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中文网 > 三国之谋伐 > 第八十五章 全面战争的开端

第八十五章 全面战争的开端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袁绍抵达之后,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分析高览战败的原因。

    外面还在热火朝天地修建工事,营地最早搭建起的主帅大帐内,袁绍高居首位,低头俯视,高览辛评等人则是单膝跪在厅内,负荆请罪。

    在他们的身前,还有一滩燃烧的火焰。

    “明公,这是公孙瓒酿造的所谓高度烈酒,此酒可以被火点燃,不易被水浇灭,确实难以提防。”

    荀谌看着那一滩火说道:“高将军虽败,但我相信这已经是公孙瓒最后的手段,高将军没有料到此招,此事不能怪罪于他。”

    高览马上说道:“是啊明公,那日我们本已经大胜,岂料公孙瓒以骑兵为诱饵,试图冲阵点燃营寨,我部不得不安排人马拦截,结果从南面树林中钻出大队人马,丢出那火焰琉璃瓶,大火很快就起来了,营寨被焚,将士们士气大跌,这才落败。”

    袁绍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自己也喝过这个酒,甚至后来还找公孙瓒买过这种蒸馏酒,以前只当珍宝一样慢慢喝,倒是没想到还能当成鱼膏油脂一样可以焚烧,沉吟许久,问高览道:“那日来烧营寨的人,你们可曾看清楚?”

    高览摇摇头:“当时营寨内已经无人防守,他们从南面过来,打的旗号也是“公孙”,人数看不清楚,约有数千上万,靠近营寨之后,就立即丢这火焰瓶,我们正面又被公孙瓒骑兵冲散,委实不知。”

    “明公是在怀疑有青州援军?”

    刘惠问道。

    袁绍说道:“敌人是从南面而来,浮阳与高城之间,亦有官道。谁也说不清楚,会不会是青州来人。”

    高览马上说道:“明公,这绝不可能,从高城过来的唯一官道,早就被我们严格控制,不说官道上,就连城南野外大多数小道、乡亭乃至无人荒野,我都安排有岗哨游骑,若有动静,绝不可能逃出我之耳目。”

    袁绍沉吟道:“我曾久居渤海,此地地势了如指掌。渤海虽然大多数百姓都居于南皮东光重合等地,海边少有人居,然亦有不少渔村,有很多乡亭小道,可从海滨绕道而来。”

    “若是如此,那车马辎重.......”

    刘惠反问。

    袁绍点点头:“这确实是个问题,若青州来援,不带辎重的话,只有兵马随身携带一些干粮,绝对支撑不了多久。除非公孙瓒抛弃辎重北上,可那样的话,他还得过章武,又能支撑几天?想来是我想多了吧。”

    在敌人是否是青州援军这个问题上,众人没有过多计较。一来敌人打的是“公孙”旗号,二来城头上同样有“公孙”旗号,且他们在城东找到很多新鲜马粪,都可以佐证公孙瓒离得不远。

    而且青州军如果真的绕道海边,那辎重怎么办?

    大军出行,可不是光靠两只脚就行。还有大量的辎重、车马,如果不走大道,走海边小路,辎重车马根本不可能通行。

    因为渤海郡的人口集中主要是在西南角,靠近安平国、清河国、平原国三地,这附近有七八座城池,农业人口也基本都栖息在这一带。

    而北面只有一个章武县,东面靠海连一座城池都没有,大片荒郊野外,除了海民的小路以外,几乎没有可以让车马通行的大道。

    除非青州援军根本不做长远打算,轻装上阵,与公孙瓒共享辎重,可那样的话,公孙瓒的粮草消耗速度就会成倍增长。

    何况清河国那边还有大量青州军,虚虚实实,让人弄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情况。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袁绍等人深陷局中,自然不知道臧霸他们还真是抛弃了辎重,由步兵背着二十日干粮,再加上公孙瓒留在城内的一些腌菜度日。

    这一战只是青州军代打,但他们也并不打算真的继续在浮阳与袁绍死磕。有时候该卖队友还是得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在确认了公孙瓒利用火焰瓶击败高览已经是最后的底牌之后,袁绍只是象征性地惩罚了高览,然后准备攻城。

    十二月下旬,营寨修建完毕。

    在大营竖起的第二日,袁绍就高坐城外的高台之上,四周旌旗招展,布满了擂鼓。

    台下附近,以及远处城池之下,列着诸多战阵。

    密密麻麻的军队像是一片黑云一样,堵在浮阳城门外,仿佛要将整个城池压垮。

    除了西门,北门和南门,同样遭受了围攻,一直在东门外观望的斥候也来报,东门外的林木中,惊起飞鸟成群。

    看似围三阙一,实际上袁绍已经在东门外安置了伏兵,要将公孙瓒覆灭于此的想法已经溢于言表。

    袁绍的高台几乎与城池相平,约三里外,目视前方,远远地看到城楼上正有东西反光。

    像镜子,又有点不像,不知道是何物。一直对准他的方向,令人纳闷不已。

    不过无所谓,反正离了三里地,他就不信能有箭矢可以射到三里外,威胁到他的生命安全。

    袁绍远远地看着城头上的“公孙”旗帜,环顾左右,轻笑道:“公孙瓒已经无路可逃,今日一战,我必要擒他入我帐中跪下!”

    “明公英明!”

    “明公亲自压阵,必然公孙小儿束手就擒”

    “得幽州之日,指日可待矣。”

    身边诸多谋士将士们纷纷鼓吹法螺,称赞袁绍英明神武。

    袁绍哈哈大笑,大手一挥,准备下令攻城。

    此时此刻,臧霸也在观察城外。

    他手里举着个望远镜。

    之前说过,以中国古代的玻璃技术,其实很难制作出这东西来。

    因为我们的玻璃是铅钡玻璃,里面含很多杂质,色彩鲜艳,用来当瓶瓶罐罐,比如制成燃烧瓶还可以,可它不透明呀,无法制成望远镜。

    而外国的玻璃是钠钙玻璃,透明度高,实用性强,比如在后面涂上水银就是镜子,打磨抛光叠就能制作望远镜显微镜。

    所以在军事用途上,我们的铅钡玻璃实用性有限,至少很多人穿越回去,就立即制作望远镜就很不现实。

    那么浮阳城内,此时臧霸手里的这个望远镜是怎么来的呢?

    材料用的是水晶。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水晶制品就已经很普及,打磨抛光技术也非常成熟完善。

    陈暮知道望远镜原理,巧的是,此时的东海国,就是产高透明水晶的地方,后世东海水晶闻名海外,包括伟人去世后用的透明水晶棺,就是东海水晶。

    东海国目前掌握在青州手中,水晶产地握在手里,自然要选取质量最上乘的水晶制作出水晶片,用铁做外壳,弄出了一批望远镜来。

    这批望远镜数量不多,分配有限。除了送去洛阳几个以外,就只有刘备,陈暮,臧霸等人手里有,非常稀少。

    虽然没什么太大用途,但至少能够料敌以先,比敌人更先一步侦查到需要的情报。

    在臧霸眼中,从敌人出营的那一刻,敌人的行动就都在他的眼里。

    包括袁绍大摇大摆地在众人簇拥下出营,来到高台上俯视对面,就离了三里,约1.2公里左右,他身上的每一根毛都看得清清楚楚,那志得意满的模样,完美地浮现在了臧霸眼前。

    “袁绍准备进攻了。”

    臧霸看到袁绍对周围的传令兵下达了指令,然后各级传令兵分头出去,向前面的各部传达袁绍的命令。

    黄忠兴奋地道:“就让他们来吧,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荀攸双手缩在袖子里,轻声道:“袁绍兵进章武,算算日子,公孙瓒应该也快到章武了,等他过了滹沱河,消息就会传到袁绍这里,也就这几日吧。再撑两天,两天后,袁绍就会撤兵。”

    “万一袁绍气急败坏,选择要将我们覆灭与此呢?”

    臧霸问道。

    荀攸笑了笑:“明公也快回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张燕呢。

    他在心里说。

    臧霸点点头,大手一挥道:“敌人来袭,准备迎战!”

    城楼上钲鼓如鸣,双方鼓声雷动,大战一触即发。

    .......

    .......

    当天色接近到傍晚的时候,这场战争就已经进入了尾声。

    目支人投降了。

    现在的三韩地区,并非三个统一政权。

    名义上各国归属于三韩,但实际上三韩王的统治力有限,很难号召得动所有人出兵。

    所以当弁韩与辰韩所有国家,忽然联盟在一起,进攻马韩的时候。

    马韩各国猝不及防,以目支人为首的扶余人,遭到了重点打击,马韩王常年由目支国君担任,同时目支国也是扶余人最大的王国。

    当弁韩和辰韩联盟在一起,总计两万多大军,再加上战斗力强悍的青州军出动,几乎摧枯拉朽般横推了整个三韩区域。

    别看这些青州军只是预备役新兵,在中原地区,可能只是二流到三流部队,甚至很多士兵都还没有见过血。

    但到了三韩,就是降维打击,那些没有甲胄,甚至连像样武器的三韩士兵遇到他们,跟待宰的羔羊没什么区别,轻易就被横扫。

    十二月中旬,陈暮命令孙观为三韩太守,然后是大量泰山学宫的治理地方人才,担任各国国相,名义上是各国君副手,实际上是统筹整个三韩地区,将此地纳入大汉统治。

    要想从根本解决归属问题,就得从教育入手。泰山学宫的学生进入三韩之地,建立学校,开始授课,将陈暮那一套华夏文明理论灌输给三韩之地的子民。

    因为弁韩与辰韩本身就属于秦人,有一定的归属感。因此对于这一套理论灌输其实并不会过于抗拒,反倒是那些商朝遗民较为不满。

    但大势所趋,扶余人、秽貊人、沃沮人等民族并不是青州军的对手,很快臣服于朝议之下,倭人更不用多说,素来欺辱俺硬,他们的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三四,一堆小矮人,几乎形成不了任何威胁。

    虽也有残存反抗势力,比如乐浪郡的北方,也就是后世的吉林省一带,已经有扶余人朱蒙建立的高句丽政权,高句丽政权也是个多民族体系,向来觊觎南面三韩地区,时常南下寇略。

    青州军利用民族主义统一三韩之后,境内的扶余人、秽貊人、沃沮人等不满汉人统治,勾结高句丽,时常叛乱,在马韩地区四处烧杀劫掠,制造混乱,以此威逼大汉。

    然而三韩之地体量实在太小,人口不多,而且还有小半是秦人,并不会参与其中的叛乱。马韩各民族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有些想臣服,有些想反叛。

    汉朝东北方是非常复杂的,除了高句丽以外,还有扶余国、秽貊国、沃沮国、挹娄国、东部鲜卑以及三韩之地。

    各民族混居,语言上以扶余人语言为主,所有国家上下结构,基本是以部落为主。

    比如高句丽就由渭奴都、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等五大部落统治,原本还有个涓奴部一直担任高句丽王,后来势力衰弱,被桂娄部取而代之。

    敌人内部混乱,不能形成统一。再加上人数较少,战斗力低下。与已经在开始进行民族统一,战斗力强悍,更加团结的青州军相比,几乎很难造成什么威胁,每次稍有动静,就很快遭到毁灭性打击。

    不过这些事情,陈暮已经交代给孙观和泰山学宫那一批学生们去处理,从中平二年,也就是185年开始,到现在196年年末,泰山学宫以五年为学制,已经培养了12届学生。

    其中毕业的学生有七届,目前在读的有五届,这七届已经毕业的学生里,就有崔琰的从弟崔林,以及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

    崔林11岁就进入泰山书院大班,师从陈暮、管宁、王烈、邴原等人,成绩优异,于三年后也就是188年从泰山书院毕业,14岁进入泰山学宫,19岁毕业,是学宫第四届毕业生,去年在青州政务司任职,积累一定行政经验,今年被调到三韩地区。

    诸葛瑾的资历也跟他差不多,不过诸葛瑾比崔林大两岁,泰山书院只收12岁以下的学生,所以他当年是直接进入泰山学宫,成为了学宫第二届学生,多读一年书,毕业要比崔林早两年,之前是在地方担任县级官员,也被陈暮调去三韩。

    二人以孙观这个太守为主,诸葛瑾和崔林为副,担任三韩地区郡丞与长史,以及第六届和第七届应届毕业生为主体,担任各小国国相,牢牢把控住三韩地区的基层,宣传推广民族教育,扶持汉人势力,打压反叛组织。

    陈暮让他们策划在明年内,要统筹住整个三韩地区。不管是合纵连横也好,还是渗透分裂也罢,他需要的是至少在明年,从三韩地区,要辐射到整个辽东,参与进辽东公孙度的势力范畴之内。

    至于怎么做,是孙观诸葛瑾以及崔林的事情,任务交代下去。如果做不好,那么他们的仕途自然会出现问题,以后再派别人来处理,这也算是一场对他们的考验。

    而陈暮自己,则是乘船回了青州。

    现在已经到了全面战争的开端,在三韩的布局已经完成,将来公孙瓒的归宿他也已经找好了,因此必须回去坐镇中央,防止计划出现某些不必要的意外。

    十二月末,陈暮回到了乐安国莱州湾的港口,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平原,与荀彧在平原国会面。

    这个时候,天下大势已经很明朗。

    南面的曹操和刘表正在谋划对付袁术,孙策还在汝南舔舐伤口,吕布占领了广陵,张飞和典韦在沛国北部汇合。公孙瓒北上正准备渡过滹沱河,徐荣在清河国,臧霸坚守在浮阳,而刘备也率领大军,赶回了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