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环环相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25中文网 www.25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0月份的第一天,攻打巴格x的作战行动正式开始了。
与攻打巴士x不一样的是,没有在发动进攻之前进行火力准备。
当天凌晨,第7装甲师的先头部队从阿尔阿尔出发,并且在天亮之前越过边境,进入伊拉克境内。
不过,打响第一枪的是第17装甲师。
凌晨4点左右,第17装甲师的突击部队在塞马沃西北,幼发拉底河北岸遇到了伊拉克军队。
隶属于国防军的一个步兵旅。
这支步兵旅属于镇守迪瓦尼耶的第5集团军。
可惜的是,伊拉克军队根本没能力挡住第17装甲师的钢铁洪流。
战斗持续不到2个小时,伊拉克军队就被第171装甲旅击溃。
关键还有,伊拉克第5集团军的指挥官在这个时候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认定强行渡河的只是一支孤军。
理由就是,现在正是一年当中的雨季,幼发拉底河正处于高水位,水流非常的湍急。
为了阻止联军渡河,上游水库还在几天前开闸泄洪。
就算做了充分准备,机械化部队渡河也非常的困难。
此外就是,在幼发拉底河南岸向西北推进大约一百千米,在希纳菲耶就有一座横跨幼发拉底河的大桥。
在此之前的2个多月里,联军并没有重点轰炸这座大桥。
虽然早在7月下旬,联军的攻击机投下的激光制导炸弹,炸断了一截桥面,但是并没有炸毁桥墩。
此后,伊拉克军队一直在努力的抢修这座大桥,联军也多次前来投弹轰炸,不过炸掉的都是伊拉克军队修复的桥面。
在这段时间里,伊拉克军队的指挥官一直觉得,联军故意留下了这座大桥,其实是想借此消灭伊拉克的工程部队与工程设备,同时对付那些得从此经过,被阻塞在大桥两端的运输车队。
随着地面战斗打响,伊拉克军队的指挥官必然认为。
联军留下这座大桥,其实是想从这里过河!
正是如此,第5集团军把重兵放在了希纳菲耶,准备在此阻击从塞马沃杀来的联军装甲部队。
为了阻止联军在此渡河,伊拉克军队甚至做好了炸断大桥的准备。
显然,第5集团军的指挥官根本就没想到,联军会在下游渡过幼发拉底河。
此外还有,确实有一支装甲部队在幼发拉底河的南岸向希纳菲耶推进,也是第17装甲师的突击部队,只不过不是第172装甲旅,而是一个机步营,只是阵仗搞得非常大,那模样就像是主力部队。
结果就是,伊拉克的第5集团军错过了发起反击的绝佳机会。
当时,在希纳菲耶的后方就有一支隐蔽得非常好的装甲部队,哪怕只是一个加强营,而且主要装备的是一些已经落后的t-62式中型坦克,可是该部队能在中午杀到,第171旅的渡河行动将持续到傍晚。
显然,如果这支伊拉克部队能在中午杀到,肯定会给第171装甲旅制造很大的麻烦。
可惜的是,该营直到当天中午才出发开赴希纳菲耶,迎战即将杀到的“突击部队”。
借此机会,第171装甲旅的主力部队在当天下午就渡过了幼发拉底河,增援的工程营还搭建了2座舟桥与3条浮桥。
到了当天晚上,不但第171装甲旅全部渡过幼发拉底河,后面的第177机步旅也已开始渡河。
有趣的是,在希纳菲耶那边,增援的伊拉克军队全都没准时赶到,均在推进途中遭到了空中打击。
到了当天晚上,第5集团军的指挥官才意识到,第17装甲师的主力装甲部队已经渡过了幼发拉底河。
只是,伊拉克军方在这个时候再次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按战后获得的情报,在1日下午,纽兰共和国的侦察卫星已经发现了从阿尔阿尔出发攻入伊拉克境内的第7装甲师,而且断定该部队的兵力在4万以上,甚至对该师的主战装备的数量做出了一个相对准确的推断。
据此,纽兰情报机构认定是帝国陆军的第7装甲师。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为了确保足够快的推进速度,也为了减轻后勤保障负担,第7装甲师是沿公路推进,车队都是在公路上面行驶,除了冲在前面担任突击任务的第701装甲旅之外,其他的几个旅的主战装备都由平板拖车运送。
显然,在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数清楚坦克的数量,对情报分析员来说并不是难事。
此外,这份情报及时送到了伊拉克当局的手上。
可问题是,伊拉克当局没有采信这份情报。
当时,侯赛因认定,那是一支担任佯攻的部队,而且是沙乌地皇家陆军的部队,联军的主力在巴格x南面。
理由也很简单,从西边突击的距离实在太远了,后勤保障的难度极大。
依靠一条几十年都没修缮的沙漠公路,根本无法支持大军团作战。
再说,除了沙乌地皇家陆军,哪支军队会在突击的时候,用平板拖车运送坦克?
此外,侯赛因的靠山是迢曼帝国,而在八年的两伊战争当中,纽兰共和国一直在支持波伊国。
要是没有纽兰共和国的支持,波伊国早已战败,至少会丢掉至关重要的低地省。
哪怕全球大战已经爆发,侯赛因也未必愿意相信曾经的夙敌。
正是如此,在当天晚上,也就是第5集团军确认联军主力已经渡过幼发拉底河之后,侯赛因把担任战略预备队的一支共和国卫队的装甲师派了过去,准确的说是派往迪瓦尼耶,用来支持第5集团军发起反击。
只是,侯赛因确实是高估了第17集团军。
虽然第171装甲旅与第177机步旅在10月1日与2日分别渡河,只不过,这2支部队都没北上,而是在巩固滩头阵地之后,径直朝希纳菲耶杀去,摆出了前去攻占幼发拉底河大桥的架势。
此外,在2日下午,第172装甲旅也开始渡河。
这下,伊拉克军队的处境变得非常尴尬了。
在只有一个共和国卫队装甲师的情况之下,第5集团军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发起反击,要么夺回塞马沃北面的桥头堡,要么守住希纳菲耶的大桥。凭一个装甲师的兵力,不可能两头都照顾到。
显然,从当时的局面看,伊拉克军队应该放弃希纳菲耶。
这样,首先就能集中兵力反击塞马沃北面的桥头堡,阻止第17装甲师的作战部队继续渡河,并围绕桥头堡打一场会战。
其次,希纳菲耶根本守不住!
就算没有第171装甲旅与第177机步旅从后方包抄,南岸的佯攻部队到达之后,伊拉克军队也会放弃这座城镇,以及在城镇西南方向的幼发拉底河大桥,根本不存在死守希纳菲耶的可能性。
再说,这座大桥没有多大的价值。
随着联军北上攻打巴格x的作战行动开始,所有部署在迪瓦尼耶南面的作战部队都开始向北回撤。
可见,不管侯赛因是否愿意,都只能放弃南部地区。
那么,还有必要死守这座位于南北公路干线上的大桥吗?
不要忘了,在之前的一个多月里,伊拉克军队为了守住这座大桥,在联军的空中打击中损失惨重。
即便到了现在,在大桥两端,都摆着上千辆坦克战车的残骸!
关键还有,伊拉克军队只需炸断这座大桥,就能阻止在幼发拉底河南北两岸齐头并进的联军突击部队会师,从而大幅度的降低迪瓦尼耶的防御压力,确保有足够的兵力用来抵挡从塞马沃渡河的联军。
至于向希纳菲耶突击到的2个旅,根本就不足为惧。
道理也很简单,没有后方的支持,这2个旅迟早会因为后勤跟不上而停止前进。
在塞马沃那边,只是依靠2座舟桥与3座浮桥,还要继续让装甲部队渡河,能够送到北岸的物资肯定非常有限。
此外,前期主要是作战部队渡河。
也就是说,后勤保障部队还没有跟上。
短期之内,第17装甲师也只能从塞马沃北上,不存在绕道希纳菲耶,然后包抄迪瓦尼耶的可能。
要说的话,做出这些判断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惜的是,在2日夜间,第7装甲师的前锋到达努海卜,而且连夜发起了进攻。
这下,不管侯赛因是否愿意承认,都必须相信,纽兰共和国提供的情报没有错,联军主力在西边。
不说别的,只是进攻之前的炮火准备,就足够证明那是一支主力装甲部队。
在短短的15分钟之内,第7装甲师的几十门远程火箭炮就用弹雨覆盖了整座城镇,直接就打垮了守军的士气。
结果就是,守军指挥官在发出了努海卜沦陷的电报之后,就下令投降。
关键还有,守军指挥官哈利姆少将是侯赛因的外甥!
当初,侯赛因安排他在这边,其实是让他远离战场。
正是如此,侯赛因认定,从塞马沃出发的那支装甲突击部队,也就是正在朝希纳菲耶挺进的2个旅才是真正的主力。
准确的说,那是南面的主力。
理由就是,联军把重点放在战场西边,从南面突击的部队沿着幼发拉底河北上,争取与从西边突击的部队会师。
这样一来,除了能够解决后勤保障的问题,还能够加大突击力度。
发展到这一步,就不是炸断希纳菲耶大桥那么简单的了。
在希纳菲耶的北面,还有好几座大桥!
要想2支部队会师,不但要在必要的时候炸断希纳菲耶大桥,还必须在这里阻击北上的联军。
据后来获得的情报,侯赛因在当时策划了一套反击计划。
简单的说,首先得在希纳菲耶阻击第17装甲师的突击部队,争取3天到5天,然后由部署在巴格x西面的第3集团军,在侯赛因的次子乌塞指挥的共和国卫队的支持下,歼灭西边的联军。
只要这场歼灭战能打成,就有希望让联军放弃攻打巴格x的行动。
在侯赛因看来,还能够反败为胜。
不过,前提是在希纳菲耶挡住北上的装甲部队。
为此,侯赛因给第5集团军的指挥官下达了一道死命令,不惜代价的守住希纳菲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炸毁幼发拉底河大桥,只是绝对不能从希纳菲耶后撤,哪怕必须要集团军司令官亲自守卫阵地。
结果,在3日凌晨,在增援的共和国卫队装甲师的支持之下,第5集团军2个步兵师开始向希纳菲耶挺进。
至于塞马沃那边的联军,根本就顾不上了。
侯赛因高估了伊拉克军队的实力,而且再一次做出错误判断,即第17装甲师的两个旅并不是去攻打希纳菲耶。
第171旅与第177旅沿着幼发拉底河突击,仍然是佯攻。
说得直接一点,是为了减轻塞马沃的那边压力,并降低桥头堡的兵力密度,让后面过河的部队有地方可呆。
一支拥有5000名官兵的装甲旅,在野战状态下的部署范围超过100平方千米。
如果展开战斗,活动区域至少都要扩大10倍!
显然,塞马沃北面的桥头堡根本容纳不了多少作战部队。
当然,在战术上也不需要等到全部部队渡河之后再发起突击。
其实,在丁镇那拟定的计划当中,伊拉克军队会集中兵力攻打塞马沃的桥头堡,不会去希纳菲耶。
这样一来,并不存在要抢功希纳菲耶的可能性。
至于跟第7装甲师协同作战,更加是子虚乌有,最多也就算得上配合,远没有发展到协同的程度。
不是指挥能立不足,也不是两个装甲师合不来,而是没必要。
在整个作战计划中,攻打巴格x的作战行动跟第17装甲师就没有多大的关系。在首轮突击行动结束之后,第17装甲师就将撤回去,集中力量扫荡与控制南部地区,帮助第7装甲师解除后顾之忧。
正是如此,在发现了伊拉克第5集团军把主力派往希纳菲耶之后,丁镇南立即就对作战行动做了调整。
要说的话,也就是将计就计。
3日凌晨,第171装甲旅与第177机步旅加快突击速度,同时收到强攻希纳菲耶的作战命令。
此外,在南面佯动的那个机步营也加快了突击速度。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丁镇南不但让第17装甲师派出师属工程营,从幼发拉底河的南岸前往希纳菲耶,确保在大桥被伊拉克军队炸毁之后,能够架设舟桥与浮桥,确保及时为北岸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毕竟,第171装甲旅与第177机步旅并没带上多少弹药物资。
此外,丁镇南还派出了一支特种部队,尝试通过偷袭的方式,夺取与控制希纳菲耶的幼发拉底河大桥。
10月份的第一天,攻打巴格x的作战行动正式开始了。
与攻打巴士x不一样的是,没有在发动进攻之前进行火力准备。
当天凌晨,第7装甲师的先头部队从阿尔阿尔出发,并且在天亮之前越过边境,进入伊拉克境内。
不过,打响第一枪的是第17装甲师。
凌晨4点左右,第17装甲师的突击部队在塞马沃西北,幼发拉底河北岸遇到了伊拉克军队。
隶属于国防军的一个步兵旅。
这支步兵旅属于镇守迪瓦尼耶的第5集团军。
可惜的是,伊拉克军队根本没能力挡住第17装甲师的钢铁洪流。
战斗持续不到2个小时,伊拉克军队就被第171装甲旅击溃。
关键还有,伊拉克第5集团军的指挥官在这个时候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认定强行渡河的只是一支孤军。
理由就是,现在正是一年当中的雨季,幼发拉底河正处于高水位,水流非常的湍急。
为了阻止联军渡河,上游水库还在几天前开闸泄洪。
就算做了充分准备,机械化部队渡河也非常的困难。
此外就是,在幼发拉底河南岸向西北推进大约一百千米,在希纳菲耶就有一座横跨幼发拉底河的大桥。
在此之前的2个多月里,联军并没有重点轰炸这座大桥。
虽然早在7月下旬,联军的攻击机投下的激光制导炸弹,炸断了一截桥面,但是并没有炸毁桥墩。
此后,伊拉克军队一直在努力的抢修这座大桥,联军也多次前来投弹轰炸,不过炸掉的都是伊拉克军队修复的桥面。
在这段时间里,伊拉克军队的指挥官一直觉得,联军故意留下了这座大桥,其实是想借此消灭伊拉克的工程部队与工程设备,同时对付那些得从此经过,被阻塞在大桥两端的运输车队。
随着地面战斗打响,伊拉克军队的指挥官必然认为。
联军留下这座大桥,其实是想从这里过河!
正是如此,第5集团军把重兵放在了希纳菲耶,准备在此阻击从塞马沃杀来的联军装甲部队。
为了阻止联军在此渡河,伊拉克军队甚至做好了炸断大桥的准备。
显然,第5集团军的指挥官根本就没想到,联军会在下游渡过幼发拉底河。
此外还有,确实有一支装甲部队在幼发拉底河的南岸向希纳菲耶推进,也是第17装甲师的突击部队,只不过不是第172装甲旅,而是一个机步营,只是阵仗搞得非常大,那模样就像是主力部队。
结果就是,伊拉克的第5集团军错过了发起反击的绝佳机会。
当时,在希纳菲耶的后方就有一支隐蔽得非常好的装甲部队,哪怕只是一个加强营,而且主要装备的是一些已经落后的t-62式中型坦克,可是该部队能在中午杀到,第171旅的渡河行动将持续到傍晚。
显然,如果这支伊拉克部队能在中午杀到,肯定会给第171装甲旅制造很大的麻烦。
可惜的是,该营直到当天中午才出发开赴希纳菲耶,迎战即将杀到的“突击部队”。
借此机会,第171装甲旅的主力部队在当天下午就渡过了幼发拉底河,增援的工程营还搭建了2座舟桥与3条浮桥。
到了当天晚上,不但第171装甲旅全部渡过幼发拉底河,后面的第177机步旅也已开始渡河。
有趣的是,在希纳菲耶那边,增援的伊拉克军队全都没准时赶到,均在推进途中遭到了空中打击。
到了当天晚上,第5集团军的指挥官才意识到,第17装甲师的主力装甲部队已经渡过了幼发拉底河。
只是,伊拉克军方在这个时候再次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按战后获得的情报,在1日下午,纽兰共和国的侦察卫星已经发现了从阿尔阿尔出发攻入伊拉克境内的第7装甲师,而且断定该部队的兵力在4万以上,甚至对该师的主战装备的数量做出了一个相对准确的推断。
据此,纽兰情报机构认定是帝国陆军的第7装甲师。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为了确保足够快的推进速度,也为了减轻后勤保障负担,第7装甲师是沿公路推进,车队都是在公路上面行驶,除了冲在前面担任突击任务的第701装甲旅之外,其他的几个旅的主战装备都由平板拖车运送。
显然,在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数清楚坦克的数量,对情报分析员来说并不是难事。
此外,这份情报及时送到了伊拉克当局的手上。
可问题是,伊拉克当局没有采信这份情报。
当时,侯赛因认定,那是一支担任佯攻的部队,而且是沙乌地皇家陆军的部队,联军的主力在巴格x南面。
理由也很简单,从西边突击的距离实在太远了,后勤保障的难度极大。
依靠一条几十年都没修缮的沙漠公路,根本无法支持大军团作战。
再说,除了沙乌地皇家陆军,哪支军队会在突击的时候,用平板拖车运送坦克?
此外,侯赛因的靠山是迢曼帝国,而在八年的两伊战争当中,纽兰共和国一直在支持波伊国。
要是没有纽兰共和国的支持,波伊国早已战败,至少会丢掉至关重要的低地省。
哪怕全球大战已经爆发,侯赛因也未必愿意相信曾经的夙敌。
正是如此,在当天晚上,也就是第5集团军确认联军主力已经渡过幼发拉底河之后,侯赛因把担任战略预备队的一支共和国卫队的装甲师派了过去,准确的说是派往迪瓦尼耶,用来支持第5集团军发起反击。
只是,侯赛因确实是高估了第17集团军。
虽然第171装甲旅与第177机步旅在10月1日与2日分别渡河,只不过,这2支部队都没北上,而是在巩固滩头阵地之后,径直朝希纳菲耶杀去,摆出了前去攻占幼发拉底河大桥的架势。
此外,在2日下午,第172装甲旅也开始渡河。
这下,伊拉克军队的处境变得非常尴尬了。
在只有一个共和国卫队装甲师的情况之下,第5集团军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发起反击,要么夺回塞马沃北面的桥头堡,要么守住希纳菲耶的大桥。凭一个装甲师的兵力,不可能两头都照顾到。
显然,从当时的局面看,伊拉克军队应该放弃希纳菲耶。
这样,首先就能集中兵力反击塞马沃北面的桥头堡,阻止第17装甲师的作战部队继续渡河,并围绕桥头堡打一场会战。
其次,希纳菲耶根本守不住!
就算没有第171装甲旅与第177机步旅从后方包抄,南岸的佯攻部队到达之后,伊拉克军队也会放弃这座城镇,以及在城镇西南方向的幼发拉底河大桥,根本不存在死守希纳菲耶的可能性。
再说,这座大桥没有多大的价值。
随着联军北上攻打巴格x的作战行动开始,所有部署在迪瓦尼耶南面的作战部队都开始向北回撤。
可见,不管侯赛因是否愿意,都只能放弃南部地区。
那么,还有必要死守这座位于南北公路干线上的大桥吗?
不要忘了,在之前的一个多月里,伊拉克军队为了守住这座大桥,在联军的空中打击中损失惨重。
即便到了现在,在大桥两端,都摆着上千辆坦克战车的残骸!
关键还有,伊拉克军队只需炸断这座大桥,就能阻止在幼发拉底河南北两岸齐头并进的联军突击部队会师,从而大幅度的降低迪瓦尼耶的防御压力,确保有足够的兵力用来抵挡从塞马沃渡河的联军。
至于向希纳菲耶突击到的2个旅,根本就不足为惧。
道理也很简单,没有后方的支持,这2个旅迟早会因为后勤跟不上而停止前进。
在塞马沃那边,只是依靠2座舟桥与3座浮桥,还要继续让装甲部队渡河,能够送到北岸的物资肯定非常有限。
此外,前期主要是作战部队渡河。
也就是说,后勤保障部队还没有跟上。
短期之内,第17装甲师也只能从塞马沃北上,不存在绕道希纳菲耶,然后包抄迪瓦尼耶的可能。
要说的话,做出这些判断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惜的是,在2日夜间,第7装甲师的前锋到达努海卜,而且连夜发起了进攻。
这下,不管侯赛因是否愿意承认,都必须相信,纽兰共和国提供的情报没有错,联军主力在西边。
不说别的,只是进攻之前的炮火准备,就足够证明那是一支主力装甲部队。
在短短的15分钟之内,第7装甲师的几十门远程火箭炮就用弹雨覆盖了整座城镇,直接就打垮了守军的士气。
结果就是,守军指挥官在发出了努海卜沦陷的电报之后,就下令投降。
关键还有,守军指挥官哈利姆少将是侯赛因的外甥!
当初,侯赛因安排他在这边,其实是让他远离战场。
正是如此,侯赛因认定,从塞马沃出发的那支装甲突击部队,也就是正在朝希纳菲耶挺进的2个旅才是真正的主力。
准确的说,那是南面的主力。
理由就是,联军把重点放在战场西边,从南面突击的部队沿着幼发拉底河北上,争取与从西边突击的部队会师。
这样一来,除了能够解决后勤保障的问题,还能够加大突击力度。
发展到这一步,就不是炸断希纳菲耶大桥那么简单的了。
在希纳菲耶的北面,还有好几座大桥!
要想2支部队会师,不但要在必要的时候炸断希纳菲耶大桥,还必须在这里阻击北上的联军。
据后来获得的情报,侯赛因在当时策划了一套反击计划。
简单的说,首先得在希纳菲耶阻击第17装甲师的突击部队,争取3天到5天,然后由部署在巴格x西面的第3集团军,在侯赛因的次子乌塞指挥的共和国卫队的支持下,歼灭西边的联军。
只要这场歼灭战能打成,就有希望让联军放弃攻打巴格x的行动。
在侯赛因看来,还能够反败为胜。
不过,前提是在希纳菲耶挡住北上的装甲部队。
为此,侯赛因给第5集团军的指挥官下达了一道死命令,不惜代价的守住希纳菲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炸毁幼发拉底河大桥,只是绝对不能从希纳菲耶后撤,哪怕必须要集团军司令官亲自守卫阵地。
结果,在3日凌晨,在增援的共和国卫队装甲师的支持之下,第5集团军2个步兵师开始向希纳菲耶挺进。
至于塞马沃那边的联军,根本就顾不上了。
侯赛因高估了伊拉克军队的实力,而且再一次做出错误判断,即第17装甲师的两个旅并不是去攻打希纳菲耶。
第171旅与第177旅沿着幼发拉底河突击,仍然是佯攻。
说得直接一点,是为了减轻塞马沃的那边压力,并降低桥头堡的兵力密度,让后面过河的部队有地方可呆。
一支拥有5000名官兵的装甲旅,在野战状态下的部署范围超过100平方千米。
如果展开战斗,活动区域至少都要扩大10倍!
显然,塞马沃北面的桥头堡根本容纳不了多少作战部队。
当然,在战术上也不需要等到全部部队渡河之后再发起突击。
其实,在丁镇那拟定的计划当中,伊拉克军队会集中兵力攻打塞马沃的桥头堡,不会去希纳菲耶。
这样一来,并不存在要抢功希纳菲耶的可能性。
至于跟第7装甲师协同作战,更加是子虚乌有,最多也就算得上配合,远没有发展到协同的程度。
不是指挥能立不足,也不是两个装甲师合不来,而是没必要。
在整个作战计划中,攻打巴格x的作战行动跟第17装甲师就没有多大的关系。在首轮突击行动结束之后,第17装甲师就将撤回去,集中力量扫荡与控制南部地区,帮助第7装甲师解除后顾之忧。
正是如此,在发现了伊拉克第5集团军把主力派往希纳菲耶之后,丁镇南立即就对作战行动做了调整。
要说的话,也就是将计就计。
3日凌晨,第171装甲旅与第177机步旅加快突击速度,同时收到强攻希纳菲耶的作战命令。
此外,在南面佯动的那个机步营也加快了突击速度。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丁镇南不但让第17装甲师派出师属工程营,从幼发拉底河的南岸前往希纳菲耶,确保在大桥被伊拉克军队炸毁之后,能够架设舟桥与浮桥,确保及时为北岸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毕竟,第171装甲旅与第177机步旅并没带上多少弹药物资。
此外,丁镇南还派出了一支特种部队,尝试通过偷袭的方式,夺取与控制希纳菲耶的幼发拉底河大桥。