼很多..”,赵括板着脸,认真的对赵政说道:“书籍是很有用的东西,不该被焚毁。”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父亲?我没有烧书啊!!!”,赵政茫然的瞪大了双眼,委屈的说道。
“我知道,以后也不许这么做。”
“嗯...”
“好了,去玩吧。”
赵政这才蹦蹦跳跳的离开了。
李冰也不明白,为什么武成君跟自己聊着聊着,就将儿子叫来,莫名其妙的吩咐了一句,就让他离开了。李冰又问起了一些先进的制度,包括赵括曾提出的迁徙豪强制度,迁徙豪强,是西汉所普遍采取的一种办法,在当时,地方豪强并起,他们占据大量的土地,欺压当地的百姓...
当然,秦国是不存在豪强的...秦国的豪强,那都是拥有爵位的将士,他们拿军功换来了土地,家臣。可是他们也不敢说欺压百姓,兼并土地,这在秦国是重罪,别说是有三四级爵位的将士,就算是应侯也不能这么做。李冰却说道:“若是一王天下,没有了战争,那些曾经的有功将士,失去了继续获得土地的途径,那他们就一定会像您所说的那样...通过违法的办法来获得耕地。”
没想到,李冰还是挺有远虑的,他跟赵括谈起了自己对于战后世界的看法,他的很多想法,跟赵括不谋而合,甚至也符合历史,李冰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秦国的灭亡,秦国是一个建立在战争之上的国家,若是有一天,战争真的结束了,那这个国家又该何去何从呢?
他们两人正在聊着,郑国就急匆匆的走了进来。他早就在赵括的嘴里多次听到李冰这个名字,在来到秦国之后,他又从别人的口中也听到了这个名字,如今听闻,这个人来到了咸阳,郑国是连忙去找,找了很多地方,也没有找到他,最后听说他在赵括这里,他便急匆匆的赶来了。
赵括急忙为李冰介绍这位郑国,两位大工程师见面,双方都有些激动。
两人握着手,坐下来开始谈论起了水利的工程,李冰在说郑国想要修建的渠,认为这个举动会让关中受益千年,而郑国在夸李冰的都江堰,认为这是没有人可以超越的,两人见面,话语也就转变成了专业术语,赵括坐在一旁,完全没有办法融进去,他都听不懂这两位在说什么。
郑国说起了自己的谋划,他好连计划书都带来了,郑国和他就将计划书铺在地面上,两人不顾礼仪的跪在地面上,挤在一起,拿出手指在泥土上作画,赵括看得出,他们是弄设计图,赵括可不敢打扰他们,只能是在一旁看着他们画的图,两人时而争吵,时而大笑,时而恼怒,完全没有大工程师该有的样子...
赵括悄悄的站起身来,离开了这里,刚刚走到了内室,就看到赵政一脸茫然的看着远处那两个人,赵政抬起头来,询问道:“父亲,他们在做什么?”,赵括压低了声音,说道:“他们在商量着,要在秦国建立很多的水渠...”,赵政恍然大悟,点着头,又问道:“这有什么用呢?”
“有利于灌溉,防止水灾,作用大着呢!”
“政啊,修建水利是功在千秋的事情,这是一定要重视的,可问题是,也要看对当代的影响,不能说为了后来的利益就不断的压榨当代的百姓,这是不行的,在不造成严重后果,不会伤害百姓的基础上,修建有用的渠道,将凶猛的水变成有利于农桑,有利于百姓的事情,这是非常好的。”
“你要尊重这样的人...当然,除却恶人,任何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我知道,公孙先生告诉我:没有永远高贵的人,没有永远卑贱的人,若是凭着如今的高贵就去轻视那些卑贱的人,那总会有一天会沦落为卑贱的人,遭受到同样的待遇。”
赵括开心的揉了揉赵政的头,“说的好啊。”
赵政抬起头来,得意的朝着父亲一笑,如今的他,在荀子等人的熏陶下,显得有些过分的成熟,而只有面对赵括这些家人的时候,他才会露出自己孩子的那一面,赵政正要说什么,忽然看着前方,叫道:“父亲!不好!他们打起来了!!”,赵括即刻看向了前方,就看到两人正愤怒的互相盯着对方,犹如发怒的公牛一般互相顶撞。
赵括连忙走上前,将两人分开。
经过询问,方才知道,两人是因为理念不合的缘故,出现了争吵。
郑国是个彻底的工程师,他做工程是不会计算耗费的民力物力,也不会去管这样的修建工程会影响到多少的百姓的正常生活,而李冰不同,李冰是地方的父母官,在修建的过程之中,他是会去考虑这些,他的出发点是有利于当地的百姓,不会让工程影响到农桑,影响到百姓的正常生活。
故而,两人便吵起来了。
各国互相争斗,都想要增强国力,取得突破,而赵国和燕国的战争,并没有让他们收益,燕国丢掉了城池,失去了贤明的国相,在辽东地区出现了小规模的叛乱,将渠为时三年的安辽政策彻底被破坏。而燕国不少的大臣,也都选择了离开,燕王殴打将渠的行为,让他们非常的愤怒。
这样无礼的君王,显然是不值得他们效命的,燕王认为这一切都是将渠的过错,偷偷派出武士去杀死将渠。
而前往杀害将渠的武士,不忍心去伤害将渠,护送将渠逃离燕国之后,自杀了。
将渠赶到齐国,便再也没有人见到他。
有人说:曾看到将渠拿着锄头跟着百姓耕作。也有人说:曾看到将渠为他人编制草席来谋生。无论如何,再也没有人见到过这位国相,这让赵王觉得非常遗憾。赵王是很感谢燕王的,燕王的进攻,使得赵王成功将赵人的注意力放在燕国的身上,并且通过击败燕国来鼓舞了赵国的人心。
像这样的好人已经不多了。
齐国对这次战争的干涉,也并没有让他们得到什么好处,君王后的病情,反而是齐国庙堂混乱,政令不通,齐王优柔寡断,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的看法,他已经习惯了听从母亲的安排,在母亲不能再为他出谋划策之后,齐王建慌了,甚至都不再去见群臣,整日陪伴在母亲的身边。
有儒者赞叹他的行为,认为天下没有比齐王更孝顺的君王。
可是荀子却严厉的训斥齐王的这种行为,荀子认为:齐王用心治国,不辜负母亲的厚望,这才是真正的孝顺,而整日陪伴在母亲的身边,荒废政务,只希望母亲早点好起来,再帮着自己处置政务,这是非常自私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荀子甚至告诉赵政:千万不要学这样自私的孝顺,真正的孝顺是完成父母好的心愿。
齐国原先蒸蒸日上的状况顿时消失了。
而在魏国,魏王还是没有找到最适合的,最有才能的接班人,这让魏王感慨:天下的贤才为什么都不在魏国呢?他派人邀请来的孔斌,只是在几个月后,就被他卖给了赵王。而孔斌先前在魏国施行的政策,被魏王全部废除,段干子等无能的小人,以及那些不愿意再为魏王出谋划策的人,再一次被召集到庙堂里。
魏王对孔斌很是失望,认为他的才能配不上他的名气,他依旧没有让魏国强盛起来。
而赵王还是很开心的,他请来孔斌之后,即刻设宴来款待孔斌,又以孔斌为假相,取代了李牧,李牧则是继续派往云中,守卫边塞。赵王数次跟孔斌请教治理国家的政策,孔斌非常坚决的告诉赵王:“不出二十年,天下就要归秦国所有了。若是您没有变法的魄力,不能在短时间内使得赵国强大起来,赵国是一定会灭亡在您的手里。”
群臣听到孔斌如此言语,都是非常的愤怒,赵王却高兴的问道:“寡人听闻,秦国是残暴的国家,国君从不以道德礼法来治理国家,请您告诉寡人,该怎么抵御他呢?”,孔斌在赵国巡视之后,方才拿出了方案,跟在魏国的方案不同,他拿出的方案却是要赵国在各地修建粮仓,让各地存粮,在灾时可以救济百姓,在战时可以避免百姓被饿死,让士卒们安心作战。
诸国之内,大概只有赵国,算是有些成果的。
至于楚国,还是在忙于内斗之中,黄歇收走了贵族大量的土地,分发给了百姓,将雇农变成农民,又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推广到楚国的偏僻地区,主要经营南方的土地,增加楚国的粮产。鼓励百姓生育,解放贵族的奴隶,家臣,迁徙山上的野人,增加楚国的人口。
秦国当然也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虽然这段时日里,秦国并没有对外扩张,可是内政方面,却没有停下来,先是在巴蜀地区,郡守李冰,他带着儿子,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前人的基础上修建都江堰,将肆虐的岷江分为内外两股,化害为利,兼具汇洪与灌溉两大功能。
在水利工程完成之后,他又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白木江、洛水、绵水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举措,使得巴蜀地区变得富裕起来,并且加强了这里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巴蜀的富裕,使得秦国有了一个稳定的后方粮仓,可以支持秦国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
好事成双,在李冰完成了蜀郡的大工程之后,秦王令他前来咸阳,接受赏赐。
赵括也看到了这位被巴蜀百姓一直祭拜的贤人,李冰很高大,可是却异常的消瘦,浑身黝黑,看起来就像是一位咸阳城里的老农,他话语不多,从外表看起来有些憨厚,待人也很有礼貌。他来拜访赵括,却是因为《马服书》的缘故,赵括邀请他进院,又令人宰羊款待。
“武成君...不必如此。”,李冰面对赵括这异常的热情,也是有些惊讶,他只是一个地方的郡守,论爵位,他也不过是右更,远不如武成君,他不知道武成君为何对自己如此的恭敬。赵括摇着头,认真的说道:“我听闻:身为将领的人,带着精锐的士卒击败敌人,后人会赞叹他的勇武。”
“身为国相的人,治理国家,让百姓过上的好日子,后人会赞叹他的智慧。”
“而像您这样的人,办水利,使得一个地区数千年因此受益,后人是一定会祭拜您,感谢您的恩德...我真希望天下能多出几个像您这样的人。”
“您过誉了,我修建的水渠,能让一个郡的百姓受益百年,而您的《马服书》,则是可以让全天下的百姓因此而受益千年,我从不曾见过您这样的人,我常常通宵去读您的著作,这让我受益匪浅,您在书里所提到的那些政策,您的考成法,一条鞭法,屯田法...我从不曾听说谁能想出如此多的制度...我有很多想要跟您请教的地方。”
赵括苦笑着,自己哪里是提出这些政策啊,他不过是将自己所知道的那些改革全部都说了出来而已,从汉代的轻徭薄赋,到后来的各项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改革,他所能想到的,全部都写了出来,若不是韩非,他根本都不能将这些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只因为太过混乱。
还是韩非将他平日里所说的言行与他想到的政策结合起来,方才形成了一个勉强能看的政策体系,虽说漏洞百出,也不合时宜,但是如果在将来不被焚毁的话,应该还是能有些作用的吧。中国的封建王朝,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一个过程,在明清时达到了最顶峰。
而赵括的马服书,可以说是在哪个朝代都不过时,等到战争结束了,人们就会惊讶的发现,这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适合如今,等到豪强并起,他们就会发现这迁徙地方豪强,遏制他们发展的政策还挺适合如今的,等到世家门阀为患,他们就会发现这科举制还可以用...赵括如此想着,不知又想到了什么,忽然将在院落里玩耍的赵政叫了过来。
难得今天荀子要跟公孙龙去游历秦国各地,赵政有了假日,看到父亲叫自己,他不情不愿的走到了他的面前,又朝着那个面色黝黑的官行礼拜见,李冰笑眯眯的看着他,说道:“这位就是您的儿子?比我的儿子要年幼很多..”,赵括板着脸,认真的对赵政说道:“书籍是很有用的东西,不该被焚毁。”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父亲?我没有烧书啊!!!”,赵政茫然的瞪大了双眼,委屈的说道。
“我知道,以后也不许这么做。”
“嗯...”
“好了,去玩吧。”
赵政这才蹦蹦跳跳的离开了。
李冰也不明白,为什么武成君跟自己聊着聊着,就将儿子叫来,莫名其妙的吩咐了一句,就让他离开了。李冰又问起了一些先进的制度,包括赵括曾提出的迁徙豪强制度,迁徙豪强,是西汉所普遍采取的一种办法,在当时,地方豪强并起,他们占据大量的土地,欺压当地的百姓...
当然,秦国是不存在豪强的...秦国的豪强,那都是拥有爵位的将士,他们拿军功换来了土地,家臣。可是他们也不敢说欺压百姓,兼并土地,这在秦国是重罪,别说是有三四级爵位的将士,就算是应侯也不能这么做。李冰却说道:“若是一王天下,没有了战争,那些曾经的有功将士,失去了继续获得土地的途径,那他们就一定会像您所说的那样...通过违法的办法来获得耕地。”
没想到,李冰还是挺有远虑的,他跟赵括谈起了自己对于战后世界的看法,他的很多想法,跟赵括不谋而合,甚至也符合历史,李冰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秦国的灭亡,秦国是一个建立在战争之上的国家,若是有一天,战争真的结束了,那这个国家又该何去何从呢?
他们两人正在聊着,郑国就急匆匆的走了进来。他早就在赵括的嘴里多次听到李冰这个名字,在来到秦国之后,他又从别人的口中也听到了这个名字,如今听闻,这个人来到了咸阳,郑国是连忙去找,找了很多地方,也没有找到他,最后听说他在赵括这里,他便急匆匆的赶来了。
赵括急忙为李冰介绍这位郑国,两位大工程师见面,双方都有些激动。
两人握着手,坐下来开始谈论起了水利的工程,李冰在说郑国想要修建的渠,认为这个举动会让关中受益千年,而郑国在夸李冰的都江堰,认为这是没有人可以超越的,两人见面,话语也就转变成了专业术语,赵括坐在一旁,完全没有办法融进去,他都听不懂这两位在说什么。
郑国说起了自己的谋划,他好连计划书都带来了,郑国和他就将计划书铺在地面上,两人不顾礼仪的跪在地面上,挤在一起,拿出手指在泥土上作画,赵括看得出,他们是弄设计图,赵括可不敢打扰他们,只能是在一旁看着他们画的图,两人时而争吵,时而大笑,时而恼怒,完全没有大工程师该有的样子...
赵括悄悄的站起身来,离开了这里,刚刚走到了内室,就看到赵政一脸茫然的看着远处那两个人,赵政抬起头来,询问道:“父亲,他们在做什么?”,赵括压低了声音,说道:“他们在商量着,要在秦国建立很多的水渠...”,赵政恍然大悟,点着头,又问道:“这有什么用呢?”
“有利于灌溉,防止水灾,作用大着呢!”
“政啊,修建水利是功在千秋的事情,这是一定要重视的,可问题是,也要看对当代的影响,不能说为了后来的利益就不断的压榨当代的百姓,这是不行的,在不造成严重后果,不会伤害百姓的基础上,修建有用的渠道,将凶猛的水变成有利于农桑,有利于百姓的事情,这是非常好的。”
“你要尊重这样的人...当然,除却恶人,任何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我知道,公孙先生告诉我:没有永远高贵的人,没有永远卑贱的人,若是凭着如今的高贵就去轻视那些卑贱的人,那总会有一天会沦落为卑贱的人,遭受到同样的待遇。”
赵括开心的揉了揉赵政的头,“说的好啊。”
赵政抬起头来,得意的朝着父亲一笑,如今的他,在荀子等人的熏陶下,显得有些过分的成熟,而只有面对赵括这些家人的时候,他才会露出自己孩子的那一面,赵政正要说什么,忽然看着前方,叫道:“父亲!不好!他们打起来了!!”,赵括即刻看向了前方,就看到两人正愤怒的互相盯着对方,犹如发怒的公牛一般互相顶撞。
赵括连忙走上前,将两人分开。
经过询问,方才知道,两人是因为理念不合的缘故,出现了争吵。
郑国是个彻底的工程师,他做工程是不会计算耗费的民力物力,也不会去管这样的修建工程会影响到多少的百姓的正常生活,而李冰不同,李冰是地方的父母官,在修建的过程之中,他是会去考虑这些,他的出发点是有利于当地的百姓,不会让工程影响到农桑,影响到百姓的正常生活。
故而,两人便吵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