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赵子龙闹哪般?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震撼了。
所有听讲的学生,没有一个人不惊讶子龙先生竟然说出如此离经叛道的话出来,关键是其中引用了孔子的话,挑理都挑不出来。
尊师重道,从董仲舒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以后,就已经把这一条深入到读书人的骨子里头,必须要尊敬老师,他们说的都是正确的。
但是赵先生说了啥话?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也就是说,咱俩来比划下,你比我厉害,哪怕我在教你,我也叫你先生?
学生们懵逼了,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诚心来听课的,自然有其他博士座师的学生们前来打探情况,没想到竟然获得这样的猛料。
当下,有不少学生纷纷站起来:“先生,弟子内急,望见谅!”
赵云嘴角衔着一丝淡淡的微笑,挥挥手:“去吧,快去快回。”
他心知肚明,今天有人给自己下马威,自然也有别人安排过来听课的。
鸿都门学在太学的眼里不值一提,不过是一所靠写字与绘画来培养学生的学校,如何能登大雅之堂?如何去治理百姓?
可在学校内部,还是有不少博士们坐井观天,觉得老子天下第一。
直到前两天杨赐的一句话,把这些人打入了深渊。
他当然在赵忠处看到了《将近酒的》原稿,说了几句话:“子龙开创了一代书写的先河,俨然大家,吾不如也!”
诚然,并不是老爷子的字写得不好,开什么玩笑,要是没有一手漂亮的字,能成为帝师么?当年给刘宏选择老师的程序可是相当严格的。
很简单,他一直在因循守旧,写着前人创造的字体,没有推陈出新。
就连后辈蔡邕都有飞白体,赵云年纪轻轻,更是自创云体,已然大成。
说在学校内还有人要在字上去找此子的麻烦,不啻于与一代鸿儒杨赐过不去。
尽管皇帝对这个老师也很头疼,要是谁敢针对老师,估计他马上就有了宣泄的借口,把其人打落尘埃,死无葬身之地。
乐松对赵云的打压,并没有在明面上,但他的行为,无疑是告诉别人,自己对赵家麒麟儿很不爽,你们有招尽管使。
“好文!”看着学生从甲字乙号抄写出来的《师说》,一位刚刚起床的博士不由拍案惊奇。
每一位先生深夜找到学生暗示来听课,目的并不一样。
有的自身没多大本事,完全靠着裙带关系上来。他们派人的目的,就是来称一称斤两,日后自己不懂的马上就过来问。
有的人是严重偏科,有了皇帝办校才有一个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哪怕对付不了杨赐,在学校内部明着暗着踩一下一个毛头小子还是可以的,甚至有可能让他自觉惭愧待不下去。
有的是打酱油,抱着看热闹的目的,让学生去走走过场,本来应该他们自己来的,关键谁愿意去听另外一个先生的课?那不是说明你不如别人么?
还有的则是乐松一系的人,专门挑刺,只要赵云出了一丁点纰漏,马上就会闹得满城风雨,就如同后世雇佣水军一般。
在自己的学生面前,那些另有目的的座师,根本就不好表态。
如果说赵云写的非常到位,那岂不意味着今后会有弟子来诘难自己?
设若他说得不对,可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明白,结构紧凑。要不是有心人暗中打听了赵云的活动轨迹,就会误以为事先准备好这篇文章。
通过城门快速成诗,那些心怀叵测的人,不敢再去挑衅,生怕落得灰头土脸。
君不见原本今年就要出仕的颍川陈家子陈群如今悄无声息,说是身体有恙。明眼人一看都明白,这次他们算是栽了。
鸿都门学,本身就不团结。
虽然太学也不团结,里面分成各种派系。
但是人家名气大,影响广,这边不少人都是那边的拥趸。
当下,赵云的《师说》以始料未及的速度传播开去,此次比上一次城门边的速度更为快捷,更为迅猛。
毕竟那次的组织者,只是一些学子而已,士子又如何?不过是来太学求学的。
这一次太学的老夫子们也拿不准,通篇文章找不到一处毛病,引经据典,让他们憋得面红耳赤,都挑不出来,只想传播后,希望有能力的人来破解。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这样的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不问可知,太学的人一时半会真还想不到啥办法。
“这孩子!”目前挂了一个闲职的荀爽忍俊不禁。
他以为,赵云应该是不服气那些先来的博士们早就占据了各种好的位置,而且可能有些人还会以前辈先生自居,女婿是用来反驳的。
“子龙胡闹!”蔡邕不由莞尔,他如今都在习练云体,对什么老师弟子真还不甚在意。
石经的工作还在继续,他没有时间来理会其他的,就是女婿的事情也一样。成年人,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自己负责。此老的性格一向如此。
雒阳乃京畿之地,赵云本身就是风云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别人的关注。
刘宏看到后眼睛一亮,他时刻都在担心杨赐位高权重,今后可不可以作为一个依据,万一帝师确实有错的情况之下进行贬斥?
赵温的心情十分复杂,他还真不想侄儿在京城随时都在受到别人的关注。
很显然,他还不清楚后世有一种叫显微镜的东西,无疑,赵云的行为会被别人用显微镜放大。
袁家的人早就清楚,今天赵云是第一次去上课。
偃旗息鼓的袁绍,现在正舔着伤口,妄图增加自己的名声。
至于文名,想都不要想了,雒阳本身就是天下俊秀集聚之地,就是早年自己也不以文才见长,如今有这条过江猛龙,那就更不要献丑。
孝道这个东西,是一把双刃剑,除了能给自己带来名气,也会随时约束自己。
再说名义上的父亲已死,难道要为这个母亲守孝?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老太太身体健旺着呢。
见到这篇文章,袁绍眉头微皱:“赵子龙闹哪般?”(未完待续。)
太震撼了。
所有听讲的学生,没有一个人不惊讶子龙先生竟然说出如此离经叛道的话出来,关键是其中引用了孔子的话,挑理都挑不出来。
尊师重道,从董仲舒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以后,就已经把这一条深入到读书人的骨子里头,必须要尊敬老师,他们说的都是正确的。
但是赵先生说了啥话?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也就是说,咱俩来比划下,你比我厉害,哪怕我在教你,我也叫你先生?
学生们懵逼了,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诚心来听课的,自然有其他博士座师的学生们前来打探情况,没想到竟然获得这样的猛料。
当下,有不少学生纷纷站起来:“先生,弟子内急,望见谅!”
赵云嘴角衔着一丝淡淡的微笑,挥挥手:“去吧,快去快回。”
他心知肚明,今天有人给自己下马威,自然也有别人安排过来听课的。
鸿都门学在太学的眼里不值一提,不过是一所靠写字与绘画来培养学生的学校,如何能登大雅之堂?如何去治理百姓?
可在学校内部,还是有不少博士们坐井观天,觉得老子天下第一。
直到前两天杨赐的一句话,把这些人打入了深渊。
他当然在赵忠处看到了《将近酒的》原稿,说了几句话:“子龙开创了一代书写的先河,俨然大家,吾不如也!”
诚然,并不是老爷子的字写得不好,开什么玩笑,要是没有一手漂亮的字,能成为帝师么?当年给刘宏选择老师的程序可是相当严格的。
很简单,他一直在因循守旧,写着前人创造的字体,没有推陈出新。
就连后辈蔡邕都有飞白体,赵云年纪轻轻,更是自创云体,已然大成。
说在学校内还有人要在字上去找此子的麻烦,不啻于与一代鸿儒杨赐过不去。
尽管皇帝对这个老师也很头疼,要是谁敢针对老师,估计他马上就有了宣泄的借口,把其人打落尘埃,死无葬身之地。
乐松对赵云的打压,并没有在明面上,但他的行为,无疑是告诉别人,自己对赵家麒麟儿很不爽,你们有招尽管使。
“好文!”看着学生从甲字乙号抄写出来的《师说》,一位刚刚起床的博士不由拍案惊奇。
每一位先生深夜找到学生暗示来听课,目的并不一样。
有的自身没多大本事,完全靠着裙带关系上来。他们派人的目的,就是来称一称斤两,日后自己不懂的马上就过来问。
有的人是严重偏科,有了皇帝办校才有一个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哪怕对付不了杨赐,在学校内部明着暗着踩一下一个毛头小子还是可以的,甚至有可能让他自觉惭愧待不下去。
有的是打酱油,抱着看热闹的目的,让学生去走走过场,本来应该他们自己来的,关键谁愿意去听另外一个先生的课?那不是说明你不如别人么?
还有的则是乐松一系的人,专门挑刺,只要赵云出了一丁点纰漏,马上就会闹得满城风雨,就如同后世雇佣水军一般。
在自己的学生面前,那些另有目的的座师,根本就不好表态。
如果说赵云写的非常到位,那岂不意味着今后会有弟子来诘难自己?
设若他说得不对,可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明白,结构紧凑。要不是有心人暗中打听了赵云的活动轨迹,就会误以为事先准备好这篇文章。
通过城门快速成诗,那些心怀叵测的人,不敢再去挑衅,生怕落得灰头土脸。
君不见原本今年就要出仕的颍川陈家子陈群如今悄无声息,说是身体有恙。明眼人一看都明白,这次他们算是栽了。
鸿都门学,本身就不团结。
虽然太学也不团结,里面分成各种派系。
但是人家名气大,影响广,这边不少人都是那边的拥趸。
当下,赵云的《师说》以始料未及的速度传播开去,此次比上一次城门边的速度更为快捷,更为迅猛。
毕竟那次的组织者,只是一些学子而已,士子又如何?不过是来太学求学的。
这一次太学的老夫子们也拿不准,通篇文章找不到一处毛病,引经据典,让他们憋得面红耳赤,都挑不出来,只想传播后,希望有能力的人来破解。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这样的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不问可知,太学的人一时半会真还想不到啥办法。
“这孩子!”目前挂了一个闲职的荀爽忍俊不禁。
他以为,赵云应该是不服气那些先来的博士们早就占据了各种好的位置,而且可能有些人还会以前辈先生自居,女婿是用来反驳的。
“子龙胡闹!”蔡邕不由莞尔,他如今都在习练云体,对什么老师弟子真还不甚在意。
石经的工作还在继续,他没有时间来理会其他的,就是女婿的事情也一样。成年人,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自己负责。此老的性格一向如此。
雒阳乃京畿之地,赵云本身就是风云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别人的关注。
刘宏看到后眼睛一亮,他时刻都在担心杨赐位高权重,今后可不可以作为一个依据,万一帝师确实有错的情况之下进行贬斥?
赵温的心情十分复杂,他还真不想侄儿在京城随时都在受到别人的关注。
很显然,他还不清楚后世有一种叫显微镜的东西,无疑,赵云的行为会被别人用显微镜放大。
袁家的人早就清楚,今天赵云是第一次去上课。
偃旗息鼓的袁绍,现在正舔着伤口,妄图增加自己的名声。
至于文名,想都不要想了,雒阳本身就是天下俊秀集聚之地,就是早年自己也不以文才见长,如今有这条过江猛龙,那就更不要献丑。
孝道这个东西,是一把双刃剑,除了能给自己带来名气,也会随时约束自己。
再说名义上的父亲已死,难道要为这个母亲守孝?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老太太身体健旺着呢。
见到这篇文章,袁绍眉头微皱:“赵子龙闹哪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