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暗剑无声2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县城当然是小小长胜镇所不能比的。县城没有赶集的日子,但是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沿街的小贩争相叫卖,稍大点的空地上还有打把势卖艺的、耍猴变魔术的,总之各色人等嘈嘈杂杂,非常热闹。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万安县城也未能幸免,那时百业萧条,民不聊生。经过所谓的民国“黄金十年”相对平静的时期,此时万安县城经济十分发达,商贸兴旺,县城里挂字号的店铺不下两百家。商人集市而居,李万财在乡下算得上财主,可在县城却算不上最有钱的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象李万财这样从乡间出身的土财主们大部分都集中居住在县城西北角。这里因为居住着大量的乡绅,因而自发形成了粮食大宗交易市场。
从李万财的住处到东大街,赶车大约需要走五六里地。
民国以来,大量的洋货涌入本地市场,一些外国洋行、商社通过独资、合股的形式进入万安县城开分支机构或者开店铺,逐渐占领工业品销售的前沿阵地。
东大街招牌云集,店铺林立,各种最新的货物、最快的信息都在这里出现。百货布匹等店铺大量集中在东大街,东大街也是县城最亮丽的一条街。
这里有着全县最大的百货店,最好的布匹绸缎店,有着本县唯一的一家电影院,甚至全县唯一的一家裁缝店也在东大街自豪地挂着招牌“机器制衣,立等可取”,因为这个店有着全县唯一的一台上海产的“胜美”牌缝纫机。
东大街是人群集中的地方,因而周边的小街小巷集中着饭馆、茶楼、戏院,甚至赌场、烟馆、青楼也集中在这周边。
东大街两边的商号为了吸引客人,采取的手段可谓是千奇百怪。有的雇一个人在店门前打快板唱莲花落;有的派店员站在门口一边有节奏地拍掌,一边大声吆喝,宣传介绍店里的商品;稍微现代一点的洋行则在店门口打开收音机或者留声机,用广播或者放歌曲来吸引顾客。
特别搞笑的是一家皮货店,他家门口摆放着一部老式留声机,反复播放一张外国黑胶木唱片。这个唱片也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灌制的,里面也没什么实质内容,先是有一个洋人叽里咕噜说了一段话,然后一群男男女女在里面放声大笑,等一会儿又有人在里面说一串洋话,随后又是一阵大笑。
这台留声机是美国二十年代生产的,它无需用电而以手工上弦作动力,用的是每分钟七十八转的黑胶木唱片。因为转速快,一张唱片放不到三分钟,所以店家专门派了一个机灵的小伙子站在留声机边,随时将唱片重新放一遍。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能够记录人类声音的现代机器,却也吸引了大量看新奇的客人。对于现在的万安县人来说,这洋人在说什么那是一点都听不懂,唯一能听得懂的就是那一阵阵的大笑,不明所以的人们有的竟然也随着大笑。
街道上的人们摩肩接踵,非常热闹。李立德让李青林在远离街口的一家熟人的店铺门口停了马车,将马车交给这家看管,然后三人步行去购物。
李万财想用未婚妻拴住李立德的计划实施得很不顺利,李家挑选了好几家门当户对的姑娘,却都因李立德的坚决反对而暂时作罢。李立德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女方要有相当的文化,不然他宁缺勿滥。
旧时培养一个读书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男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希望,稍有点家产和长远眼光的家长会给他读书。而女孩子迟早会嫁到别人家,给她读再多的书也是给人家读了,因而绝大部分家庭都不给女孩子读书,想立刻找一个和李立德相般配的姑娘还真不容易。
李家这里让李立德顺便带的礼物是送给李立德的未来二嫂家的。
李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李立言已经结婚生有一子,老二李立功自幼多病,后来被医生诊断为肺痨之症。肺痨其实就是肺结核,在农村又被称为“富贵病”。此时医学极不发达,也没有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一个人如果被诊断为肺痨,除了加强营养、安心静养之外,别无其他治疗手段。
李立功是三太太所生育,三太太见他从小体弱多病,打小就给他定了一门娃娃亲。李立功定的这个娃娃亲就是他的表妹,他的表妹名叫何春,是三太太的大妹妹的女儿。
旧时有一种婚姻习俗,叫做“亲上加亲”。这种所谓“亲上加亲”就是表亲之间通婚,通常都是表哥娶表妹,是一种极不科学的近亲结婚形式,由于男女双方血缘关系很近,往往生出来的后代在生理上都有缺陷。
李立功身弱多病,小时候念过几年书后就一直在家养病,李家为了下一代考虑,反而出钱给未来的二儿媳读书,何春今年下半年就要读初中三年级了。
李立功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在民间一直有用病人结婚这个喜气来冲掉病气的做法,俗称叫做“冲喜”,李万财家也想用“冲喜”这个办法来冲冲李立功的病气。这次让李立德顺路带点礼品给何春家,也是想让李立德顺便探探何家的口风,看看能不能尽快给李立功结婚。
李万财家内部的经济大权都掌握在大太太手里,给何家采购礼物,是大太太当仁不让的任务。乘着今天有空,她带着儿子来东大街买些姑娘家喜欢的小玩意。
可能是不常出门,或者是今天儿子在身边高兴,大太太一个店一个店往下逛,见到可意的东西就买下来。逛了半条街不到,李立德和李青林手里的东西多得都快拿不下了。
东大街最近新开了一家百货店,店名为“正和百货”,因为售卖许多新奇的洋货,加上店堂设置别具一格,所以财源广进、生意兴隆,在万安县城打出了很大的名气。大太太考虑到何春是个学生,肯定喜欢新奇的洋玩意,因而今天重点采购的地点就是正和百货店。
一般的百货店都是三开间门面,而正和百货是五开间门面,并且每个门面还是两进深,因而店堂宽敞,和一般的店铺有明显的不同。
此时普通的店铺都是店堂里一个大木制柜台,后边靠墙摆放一排货架,货物都放在货架上。和其他几家百货店不同的是,正和百货在万安县第一家采用玻璃大柜台,里面摆放着各种商品,便于顾客挑选。另外在柜台外面设立几个立式的玻璃橱柜,里面摆放各种颜色鲜艳的化妆品和小饰品,这样既方便顾客挑选,又显得商品琳琅满目。
李立德刚到店门口就遇到了一个熟人,这个熟人还是个女的,而且这个女的还是个姑娘,最关键的是,这个姑娘是个学生。
这个姑娘是李立德上高中的时候跟在严伯龄后面学日语时认识的,她叫叶露,是严伯龄的同事兼邻居叶自强的女儿。
叶露今年大概十六七岁,圆脸大眼睛。她没有扎辫子而是剪一头齐耳短发,上身白色荷叶袖上衣,下身蓝布百褶裙,脚着白袜子,穿黑色带扣袢的单布鞋,是一个标准的民国女学生的打扮。
叶露看到李立德,显得十分兴奋,一见面就问他:“李立德,你放暑假了也不来见我,是不是跑到哪里鬼混去了?”
李立德看看身边李青林和母亲,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我哪里是去鬼混了,我在大李庄当了一个暑假的长工。”
叶露不信,有点生气道:“你一个大少爷还当长工?鬼才信呢!我看你是拿这些瞎话来骗我……”
李立德怕她再说出什么不好听的话,忙打断她的话头,向她介绍说:“这是我娘,她可以证明。”
大太太一直站在旁边没说话,她笑眯眯地上下打量着叶露。叶露倒也很大方,走到大太太面前一鞠躬,道:“伯母好!”
大太太笑眯眯地说:“姑娘好!不知道姑娘是哪家闺秀啊?在哪个学校读书啊?”
李立德见母亲那种刨根问底的架势,急忙接过话头说:“她是叶老师的女儿叶露,也在严伯龄老师那里学过日语,算是我半个同学呢。”
大太太见李立德着急回护叶露的样子,心中立刻有了数,她微笑着对李立德说:“你陪我半天也闷得慌,这样吧,你和叶姑娘拿着买好的东西送到大车上去,我和青林再买几样东西后大家一起回家去。叶姑娘,如果不嫌我家寒惨,中午留你吃个便饭,好不好?”
叶露看上去还有些犹豫。李立德正巴不得留叶露吃饭,忙接过李青林手里一大堆东西,说道:“妈,听您的,中午一定留叶露吃个饭。”说完拿着东西领着叶露往大车方向走去。
大太太留在店里继续选购,李青林只好陪在她身边等着。正在这时,从店门口急冲冲地进来两个人,打头的一个李青林认识,他就是消失已久的钱多福。
;
县城当然是小小长胜镇所不能比的。县城没有赶集的日子,但是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沿街的小贩争相叫卖,稍大点的空地上还有打把势卖艺的、耍猴变魔术的,总之各色人等嘈嘈杂杂,非常热闹。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万安县城也未能幸免,那时百业萧条,民不聊生。经过所谓的民国“黄金十年”相对平静的时期,此时万安县城经济十分发达,商贸兴旺,县城里挂字号的店铺不下两百家。商人集市而居,李万财在乡下算得上财主,可在县城却算不上最有钱的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象李万财这样从乡间出身的土财主们大部分都集中居住在县城西北角。这里因为居住着大量的乡绅,因而自发形成了粮食大宗交易市场。
从李万财的住处到东大街,赶车大约需要走五六里地。
民国以来,大量的洋货涌入本地市场,一些外国洋行、商社通过独资、合股的形式进入万安县城开分支机构或者开店铺,逐渐占领工业品销售的前沿阵地。
东大街招牌云集,店铺林立,各种最新的货物、最快的信息都在这里出现。百货布匹等店铺大量集中在东大街,东大街也是县城最亮丽的一条街。
这里有着全县最大的百货店,最好的布匹绸缎店,有着本县唯一的一家电影院,甚至全县唯一的一家裁缝店也在东大街自豪地挂着招牌“机器制衣,立等可取”,因为这个店有着全县唯一的一台上海产的“胜美”牌缝纫机。
东大街是人群集中的地方,因而周边的小街小巷集中着饭馆、茶楼、戏院,甚至赌场、烟馆、青楼也集中在这周边。
东大街两边的商号为了吸引客人,采取的手段可谓是千奇百怪。有的雇一个人在店门前打快板唱莲花落;有的派店员站在门口一边有节奏地拍掌,一边大声吆喝,宣传介绍店里的商品;稍微现代一点的洋行则在店门口打开收音机或者留声机,用广播或者放歌曲来吸引顾客。
特别搞笑的是一家皮货店,他家门口摆放着一部老式留声机,反复播放一张外国黑胶木唱片。这个唱片也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灌制的,里面也没什么实质内容,先是有一个洋人叽里咕噜说了一段话,然后一群男男女女在里面放声大笑,等一会儿又有人在里面说一串洋话,随后又是一阵大笑。
这台留声机是美国二十年代生产的,它无需用电而以手工上弦作动力,用的是每分钟七十八转的黑胶木唱片。因为转速快,一张唱片放不到三分钟,所以店家专门派了一个机灵的小伙子站在留声机边,随时将唱片重新放一遍。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能够记录人类声音的现代机器,却也吸引了大量看新奇的客人。对于现在的万安县人来说,这洋人在说什么那是一点都听不懂,唯一能听得懂的就是那一阵阵的大笑,不明所以的人们有的竟然也随着大笑。
街道上的人们摩肩接踵,非常热闹。李立德让李青林在远离街口的一家熟人的店铺门口停了马车,将马车交给这家看管,然后三人步行去购物。
李万财想用未婚妻拴住李立德的计划实施得很不顺利,李家挑选了好几家门当户对的姑娘,却都因李立德的坚决反对而暂时作罢。李立德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女方要有相当的文化,不然他宁缺勿滥。
旧时培养一个读书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男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希望,稍有点家产和长远眼光的家长会给他读书。而女孩子迟早会嫁到别人家,给她读再多的书也是给人家读了,因而绝大部分家庭都不给女孩子读书,想立刻找一个和李立德相般配的姑娘还真不容易。
李家这里让李立德顺便带的礼物是送给李立德的未来二嫂家的。
李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李立言已经结婚生有一子,老二李立功自幼多病,后来被医生诊断为肺痨之症。肺痨其实就是肺结核,在农村又被称为“富贵病”。此时医学极不发达,也没有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一个人如果被诊断为肺痨,除了加强营养、安心静养之外,别无其他治疗手段。
李立功是三太太所生育,三太太见他从小体弱多病,打小就给他定了一门娃娃亲。李立功定的这个娃娃亲就是他的表妹,他的表妹名叫何春,是三太太的大妹妹的女儿。
旧时有一种婚姻习俗,叫做“亲上加亲”。这种所谓“亲上加亲”就是表亲之间通婚,通常都是表哥娶表妹,是一种极不科学的近亲结婚形式,由于男女双方血缘关系很近,往往生出来的后代在生理上都有缺陷。
李立功身弱多病,小时候念过几年书后就一直在家养病,李家为了下一代考虑,反而出钱给未来的二儿媳读书,何春今年下半年就要读初中三年级了。
李立功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在民间一直有用病人结婚这个喜气来冲掉病气的做法,俗称叫做“冲喜”,李万财家也想用“冲喜”这个办法来冲冲李立功的病气。这次让李立德顺路带点礼品给何春家,也是想让李立德顺便探探何家的口风,看看能不能尽快给李立功结婚。
李万财家内部的经济大权都掌握在大太太手里,给何家采购礼物,是大太太当仁不让的任务。乘着今天有空,她带着儿子来东大街买些姑娘家喜欢的小玩意。
可能是不常出门,或者是今天儿子在身边高兴,大太太一个店一个店往下逛,见到可意的东西就买下来。逛了半条街不到,李立德和李青林手里的东西多得都快拿不下了。
东大街最近新开了一家百货店,店名为“正和百货”,因为售卖许多新奇的洋货,加上店堂设置别具一格,所以财源广进、生意兴隆,在万安县城打出了很大的名气。大太太考虑到何春是个学生,肯定喜欢新奇的洋玩意,因而今天重点采购的地点就是正和百货店。
一般的百货店都是三开间门面,而正和百货是五开间门面,并且每个门面还是两进深,因而店堂宽敞,和一般的店铺有明显的不同。
此时普通的店铺都是店堂里一个大木制柜台,后边靠墙摆放一排货架,货物都放在货架上。和其他几家百货店不同的是,正和百货在万安县第一家采用玻璃大柜台,里面摆放着各种商品,便于顾客挑选。另外在柜台外面设立几个立式的玻璃橱柜,里面摆放各种颜色鲜艳的化妆品和小饰品,这样既方便顾客挑选,又显得商品琳琅满目。
李立德刚到店门口就遇到了一个熟人,这个熟人还是个女的,而且这个女的还是个姑娘,最关键的是,这个姑娘是个学生。
这个姑娘是李立德上高中的时候跟在严伯龄后面学日语时认识的,她叫叶露,是严伯龄的同事兼邻居叶自强的女儿。
叶露今年大概十六七岁,圆脸大眼睛。她没有扎辫子而是剪一头齐耳短发,上身白色荷叶袖上衣,下身蓝布百褶裙,脚着白袜子,穿黑色带扣袢的单布鞋,是一个标准的民国女学生的打扮。
叶露看到李立德,显得十分兴奋,一见面就问他:“李立德,你放暑假了也不来见我,是不是跑到哪里鬼混去了?”
李立德看看身边李青林和母亲,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我哪里是去鬼混了,我在大李庄当了一个暑假的长工。”
叶露不信,有点生气道:“你一个大少爷还当长工?鬼才信呢!我看你是拿这些瞎话来骗我……”
李立德怕她再说出什么不好听的话,忙打断她的话头,向她介绍说:“这是我娘,她可以证明。”
大太太一直站在旁边没说话,她笑眯眯地上下打量着叶露。叶露倒也很大方,走到大太太面前一鞠躬,道:“伯母好!”
大太太笑眯眯地说:“姑娘好!不知道姑娘是哪家闺秀啊?在哪个学校读书啊?”
李立德见母亲那种刨根问底的架势,急忙接过话头说:“她是叶老师的女儿叶露,也在严伯龄老师那里学过日语,算是我半个同学呢。”
大太太见李立德着急回护叶露的样子,心中立刻有了数,她微笑着对李立德说:“你陪我半天也闷得慌,这样吧,你和叶姑娘拿着买好的东西送到大车上去,我和青林再买几样东西后大家一起回家去。叶姑娘,如果不嫌我家寒惨,中午留你吃个便饭,好不好?”
叶露看上去还有些犹豫。李立德正巴不得留叶露吃饭,忙接过李青林手里一大堆东西,说道:“妈,听您的,中午一定留叶露吃个饭。”说完拿着东西领着叶露往大车方向走去。
大太太留在店里继续选购,李青林只好陪在她身边等着。正在这时,从店门口急冲冲地进来两个人,打头的一个李青林认识,他就是消失已久的钱多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