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树欲静风不止2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今年有了青骡子的助力,舅舅家的事情很快就做完了。
舅舅家的农活已经不需要李青林帮忙了,李青林赶着骡车顺着原路回家。当他路过那棵大槐树时,李青林停了骡车,给车轴加油。
这时骡马大车绝大部分是用硬木做的木车轴,木车轴摩擦力大,车走了一段时间就要加油润滑以减少摩擦力。因此,一般的骡马车上都挂着一个火油壶,到了该加油的时候车把式会停车给车轴加油。
其是骡车现在不需要加油,李青林停车是为了能再次遇到姜美枝。
上次路过这里的时候,李青林下意识的寻找她的身影,但没有见到她。后来李青林回忆了一下第一次见面的情况,觉得姜美枝是那种健康活泼的类型,长相也很普通。
她在什么地方吸引了自己呢?李青林在心底问过自己。突然之间,他发现姜美枝像一个人,这个人在前世和他极为熟悉,那就是和他熟得不能再熟的“老郑”郑芸芸。
郑芸芸长得也不漂亮,年龄比李青林大了好多,但李青林很喜欢她,如果不是因为世俗的压力,李青林甚至愿意和她结婚。郑芸芸不漂亮、不年轻,除了自己在性上面迷恋她以外,她还在哪些地方吸引了自己呢?
前世的李青林曾经仔细地想过,郑芸芸善良、健康、坚强、开朗、上进,她比那些年轻漂亮的女孩多了许多内涵,有这些优点就已经足够了。
虽然只见过姜美枝一面,姜美枝手摸青骡子的孩童般的动作,脸上纯真的笑容和羞涩的红润,快步行走时的健康体态,这些在李青林心里留下了深深地烙印。或许,李青林已经在心底把姜美枝当做了郑芸芸的化身。
田野里到处都是忙碌的人们,大路上的行人也急色匆匆。“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在这大好的春天,农户们不敢有任何的耽搁。
李青林正在磨磨蹭蹭虚耗着时间的时候,他最想看到的人出现了-姜美枝正提着一个黑色水罐从地里往这边走来。
农民在地里干重体力活,一般家里人会去送水喝。这个时代保温瓶已经在中国出现,二十年代初,上海有工厂开始生产保温瓶。虽然由于欧美日在中国大量倾销工业品照成价格下跌,此时一只保温瓶在豫省的零售价格将近三个大洋。价值三个大洋的生活用品在农家眼里绝对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所以农家一般还是用土陶水罐往地里送水。
姜美枝手提着水罐急匆匆地往这边走来,也许是走得过快,她微微地喘着气,脸上一片绯红。
远远地看见大槐树下停着辆骡车,车旁还有一个人不急不慢地给车轴上油。大路上每天经过的大车不算少,姜美枝一开始也没在意。等她走近骡车,才发现这头青骡子很眼熟,她在往旁边瞧了瞧,那个在上油的人正是李青林。
李青林早就看到了姜美枝,不知道因为什么,他的心跳竞有点加速了。
前世的李青林也算得上阅女无数了,郑芸芸曾经直言不讳的评价李青林“天天做新郎,夜夜换新娘”,到如今怎么表现得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处男了呢?
“真没出息!”李青林暗暗骂了自己一声。
姜美枝越走越近,李青林心跳越来越快。他知道在这个时代男子不能轻易和女孩子随意搭讪,他所希望的只不过看她一眼罢了。
李青林边磨磨蹭蹭干活,便偷偷用眼睛余光瞄着姜美枝。姜美枝发现李青林在路边,脸上不觉中带了点微笑,可当她走过李青林身边时小脸一板,眼睛看也不看李青林,鼻子里“哼”了一声快步走了过去。
李青林看见姜美枝一开始笑吟吟的,后来见她脸色大变态度不善,感觉有点莫名其妙。自己也没有什么地方得罪她,她为什么会这样?
姜美枝走远了,见了姜美枝竟然是这么个结果,李青林满腹狐疑。李青林收拾好油壶,赶着骡车回到了小李庄。
李万全和刘秀珍是本分而又勤快的农民,家里的农活被他们被他们安排得井井有条。南方和北方种植的作物不同,因此农活也不同。前世的李青林小时候住在农村,自从他上大学以后再也没干过农活,刚开始干的时候还真有点吃力。好在现在这个身体素质还不错,最近家里食物也充足,加上勤练武艺,李青林自己都能感觉到身体在变强壮,渐渐的能适应辛苦的劳作了。
买纱纺棉的活动还在继续,二十九军订单要得很急,棉纱需求极大。参加纺棉的八个人只要有一点时间就摇起纺车,虽然备耕耽误了一点时间,但是由于技术越来越熟练,纱线的质量越来越高,每次去卖棉纱都会以最高价格成交。
日本人哄抬棉花价格只有效了一段时间。中国地域之广大是他们所不能想象的,万安县皮棉价格上涨,各商家便加紧囤积棉花。价格的上涨促使西边晋省的棉花大量流入,到最后反而使市场皮棉价格逐步下跌。李青林将前后获得的利润算了一算,竟然还能多赚点钱。
小李村大量种植红薯的计划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小李庄四户人家以前都是种玉米,今年种红薯还是第一次。为了种好这一季红薯,李万全他们特地找各家种红薯的亲戚买种薯、问经验。经过这些农民调查研究,一致得出结论:红薯产量大,耐干旱耐贫瘠,红薯藤叶都可食用或者喂牲口,除了前期育秧需要技术,其他在生长期间还要锄草、翻秧、施肥,天旱了及时浇水,其劳动强度比种玉米还是轻了不少。
馒头坡的地垄已经起好,做种的红薯已经放进垫有细沙的育苗坑里,李万全他们天天浇水,就等着过一段后种红薯长出藤再把藤剪下来,再插种到地里了。
李青奇的养鸡计划也在顺利进行,李万全和李万祥家都有一只母鸡开始抱窝,每只鸡窝里都放了二十只蛋,按照以往的经验,今年能孵出三十五六只小鸡不成问题。“孵鸡二十一,孵鸭二十八”,大约二十天后小鸡就可破壳而出。
李家的男人们都无条件的支持这个计划,因为他们都相信李青林。刘秀珍和刘二花有养鸡的经验,心里却不以为然。
此时一般农家粮食普遍不足,连人吃的都不够,农妇养几只鸡只不过是为了生几个蛋换盐换针线。春天家里的老母鸡抱窝了也不会让它孵蛋,只会用冷水浸母鸡肚子让它“醒”了生蛋。要是家里确实需要养小鸡,只会在集上买别人家孵出的小鸡苗。“斗米斤鸡”这是老古话,这么多的鸡长到能卖的时候,要吃多少粮食啊?她俩心里虽不太乐意却不敢表达出来,因为两个家主都支持养鸡,她俩有意见即使说出来也没人听。
李青林这段时间心里非常纠结,刘正生的问题一直影响着他。是啊,今后你该干点什么呢?李青林一直在心里问自己。
全面抗战还有两年多才开始,打小日本是爱国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要想直接去战斗,只有投军这一条路。加入国军本非李青林所愿,再说了家里还有对他有无限期盼的父母亲,就是现在投了军,两个亲人该怎么办?
李青林一直很矛盾,甚至有一天晚上还为此失眠。思前想后,李青林一直拿不定主意。直到有一天他想了想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才豁然开朗。
自己现在搞纺纱,买地种红薯,养鸡练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先让家里快速富足起来,家人有个相对安逸的生活,同时自己有杀敌的本领,最终是能安心的加入到杀敌报国的行列中去?
养家是为了尽孝,投军是为了报国。投军与尽孝无非是个时间先后的问题,何必为此纠结呢?
想开了这一点,李青林心里轻松起来。以后的时间里,他边干农活边练武艺,空闲时间拿出前任主人的书籍看书练字,顺便教卫三丫读书写字-因为现在买花纺纱的账目全由卫三丫管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
今年有了青骡子的助力,舅舅家的事情很快就做完了。
舅舅家的农活已经不需要李青林帮忙了,李青林赶着骡车顺着原路回家。当他路过那棵大槐树时,李青林停了骡车,给车轴加油。
这时骡马大车绝大部分是用硬木做的木车轴,木车轴摩擦力大,车走了一段时间就要加油润滑以减少摩擦力。因此,一般的骡马车上都挂着一个火油壶,到了该加油的时候车把式会停车给车轴加油。
其是骡车现在不需要加油,李青林停车是为了能再次遇到姜美枝。
上次路过这里的时候,李青林下意识的寻找她的身影,但没有见到她。后来李青林回忆了一下第一次见面的情况,觉得姜美枝是那种健康活泼的类型,长相也很普通。
她在什么地方吸引了自己呢?李青林在心底问过自己。突然之间,他发现姜美枝像一个人,这个人在前世和他极为熟悉,那就是和他熟得不能再熟的“老郑”郑芸芸。
郑芸芸长得也不漂亮,年龄比李青林大了好多,但李青林很喜欢她,如果不是因为世俗的压力,李青林甚至愿意和她结婚。郑芸芸不漂亮、不年轻,除了自己在性上面迷恋她以外,她还在哪些地方吸引了自己呢?
前世的李青林曾经仔细地想过,郑芸芸善良、健康、坚强、开朗、上进,她比那些年轻漂亮的女孩多了许多内涵,有这些优点就已经足够了。
虽然只见过姜美枝一面,姜美枝手摸青骡子的孩童般的动作,脸上纯真的笑容和羞涩的红润,快步行走时的健康体态,这些在李青林心里留下了深深地烙印。或许,李青林已经在心底把姜美枝当做了郑芸芸的化身。
田野里到处都是忙碌的人们,大路上的行人也急色匆匆。“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在这大好的春天,农户们不敢有任何的耽搁。
李青林正在磨磨蹭蹭虚耗着时间的时候,他最想看到的人出现了-姜美枝正提着一个黑色水罐从地里往这边走来。
农民在地里干重体力活,一般家里人会去送水喝。这个时代保温瓶已经在中国出现,二十年代初,上海有工厂开始生产保温瓶。虽然由于欧美日在中国大量倾销工业品照成价格下跌,此时一只保温瓶在豫省的零售价格将近三个大洋。价值三个大洋的生活用品在农家眼里绝对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所以农家一般还是用土陶水罐往地里送水。
姜美枝手提着水罐急匆匆地往这边走来,也许是走得过快,她微微地喘着气,脸上一片绯红。
远远地看见大槐树下停着辆骡车,车旁还有一个人不急不慢地给车轴上油。大路上每天经过的大车不算少,姜美枝一开始也没在意。等她走近骡车,才发现这头青骡子很眼熟,她在往旁边瞧了瞧,那个在上油的人正是李青林。
李青林早就看到了姜美枝,不知道因为什么,他的心跳竞有点加速了。
前世的李青林也算得上阅女无数了,郑芸芸曾经直言不讳的评价李青林“天天做新郎,夜夜换新娘”,到如今怎么表现得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处男了呢?
“真没出息!”李青林暗暗骂了自己一声。
姜美枝越走越近,李青林心跳越来越快。他知道在这个时代男子不能轻易和女孩子随意搭讪,他所希望的只不过看她一眼罢了。
李青林边磨磨蹭蹭干活,便偷偷用眼睛余光瞄着姜美枝。姜美枝发现李青林在路边,脸上不觉中带了点微笑,可当她走过李青林身边时小脸一板,眼睛看也不看李青林,鼻子里“哼”了一声快步走了过去。
李青林看见姜美枝一开始笑吟吟的,后来见她脸色大变态度不善,感觉有点莫名其妙。自己也没有什么地方得罪她,她为什么会这样?
姜美枝走远了,见了姜美枝竟然是这么个结果,李青林满腹狐疑。李青林收拾好油壶,赶着骡车回到了小李庄。
李万全和刘秀珍是本分而又勤快的农民,家里的农活被他们被他们安排得井井有条。南方和北方种植的作物不同,因此农活也不同。前世的李青林小时候住在农村,自从他上大学以后再也没干过农活,刚开始干的时候还真有点吃力。好在现在这个身体素质还不错,最近家里食物也充足,加上勤练武艺,李青林自己都能感觉到身体在变强壮,渐渐的能适应辛苦的劳作了。
买纱纺棉的活动还在继续,二十九军订单要得很急,棉纱需求极大。参加纺棉的八个人只要有一点时间就摇起纺车,虽然备耕耽误了一点时间,但是由于技术越来越熟练,纱线的质量越来越高,每次去卖棉纱都会以最高价格成交。
日本人哄抬棉花价格只有效了一段时间。中国地域之广大是他们所不能想象的,万安县皮棉价格上涨,各商家便加紧囤积棉花。价格的上涨促使西边晋省的棉花大量流入,到最后反而使市场皮棉价格逐步下跌。李青林将前后获得的利润算了一算,竟然还能多赚点钱。
小李村大量种植红薯的计划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小李庄四户人家以前都是种玉米,今年种红薯还是第一次。为了种好这一季红薯,李万全他们特地找各家种红薯的亲戚买种薯、问经验。经过这些农民调查研究,一致得出结论:红薯产量大,耐干旱耐贫瘠,红薯藤叶都可食用或者喂牲口,除了前期育秧需要技术,其他在生长期间还要锄草、翻秧、施肥,天旱了及时浇水,其劳动强度比种玉米还是轻了不少。
馒头坡的地垄已经起好,做种的红薯已经放进垫有细沙的育苗坑里,李万全他们天天浇水,就等着过一段后种红薯长出藤再把藤剪下来,再插种到地里了。
李青奇的养鸡计划也在顺利进行,李万全和李万祥家都有一只母鸡开始抱窝,每只鸡窝里都放了二十只蛋,按照以往的经验,今年能孵出三十五六只小鸡不成问题。“孵鸡二十一,孵鸭二十八”,大约二十天后小鸡就可破壳而出。
李家的男人们都无条件的支持这个计划,因为他们都相信李青林。刘秀珍和刘二花有养鸡的经验,心里却不以为然。
此时一般农家粮食普遍不足,连人吃的都不够,农妇养几只鸡只不过是为了生几个蛋换盐换针线。春天家里的老母鸡抱窝了也不会让它孵蛋,只会用冷水浸母鸡肚子让它“醒”了生蛋。要是家里确实需要养小鸡,只会在集上买别人家孵出的小鸡苗。“斗米斤鸡”这是老古话,这么多的鸡长到能卖的时候,要吃多少粮食啊?她俩心里虽不太乐意却不敢表达出来,因为两个家主都支持养鸡,她俩有意见即使说出来也没人听。
李青林这段时间心里非常纠结,刘正生的问题一直影响着他。是啊,今后你该干点什么呢?李青林一直在心里问自己。
全面抗战还有两年多才开始,打小日本是爱国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要想直接去战斗,只有投军这一条路。加入国军本非李青林所愿,再说了家里还有对他有无限期盼的父母亲,就是现在投了军,两个亲人该怎么办?
李青林一直很矛盾,甚至有一天晚上还为此失眠。思前想后,李青林一直拿不定主意。直到有一天他想了想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才豁然开朗。
自己现在搞纺纱,买地种红薯,养鸡练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先让家里快速富足起来,家人有个相对安逸的生活,同时自己有杀敌的本领,最终是能安心的加入到杀敌报国的行列中去?
养家是为了尽孝,投军是为了报国。投军与尽孝无非是个时间先后的问题,何必为此纠结呢?
想开了这一点,李青林心里轻松起来。以后的时间里,他边干农活边练武艺,空闲时间拿出前任主人的书籍看书练字,顺便教卫三丫读书写字-因为现在买花纺纱的账目全由卫三丫管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