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宫事件始末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兽性总裁求负责、纯阳第一掌教、通天神捕、正版修仙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按:本文转自旧雨楼清风阁,原作者三英二云。
前言
为了那篇与darkfire兄,关于《紫云宫》事件讨论的文章(即“还珠是非观是否有问题”第二部分),我终于闭关两个月(并暂停了还珠全集分册介绍的文章,和《长眉》的校对),完整地、认真地、仔细地重读《青城》两遍(山西版共六本),且三读《蜀山》--有关“紫云宫”关目(山西版中约含一本左右的篇幅),并在崭新的书页上,留下了无数的笔记痕迹;还另抄写了很多的摘录和分析。
目的是为了使还珠在书里的观点,不再染有读者自己(主要是我自己)的感想和成见(其实在无数的帖子里,大家有时都遗忘了书里真实的情节,而只是用自己对情节的模糊记忆,外加上自己的是非观,却当作还珠的观点或见地来发表,这种做法甚为不当),让还珠在自己小说里的见地,能真实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我也几经反复地斟酌自己文章中的文字筹措。
这篇文章,不是阐述我的看法,或反驳darkfire兄的观点,而只是希望能够,尽量忠实地整理还原,还珠《蜀山》原书里的情节设计和文字内容的真实情况,来直接反映还珠比较纯粹的观点,这些内容包括以下一些部分:
一)紫云三女或五女的因果始末
二)紫云宫的始末
三)峨眉一派,或峨眉派门人伙同其他正派中人,如何来“借水”、“盗水”、“夺水”、破宫等情节(不包括后来的成为峨眉别府的内容)
四)还珠整个故事设计和描写中,运用的是什么样的道德观和是非观?
五)还珠这个观点是否值得斟酌?它其实体现了一些什么更深入的现象和内涵?
六)我对这个观点的看法,以及反驳darkfire的观点(这个会在置顶的那个帖子里做详细发表,欢迎大家到时在那个帖子里参与讨论,但那里观点的所有,有关小说情节文字的事实依据,都会在这个帖子详细摘录和论说,包括还珠自己的失误之笔,或者作品植字或印刷中的文字错漏,也会根据需要一一论及)
如果本文所引述的事实内容,与还珠小说之原文内容有不同,或者我的阅读的文字版本可能有误(我基本参照了五个手上有的版本,包括最初的民国正气版本),或者我的阅读理解出现了错误,还请仔细阅读“紫云宫”关目和我文章的朋友,不吝指出,以免我出现以讹传讹的错误情况。
--------------------------------------------------------------------------------
正文
第一部分:还珠这些作品当时写作的时间和其他需要说明的枝节
一)写作时间
据现在所能找到的《蜀山》、《青城》民国初版本来看,“紫云宫”一节故事约写在民国24-26年间前后(约1935-37年),最早的《蜀山》原刊版是从第十三集第三回开始描写紫云宫的故事(现山西版,紫云宫的故事情节是在第四卷里),第十三集还珠是什么时候写作,并出版,暂时还没有确实的时间年表可供确认(如果按还珠最初创作三年时间的写作速度来推断,基本是2-3月就完成一集的写作和出版,而且那个时候只有一本《蜀山》在写作中,所以基本推断《蜀山》第十三集-“紫云宫”关目,应该是在民国二十四年初写成出版的)。根据现有的还珠创作年表,在创作“紫云宫”关目的这段时候,还珠已经有了近三到五年的创作时间,拥有了不少的写作经验,则是可以肯定的(这个情况,读者也可自行从“紫云宫”情节的文字里感觉到,试比较一下最初的几集《蜀山》故事和“紫云宫”事件间的区别)。而且整个“紫云宫”故事的创作时间,估计在一到两年间,也算是一个比较长的完成过程。
在整个“紫云宫”写作过程里,由早期的只写一部《蜀山》,到后期同时写着三部小说,据《蜀山》初刊本第十七集的内容来看,还珠在完成《蜀山》第十七集的同时,已经完成并出版了《蛮荒》的第三集和《青城》的第五集。而“紫云宫”的关目是在《蜀山》第十六集第三回时结束的。
二)“紫云宫”关目文字的篇幅
据现在的山西版内容,“紫云宫”的这段故事,几乎要占据了第四卷的全部,也就是要占到还珠的《蜀山剑侠传》本传全部内容十卷的1/10左右,按原刊本的内容来看,“紫云宫”的故事内容,写了约28回内容(《蜀山》总309回)、25万字(占总字数的约6%)。我还没有加上在《青城》里对于紫云宫事件的补写内容;也暂时没有真正统计其他《蜀山》、《青城》里,其他大关目的篇幅内容,不过“紫云宫”事件的篇幅,我推测不是第一,也是第二了。也就是说“紫云宫”确实在《蜀山》、《青城》故事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大家远不该象前辈“蜀山爱好者”倪匡老先生在删裁《蜀山》成《紫青双剑录》时,将紫云宫一节,几乎全数删除掉。
三)“紫云宫”关目在《蜀山》一书里是否重要?(这个内容写得不通畅,还待修改)
这个历来都是大有争论,特别是网络论坛开辟之后,来争论这段情节的,此起彼伏。最厉害的处理手段,就是倪匡老前辈,在整理《紫青双剑录》的时候,将“紫云宫”一节,全部删除,以示对此情节的不满。
我以为导致紫云宫事件写成这样的,有多种的原因,我先说说我自己的一点看法。从已经写完的内容来看,“紫云宫”事件,能成为《蜀山》之一大关目而存在,是有其道理的,当然这个情形也是还珠在自己,长达约两年的写作过程中,渐渐才认识到的:
1)“紫云宫”一节,其实是还珠第一次在自己的作品里写虚拟的景点,而且是一个海外的、虚拟的景点,一个类似海底水晶宫的地方,方圆数百里,上下六十三层。
2)“紫云宫”在撰写过程中,还珠开始有意识地把它设计成为了峨眉派的第一个别府,所以还珠在有了这个设计念头后,再一次努力撰写相关的内容
3)因为在情节设计之初,有些地方设计得不太合理(也就是许多读者认为峨眉取天一真水的目的不纯)。所以还珠不得不,多重下手,补写多个情节,例如“月儿岛”事件,以示恩紫云三女;“陆蓉波”事件,使得石生报仇有节;“甄海”事件,使得南海双童出世有名
4)为了给紫云众女,罗织更多“上干天谴”的罪证,又多写了外出行道的、结交邪派的、自陷魔道而不自拔的等等情节
5)在最后大破紫云宫的情节里,也是同样的原因(也是为峨眉破紫云宫行为之合理性),做了层层的铺垫,扣上了个个死扣(例如易静的出现,许飞娘的出现)
四)紫云宫事件在《蜀山》、《青城》两书中的层层解析过程
在“紫云宫”事件的一节中,关乎本情节的几个主要内容,还珠都是采用“抽丝剥茧”的方式来描写的,如“紫云宫”、“天一真水”、取“天一真水”的目的、“紫云三女”今生前世等。
第二部分:书中事实的摘录
一)紫云三/五女的事实内容
1)原书第141回,首述方氏、紫云三女
还珠“横云断岭”地开始回到元初,述说紫云三女(方初凤、二凤、三凤)的来历。三女是宋末遗民方良,其妻感千年老蚌(转世投胎为仇慧珠,成为紫云五女之一)之灵气,所生的孪生姐妹。当其父后来被手下俞利害死后,三女被抛落海中,为千年老蚌(慧珠前世)所救,而从此开始生活在千年老蚌发现的紫云宫内。由老蚌抚养、教导到十多岁。
2)原书第141回,讲千年老蚌(即仇慧珠前世)元胎转世
老蚌等方良所救应劫后,终于修行圆满,由异类转世投胎为人(名字见后)。
3)原书第142回,讲邵冬秀的来历
邵冬秀是一江湖保镖之女,被三女之仇人俞利所擒获,意外因为三女修炼十年后,上岸找俞利报杀父之仇时所营救。后先借二凤、三凤之余荫在安乐岛为主。再因安乐岛火山爆发陆沉后,与二、三凤一起被初凤救起,因凡体肉胎,已然死亡。因金须奴指点,用紫云宫中灵药救活返魂,终随紫云三女等在宫中修行数百年。
4)原书147回,讲金须奴的来历
金须奴,被初凤无心从一个坛瓮中救出后,自言来自南明礁,得天地乾明离火之气而生,得拜异人介道人为师,需天一真(贞)水用来融会坎离,而甘为奴仆随初凤修行,方有成道之望。并助初凤,用自身纯阳乾明离火化炼玉盒,得到《地阙金章》,并指点初凤修炼此仙经。
5)原书148回,仇慧珠(千年老蚌之后世)之转世再来
老蚌蜕解后多年,投生在浙江归安县仇姓富户中,其母乃梦明珠入怀而生,故取名慧珠。七岁父母双亡后,遇拜天台山白云庵明悦大师,修炼十二年。其师圆寂后,重回紫云故里,与初凤等重逢。
6)紫云众人间的恩怨(具体内容分散在各个回目里)
紫云六人间的恩恩怨怨,还珠也是设计得非常复杂,并不是一两句话所能说明白,其中深含各种因果报应。好在和本主题关系不是太直接,但要更完整地了解紫云宫的全始末,有兴趣的朋友,还是需要细读《蜀山》相关文字,做深入的了解。这里主要引用几点:
紫云三女之生,乃得慧珠前生--千年老蚌之灵气而生,并在父母被害死后,得老蚌救命并抚养、教育十年之恩,无老蚌当年之接引,更无缘在“紫云宫”里修行。
无金须奴之助,初凤不可能得到天书而修炼成道;冬秀也不可能死后重生,随初凤等在紫云宫内修炼数百年。
三凤等对金须奴,做出败他道行的行为。按还珠《蜀山》设计的天理逻辑,是属于被谴责的行为。
7)嵩山二老对众人的恩义(主要在月儿岛事件和收两人转世做徒弟)
初凤等人在月儿岛两次取宝的事件上,确实得到不少的好处,特别是金须奴夫妇。所以还珠在《青城》里让三凤和金须奴转世后,以杨映雪和纪异的名义,成为青城十九侠之二,特别是纪异更成为其“青城四秀”之一。
(在今晚增补内容前,再次阅读了《蜀山》紫云宫的部分故事,发现此题目下,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收集后再加入)
8)初凤诸女入住紫云宫后一些行为(暂先罗列少许)
炼子母如意神沙
败成形元婴之道行(陆蓉波)
结交如许飞娘之类的左道旁门
(待增补更多内容)
9)紫云六人的结局(大多在《青城》一书里补叙,需要大家去看一下《青城》)
唯一一个在《蜀山》里有结局的,就是邵冬秀,被英琼和轻云,用紫、青双剑,导致形神具灭。当然关于“形神具灭”的概念,还珠在《青城》一书里,做了比《蜀山》更深入的阐述,我想我们读来会觉得非常有趣,也合情合理,符合中国传统的哲学逻辑。
其余五人在《青城》一书里,还珠补说的结果(具体回目,待后补上,以便大家阅读对照):
初凤:受数年惨痛魔劫后,得李洪为之驱除阴魔,并得金须奴的内丹补益元神,方有地仙之望,再次在《青城》里现身时,被还珠描写为“天仙般人物”,连谢氏二女也愿与之交往。与慧珠、青门仙子朱苹在西海青门岛上隐修。
二凤:还珠仅通过书中人物-石玉珠的一言半语,交代她被南海二童兵解后(为应她杀甄海之因果),转世便有仙缘遇合,可能是紫云三女中,遭遇最好的一个。可惜《青城》尚为写完,还珠也没有机会再写她和纪异间的隔世一番情缘因果。
三凤:被金蝉兵解后,因自己的再前世修积甚厚(即在天一水姥门下当侍女时),幼遭孤露后,被郑颠仙度到门下,自己誓发三生宏愿,欲以三生善业修积无量善功,挽盖前过,才得投入玄门,重修正果。郑颠仙并帮她解开与纪异间的前生因果。后来她与吕灵姑一起瑶宫盗灵药,二次救纪异,使得两人成为同门至好!
慧珠:因为前生拥有千年宿慧,始终没有忘却禅门根本,在修炼天书副册魔法真谛中,不但能运用魔法,而不为魔所扰,反而参悟反证出许多禅门秘奥。在伙同金须奴救初凤逃亡过程中,为一仙真所救。后等初凤魔去后,同隐修青门岛。
金须奴:在辛苦救得初凤之后,元丹失去,为李洪和慧珠所救,闭住本身元灵,由李洪带往云贵一积善人家投生再世为纪异,可求得上乘正果。
二)紫云宫的始末
在叙说还珠在《蜀山》里,如何写紫云宫始末之前,先说一说作者的一点写作习惯,熟悉还珠作品的朋友,可能都会发觉还珠的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把故事拆散来讲,例如某个人物,他会先说这个人的外貌特征,过了一些章节后,再说出他的弟子名字,然后再说他自己的名字,再说他的师承,他的修炼洞府,他的好友,他的前生,他的恩怨。可能需要等上几十万字,读者才会对这个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同样还珠在写紫云宫的时候,也是采用了相同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垫,丝丝拨开,有些内容在破完紫云宫后,还珠其实都没有写完(例如天一真水到底是谁炼成的,紫云宫又是谁修成的),所以在写完紫云宫关目的三五年中,不断地在《蜀山》,特别是《青城》的小说故事里,补充关于紫云宫的关键内容。这个对只阅读还珠《蜀山》一本书的朋友来讲,确实会存在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敬请阅读本文的朋友,可以先了解有这样的一个阅读前提才好。
1)初提紫云宫、天一真(贞)水、和紫云三女:
是由金姥姥、玉清大师、醉道人等三人层层道来(关于破紫云宫的种种,也一早伏笔在次,留待后面的主题再讲),主要包括:
紫云宫有天一真(贞)水、紫云宫乃地阙仙宫,深藏海底地窍、紫云宫主三人与嵩山二老有些渊源,但素乏往来、石生之母在宫中执事等等许多复杂的关系
2)二述紫云宫的猜测-千年老蚌
a)紫云宫乃老蚌逃难时无心发现后,潜修多年的所在
b)宫中仙景,并非自然,以前必有金仙在此修炼,并有金庭玉柱藏宝
c)全宫深有数百里,上下共分六十三层,都似经过人工布置
d)发现宫入口处,有一紫玉牌坊,名之为“紫云宫”
e)老蚌提醒三女:倘若宫中主人归来,不可违拗以主人自居
等等
3)三述紫云宫曾经的隐修者-地阙金章
由一位叫地母的散仙,曾经千年前在此修行,成道后将奇珍灵药、天书宝剑封藏其中,留待后缘,还珠在此用了“便宜了初凤姐妹”的写法,并在后文中,还珠进行了补充说明,读者需留意
4)四述紫云宫的细末及劫运-慧珠师父明悦、金须奴之默参运数
a)慧珠师父明悦:紫云宫深居地心,乃九地灵府之一,可供修道者永享地阙清福
b)金须奴:紫云宫日后有几次外魔觊觎的纷扰,然后百年后初凤等人末劫需要应付
5)五述紫云宫之将变-慧珠
慧珠因有千年宿慧,始终不忘禅门根本,由参“天书副册”的魔法真谛中,却参悟反证出了许多禅门秘奥(这个写法甚是好玩)。从而知道了许多的前因后果:由于紫云众女,没有杜门虔修,从而仙福享尽,能转祸为福者至多三四人也。并言及原来紫云宫所藏之《地阙金章》本可令众人修到散仙位业,加上大劫前坚持杜门虔修,便可与海同寿;但众女倾心冬秀由月儿岛取回的《天书副册》之魔道,由道入魔,道消魔长,劫运将至。用慧珠的话自喻为:当事者迷,祸由自取,行为已是大干天条。
此段文字主要是宫中人自己对自己命运的看法,可与其他人等的说法一比。
6)六述紫云宫之劫数-易周
乃易周给女儿易静的柬贴里所言:原来是紫云三女,想避大劫,用天魔秘法炼那狠毒无比的子母如意神沙,伤害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到头不但劫运避不了,反因此上干天谴,受祸更速(按书中的实际描写,是早了五十年)。而且金庭玉柱底下,有本宫旧主的另一册天书,业已备载前后因果,三女运数将终
此处是还珠第一次借易周之口,提到“紫云宫”的旧主人,和第十条朱梅的叙述可对照来看。
7)七述紫云宫之借水-易静
以易静旁观者的身份,叙说三女乃是海底潜修,所得道法虽属旁门,却未为祸人间,就是修筑神沙甬道,多杀生灵,上干天谴,也未到遭劫时候;如将天一真(贞)水献出,或者就是转祸为福的契机(当然此处还珠借易静之口,用一“献”字,充分体现了易静之狂傲性格,在后面的“幻波池”一节里,易静因此而受尽苦难)。
此处之手法,确实体现了象易静一流的正道中人的修道性格上的缺陷。但也更明确了“邪正无法并立”的存世道理。
8)八述紫云宫之过去-金姥姥
由玉清师太之“紫云宫源流长远,此事颇多变化”一语引起,金姥姥默运先天神术,体察未来(读者需要留意,金姥姥所言的内容,并不包含完全始末,可能与此老的道力有关),所讲到的内容包括,第一提到天一真水和三次峨眉斗剑有关;第二紫云宫昔年曾是水母五女避祸修真之所;第三后来有一异派散仙入宫隐居(应该就是第三条所提到的所谓“地母”),成道时,受长眉之大恩,原将《地阙金章》赠于长眉,但仍由此人将书封于金庭玉柱之内,并留下柬贴,备载此事(当然此柬贴也和第六条里所提到的旧主人柬贴一样,还没有被紫云三女得到)。并由金姥姥猜测了妙一真人之意思,并首次提到“紫云宫”暗切峨眉三女弟子之名字,日后应为她三人的修真养性之所,三女不过暂时盘踞等等言语。
此处金姥姥的言语就是狂傲易静的老年翻版。但对于正派中人的狂傲性格,还珠其实是持贬义态度的,但人世间的一切变化,并不是因为你持贬义,而不复存在。
9)九述紫云宫之破宫原委-妙一
妙一言:三女不知顺逆(此话语气非常之重),先时意在成全她们,所以先礼后兵,如今毁书拒使,已成仇敌等等
此段语言,如果不参合还珠在《青城》一书里的补充说明,最能引起读者的误会。但妙一之先礼后兵的行为,是确实的。
a)十述紫云宫之真渊源-朱梅
朱梅说:紫云宫乃连山大师别府,天一金母旧居,紫云三女前身乃天一金母的侍女,此番转世重来,仍然误入歧途,难免劫数。柱底还有二人所留的遗书和丹药。而且朱之青城一派,门下弟子中,还有两个宫中转劫的侍者(即三凤和金须奴),并帮这两个未来门人取出两件天一金母所赐至宝,以便日后物归原主,还怕此二人之兵解禁不起峨眉门下之飞剑,特地嘱咐破紫云宫的峨眉门下弟子一句。并特意留给初凤等以自新之路。
b)《蜀山》后文中的补述
这个内容会在我最近补读《蜀山》后六卷时,一一予以补入。
c1)
一)纪异不是不明理,也知燕群是大颠上人所救,送两只与她门徒,理所应该。偏与杨映雪原有一番因果,当时心中虽去了芥蒂,及至次日见了映雪,微一交谈,不知怎的,仍是气不打一处来,以致闹出许多事故。直到后来,杨映雪约同吕灵姑猺宫盗灵药,两番救纪异,才得化嫌释怨,成了同门至好。不提。
二)他与映雪本是紫云旧侣,原有一番因果,虽有时想起前隙,不无气忿,因有这两三则原故,总是欲行辄止,日子一多,就逐渐淡忘了。
以上《青城》小说里的文字,写作的时间,正好是《蜀山》大破紫云宫关目进行到如火如荼的时刻(《蜀山》原15集创作于1936年10月,原16集创作于1937年2月)
三)天一真(贞)水的来历
这个内容,在《蜀山》一直没有正面描写它的来历,而是着重描写它的用途,我记得是在《青城》里(具体内容,还待寻查),还珠终于揭开了此水的神秘面纱,等我整理完《青城》里关于“紫云宫”、“紫云众女”及“天一真水”的内容时,再补入。
四)为何需要天一真(贞)水
按情节之设计,开始只是为了融开包裹南明离火剑的西方神泥,使得三英之一的余英男可以得到一枝宝剑,但从这个内容来看,好象目的很有问题,或许也就是问题出在目的不纯的基础上,才让而后七十多年的阅读者,很多都认为峨眉一派,强夺真水,于理不合。但整本《蜀山》在写完“紫云宫”事件后(还请注意在“紫云宫”一节前的内容,也没有如此的强夺行为),还珠似乎已经预料到自己的这个情节设计,在最初可能有点漏洞,所以自此之后,还珠写此类的情节,则是非常小心。不再犯和“紫云宫”类似的情节设计错误。这个不知大家在阅读《蜀山》时,是否有留意呢?“紫云宫”一节故事,确实是还珠写《蜀山》的其中一个写作分水岭。
而据金姥姥所言,此水还和峨眉三次斗剑有关,但由于情节没有写完,不知具体是指什么。
五)天一真(贞)水在紫云三女手中的用途
按《蜀山》里的描写,其实紫云三女,其实并不了解“天一真水”有何实际用途,只是初凤在救金须奴的时候,答应用“天一真水”,使得金须奴可以坎离交融。在她们整整五百年盘踞紫云宫期间,根本不知“天一真水”,有何妙用。其实在他们手里,“天一真水”,就确实因为金须奴的缘故,而使用了一次。直到峨眉派上门“借水”,犹不知其有何用?
六)天一真(贞)水在峨眉派门下的用途
这里我先举两个在《青城》里用途,峨眉派在得到“天一真水”之后,并没有自珍其宝,而是重新再炼,以增加其效用,第一被用来救治地火劫难(及火山爆发),在《青城》里描写了两次,一次是在陆地,一次是在海里。一个便是用来赠送友真,助人成道,类似于金须奴一般,具体的例子是指送给陈嫣(一个修炼先天五行中土行的散仙)
七)峨眉门下弟子在取/盗水中的行为(2005/1/21续写,未完)
主要是以下几个人物:
金蝉
石生
英琼
轻云
甄艮/甄兑
八)正派人士的行为(部分)
主要分两类:前辈和后辈,包括峨眉派中一些长辈。长辈有
玉清师太
金姥姥
醉道人
李元化
易周
朱梅
小辈有:
易静
易震/易鼎
廉红药
九)妙一的行为(包括两处,一在《蜀山》,一在《青城》)
十)许飞娘等人的行为
第三部分:小说情节的设计分析和赏读(有点难写,以下部分属于自我观点部分)
一)从小说情节设计的角度来看这个大关目,看还珠如何写得精彩
1)“紫云宫”的起名含义
2)慧珠这个角色的部分言语
3)金须奴的言行
二)理一理其中的故事的脉络(尝试一下吧)
三)梳理还珠早期写小说和中期写小说时,在设计情节上的一些习惯
四)参照还珠晚期作品《长眉》一书,来比对其中写法的不同
第四部分:还珠观点的总结
一)从“紫云宫”故事情节里所体现的“还珠观点”
二)这个“还珠观点”在以后的故事情节里的发展
第五部分:“紫云宫”关目在还珠《蜀山》小说里地位
一)还珠到底是用如何来写“紫云宫”关目的?
二)与“易静九鬼啖生魂”关目间的比较
第六部分:一些中国历史文化痕迹与还珠小说里所体现的观点的比照
(试分析中国主流文化:儒、道、释三家的核心,是如何在还珠的小说细节里表露的。这个部分,我只能勉力为之,恐怕力有不逮,万望方家勿以之为笑)
按:本文转自旧雨楼清风阁,原作者三英二云。
前言
为了那篇与darkfire兄,关于《紫云宫》事件讨论的文章(即“还珠是非观是否有问题”第二部分),我终于闭关两个月(并暂停了还珠全集分册介绍的文章,和《长眉》的校对),完整地、认真地、仔细地重读《青城》两遍(山西版共六本),且三读《蜀山》--有关“紫云宫”关目(山西版中约含一本左右的篇幅),并在崭新的书页上,留下了无数的笔记痕迹;还另抄写了很多的摘录和分析。
目的是为了使还珠在书里的观点,不再染有读者自己(主要是我自己)的感想和成见(其实在无数的帖子里,大家有时都遗忘了书里真实的情节,而只是用自己对情节的模糊记忆,外加上自己的是非观,却当作还珠的观点或见地来发表,这种做法甚为不当),让还珠在自己小说里的见地,能真实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我也几经反复地斟酌自己文章中的文字筹措。
这篇文章,不是阐述我的看法,或反驳darkfire兄的观点,而只是希望能够,尽量忠实地整理还原,还珠《蜀山》原书里的情节设计和文字内容的真实情况,来直接反映还珠比较纯粹的观点,这些内容包括以下一些部分:
一)紫云三女或五女的因果始末
二)紫云宫的始末
三)峨眉一派,或峨眉派门人伙同其他正派中人,如何来“借水”、“盗水”、“夺水”、破宫等情节(不包括后来的成为峨眉别府的内容)
四)还珠整个故事设计和描写中,运用的是什么样的道德观和是非观?
五)还珠这个观点是否值得斟酌?它其实体现了一些什么更深入的现象和内涵?
六)我对这个观点的看法,以及反驳darkfire的观点(这个会在置顶的那个帖子里做详细发表,欢迎大家到时在那个帖子里参与讨论,但那里观点的所有,有关小说情节文字的事实依据,都会在这个帖子详细摘录和论说,包括还珠自己的失误之笔,或者作品植字或印刷中的文字错漏,也会根据需要一一论及)
如果本文所引述的事实内容,与还珠小说之原文内容有不同,或者我的阅读的文字版本可能有误(我基本参照了五个手上有的版本,包括最初的民国正气版本),或者我的阅读理解出现了错误,还请仔细阅读“紫云宫”关目和我文章的朋友,不吝指出,以免我出现以讹传讹的错误情况。
--------------------------------------------------------------------------------
正文
第一部分:还珠这些作品当时写作的时间和其他需要说明的枝节
一)写作时间
据现在所能找到的《蜀山》、《青城》民国初版本来看,“紫云宫”一节故事约写在民国24-26年间前后(约1935-37年),最早的《蜀山》原刊版是从第十三集第三回开始描写紫云宫的故事(现山西版,紫云宫的故事情节是在第四卷里),第十三集还珠是什么时候写作,并出版,暂时还没有确实的时间年表可供确认(如果按还珠最初创作三年时间的写作速度来推断,基本是2-3月就完成一集的写作和出版,而且那个时候只有一本《蜀山》在写作中,所以基本推断《蜀山》第十三集-“紫云宫”关目,应该是在民国二十四年初写成出版的)。根据现有的还珠创作年表,在创作“紫云宫”关目的这段时候,还珠已经有了近三到五年的创作时间,拥有了不少的写作经验,则是可以肯定的(这个情况,读者也可自行从“紫云宫”情节的文字里感觉到,试比较一下最初的几集《蜀山》故事和“紫云宫”事件间的区别)。而且整个“紫云宫”故事的创作时间,估计在一到两年间,也算是一个比较长的完成过程。
在整个“紫云宫”写作过程里,由早期的只写一部《蜀山》,到后期同时写着三部小说,据《蜀山》初刊本第十七集的内容来看,还珠在完成《蜀山》第十七集的同时,已经完成并出版了《蛮荒》的第三集和《青城》的第五集。而“紫云宫”的关目是在《蜀山》第十六集第三回时结束的。
二)“紫云宫”关目文字的篇幅
据现在的山西版内容,“紫云宫”的这段故事,几乎要占据了第四卷的全部,也就是要占到还珠的《蜀山剑侠传》本传全部内容十卷的1/10左右,按原刊本的内容来看,“紫云宫”的故事内容,写了约28回内容(《蜀山》总309回)、25万字(占总字数的约6%)。我还没有加上在《青城》里对于紫云宫事件的补写内容;也暂时没有真正统计其他《蜀山》、《青城》里,其他大关目的篇幅内容,不过“紫云宫”事件的篇幅,我推测不是第一,也是第二了。也就是说“紫云宫”确实在《蜀山》、《青城》故事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大家远不该象前辈“蜀山爱好者”倪匡老先生在删裁《蜀山》成《紫青双剑录》时,将紫云宫一节,几乎全数删除掉。
三)“紫云宫”关目在《蜀山》一书里是否重要?(这个内容写得不通畅,还待修改)
这个历来都是大有争论,特别是网络论坛开辟之后,来争论这段情节的,此起彼伏。最厉害的处理手段,就是倪匡老前辈,在整理《紫青双剑录》的时候,将“紫云宫”一节,全部删除,以示对此情节的不满。
我以为导致紫云宫事件写成这样的,有多种的原因,我先说说我自己的一点看法。从已经写完的内容来看,“紫云宫”事件,能成为《蜀山》之一大关目而存在,是有其道理的,当然这个情形也是还珠在自己,长达约两年的写作过程中,渐渐才认识到的:
1)“紫云宫”一节,其实是还珠第一次在自己的作品里写虚拟的景点,而且是一个海外的、虚拟的景点,一个类似海底水晶宫的地方,方圆数百里,上下六十三层。
2)“紫云宫”在撰写过程中,还珠开始有意识地把它设计成为了峨眉派的第一个别府,所以还珠在有了这个设计念头后,再一次努力撰写相关的内容
3)因为在情节设计之初,有些地方设计得不太合理(也就是许多读者认为峨眉取天一真水的目的不纯)。所以还珠不得不,多重下手,补写多个情节,例如“月儿岛”事件,以示恩紫云三女;“陆蓉波”事件,使得石生报仇有节;“甄海”事件,使得南海双童出世有名
4)为了给紫云众女,罗织更多“上干天谴”的罪证,又多写了外出行道的、结交邪派的、自陷魔道而不自拔的等等情节
5)在最后大破紫云宫的情节里,也是同样的原因(也是为峨眉破紫云宫行为之合理性),做了层层的铺垫,扣上了个个死扣(例如易静的出现,许飞娘的出现)
四)紫云宫事件在《蜀山》、《青城》两书中的层层解析过程
在“紫云宫”事件的一节中,关乎本情节的几个主要内容,还珠都是采用“抽丝剥茧”的方式来描写的,如“紫云宫”、“天一真水”、取“天一真水”的目的、“紫云三女”今生前世等。
第二部分:书中事实的摘录
一)紫云三/五女的事实内容
1)原书第141回,首述方氏、紫云三女
还珠“横云断岭”地开始回到元初,述说紫云三女(方初凤、二凤、三凤)的来历。三女是宋末遗民方良,其妻感千年老蚌(转世投胎为仇慧珠,成为紫云五女之一)之灵气,所生的孪生姐妹。当其父后来被手下俞利害死后,三女被抛落海中,为千年老蚌(慧珠前世)所救,而从此开始生活在千年老蚌发现的紫云宫内。由老蚌抚养、教导到十多岁。
2)原书第141回,讲千年老蚌(即仇慧珠前世)元胎转世
老蚌等方良所救应劫后,终于修行圆满,由异类转世投胎为人(名字见后)。
3)原书第142回,讲邵冬秀的来历
邵冬秀是一江湖保镖之女,被三女之仇人俞利所擒获,意外因为三女修炼十年后,上岸找俞利报杀父之仇时所营救。后先借二凤、三凤之余荫在安乐岛为主。再因安乐岛火山爆发陆沉后,与二、三凤一起被初凤救起,因凡体肉胎,已然死亡。因金须奴指点,用紫云宫中灵药救活返魂,终随紫云三女等在宫中修行数百年。
4)原书147回,讲金须奴的来历
金须奴,被初凤无心从一个坛瓮中救出后,自言来自南明礁,得天地乾明离火之气而生,得拜异人介道人为师,需天一真(贞)水用来融会坎离,而甘为奴仆随初凤修行,方有成道之望。并助初凤,用自身纯阳乾明离火化炼玉盒,得到《地阙金章》,并指点初凤修炼此仙经。
5)原书148回,仇慧珠(千年老蚌之后世)之转世再来
老蚌蜕解后多年,投生在浙江归安县仇姓富户中,其母乃梦明珠入怀而生,故取名慧珠。七岁父母双亡后,遇拜天台山白云庵明悦大师,修炼十二年。其师圆寂后,重回紫云故里,与初凤等重逢。
6)紫云众人间的恩怨(具体内容分散在各个回目里)
紫云六人间的恩恩怨怨,还珠也是设计得非常复杂,并不是一两句话所能说明白,其中深含各种因果报应。好在和本主题关系不是太直接,但要更完整地了解紫云宫的全始末,有兴趣的朋友,还是需要细读《蜀山》相关文字,做深入的了解。这里主要引用几点:
紫云三女之生,乃得慧珠前生--千年老蚌之灵气而生,并在父母被害死后,得老蚌救命并抚养、教育十年之恩,无老蚌当年之接引,更无缘在“紫云宫”里修行。
无金须奴之助,初凤不可能得到天书而修炼成道;冬秀也不可能死后重生,随初凤等在紫云宫内修炼数百年。
三凤等对金须奴,做出败他道行的行为。按还珠《蜀山》设计的天理逻辑,是属于被谴责的行为。
7)嵩山二老对众人的恩义(主要在月儿岛事件和收两人转世做徒弟)
初凤等人在月儿岛两次取宝的事件上,确实得到不少的好处,特别是金须奴夫妇。所以还珠在《青城》里让三凤和金须奴转世后,以杨映雪和纪异的名义,成为青城十九侠之二,特别是纪异更成为其“青城四秀”之一。
(在今晚增补内容前,再次阅读了《蜀山》紫云宫的部分故事,发现此题目下,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收集后再加入)
8)初凤诸女入住紫云宫后一些行为(暂先罗列少许)
炼子母如意神沙
败成形元婴之道行(陆蓉波)
结交如许飞娘之类的左道旁门
(待增补更多内容)
9)紫云六人的结局(大多在《青城》一书里补叙,需要大家去看一下《青城》)
唯一一个在《蜀山》里有结局的,就是邵冬秀,被英琼和轻云,用紫、青双剑,导致形神具灭。当然关于“形神具灭”的概念,还珠在《青城》一书里,做了比《蜀山》更深入的阐述,我想我们读来会觉得非常有趣,也合情合理,符合中国传统的哲学逻辑。
其余五人在《青城》一书里,还珠补说的结果(具体回目,待后补上,以便大家阅读对照):
初凤:受数年惨痛魔劫后,得李洪为之驱除阴魔,并得金须奴的内丹补益元神,方有地仙之望,再次在《青城》里现身时,被还珠描写为“天仙般人物”,连谢氏二女也愿与之交往。与慧珠、青门仙子朱苹在西海青门岛上隐修。
二凤:还珠仅通过书中人物-石玉珠的一言半语,交代她被南海二童兵解后(为应她杀甄海之因果),转世便有仙缘遇合,可能是紫云三女中,遭遇最好的一个。可惜《青城》尚为写完,还珠也没有机会再写她和纪异间的隔世一番情缘因果。
三凤:被金蝉兵解后,因自己的再前世修积甚厚(即在天一水姥门下当侍女时),幼遭孤露后,被郑颠仙度到门下,自己誓发三生宏愿,欲以三生善业修积无量善功,挽盖前过,才得投入玄门,重修正果。郑颠仙并帮她解开与纪异间的前生因果。后来她与吕灵姑一起瑶宫盗灵药,二次救纪异,使得两人成为同门至好!
慧珠:因为前生拥有千年宿慧,始终没有忘却禅门根本,在修炼天书副册魔法真谛中,不但能运用魔法,而不为魔所扰,反而参悟反证出许多禅门秘奥。在伙同金须奴救初凤逃亡过程中,为一仙真所救。后等初凤魔去后,同隐修青门岛。
金须奴:在辛苦救得初凤之后,元丹失去,为李洪和慧珠所救,闭住本身元灵,由李洪带往云贵一积善人家投生再世为纪异,可求得上乘正果。
二)紫云宫的始末
在叙说还珠在《蜀山》里,如何写紫云宫始末之前,先说一说作者的一点写作习惯,熟悉还珠作品的朋友,可能都会发觉还珠的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把故事拆散来讲,例如某个人物,他会先说这个人的外貌特征,过了一些章节后,再说出他的弟子名字,然后再说他自己的名字,再说他的师承,他的修炼洞府,他的好友,他的前生,他的恩怨。可能需要等上几十万字,读者才会对这个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同样还珠在写紫云宫的时候,也是采用了相同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垫,丝丝拨开,有些内容在破完紫云宫后,还珠其实都没有写完(例如天一真水到底是谁炼成的,紫云宫又是谁修成的),所以在写完紫云宫关目的三五年中,不断地在《蜀山》,特别是《青城》的小说故事里,补充关于紫云宫的关键内容。这个对只阅读还珠《蜀山》一本书的朋友来讲,确实会存在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敬请阅读本文的朋友,可以先了解有这样的一个阅读前提才好。
1)初提紫云宫、天一真(贞)水、和紫云三女:
是由金姥姥、玉清大师、醉道人等三人层层道来(关于破紫云宫的种种,也一早伏笔在次,留待后面的主题再讲),主要包括:
紫云宫有天一真(贞)水、紫云宫乃地阙仙宫,深藏海底地窍、紫云宫主三人与嵩山二老有些渊源,但素乏往来、石生之母在宫中执事等等许多复杂的关系
2)二述紫云宫的猜测-千年老蚌
a)紫云宫乃老蚌逃难时无心发现后,潜修多年的所在
b)宫中仙景,并非自然,以前必有金仙在此修炼,并有金庭玉柱藏宝
c)全宫深有数百里,上下共分六十三层,都似经过人工布置
d)发现宫入口处,有一紫玉牌坊,名之为“紫云宫”
e)老蚌提醒三女:倘若宫中主人归来,不可违拗以主人自居
等等
3)三述紫云宫曾经的隐修者-地阙金章
由一位叫地母的散仙,曾经千年前在此修行,成道后将奇珍灵药、天书宝剑封藏其中,留待后缘,还珠在此用了“便宜了初凤姐妹”的写法,并在后文中,还珠进行了补充说明,读者需留意
4)四述紫云宫的细末及劫运-慧珠师父明悦、金须奴之默参运数
a)慧珠师父明悦:紫云宫深居地心,乃九地灵府之一,可供修道者永享地阙清福
b)金须奴:紫云宫日后有几次外魔觊觎的纷扰,然后百年后初凤等人末劫需要应付
5)五述紫云宫之将变-慧珠
慧珠因有千年宿慧,始终不忘禅门根本,由参“天书副册”的魔法真谛中,却参悟反证出了许多禅门秘奥(这个写法甚是好玩)。从而知道了许多的前因后果:由于紫云众女,没有杜门虔修,从而仙福享尽,能转祸为福者至多三四人也。并言及原来紫云宫所藏之《地阙金章》本可令众人修到散仙位业,加上大劫前坚持杜门虔修,便可与海同寿;但众女倾心冬秀由月儿岛取回的《天书副册》之魔道,由道入魔,道消魔长,劫运将至。用慧珠的话自喻为:当事者迷,祸由自取,行为已是大干天条。
此段文字主要是宫中人自己对自己命运的看法,可与其他人等的说法一比。
6)六述紫云宫之劫数-易周
乃易周给女儿易静的柬贴里所言:原来是紫云三女,想避大劫,用天魔秘法炼那狠毒无比的子母如意神沙,伤害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到头不但劫运避不了,反因此上干天谴,受祸更速(按书中的实际描写,是早了五十年)。而且金庭玉柱底下,有本宫旧主的另一册天书,业已备载前后因果,三女运数将终
此处是还珠第一次借易周之口,提到“紫云宫”的旧主人,和第十条朱梅的叙述可对照来看。
7)七述紫云宫之借水-易静
以易静旁观者的身份,叙说三女乃是海底潜修,所得道法虽属旁门,却未为祸人间,就是修筑神沙甬道,多杀生灵,上干天谴,也未到遭劫时候;如将天一真(贞)水献出,或者就是转祸为福的契机(当然此处还珠借易静之口,用一“献”字,充分体现了易静之狂傲性格,在后面的“幻波池”一节里,易静因此而受尽苦难)。
此处之手法,确实体现了象易静一流的正道中人的修道性格上的缺陷。但也更明确了“邪正无法并立”的存世道理。
8)八述紫云宫之过去-金姥姥
由玉清师太之“紫云宫源流长远,此事颇多变化”一语引起,金姥姥默运先天神术,体察未来(读者需要留意,金姥姥所言的内容,并不包含完全始末,可能与此老的道力有关),所讲到的内容包括,第一提到天一真水和三次峨眉斗剑有关;第二紫云宫昔年曾是水母五女避祸修真之所;第三后来有一异派散仙入宫隐居(应该就是第三条所提到的所谓“地母”),成道时,受长眉之大恩,原将《地阙金章》赠于长眉,但仍由此人将书封于金庭玉柱之内,并留下柬贴,备载此事(当然此柬贴也和第六条里所提到的旧主人柬贴一样,还没有被紫云三女得到)。并由金姥姥猜测了妙一真人之意思,并首次提到“紫云宫”暗切峨眉三女弟子之名字,日后应为她三人的修真养性之所,三女不过暂时盘踞等等言语。
此处金姥姥的言语就是狂傲易静的老年翻版。但对于正派中人的狂傲性格,还珠其实是持贬义态度的,但人世间的一切变化,并不是因为你持贬义,而不复存在。
9)九述紫云宫之破宫原委-妙一
妙一言:三女不知顺逆(此话语气非常之重),先时意在成全她们,所以先礼后兵,如今毁书拒使,已成仇敌等等
此段语言,如果不参合还珠在《青城》一书里的补充说明,最能引起读者的误会。但妙一之先礼后兵的行为,是确实的。
a)十述紫云宫之真渊源-朱梅
朱梅说:紫云宫乃连山大师别府,天一金母旧居,紫云三女前身乃天一金母的侍女,此番转世重来,仍然误入歧途,难免劫数。柱底还有二人所留的遗书和丹药。而且朱之青城一派,门下弟子中,还有两个宫中转劫的侍者(即三凤和金须奴),并帮这两个未来门人取出两件天一金母所赐至宝,以便日后物归原主,还怕此二人之兵解禁不起峨眉门下之飞剑,特地嘱咐破紫云宫的峨眉门下弟子一句。并特意留给初凤等以自新之路。
b)《蜀山》后文中的补述
这个内容会在我最近补读《蜀山》后六卷时,一一予以补入。
c1)
一)纪异不是不明理,也知燕群是大颠上人所救,送两只与她门徒,理所应该。偏与杨映雪原有一番因果,当时心中虽去了芥蒂,及至次日见了映雪,微一交谈,不知怎的,仍是气不打一处来,以致闹出许多事故。直到后来,杨映雪约同吕灵姑猺宫盗灵药,两番救纪异,才得化嫌释怨,成了同门至好。不提。
二)他与映雪本是紫云旧侣,原有一番因果,虽有时想起前隙,不无气忿,因有这两三则原故,总是欲行辄止,日子一多,就逐渐淡忘了。
以上《青城》小说里的文字,写作的时间,正好是《蜀山》大破紫云宫关目进行到如火如荼的时刻(《蜀山》原15集创作于1936年10月,原16集创作于1937年2月)
三)天一真(贞)水的来历
这个内容,在《蜀山》一直没有正面描写它的来历,而是着重描写它的用途,我记得是在《青城》里(具体内容,还待寻查),还珠终于揭开了此水的神秘面纱,等我整理完《青城》里关于“紫云宫”、“紫云众女”及“天一真水”的内容时,再补入。
四)为何需要天一真(贞)水
按情节之设计,开始只是为了融开包裹南明离火剑的西方神泥,使得三英之一的余英男可以得到一枝宝剑,但从这个内容来看,好象目的很有问题,或许也就是问题出在目的不纯的基础上,才让而后七十多年的阅读者,很多都认为峨眉一派,强夺真水,于理不合。但整本《蜀山》在写完“紫云宫”事件后(还请注意在“紫云宫”一节前的内容,也没有如此的强夺行为),还珠似乎已经预料到自己的这个情节设计,在最初可能有点漏洞,所以自此之后,还珠写此类的情节,则是非常小心。不再犯和“紫云宫”类似的情节设计错误。这个不知大家在阅读《蜀山》时,是否有留意呢?“紫云宫”一节故事,确实是还珠写《蜀山》的其中一个写作分水岭。
而据金姥姥所言,此水还和峨眉三次斗剑有关,但由于情节没有写完,不知具体是指什么。
五)天一真(贞)水在紫云三女手中的用途
按《蜀山》里的描写,其实紫云三女,其实并不了解“天一真水”有何实际用途,只是初凤在救金须奴的时候,答应用“天一真水”,使得金须奴可以坎离交融。在她们整整五百年盘踞紫云宫期间,根本不知“天一真水”,有何妙用。其实在他们手里,“天一真水”,就确实因为金须奴的缘故,而使用了一次。直到峨眉派上门“借水”,犹不知其有何用?
六)天一真(贞)水在峨眉派门下的用途
这里我先举两个在《青城》里用途,峨眉派在得到“天一真水”之后,并没有自珍其宝,而是重新再炼,以增加其效用,第一被用来救治地火劫难(及火山爆发),在《青城》里描写了两次,一次是在陆地,一次是在海里。一个便是用来赠送友真,助人成道,类似于金须奴一般,具体的例子是指送给陈嫣(一个修炼先天五行中土行的散仙)
七)峨眉门下弟子在取/盗水中的行为(2005/1/21续写,未完)
主要是以下几个人物:
金蝉
石生
英琼
轻云
甄艮/甄兑
八)正派人士的行为(部分)
主要分两类:前辈和后辈,包括峨眉派中一些长辈。长辈有
玉清师太
金姥姥
醉道人
李元化
易周
朱梅
小辈有:
易静
易震/易鼎
廉红药
九)妙一的行为(包括两处,一在《蜀山》,一在《青城》)
十)许飞娘等人的行为
第三部分:小说情节的设计分析和赏读(有点难写,以下部分属于自我观点部分)
一)从小说情节设计的角度来看这个大关目,看还珠如何写得精彩
1)“紫云宫”的起名含义
2)慧珠这个角色的部分言语
3)金须奴的言行
二)理一理其中的故事的脉络(尝试一下吧)
三)梳理还珠早期写小说和中期写小说时,在设计情节上的一些习惯
四)参照还珠晚期作品《长眉》一书,来比对其中写法的不同
第四部分:还珠观点的总结
一)从“紫云宫”故事情节里所体现的“还珠观点”
二)这个“还珠观点”在以后的故事情节里的发展
第五部分:“紫云宫”关目在还珠《蜀山》小说里地位
一)还珠到底是用如何来写“紫云宫”关目的?
二)与“易静九鬼啖生魂”关目间的比较
第六部分:一些中国历史文化痕迹与还珠小说里所体现的观点的比照
(试分析中国主流文化:儒、道、释三家的核心,是如何在还珠的小说细节里表露的。这个部分,我只能勉力为之,恐怕力有不逮,万望方家勿以之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